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Susanne Schech、Jane Haggis著;沈台訓譯,2003,《文化與發展:批判性導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中國時報,2005,〈有教無類、人盡其才〉,4月24日,C3。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2005,「教育部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辦理94年度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辦理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評鑑手冊(北區)」(10月12日-14日)。
王連進,2005,〈桃園縣原住民部落大學經營模式經驗分享〉,「94年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教師與行政人員研討會成果報告書」(8月10-12日),台東:台東縣教育局。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出版,226-227。
瓦歷斯•諾幹,1994,〈體檢台灣山胞教育:台灣原住民教育體制的一些觀念問題〉,《原住民文化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朱惠琴,2005,《借鏡美國與紐西蘭 -- 原住民部落大學之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原住民出國短期研究、進修、研習報告書。
江雪齡,2000,《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米甘幹•理弗克,2003,〈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應有的理念及發展方向〉,「第五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4月19日--20日),台北: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站:http://www.cca.gov.tw/app/autocue/comment/category_comment_template.jsp?category_id=1115103025803(1月12日)。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998,《原住民教育體制的發展:民族學苑的規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999a,「原住民民族推廣教育實施計畫」。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999b,《原住民民族教育內涵與實施之規劃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118。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2,〈營造學習型部落與社區計畫〉,「營造學習型部落與社區建設計畫研討會」(12月25日),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5,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http://www.apc.gov.tw(12月15日)。
吳定等,1997,《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53。
李文富,2001,〈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課程的方針與規劃〉,「推動台灣原住民族部落社區大學研討會」(10月2日 ),台北:教育部。
李玉婷,2003,《屏東縣原住民部落大學組織規劃與運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谷縱•喀勒芳安,2004,〈九十二年度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訪視情形與檢討〉,「九十三度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實務研討會」(3月25日—26日),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
谷縱•喀勒芳安,2005,〈原住民部落大學政策初探〉,「94年全國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研討會」(8月10日—12日),台東:台東縣政府教育局。
周維萱,2002,《紐西蘭原住民教育政策之研究―以毛利教育政策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長振,2003,〈民族教育法律制度序說〉,《原住民教育季刊》,第29期。台東師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
林振春,1996,《終身學習與社區教育》,《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181-239。
林振春,2004,〈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補助、獎勵及評鑑機制〉,「九十三度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實務研討會」(3月25日—26日),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
林添福,2004,〈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終身學習教育協會推動花蓮縣原住民社區大學經驗分享〉,《九十三年度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實務研討會成果報告書》,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54-59。
林燦螢,2004,〈變化、生活與學習〉,《終身學習全書》,台北:商周出版。
金惠雯,2003,〈做為部落對話機制濫觴的原住民部落大學—從重建區民族學院的發展經驗談起〉,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網站:http://atipc2003.twweb.biz/front/bin(12月7日)。
洪輝祥,2001a,〈籌設部落大學的當代意義〉,「第三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4月14日-15日),財團法人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
洪輝祥,2001b,「公共電視『部落面對面節目』第118集-部落大學怎麼籌辦」(10月14日),《部落面對面叢書系列》,5,台北: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65-266。
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孫大川,2004,〈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的定位與精神〉,《九十三年度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實務研討會成果報告書》,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9-20。
孫大川,2004,《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桃園縣原住民部落大學,2005,《桃園縣原住民部落大學九十四年度營運計畫》。
桃園縣原住民部落大學,2005,《桃園縣原住民部落大學評鑑報告》。
浦忠成,2001,〈建立符合原住民需求的社區大學〉,「第三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4月14日--15日),財團法人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
浦忠成,2002,《思考原住民》,台北:前衛出版社。
財團法人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2001,《第三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全記錄》,財團法人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出版。
