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23: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俊瑺
研究生(外文):Chun-Chang Chen
論文名稱:中國大陸石油需求之實證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Petroleum Demand in Mainland China
指導教授:唐代彪唐代彪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6
中文關鍵詞:中國大陸石油消費ARIMA模型迴歸模型誤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關係
外文關鍵詞:Mainland ChinaOil ConsumptionARIMA modelRegression modelCointegrating testError Correction Mode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7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利用中國大陸多項總體經濟數據,來推測未來石油需求的數量以及和總體經濟變數間的關係。中國大陸自2003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之後,能源消費問題就備受關注,石油不僅做為一種能源物資並且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在經濟成長與能源消費有重大關連性的存在下,石油消費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本研究的分析模型如下:1.ARIMA(自我迴歸整合移動平均模型)利用過去原油消費的季資料和年資料,得出一需求方程式,推估其未來石油需求數量。2.迴歸模型,利用石油的價格、國民每人實質收入當做自變項,石油需求當做應變項,求出一迴歸方程式,了解變數之間的關係。3.共整合檢定和誤差修正模型,使用Johansen共整合檢定石油消費量、人均國民所得和石油價格之間是否存有共整合的關係,如存有共整合向量的存在則再進行誤差修正模型將長短期的因素都給納入考慮。4.建立人均國民所得和石油消費的誤差修正模型後,利用Granger因果關係檢驗石油消費與經濟成長間的關係。

實證結果表示未來的石油消費量是呈現上升的趨勢,但兩個ARIMA模型的消費增加速度有差異的存在。迴歸模型則表示石油實質價格和消費量為反向關係,每人實質所得會造成消費量的增加,當期的石油消費與去年的消費量有最大的關係存在。但在因果關係檢驗上,石油需求量和經濟發展是符合「中立性假說」,兩者為互不影響。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orecast the oil demand in China using the data of macroeconomy and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oil consumption and economy. Mainland China became the second country for oil consumption around the world in 2003. Not only be the materials of energy, but also be the important strategical materials. Therefore, the topic of oil demand in Mainland China is the very valuable to consider.

The models of this analysis is following:1.ARIMA models are used the annual and quarterly data to create. To calculate next ten years oil consumption separately and compare with the conclusion which be forecasted by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ies. 2.Regrassion model. Using real oil price, real GDP and oil consumption create model.
3.cointegrating test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In order to include the long and short term factors, it uses the error correction method to make the equation better. 4.Granger test.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of this topic is to find out what i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eal GD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il consumption in Mainland China.

The conclusion of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e oil consumption will increase in the future whatever the speed fast or slow. According to regression model, the rising oil price will decrease the quality of oil consumption. Also, oil consumption will increased by the high personal income. However the biggest factor is the consumption last year. Finally, Granger causality test point out the oil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has not any causal relation in Mainland China.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3
第二節 研究背景 ………………………………………………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10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能源需求模型及需求彈性 ………………………… 13
第二節 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的關係 ……………………… 21
第三節 大陸能源結構和石油需求發展 …………………… 23
第四節 需求預測整理 ………………………………………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模型建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30
第二節 資料來源與處理 …………………………………… 39
第三結 實證模型建立 ……………………………………… 41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ARIMA ………………………………………………… 55
第二節 迴歸方程式 ………………………………………… 60
第三節 共整合檢定與誤差修正模型 ……………………… 62
第四節 Granger因果關係 ………………………………… 63
第五節 實證模型比較 ………………………………………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6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 74

參考文獻 …………………………………………………………… 76
附錄 …………………………………………………………… 83
Alice Shiu and Pun-Lee Lam,《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Energy Policy, Vol.32 p47-54, 2004.

Angus Maddison,《The World Economy: Historical Statistics》,Development Centre Studies, OECD, 2003.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4.

Bahram Adrangi, Arjun Chatrath,《Alaska North Slope crude oil price and the behavior of diesel prices in California》,Energy Economics, 2001.

Carol Dahl and Meftun Erdogan,《Deman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Lessons from the 1980s Applied to the 1990s》,The Energy Jourmal, Vol. 15,1994

Cho Keii, Group Leader,《China’s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s and Coal Industry’s Trends Today》,Energy in Japan, 2000.

Charles B.L. Jumbe,《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GDP: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Malawi》,Energy Economics, 2003.

Dahl, C A and Sterner, T,《The Pricing of and Demand for Gasoline: A survey of models》,Sweden:
Memorandum 132, Dept of Econ., Goteberg University, 1990.

