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毓仁,1997,《我國反毒政策之執行評估分析》,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嘉源譯,1996,《黑道入侵》,台北,時報文化。
內政部警政署,1994,八十三年檢肅流氓工作講習教材,未出版。
內政部警政署,1997,八十六年檢肅流氓工作講習教材,未出版。
內政部警政署,1992,警政白皮書。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998年,儲備刑事警察幹部講習班第二期教材。
江玉女,2003,《日本組織犯罪之研究》,台北,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江岷欽、林鍾沂,1999,《公共組織理論》,台北,空中大學。
江明修、梅高文,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政策〉,《社區發展季刊》,第85期江偉平,1997,〈政策制定與執行—以警政作業為例〉,《研考雙月刊第21卷第5期》。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編》,台北,巨流出版社。
丘昌泰,2001,《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出版社。
司法院, 1997年6月,刑事法律專題研究(十二)。
朱志宏,1991,《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朱志宏,1995,《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朱志宏,1999,《公共政策》,修訂初版,台北,三民書局。
江玉女,2003,組織犯罪之研究ー以日本暴力團犯罪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池宗憲,1985,《夜壺》,台北,焦點。
行政院研考會,2006,引自91年12月13日至91年12月31日天下雜誌調查資料,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12138&ctNode=3537。
何鐺,1993,台灣綠林傳,萬象圖書,初版。
法務部,1996a,《各國反黑法律彙編》,台北,法務部編印。
法務部,1991a,《掃黑白皮書》,台北,法務部印。
法務部,1991b,《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立法資料彙編》,台北,法務部印。
法務部,1996b,《各國反黑法律彙編》,台北,法務部編印。。
余致力等編著,2001,《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台北,韋伯。
良瑜榮,1986,〈台灣重要幫派經濟實力〉,《財訊》,第175 期。
邱柏嘉,2002,《治安策略之決策、執行與評估—以雲林縣警察局取締盜採砂石為例》,桃園:中央警察大學犯防所碩士論文。柯三吉,1991,《政策評估在公共行政上的應用》,台北:時英出版社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台灣經驗》,台北,時英。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
李允傑、丘昌泰,1998,《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空中大學。
李惠宗,2001,憲法要義,元照出版公司。
李建廣,1999,組織犯罪偵查活動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廣,2001,我國組織犯罪實體面及其偵查策略之探討,收錄於「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四),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編印,頁101-104。
李美華譯,Earl Babbie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時英出版社。
李茂生,1991,〈暴力組織犯罪之防制〉,《刑事法雜誌》,第25 卷第6 期李釗,1992,《黑手黨》,香港,中原。
林山田,1995,《刑罰學》,台北,台灣商務。
林山田,1998,《刑法特論》,台北,三民。
林山田,1998,《刑法通論》,台北,三民。
林山田、林東茂,1997,《犯罪學》,台北,三民。
林水波,2001,《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出版社。
林水波、施能傑、葉匡時,1992年,《強化政策執行能力之理論建構》,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林水波、張世賢,1990,《公共政策》,修訂五版,台北,五南。林水波、張世賢,1994,《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林水波、張世賢,1999,《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東茂,1999,《危險犯與經濟刑法》,台北,五南。
林東茂,1999,德國的組織犯罪及其法律上的對抗措施,收錄於氏著「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176以下。
林鍾沂,1984,《公共事務的設計與執行》,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林信睿,2006,我國警察機關實施戶口查察之政策可行性分析,國立台灣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侯友宜、侯崇文,1999,幫派介入校園面面觀。警政論壇。
周文勇,1996,組織犯罪,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張景然譯,1991,少年幫派與犯罪行為,警學叢刊,頁136-145。
張景然,1992,青少年犯罪學,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張世熒,2000,〈利益團體影響政府決策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第9卷第3期。許士軍,1985,《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許春金、鄭善印、林東茂,1993,「不良幫派處理模式之泛文化比較研究」研究報告,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印行。
許春金,1997,犯罪學,中央警察大學印行,增修二版。
許春金,2003,《犯罪學》,台北,三民。
許春金,2003,犯罪學,中央警察大學印行。
許春金,2003,〈論組織與犯罪〉,警察大學,《警政學報》第22期。許福生,1999,從刑事政策觀點論台灣地區當前犯罪控制對策之研究,向陽基金會網站。
許福生,2001,法院審理組織犯罪案件之實證分析(一),司法周刊第1026期第2版。許福生,2002,台灣地區組織犯罪問題與防制策略之探討,刊登向陽基金會網站。
吳雪如、陳怡成,2002,青少年法律常識—從少 年參加幫派談起。
吳庚,2004,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作者發行。
高金桂,1999,論參與犯罪組織之刑事責任,學生輔導,65 期,頁 18-25。高政昇,1984,高雄市幫會組織之研究,警政學報第5期,頁77。高政昇,1996,「修正檢肅流氓條例之芻議」,警學叢刊第27卷1期,頁106。高哲翰、謝文彥,1990,美國打擊犯罪組織的運作取向,美國月刊第四卷第十一期,頁53、54。徐呈璋,2000,青少年不良幫派形成過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郭淑菀等,2001,台北縣幫派入侵國民中學之探討,台北縣國民中學設置專業輔導人員計劃成果研討會手冊。
翁玉榮,2001,《檢肅流氓條例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宜安,2003,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我國國家體制與警政發展(1950∼1987年)。陳宜安,2003,《我國國家體制與警政發展(1950∼1987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長風,1986,《竹聯幫興衰始末》,台北,薪火雜誌社。
