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7: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車榮源
研究生(外文):Johnson Che
論文名稱:金融機構跨業經營架構之比較分析-金融控股公司與綜合銀行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e of Cross- Business Organization for Financial Industry –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vs. Universal Bank
指導教授:李存修李存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un-Siou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學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9
中文關鍵詞:金融機構跨業經營架構
外文關鍵詞:FHCUniversal Ban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2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摘要

近年來,金融產業為了提升競爭力,順應時勢潮流與環境的需求,無不朝向
跨業整併與大型化的方向發展;綜觀全球金融產業跨業的經營模式,可以發現主要有兩大區塊,一是屬於歐洲大陸方面的綜合銀行形式,另外一大區塊則是美日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同樣屬於跨業經營,但全球的金融產業卻區分為兩種不同的經營架構,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透過財務報表與公開市場資訊取得量化指標以及利用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取得質化指標,藉此來對金融控股公司與綜合銀行的經營績效作比較,以了解這兩種不同的經營架構是否有明確的優劣之分。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在財務與市場價值等量化指標研究方面,綜合銀行與金融控股公司在不同的指標上面表現各有所長,並未有一方具有絕對優勢,但綜合銀行的表現略優於金融控股公司。
二、 在以金融機構人員為受訪者所做的問卷調查,利用質化的六大面向指標來做分析時,則是以金融控股公司表現較優於綜合銀行。
政策面之建議:
由本研究的結論可以發現,金融控股公司與綜合銀行各有所長,因此建議政府可開放多軌並行,由業者選擇對其最有利的跨業經營模式,而非僅容許金融控股公司ㄧ途;目前研議中之「金融服務法」似有此一多軌並行之雛型。
Abstract

In the dynamic world of today, moder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increasingly more competitive and their services more versatile. In order to survive the ever-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most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followed the prevalent trend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o strengthen their competitiveness. Even s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world have parted their cross-business structure into two main models: Universal Bank of the European region, and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of the US and Japan. This paper will first discuss related publications and the quantitative aspect of selec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a gener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ross-business structure of both Universal Bank and Financial Holding; and then analyze the various qualitative aspects of Universal Bank and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through the eyes of industry professionals, to provide additional statistics to the compatibility of both cross-business structures with added scale and scope as the basis of a intensive examinati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niversal Bank and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Research findings:
1. Currently available studies and publicly obtained financial information of the industry tend to rate Universal Banks slightly more advantageous tha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2. Data obtained from an exclusively designed survey for this paper, which materialized financial industry professionals’ insight on six intangible 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B and FHC, reveals a preference fo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Policy implication:
1. This research concluds that both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d Universal Bank have their strong points.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develop a multi-axles policy in which to allow each financial institution to choose its most advantageous cross-business structure. At present, the discussion of a new “Financial Service Law" is hoped to give Taiwan financial industry more choice and freedome as suggested.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台灣金融業發展概況 4
第二節 金融機構跨業經營型態分析 9
第三節 國外綜合銀行制度簡介 17
第四節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簡介 22
第五節 金融控股公司的綜效分析 25
第六節 金融控股公司與綜合銀行相關文獻 28
第三章 金融控股公司與綜合銀行經營績效之量化指標比較 42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2
第二節 研究結果 46
第三節 研究小結 70
第四章 金融控股公司與綜合銀行經營績效之質化指標比較 72
第一節 深度訪談 72
第二節 問卷設計與研究方法 73
第三節 問卷統計結果與研究小結 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1
第二節 建議事項 84
參考文獻 85
附表 91
附表(一) 論文相關圖表 91
附表(二) 綜合銀行與金融控股公司兩常態母體變異數的檢定 121
附表(三) 綜合銀行與金融控股公司兩常態母體平均數差異檢定 12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鄭家宜 (2003),影響集團企業子公司間多點合作因素之研究─台灣金融保險業實證。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2.周夢柏 (2002),應用財務比率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獲利能力之實證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3.劉志寬 (2003),財務比率分析於金融機構授信決策之研究-個案公司為例。銘傳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學程論文。

4.戴秀雯 (2004),金融機構經營績效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上市銀行財務比率為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黃文明 (2004),以財務比率探討台灣地區公民營銀行之經營績效。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6.蔡惠萍 (2004),公司價值與財務比率之關聯性分析-以台灣電子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滕逸蕙 (2004),國內上市銀行績效評估及與股價報酬率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8.林妙雀、林欣欣 (2005),智慧資本、行銷策略與風險管理策略對企業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金融控股公司為例。經社法制論叢,第三十六期。

