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4: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惠卿
研究生(外文):Hui-Chin Tsai
論文名稱:蟋蟀文化與社區參與
論文名稱(外文):Cricket Culture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指導教授:楊平世楊平世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昆蟲學研究所
學門:生命科學學門
學類:生物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1
中文關鍵詞:蟋蟀文化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
外文關鍵詞:Cricket CultureCommunity ParticipationBiodivers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摘要
本研究以文獻蒐集與在海峽兩岸深度訪談及訪查方式,探討兩岸蟋蟀文化之發展;並同時整理前人對蟋蟀所創作的詩詞歌賦,分析其所[蘊含之意義;也對中國與台灣鳴蟲飼養、比鬥的器具做系統整理;另外對中國與台灣鬥蟋蟀的規則之異同進行比較。最後對探討電子媒體、社教機構與民間團體,如何結合社區發展蟋蟀文化及其週邊產業,期待於生物多樣性理念下,在台灣能永續發展此昆蟲資源及相關生態產業。
Summary
Based on literatures , investigation and inquiries ,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cricket cultures in Taiwan and China. Ancient Chinese poems and songs subjected on crickets were collected and illuminated their meanings and implications. Also , the rearing kits of singing insects and gadget for cricket fighting ; were categorized and contrasted the rules on cricket fighting in Taiwan and China . Finally the role of electronic media , educational institutional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in promoting cricket culture , under the participation of local communities were discussed . As an insect resource and related business in term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 the cricket culture and its peripheral ecological business could develop substantially in Taiwan .
目次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壹、前言………………………………………………………………………………3
貳、往昔研究…………………………………………………………………………7
一、蟋蟀文化
(一)、中國………………………………………………………………………...8
(二)、台灣………………………………………………………………………...9
(三)、其他國家:日本、希臘、西班牙、荷蘭、印尼、美國……………………..12
二、鬥蟋蟀與鳴蟲文獻整理……………………………………………............13
(一)、鬥蟋蟀…………………………………………………………………….13
(二)、鬥蟋蟀器具……………………………………………………………….17
三、中國與台灣之鳴蟲………………………………………………………...18
(一)、中國常見之鳴蟲種類…………………………………………………….21
(二)、台灣常見之鳴蟲種類…………………………………………………….24
叁、材料及方法……………………………………………………………………..31
一、蒐集並整理有關蟋蟀文學之資料…………………………………………31
二、中國及台灣蟋蟀市場現況深度訪談………………………………………33
(一)、中國上海東台路花鳥市場……………………………………………...33
(二)、台灣台南新化豐榮社區………………………………………………..36
肆、結果與討論………………………………………………………………………41
一、古籍中有關蟋蟀之詩詞歌賦………………………………………………42
二、鬥蟋蟀與鳴蟲 ── 飼養器具簡介及其欣賞…………………………..104
(一)、盆、罐……………………………………………………………………105
(二)、盒………………………………………………………………………...107
(三)、管………………………………………………………………………...108
(四)、籠………………………………………………………………………...108
(五)、葫蘆……………………………………………………………………..108
(六)、鬥蟋蟀用具……………………………………………………………..110
三、台灣及中國蟋蟀市場現況與未來發展………………………………….111
(一)、台灣與中國之鬥法與規矩比較………………………………………...112
1、台灣鬥規………………………………………………………………….112
2、中國規則…………………………………………………………………..112
(二)、未來發展……………………………………………………………….121
1、蟋蟀文化與數位傳播結合之未來發展………………………………….121
2、以蟋蟀作為生物多樣性工作宣導及社區參與、產業文化轉型之介面
─ 社區營造下台南新化豐榮社區轉型之契機……………………..135
①、案例探討 ─ 台南新化豐榮社區、台北縣樹林鎮蟋蟀專門店─蟋蟀城堡、宜蘭礁溪蟋蟀養殖場…………………………………………………………139
②、社群參與探討………………………………………………………….....144◎教育機構傳佈 ─ 台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144
