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5 00: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純瑩
研究生(外文):Chun-Ying Wang
論文名稱:利用時空內插及資料正規化輔助地震前熱異常現象之偵測
指導教授:朱子豪朱子豪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地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中文關鍵詞:時空內插正規化熱紅外衛星影像遙測地震前異常增溫
外文關鍵詞:Spatio-Temporal InterpolationNormalizationThermal Infrared-Red Satellite ImagesRemote Sensingpre-earthquake abnormal temperature increasing phenomen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地震會伴隨地殼能量的釋放,因此地震前的氣溫增溫異常可作為地震前兆之ㄧ。為瞭解地震前熱異常現象是否穩定存在並可更科學的偵測地震熱異常前兆現象,本研究欲達成下列三個目的:1.利用台灣地區已發生過大規模淺層強震案例評估前人使用不同偵測熱異常現象的方法,以找出適合偵測台灣地區的淺層強震熱異常現象。2.衛星影像具有大範圍獲取地表空間資訊的特性,前人研究方法中亦使用衛星影像偵測地表溫度,但衛星影像極易受到雲體影響,因此如何減少雲體干擾為本研究另一研究課題。3.為能更科學及更精確的掌握增溫現象,本研究開發一半自動偵測影像高溫區之系統,並進行地震前異常增溫現象的判釋。
本研究使用地面溫度測站資料、海水表面溫度資料、GMS IR1波段的熱紅外衛星影像資料,分析淺層強震案例發生前後的溫度變化。為了減少雲體干擾,使用時空內插法來填補或復原受雲影響的網格溫度。為了可以用客觀的方式偵測及記錄增溫現象,研究設定正規化標準值與閥值使電腦半自動偵測相對高溫區,並利用不同影像雲影移動及影像鑲嵌技術,還原被云遮蔽之增溫區,期能以科學記錄現象,利於後續前兆研究的進行。
依據本研究之成果,台灣地區震前增溫適宜使用熱紅外衛星影像偵測;而雲干擾的問題,應用時空內插方法可有效填補受雲干擾之資料,應用正規化處理可去除環境溫度背景差異,利於進行高溫區自動上色及影像鑲嵌,而不同時間的增溫區影像鑲嵌,可以還原被雲遮蔽之增溫區。自行建置的程式系統可以達成客觀偵測高溫區之目標,而研究設計之客觀的偵測方式與去雲方法可提供後續研究者做更精確的案例記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地震的成因與分類……… .6
第二節 地震前兆研究與預測方法………. 8
第三節 震前溫度異常之研究 ………..10
第四節 熱紅外衛星影像應用於震前增溫現象偵測 ………..20
第五節 影像資料缺漏填補方法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6
第三節 研究方法………28
第四節 研究材料………4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三種評估方法之比較 ……….46
第二節 熱紅外線衛星影像的前處理 ……….59
第三節 以熱紅外衛星影像偵測震前增溫現象 ……….67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
第一節 結論 ………74
第二節 未來研究 ………78
參考文獻……….80
附錄
附錄一 台灣四周海域環境溫度與洋流流向………85
附錄二 影像處理程式碼………89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光弘、曾忠一、翁興中、何台華、劉禛 1995 中低緯度地區氣象場統計結構及其在最佳內插客觀分析上之應用,大氣科學,23(3):337-357。
地震預報管理條例 1999,河南政報,3:5-6。
行政院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00 地震百問。
呂琪琦、丁鑒海、崔承禹 2000 1998年1月10日張北6.2級地震前可能的衛星熱紅外異常現象,地震學報,22(2):183-188。
李育明1997 克利金法於環境規劃之應用領域探討,中國環境工程學刊,7(3):241-251。
李玲芝、徐旻、戈風沙、強祖基、賃常恭 1999 地震短臨預報課題現況及設想,1999年海峽兩岸空間資訊與防災科技研討會論文集,pp196-197。
李祐青 1989 臺灣周圍海域熱輻射影像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肖繼東、吳其勇、張永明、唐淑娟 1999 氣象衛星熱紅外資料在新疆短臨強震預報中的應用研究,1999年海峽兩岸空間資訊與防災科技研討會論文集,pp198-203。
周哲仰 2002 臺灣西南部燕巢及中埔之土壤氡氣背景值調查,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正洪 1999 國際間地震預測研究概況,新世紀智庫論壇,8:37-39。
林志遠、徐崇仁 1990 衛星遙測技術應用於台灣周邊水域海溫之觀測及水產研究,潮訊,19:8-11。