陳義勝,1985,《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陳皎眉,1986,少年十五、二十時。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世煌,2002,《非營利組織參與治安政策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志銘,2001,《警察政策形成之利害關係人研究—台北市取締陽金公路飆車之個案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志龍,1992,《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台北,薪火雜誌社。
陳國霖,1992,《華人幫會與華人次文化》,台北,臺灣商務。
陳國霖,1995,《華人幫派》,台北,巨流圖書。
陳國霖,2004,黑金,商周出版社。
章光明,1997,〈從政黨政治塑造警察政策倫理〉,《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1期。黃有志,1995,台灣青少年問題,台北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錦堂,2000,《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翰蘆圖書。
黃秀真,1995,《我國警政政策對犯罪防制之影響評估》,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明正,1998,《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研究》,台北,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明正,1998,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黃明正,1998,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章光明,1999,《警察業務之社會科學分析》,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章光明,2001,〈警察政策的形成、執行與評估〉,《警學叢刊》,第29卷第4期,桃園,中央警察大學。章光明、許福生,2001,台灣地區組織犯罪幾個現象面之觀察,警學叢刊,第31卷第5期,中央警察大學印行,頁75-76。麥留芳,1991,《個體與集團犯罪》,台北,巨流圖書。
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473號判決。
曹俊漢,1997,《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彭淮南,1995,當前美國聯邦政府防制犯罪組織策略(中),法務通訊第1732期。
楊士隆、程敬閏,2001, 分析少年參與幫派之型態、成長歷程及副文化,行政院國科會。
楊永年,1999,《警察組織剖析》,警政叢書。
楊嘉銘,1999,當前台灣地區組織犯罪現象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永茂,2002,《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際》,翰蘆圖書。
趙永茂,1994a,《台灣地區黑道與選舉之關係》,台北,革命實踐研究院。
趙永茂,1994b,台灣地區黑道對選舉的影響與防制,革命實踐研究院。
鄧湘全,1998,《組織犯罪之研究—理論與現實面的考察》,台北,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鄧煌發,1999,學校因應校園幫派之對策,學生輔導 65 期,頁26-31。盧金波,1988,幫派犯罪之預防與處理,刊登於中美犯罪防制研究會論文集,頁135-36。
蕭全政,1988,《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
蕭全政等,1999,《「民主化對經濟發展之衝擊與因應之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政治學系。
蕭全政等譯,2001,《行政學新論》,台北,韋伯。
塗志葆,1995,《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民意:概念性分析》,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德輝、楊士隆合著,1994,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蔡德輝、楊士隆,1998,「台灣地區組織犯罪問題與防制對策」,載於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一),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編印,頁61。
蔡少卿,1996,《中國秘密社會》,台北,南天。
蔡福隆,2003,《我國政府改造策略下警政署定位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墩銘,,〈論刑法上之犯罪結社罪〉,《法令月刊》,第35 卷第4 期。蔡墩銘,1977,結社自由與結社犯罪,載於氏著「現代刑法思潮與刑事立法」,漢林出版社。
蔡福隆,2003,我國政府改造策略下警政署定位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鄭善印、章光明,1997,「當前台灣地區組織犯罪問題之整合型實證研究ー從法制面向分析」,中央警察大學。
鄭文竹,1997年,《檢肅流氓條例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蘇南桓,1997,《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實用權益》,台北,永然文化。
傅美惠,2001,組織犯罪及其對抗措施,刑事法雜誌第44卷第6期,頁105。貳、英文
Austin, Ranney. 1968. The Study of Policy Content: A Framework for Choice,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Chicago: Markham.
Carl, J. Friedrich. 1963, Man and His Government: An Empirical Theory of Politics, New York: McGraw-Hill.
Edwin, A. Winckler. 1984.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n Taiwan: From Hard to Soft Authoritarianism?〞The China Quarterly“ 99:pp: 481-499
Gabriel, A. Almond. & Powell, G. B. Jr. 1966. Comparative Politics: A Development Approach,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Gottfredson, Mi. R.& Gottfredson, D. M.1987, Decision Making in Criminal Justice, 4thed., York & LONDON :Plenumm.
Harold, D. Lasswell. 1971. A Pre-view of Policy Science, N.Y. American Elsevier Publishing Co.
Harold, D. Lasswall. & Kaplan, A. 1950. Power and Socie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Thomas, R. Dye. 1978.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New Jersey: Markham.
Review, Vol.66,p121-140.
Skocpol, Theda. 1979. State & Social Revolu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pergel, I. A.1992. Youth Gangs-An Essay Review. Social Service.
Vernon, Van. Dyke. 1968. Process and Policy as Focal Concepts in Political Research,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Chicago: Markham.
參、日文
渥美東洋,1999年11月号,組織犯罪対策の基本視点,現代刑事法。
加藤久雄,1993年12月初版,組織犯罪の研究,成文堂。
暴力団対策の現状と課題,1989,警察白書,警察庁編年。
組織犯罪との闘い,2003,警察白書,警察庁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