◎農業轉型 ─ 宜蘭縣員山鄉枕山休閒農業園區……………………145
◎民間團體 ─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146
伍、結語……………………………………………………………………………..151
陸、參考文獻………………………………………………………………………..155
柒、附表…………………………………………………………………………….159
捌、圖……………………………………………………………………………….163
玖、附圖……………………………………………………………………………..183
誌謝…………………………………………………………………………………191
陸、引用文獻
王世襄 。1993。蟋蟀譜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88 pp。
江大樹 。2005。台灣鄉村型社區的發展困境與政策創新:「桃米生態村」的社區重建經驗啟示。台灣的社區與組織。揚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pp. 103-129。
吳 樺 。2004。蟲趣。上海世紀出版集團。456 pp。
吳繼傳 。1994。中國鬥蟋。華文出版社。290 pp。
李榮宗 。1999。蓮花話蓮。白河鎮公所。120 pp。
李嘉春 。1990。蟋蟀的養鬥技巧。上海科學技術出版部 。163 pp。
孟昭連 。1992。蟋蟀秘譜。天津古籍書店。384 pp。
金杏寶 。1996。常見鳴蟲的選養和觀賞。上海科學技術出版部 。157 pp。
許育銜 。2004。鳴蟲音樂王國。大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20 pp。
陶 雷 。2004。鬥蟋蟀何以成為中國民間歷久不衰的遊戲。中國文化網。
彩萬志 。1998。中國昆蟲節日文化。中國農業出版社。166 pp 。
馬以工 。1990。中國人傳承的歲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 pp。
孫本文 。1964。社會學原理。台灣商務印書館。280 pp。
夏美峰 。2000。蟲具收藏鑑賞。河北人民出版部 。146pp。
黃華彩 。2003。「休閒、文化與綠色資源」論文集。鄉村地區文化產業化的探討。2-A3-1 10pp。
張育誠 。2005。網際網路與電視匯流關鍵成功因素探討。碩士論文。154pp。
張連桐 。2004。葫蘆蟲具趣談。中國藝術報。 第403期。
傅佩榮 。1997。文化的視野 。 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12 pp。
楊平世、林芙美。1994a。黑蟋蟀 ( Gryllus bimaculatus DeGeer ) 之外部形態研究。台灣大學農學院研究報告34(4):403-410。
楊平世、林芙美。1994b。黑蟋蟀 ( Gryllus bimaculatus DeGeer ) 之生活史及若、成蟲行為之觀察。台灣大學農學院研究報告34(4):411-418。
楊平世 。2003。台灣昆蟲產業的發展方向。 昆蟲資源開發與生態產業。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編印。pp.10-24
楊正澤、張玉玲 。1994。鬥蟋蟀。自然生活雜誌6 : 62 - 65。
楊正澤 。1995。地棲蟋蟀及棲所保育。台灣省農林廳、中華民國環境綠化協會、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台中。22 pp。
楊正澤 。1997a。地棲蟋蟀及棲所保育。台灣省農林廳、中華民國環境綠化協會、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台中。105 pp。
楊正澤 。1997b。海峽兩岸觀「秋興」。台灣博物16(1):46 - 49。
楊正澤 。2003。昆蟲與休閒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育季刊。台中。2 : 13 - 23。
楊 羽 。2004。玩蟲一秋 玩盆一世。中國文化市場網 。
詹宏志 。1987。鹽鐵論。時報出版社。210 pp。
劉利安 。2002。我國數位視迅產業發展契機,《通訊雜誌》。
劉幼琍 。2004。電信、媒體與網路的整合與匯流。《電訊傳播》。台北:雙葉書廊出版社。371pp。
蔡文輝 。2005。全球化與中國化:困境中的台灣。台灣的社區與組織。揚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pp. 26─49。
龍冠海 。1966。社會學。三民書局。424pp。
羅友徹、楊平世、陳郁蕙。 2005。 國內寵物昆蟲市場活體甲蟲利用現況及活昆蟲輸入檢疫和輸入後管理策略研究。 碩士論文。146pp。
Baldwin , D.StevensMcVoy,Charlers Steinfield 。1997。CONVERGENCE : Integrating Media,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亞太圖書出版社。602 pp。
Stokwski , P. A. 1996. Leisure In Society . Wu-nan Publishers. Taipei.。215pp。

網站:
中國蟋蟀網 http://www.xishuai.com/shichang.htm http://www.xishuai.com/
中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民俗传统文化>中国鸣虫文化
中華蟲具網 http://www.penmi.com/index.files/mingjia/index.files/content.htm
中學語文網 http://www.hotea.com
http://www.hotea.com/index.asp
MIC 市場情報中心 http://mic.iii.org.tw/index.asp
http://www.insects.org/ced3/chinese-crcul.html

http://www.insects.org/ced3/japanese-sing.html

http://www.tzyz.com.cn/enterainment/insect/songinsect/culture.htm

http://www.cctv.com/program/mrnj/20041117/101297.shtml
http://www.ftis.org.tw/water/2001wrb/O/organization/TZ.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