高天惠,2002,〈部落大學如何動員部落的社會力〉,「第四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5月20日),台北: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張德永,2001,《社區大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永,2004,〈台灣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營運的現況分析〉,「2004年兩岸社區大學經營理念與運作實務研討會」論文(12月19日),台北: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張德永,2005a,〈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的經營策略與部落發展—從台灣NPO組織的理論與定位談起〉。
張德永,2005b,〈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之發展與願景〉,「地方政府執行93年度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工作檢討會」(1月26日),台北: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張錦華,1997,〈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廣播政策--以台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第三卷第一期,1-5。
教育部,2002,《91年度全國社區大學發展座談會》,台北:教育部。
曹天瑞,2002,〈部落大學所面臨之原住民終身學習需求〉,「第四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5月20日),台北: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陳定銘,2001,〈我國社區大學的理論與實踐〉,《社區發展季刊》,39,台北:內政部。陳枝烈,2003,〈淺談部落大學的辦學理念〉,《原住民教育季刊》,第29期,台東:台東師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陳枝烈,2005,〈原住民部落大學發展的可能—從美國部落學院的經驗談起〉,「94年全國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研討會」(8月10日-12日),台東縣政府教育局。
陳枝烈、謝雪紅,2004,〈美國部落學院的發展對台灣原住民部落大學的啟示〉,《原住民教育季刊》,第36期。台東師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陳淑靜,2004,《原住民社區大學之營運―以屏東縣原住民部落大學為例》,私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靜芳,2004,〈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地方資源整合與行政輔導〉,「九十三度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實務研討會」(3月25日—26日),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
游吉祥,2004,〈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的定位與精神〉,《九十三年度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實務研討會成果報告書》,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04-106。
華加志,1998,〈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序〉,《跨世紀文化扎根運動:部落有教室》,台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2-3。
黃武雄,1999,〈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兼談社區大學學術課程的定位〉,「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87學年度期末教學方法與課程研討會」(7月24日):5-13。
黃武雄,2000,〈社區大學的核心任務----重建屬於自己的世界觀〉,「第二屆社區大學研討會」(4月8日):10-12。
黃武雄,2003,《學校在窗外》,台北:左岸文化。
黃富順,2000,《成人教育導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10。
黃富順,2002,〈台灣地區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第27輯。黃榮村,2004,〈序言〉,「九十三年度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實務研討會」(3月25日-26日),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3。
楊志彬,2003,〈訪問黃武雄老師〉,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網站:http://www.napcu.org.tw/Napcu/BDataBase/detail2.aspx?id=52(2006年1月1日)。
楊智偉等,2001,〈原住民部落大學籌備構想工作報告〉,「推動台灣原住民族部落社區大學座談會」(10月2日),台北:教育部。
劉炯錫,2003,〈南島社區大學原住民課程的緣起、過程、成效檢討與展望〉,「第五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4月19日--20日),台北: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撒古流.巴瓦瓦隆,1998,《跨世紀文化扎根運動:部落有教室》,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撒古流.巴瓦瓦隆,2000,〈以部落教室重建原住民和土壤的臍帶〉,「社區大學研討會」(4月8日),台北: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蔡培村,1996,〈從終身教育論析社區營造的理念與策略〉,《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159。
譚光鼎,2002,《臺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師大書苑。
顧忠華,2002,〈塑造新型知識份子〉,《社大開學》,創刊號,台北:社團法人社區大全國促進會。
顧忠華、陳巨擘,1999,〈社區大學的願景與展望〉,http://www.chinatimes.org.tw(2005年2月)。
貳、西文部分
Bank, J,&Bank, C. A,1982. Multicultural Education:Issues and Perspectives.Boston:Allyn and Bacon.
Binner, P. M., Bean, R. S.& Millinger, A. E.(1994). Factors underlying distance learner satisfa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Diné College General Catalog,2005.http://www.dinecollege.edu.
Education Trends Reports.Maori in Education V6 n1.Ministry of Education. Nz:Wellington .1994.
Houle, C. O.,1961. The inquiring mind.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TE WANANGA-O-RAUKAWA,2005,Course Descriptions. Retrieved from the website: http://www.twor.ac.nz/mo_matou_ra.
Tomorrow’s Standards.Ministry of Education.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