Dahl, C A and Sterner, T,《Analysing gasoline demand elasticities : a survey》,Energy Economics, vol. 13, issue 3, p 203-210, 1991.

Downs, Erica Strecher,《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Rand, 2000.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Annual Energy Outlook with Projections to 2025》,2005.

Evangelia Papapetrou,《Oil price shocks, stock market, economic
activity and employment in Greece》,Energy Economics, 2001.

Erica strecker Downs,《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RAND,2000.

Erol. U. and E. S. H. Yu,《O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Income fo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The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13(1). 1988.

Frnacis X. Diebold ,《Elements of Forecasting》,2nd edition ,South-Western ,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2003.

Hidehiro Unoki, Hideki Tashiro,《Outlook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Petroleum Products in Asia》,The Institution of Energy Economic Japan, 2002.

Hing Lin Chan and Shu Kam Lee,《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the demand for coal in China》,Hong Kong,Energy Economics, Vol.19, p271-287, 1997.

Ian D. McAvinchey,《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in an energy demand system with high and low frequency information》,Economic Modelling, 2002.

Ibrahim B.Ibrahim and Christopher Hurst,《Estimating energy and oil
Demand functions:A study of thirteen developing countries》,Energy Economics,Vol.12, p93-102, 1990.

Imad A. Moosa,《Long-run and short-run demand for oil by developing countries:an empirical analysis》,OPEC. 1998.

IEA,《China’s Worldwide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2000.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world energy outlook 2001》,2001.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world energy outlook 2002》,2002.

James P. Dorian and David G.. Fridly,《China’s Energy and Mineral Industries Current Perspectives 》,Westview Press,1988.

Koli Fatai, Les Oxley and Frank G. Scrimgeour,《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th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in New Zealand:A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The Energy Journal, Vol.24, p75-102, 2003.

Kraft A. and A. Kraft,《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The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3. 1978.

M N Eltony and N H Al-Mutairi,《Demand for gasoline in Kuwait》,Energy Economics, Vol. 17, No.3, 1995.

Noureddine Krichene,《World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a demand and supply model》,Energy Economics, 2002.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2003.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il outlook to 2025》,2004.

Robert Benewick and Stephanie Donald,《The State of China Atlas》,Penguin Reference,1999.

R. Ramanathan,《Short and long-run elasticities of gasoline demand in India: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cointegration techniques》,Energy Economics, Vol. 21,1999.

Salman Saif Ghouri,《Oil demand in North America:1980-2020》,OPEC Review, p339-355, 2001.

The 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China’s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s and Coal Industry’s Trends Today》,2000.

Ugur Soytas and Ramazan Sari,《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causality relationship in G-7 countries and emerging markets》,Energy Economics, Vol.25 p33-37, 2004.

Willam E. James,《The Energy-Economy link: New Strategies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PRAEGER,1989.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2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3》。

中國計量出版社,《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3)》,北京,2003。

中國國家地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05年2月號。

于俊年,《計量經濟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0。

王心怡,《台灣地區遊憩需求預測之分析》,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台灣地區鋼鐵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地區鋼品需求預測(民國93年至98年)》,2004。

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東亞地區能源安全問題的分析:中國大陸》,1999。

林茂文,《時間數列分析與預測》,華泰書局,1992。

林茂文,《台灣地區住宅部門氣體能源動態需求模式之研究》,交通大學博士論文,1995。

林唐裕,趙志凌,《中國大陸能源政策與供需情勢探討》,能源季刊,第三十四卷,第一期,2004。

林峰•葛新權,《經濟統計分析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成升魁 谷樹忠 王禮茂 呂國平 沈鐳,《中國資源報告》,商務印書館,2002。

吳磊,《中國石油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吳卿杰,《時間序列分析在水泥需求短期預測上的應用》,東華大學碩士論文,1996。

許志義,毛維凌,《台灣中長期能源需求預測》,中華經濟研究院,1996。

許志義,洪育民,《石油經濟學(上)-國際油價篇》,華泰書局,1994。

許哲強,賴正文,《預測方法之比較-以台灣電力負載預測為例》,能源季刊第三十一卷第四期,2001。

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陳于倩,《中國大陸旅遊業需求預測-結合回歸與時間數列模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3。

陳啓文,《臺灣地區能源需求模型:似無相關迴歸,動態調整模型及共整合分析》,中山大學碩士論文,1999。

陳良潮,《大陸能源發展的特色、策略及其影響》,能源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一期,1999。

陳良潮,《國際石油市場走向及其對台灣石油產業發展的影響》,能源季刊,第三十卷第一期,2000。

張家澤,《能源分析》,華泰書局,1985。

楊浩彥,《臺灣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因果關係探討》,能源季刊,第二十八卷,第四期,1998。

