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20: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齊禹
研究生(外文):Chi-yu Lin
論文名稱:利用能量積分變化法分析土石流運動之特性
論文名稱(外文):Using the variation of energy integral to analyze the property of debris flow
指導教授:劉格非劉格非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5
中文關鍵詞:土石流地聲探測器快速傅立葉轉換能量積分
外文關鍵詞:debris flowgeophoneFFTenergy integra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利用能量積分值方法,來分析土石流運動及特性。並將土石流流動的特徵頻率分為四部份,第一、二部份為土石流本身運動的特徵頻率,包含河水泥水流動及土石滑動摩擦的頻率:0~40Hz,以及土石相互撞擊的頻率:40~80Hz;第三、四部分是土石流通過產生的聲音頻率:120~160Hz及160~200Hz。
本文首先經由鐵球撞擊砂面的實驗,觀察能量積分值隨地聲探測器與撞擊點的距離改變的趨勢,並利用高速攝影機拍攝撞擊過程,與地聲探測器量測到的時域訊號及FFT轉換後的頻域訊號做比較。再利用相同的分析方法針對南投縣神木村愛玉子溪上的地聲探測器在七二水災土石流發生時所接收到的地聲訊號進行分析。首先分析單場土石流事件中,土石流特徵頻率範圍能量積分值的變化,確認利用能量積分值的變化的確可以反應土石流的流況及特性。接著再更進一步分析2004年7月2日整天的地聲資料,發現在已知的土石流事件中,能量積分值產生明顯的突然躍起現象,並由此推論未經紀錄的土石流事件,驗證了能量積分值方法是可行的物理方法。
By using Fast Fourier Transform, we transformed the data from time domain to frequency domain and integrate a range of frequency domai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accumulative energy curve and to analyze the debris flow event.
First of all, we consider four ranges of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of debris flow which ranges from 0-40Hz, 40-80Hz, 120-160Hz and 160-200Hz.
Secondly, we do the experiment by using an iron ball to hit gravels and use a high speed CCD to catch images. Then we compare the images with time domain signals and frequency domain signals.
Finally, we analyze the geophone data from debris flow event occurred in Aiyuzi River, Nantou County on July 2, 2004 by using energy integral method. We integrate the energy between the specific ranges for a one minute and every 0.001 minute record. Then calculate the time increment. In this way, we obtain the variation of the energy integral of the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of debris flow per minute and every 0.001 minute. We use the variation to compare with the time domain signals and the CCD image.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ult can pinpoint the properties of debris flow. We prove that the energy integral method is a practicable method and it may be used for debris flow warning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1
1.1 前言……………………………………………………………1
1.2 文獻回顧…………………………………………………………2
1.2.1 國外研究……………………………………………………2
1.2.2 國內研究……………………………………………………3
1.3 研究目的及特色………………………………………………… 5
第二章 研究方法……………………………………………………6
2.1 快速傅利葉轉換………………………………………………6
2.2 能量積分………………………………………………………7
2.3 土石流特徵頻率範圍……………………………………………9
2.4 室內地聲撞擊實驗………………………………………10
2.5 環境雜訊………………………………………………………13
2.6 研究步驟………………………………………………………16
第三章 室內實驗及結果分析………………………………………17
3.1 實驗設備及佈置…………………………………………… 17
3.2 實驗分析…………………………………………………… 29
3.3 實驗結果與討論…………………………………………… 33
3.3.1 第一部份:地聲探測器率定實驗結果……………… 33
  3.3.2 第二、三部份:鐵球撞擊實驗結果………………… 36
3.4 小結………………………………………………………… 63
第四章 七二水災現場地聲資料分析…………………………… 64
4.1 背景資料………………………………………………… 64
4.2 利用能量積分值分析單一土石流事件………………… 66
4.2.1 利用0~40Hz及40~80Hz能量積分值分析土石流事件66
4.2.2 利用0~80Hz能量積分圖推估土石流波峰 …………… 71
4.2.3 土石流速度推估 ……………………………………… 73
4.2.4 推估地聲探測器偵測距離 …………………………… 74
4.2.5 加入土石流通過產生聲音頻率進行分析……………… 75
4.2.6 原始訊號與能量積分值方法之比較…………………… 77
4.3 利用能量積分值分析多場土石流事件…………………… 79
4.3.1 利用能量積分值分析全天資料……………………… 79
4.3.2 利用能量積分差值分析全天資料…………………… 85
4.3.3 能量積分值與能量積分差值之比較…………………… 89
4.2.4 不同取樣時間間隔比較………………………………… 92
4.4 小結………………………………………………………… 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4
5.1 結論………………………………………………………… 94
5.2 建議………………………………………………………… 95
[書籍部份]
1.林聰悟、林佳慧(1997),數值方法與程式
2.Accenbach J.D. (1973), Wave Propagation in Elastic Solid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 Co.
3.Frank Fahy(2001), Foundations of Engineering Acoustics, Elsevier Science.
4.Gerald / Wheatley (1997), Applied Numerical Analysis, Addison Wesley.
[期刊論文]
1.尹孝元(2003),「以地表振動探測土石流發生之研究」,農政與農情,第131期,第32-37頁。
2.黃清哲等,(2004),「土石流地聲特性之實驗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十六卷,第一期,第53-63頁。
3.Itakura, Y., Taniguchi, S., Miyamoto, K. and Shimokawa, E. (1994)「Acoustic sensor for det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debris flows」, Variability in Stream Erosion and Sediment Transport.
[研討會論文]
1.陳精日、章書成、葉明富(1991),「泥石流地聲特性及NJ-2 型無線遙測泥石流警報器的研製」,第二屆全國泥石流學術會議論文集(大陸),第36-41頁。
2.劉格非、林齊禹(2005),「七二水災現場地聲資料分析」,九十四年電子計算機應用於土木水利研討會,論文集III第36頁。
3.劉格非、林齊禹(2006),「利用100Hz以上地聲頻率分析七二水災土石流事件」,第十五屆水利工程研討會,第B-89頁。
[學位論文]
1.謝正倫、周欣毅(1999),「土石流地聲特性之初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台南
2.謝正倫、蔡禮聰(2000),「土石流地聲特性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台南。
3.劉格非、李欣輯(2000),「地聲探測器應用於土石流預警」,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北。
4.黃清哲、謝正倫、鄭友誠(2000),「土石流地聲特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台南。
5.劉格非、黃登賢(2004),「三維點源地聲傳遞的理論解析與初步實驗」,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北。
6.黃清哲、尹孝元(2005),「土石流造成地表震動之觀測與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台南。
7.劉格非、張婉真(2005),「地聲檢知器複式探測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北。
[研究報告]
1.黃清哲等(2004),「以地聲檢知器探測土石流發生之研究第一年期末報告」,九三年度科技計畫,第153-170頁。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