柯銘澤 2001 台灣周圍的流場,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存勇 2002 黑潮於台灣東南、西南海域的時空變化,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唐存勇、莊文思 2000 黑潮上游海區海洋動力學實驗--台灣東邊黑潮時空變化,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孫湘平 1985 我國的海洋,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秀登、徐向民、王煜 2000 臺灣南投7.6級地震前衛星紅外異常,地震學報,22(6):666-669。
徐秀登、強祖基、賃常恭 1990 突發性地面增溫與地震前兆,地震地質,12(3):243-250。
徐秀登、強祖基、賃常恭 1991 臨震衛星熱紅外異常與地面增溫異常,科學通報,36(4):291-294。
徐秀登、鍾韻 2002 南黃海6.1級地震前熱紅外異常,地震學刋,22(4):1-6。
徐旻、李玲芝、強祖基、賃常恭 1998 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地震短臨預報,航太技術與民品,2:10-12。
耿乃光、于萍、鄧明德、崔承禹、羅灼禮 1998 熱紅外震兆成因的模擬實驗研究,地震,18(1):83-88。
馬名軍 1996 黑潮流經巴士海峽之時空變化,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宗誠 1999 利用衛星測量地震——介紹一種俄羅斯衛星測量地震的方法,國際太空,5:15-18。
崔承禹、鄧明德、耿乃光 1993 在不同壓力下岩石光譜輻射特性研究,科學通報,38(6):583-541。
張元生、沈文榮、徐輝 2002 新青8.1級地震前衛星熱紅外異常,西北地震學報,24(1):1-4。
張啟明 2001 雲南大理地區溫泉CO2釋放與地震預報研究,地震研究,24(3):238-243。
強祖基、李玲芝、賃常恭、徐旻、戈風沙1998 衛星遙感與地震短臨預報,1998年海峽兩岸空間資訊與防災科技研討會論文集,pp160-164。
強祖基、杜樂天 2001 地球排氣與森林火災和地震活動,地學前緣,8(2):236-245。
強祖基、徐秀登、賃常恭 1990 衛星熱紅外異常—臨震前兆,科學通報,35(17):1324-1327。
莊文思 1997 南海海洋科學研究—巴士海峽之流況觀測及數值模擬,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莊弘豪、曾若玄 1998 利用LANDSAT和NOAA衛星遙測電廠溫排水口附近海面溫度之研究,航測及遙測學刊,3(2):17-46。
郭南榮、何宗儒 1998 衛星的海洋遙測,海下技術,8(4):3-7。
傅承義 1971 關於地震發生的幾點認識,地震戰線,12。
楊志盛 2001 天然災變下現地未飽和土壤地溫及水分流向特性分析,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系碩士論文。
賃常恭、王宣吉、強祖基 1993 用氣象衛星遙測我國臺灣地震,科學通報,38(16):1502-1505。
賃常恭、王宣吉、強祖基 1994 我國利用氣象衛星監測地震前兆,衛星利用,1:51-55。
賃常恭、王宣吉、強祖基 1995 我國利用氣象衛星監測地震前兆,中國航太,11:3-5。
劉正彥 2002 高空電離層透露的訊息,科學發展,350:20-24。
蔡瑞廷 1995 水中氡活性之偵測與影響因子之探討,中原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
鄭魁香 2002 基於大地工程對地震預測之探索,地工技術,91:65-74。
鄭蘭哲 1997 應用衛星熱紅外做地震短臨預報及有關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研究所博士後論文。

賴進貴、王慧勳 1996 數值等高線內插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報,21:83-94。
蘇長虹 1997 尋找“巨人”──記地震預報專家強祖基,國際人才交流,7:36-37。

英文文獻
Anderson, J.G., Wesnousky, S.G. and Stirling, M.W. 1997. Earthquake Size as a Function of Fault Slip Rate, Geomechanics Abstracts, Vol. 4, pp.200-214.
Bergthorsson, P., and Doos, B. 1955. Numerical Weather map analysis, Tellus, Vol.7, pp.329-340.
Cui, C.Y., Deng, M.D. and Geng, N.G. 1993. Rock Spectral Radiation Signatures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38 No.16 pp.1377-1382.
Francis, P. and Rothery, D. 2000. Remote sensing of active volcanoes,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Vol.28 pp.81-106.
Gilchrist, B. and Cressman, G. 1954. An experiment in objective analysis, Tellus, Vol.6, pp.309-318.
Gorny, V.I. et al. 1988. The earth outgoing IR Radiation as an indicator of seismic activity, Proceeding of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ol. 30, No.1, pp.67-69.
Kong, L.C. et al. 1999. The Laboratory Mechanism Analysis and Earthquake Temperature Increase Precursor in Lower Atmoshpere, Atmospheric and Ionospheric Electromagnetic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s. pp.881-884.
Lam, N.S. 1983.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A Review, The American Cartographer, 10(2):129-149.
Liang, W.D., Tang, T.Y., Yang, Y.J., ko, M.T. and Chuang, W.S. 2002. Upper Ocean Currents around Taiwan.
Nitani, H. 1972. Beginning of the Kuroshio, In Kuroshio, edited by H. Stommel and K. Yoshida, pp. 129-163.
Qiang, Z.J. et al. 1999. Satellite Thermal Infrared Precursors of Two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in Japan and Impendi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Atmospheric and Ionospheric Electromagnetic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s. pp. 747-750.
Qiang, Z.J. et al. 2000. Suggestion of EFS-small satellite system for impending earthquake forecast,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45, No.2, pp.189-191.
Sykes, L.R., Shaw, B.E. and Scholz, C.H. 1999. Rethinki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Vol. 155, pp.207-232.
Tramutoli, V. et al. 2001. Robust satellite techniques for remote sensing of seismically active areas, Annali Di Geofisica, Vol.44, No.2, pp.295-312.
Watson, D.F. 1992. Contouring: A Guid to the Analysis and Display of Spatial Data, Oxford: Pergamon Press.
Wu, L.X., Wu, H.P. and Li, G.H. 2001. Experimental exploration to thermal infrared imaging for detecting the transient process of solid impact,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46 No.10 pp.872-87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