唐昀,《大搏殺-世紀石油之爭》,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佛朗西斯•X Francis X •迪博爾德 Diebold 著 張濤 譯,《Elements of Forecasting 經濟預測 第二版》,中信出版社,2003。

曾正權、林茂文,《台灣地區家用天然氣需求分析-轉換函數模式之應用》,臺灣銀行季刊,第三十九卷第三期,1988。

傑奎斯 Cremer、德賈瓦德 Salehi-Isfahari著,高明 譯,平新喬 校稿,《石油市場模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梁啟源,《台灣能源經濟模型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現代經濟探討叢書,1987。

歐員弟、吳榮華,《短期國際油價效率市場之研究》,能源季刊第三十卷第四期,2000。

葉小蓁,《時間序列分析與應用》,1998。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中華民國台灣長期能源需求預測(民國71年至90年)》,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83。

經濟部,《未來二十年石油供需研究》,台北:經濟部七十年度研究發展專題,1981。

經濟部,《未來二十年石油供需研究(二)》,台北:經濟部七十一年度研究發展專題,1982。

經濟部,《國內產業最適能源需求結構分析》,台北:經濟部七十一年度研究發展專題,1982。

趙志凌,《大陸能源發展的特色、策略及其影響》,能源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一期,1999。

趙志凌,《大陸與中東地區能源合作之發展及影響》,能源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三期,1999。

楊惠婷,《長期需求預測之研究-以台灣電力需求為例》,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2。

黃家鏘,《台灣鋼鐵製品業需求結構預測-時間序列分析之應用》,台灣大學碩士論文,1986。

劉蘇萍,《台灣能源需求之結構性變化、影響因素及節能政策效果》,中原大學碩士論文,2002。

廖惠珠,《國際知名能源供需預測與規劃模型簡析》,台北:能源季刊第二十七卷第四期,1997。

David E. & Arthur Schleifer Jr. 著 王秉鈞 主編 林維君 譯 李茂興 校閱,《資料分析、回歸與預測》,弘智文化,2000。

薛薇,《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蕭慕俊,《從大陸油氣供需現況論未來油氣政策走向》,台北:能源季刊第三十二卷第一期,2002。

美國能源部 http://www.eia.doe.gov/

英國石油 http://www.bp.com/

國際能源機構 http://www.iea.org/index.asp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http://www.opec.org/home/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 http://eneken.ieej.or.jp/en/

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 http://www.macrochina.com.cn/info.shtml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http://www.eri.org.cn/index.as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 湯明哲、李吉仁,「外包與專業製造商雙贏的策略」,遠見雜誌,民國八十八年,頁192-175。
2. [2] 鄭友超,「學校效能理論及其相關研究之探討」,職業教育學院學報,民國八十二,第二期,頁119-120。
3. 王富仙(1999),生子契約衍生親子關係之探索,法令月刊第50卷第11期,頁10-18。
4. 王富仙(2001),生子契約容許性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75期,頁113-127。
5. [22] 孫遜,「台北市立綜合醫院營運績效評估之研究」,管理學報,民國九十二年。
6. [17] 馬裕豐,「銀行分之單位經營績效衡量模式之建構-資料包絡分析法的應用」,企銀季刊,民國八十二年。
7. [6] 李文福、王媛慧,「台灣地區公私立醫院中心與區域醫院生產力變動之研究-無母數Malmquist指數之應用」,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經濟論文,民國八十七年,第二十六卷第3期,頁243-269。
8. 蕭慕俊,《從大陸油氣供需現況論未來油氣政策走向》,台北:能源季刊第三十二卷第一期,2002。
9. 廖惠珠,《國際知名能源供需預測與規劃模型簡析》,台北:能源季刊第二十七卷第四期,1997。
10. 趙志凌,《大陸與中東地區能源合作之發展及影響》,能源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三期,1999。
11. 歐員弟、吳榮華,《短期國際油價效率市場之研究》,能源季刊第三十卷第四期,2000。
12. 曾正權、林茂文,《台灣地區家用天然氣需求分析-轉換函數模式之應用》,臺灣銀行季刊,第三十九卷第三期,1988。
13. 楊浩彥,《臺灣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因果關係探討》,能源季刊,第二十八卷,第四期,1998。
14. 陳良潮,《國際石油市場走向及其對台灣石油產業發展的影響》,能源季刊,第三十卷第一期,2000。
15. 陳良潮,《大陸能源發展的特色、策略及其影響》,能源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一期,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