9.莊春山 (2002),金融控股公司法之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鄭瑞真 (2001),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之投資效率與風險評估─以我國銀行為
例。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李並光 (2003),金融控股公司合併綜效之研究─以台灣的個案為例。國立
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陳佳怡 (2003),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績效之探討-財務面因素評估研究。國
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3.陳左夫 (2003),金融控股公司綜效目標與內部整合行動之探索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蔡嘉文 (2003),金融控股公司購併行為之價值分析─以國泰金融控股公司
購併世華銀行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石淼 (2004),台灣地區金融控股公司經營規模、業務整合度與經營績效關
係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張嗣聰 (2004),以DEA法探討我國金控公司行銷面與財務面經營效率。國
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林美秀 (2004),以財務報表分析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前後綜效之研究。淡江
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18.林政緯 (2004),台灣地區金融控股公司績效評估之研究。真理大學管理科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蔡耀宇 (2004),台灣地區銀行經營績效之研究─因素分析法之應用。世新
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吳若詩 (2004),台灣金融控股公司下之銀行經營效率。銘傳大學國際企業
研究所碩士論文。

21.楊裴雯 (2003),金融控股公司之綜效評估分析。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22.劉麗琦 (2003),金融控股公司與公司治理。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23.陳穩仁 (2004),國內金融控股公司合併綜效之研究。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研
究所碩士論文。

24.江家麟 (2000),台灣新銀行之經營效率分析。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25.歐陽遠芬 (2000),銀行的購併與經營績效-規模經濟,範疇經濟與效率之分析。東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林秀喬 (2002),台灣產險業之經營績效-規模經濟、範疇經濟與效率之分
析。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7.陳韻如 (2002),金融控股公司之規模經濟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28.林鴻聯 (2001),我國金融控股公司與國外綜合銀行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
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9.李禮仲 (2001),畢金融改革於一役 ─ 速完成金融六法相關子法研修。國
政研究報告。

30.鄭永春 (2003),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競爭優勢策略分析與個案研究-兼談華南
金控個案。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1.陳曉蓉 (2004),發展中的台灣銀行業:結構的變遷與競爭挑戰。國立中山
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32.李紀�� (2000),綜合銀行體系國家之銀行業成本效率分析。東吳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 Allen, Linda and Rai, Anoop (1996), “Operational Efficiency in Banking: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0, Issue 4, pp.655-672.

2. Wonsik Sul and Joon Seok Oh (1999), “Are German-Type Universal Banks Superior in Performance to Other Types of Universal Banks?” , 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 Analysis, vol.12, Issue 2, pp.18-29.

3. Miller, Stephen M. and Noulas, Athanasios G. (1996),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Large Bank Produc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0, Issue 3, pp.495-509.

4. Bhattacharyya, Arunava; Lovell, C.A.K. and Sahay, Pankaj (1997), “The Impact of Liberalization on the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Indian Commercial Bank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98, Issue 2, pp.332-345.

5. Bhargava, Rahula and Fraser, Donald R. (1998), “On the wealth and risk effects of commercial bank expansion into securities underwriting: An analysis of Section 20 subsidiari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2, Issue 4, pp.447-465.

6. Carow, Kenneth A. (2001), “Citicorp-Travelers Group merger: Challenging barriers between banking and insuranc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5, Issue 8, pp.1553-1571.

7.Elyasiani, Elyas and Mehdian, Seyed (1995), “The comparative efficiency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large US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pre- and post-deregulation eras”, Applied Economics, vol.27, Issue 11, pp.1069-1079.

8.Sturm, Jan-Egbert and Williams, Barry (2004), “Foreign bank entry, deregulation and bank efficiency: Lessons from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8, Issue 7, pp.1775-1799.
9.Kao, Chiang and Liu, Shiang-Tai (2004), “Predicting bank performance with financial forecasts: A case of Taiwan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8, Issue 10, pp.2353-2368.

10. Rime, Bertrand and Stiroh, Kevin J. (2003),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al banks: Evidence from Switzerland”,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7, Issue 11, pp.2121-2150.

三、網站部分
1.兆豐金控www.megaholdings.com.tw/
2.花旗集團www.citigroup.com/
3.匯豐集團www.hsbc.com/
4.星展集團www.dbs.com/
5.瑞穗集團www.mizuho-fg.co.jp/
6.瑞士銀行www.ubs.com/
7.巴黎銀行www.bnpparibas.com/
8.巴克來銀行www.barclays.co.uk/
9.荷蘭銀行www.abnamro.com/
10.德意志銀行www.deutsche-bank.com/
11.中央銀行www.cbc.gov.tw/
12.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www.fscey.gov.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