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ittee on Ground Water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996),「Quality of Ground Water」,ASCE,pp14-38。
Cooper, Hilton H. et al. (1964),「Sea Water in Coastal Aquifers」, U.S. Geological Survey Water-Supply Paper 1613-C, pp84。
Essaid, Hedeff I. (1990),「A Multilayered Sharp Interface Model of Coupled Freshwater and Saltwater Flow in Coastal Systems : Model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Water Resources Research,Vol. 26. No.7,pp1431-1454。
Henry, H.R. (1960) ,「Salt water Intrusion into Coastal Aquifers」,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Hydrology, Public 52, pp478-487。
Jones, Norman L. et al. (2002),「Generating MODFLOW Grids from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Solid Models」,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Ground Wate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Vol.40, No.2,pp194-200。
Jykama, Mikko I.、Sykes, Jon F. and Normani, Stefano D. (2002),「Recharge Estimation for Transient Ground Water Modeling」,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Ground Wate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Vol.40, No.6,pp638-648。
Liu, David H. F.、Lipták, Béla G., (2000)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Pollution」,Lewis Publishers,pp46-47。
Pinder, George F. and Cooper, Hilton H. (1970),「A Numerical Technique for calculating the Transient Position of the Saltwater Front」,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Vol. 6. No.3,pp875-882。
Segol, Genevieve (1994),「Classic Groundwater Simulations:Proving and Improving Numerical Models」,PTR Prentice Hall,pp191-282。
丁澈士、蔡承恩(2004),「屏東平原自升水系-分布區域調查與出水量潛能分析」,第六屆地下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論文集下冊,PP399~408。
丁澈士、蘇惠珍譯(2004),「PMWIN三維地下水模式」,五南出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育琳(1997),「屏東平原地下水文參數推估」,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王基力(1985),「雲林地區地下水海水入侵之綜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王銘熙(2000),「應用人工補注法改善海水入侵現象之探討」,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台糖公司(2004),「台灣地區地下水觀測網水質常態監測與調查分析(1/2)」,經濟部水利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4),「環境水質監測年報(民國92年1至12月)-地下水水質篇」。
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2003),「臺灣地下水資源圖說明書」,經濟部水利署,pp12-15。
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2003),「臺灣地區地下水文圖圖集繪製工作(1/4)」,經濟部水利署。
吳欣蓉、陳尊賢(2004),「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技術手册 : 評估調查及監測」,經濟部工業局,pp2-13~2-19。
杜凱立(2004),田間地下水補注量對防止沿海地區鹽化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林木連(1998),「屏東平原地下水水質變化研究」,經濟部水資源局。
林廷祐(2001),「地下隔板對防止海水入侵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美國衛世敦國際環保顧問公司(1998),「地表水與地下水最佳聯合運用模式之研究-屏東平原」,經濟部水資源局
姚建功(1984),「雲林地區地下水海水入侵及水質擴散數學模式之硏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硏究所。
能邦科技顧問公司(2000),「台灣地區地下水補注量估算」,經濟部水資源局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2001),「臺灣沿海地區海水入侵之調查、評估與防治對策研擬(二)」,經濟部。
國立台灣大學水工試驗所(2000),「臺灣沿海地區海水入侵之調查、評估與防治對策研擬(一)」,經濟部。
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1998),「台灣地區地下水觀測網整體計畫地下水觀測網之建立及運作管理八十七年度子計畫報告屏東平原地下水水質試驗分析研究」,經濟部水資源局。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8),「屏東地區地下水補注量推估(一)」,經濟部水資源局。
陳享宗(1997),「雲林沿海地區地下水鹽化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陳忠偉(2002),「濁水溪沖積扇合適水位與海水入侵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陳家洵(2004),「地下水及土壤污染」,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pp18-24。
黃佳雯(2005),「地下水模式工具於污染控制場址範疇界定之研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2),「花蓮溪流域地下水模式建置與地下水資源評估計畫」,經濟部,pp3-1~4-12。
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1995),「屏東平原地下水數值模式之應用分析」,經濟部。
經濟部水資源局(1999),「台灣地區地下水觀測網整體計畫第一期(81-87年度)成果彙編」,經濟部。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02),「台灣地區地下水觀測網第一期計畫屏東平原水文地質調查研究總報告」,經濟部。
詹子輝(1998),「應用補注井群改善海水入侵之可行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硏究所。
蔡振源(1982),「沿海地區海水入侵之數學模式」,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劉乃綺(1986),「北港地區地下水質變化之硏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硏究所。
劉聰桂/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1998),「地下水碳十四定年與氚示蹤研究-屏東平原新鑽井地下水碳十四與氚定年/示蹤及垂向基本水質分析」,經濟部水資源局。
盧至人譯(1997),「地下水的污染整治」,國立編譯館,pp49-68。
蘇瑞榮(1980),「地下水水質模式選擇與評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水文水資源資料管理供應系統:http://gweb.wra.gov.tw/wr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