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01:22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靖蓉
論文名稱:
台灣媒體產業下之主播形象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research on images of the anchor in the media industry of Taiwan
指導教授:
陳儒修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
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學門:
藝術學門
學類:
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
95
中文關鍵詞:
電視新聞主播
、
主播形象
、
主播明星化
外文關鍵詞:
TV news anchor
、
image of the anchor
、
staring the anchor
相關次數:
被引用:
6
點閱:557
評分:
下載:143
書目收藏:0
1993年有線電視開放以來,新聞頻道數目大幅增加,也連帶使得新聞主播人數倍增。而對於身處在市場脈絡下、每天都必須競逐收視率的新聞產業來說,電視新聞如何吸引觀眾的目光,成為最重要的課題,除了在新聞內容上用心呈現外,運用主播個人魅力來吸引閱聽眾的注意,並進而鎖定主播所播報的新聞,也是各家電視新聞台的經營策略之一。因此經常可以看見主播的宣傳廣告在媒體上播放,而公司的公關部門也會策劃活動或提供新聞稿給平面媒體,來提升新聞主播的曝光率及知名度。
在商業導向的趨力下,電視新聞台對於主播形象到底有何影響?並且以何方式來型塑並行銷主播形象?而這種種現象與「主播明星化」之間又有何關連?本研究以「觀察法」為基礎,來探索目前的主播現象,並採取「深度訪談法」專訪線上主播,試圖了解新聞主播於媒體產業化下,所面臨的環境及其應對之道。
研究結果發現,為了提升收視率,各家電視新聞台的確經常運用各種行銷方式來宣傳自家主播,不過,於新聞專業和商業價值的取捨中,接受訪談的五位新聞主播仍然選擇堅守新聞專業,對於「主播明星化」的情形,雖然認同是無可避免的趨勢,不過,卻不贊成將新聞主播作為進入演藝圈的跳板。
關鍵詞:電視新聞主播;主播形象;主播明星化
Since the open-up of cable television in year 1993, there is a huge raise to the number of news channels that also relatively multiplies the number of the anchor of news channels. However, as for the news industry that is under the market chain and needs to run for the audience rating everyday, how the TV news catches the sight of audience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lesson. Besides the attentive and diligent presen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news, making use of the personal glamour of each anchor to draw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and then focusing the content of the news by such anchor is also one of the operation strategies of every TV news channel. The promotional advertisement of the anchor is therefore displayed in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relation mechanism, also plans events and/or provides press release to the print media to promote the anchor’s exposure rate.
Against the forces of business orientation, what affect dose the TV news station impose the anchor? And with what method it will mold and market the image of the anchor? And how does the cause and effect work between such phenomena? Based on personal observation, this thesis will explore the phenomena of the anchor and will take the method of in-depth interview to interview the on-line anchors that intend to catch on the environment such anchor is facing to and the counter proposal she may take under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media business.
It is found by research results that in order to raise the audience rate, each TV news station certainly exercises several kinds of marketing manners to promote its own anchor; however, when facing the choice of news proficiency and business value, such five anchor being interviewed still insist on the news proficiency. Although they recognize the phenomenon of “staring the anchor” as inevitable trend, they do not agree to take the position of anchor as the gangway to the star business.
Key word: TV news anchor; image of the anchor; staring the anchor
孔誠志、李宜錦、簡薇軒、楊惠雲、陳怡仲、劉世群、李忠志、施伯承(2002)。《形象公關-實務操演手冊》。台北:科技圖書。
朱梅芳(2006年5月26日)。〈他台何戎丟飯碗 吳宇舒卻獲東森支持 廣告置入行銷主播 惹爭議〉《中國時報》,D1版。
朱梅芳(2006年5月26日)。〈胡幼偉:主播不應參與廣告與代言〉《中國時報》,D1版。
江佳陵(2004)。《電視新聞台主播形象指標之建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成露茜、羅曉南編(2005)。《批判的媒體識讀》。台北:正中。
吳正桓(1992)。<新聞主播的形象與新聞品質之間>。《當代》,第六十三期,頁69-77。
李金銓(1982)。《大眾傳播學:社會.媒介.人》。台北:三民書局。
宋怡萱(2004)。《平面新聞報導對新聞主播形象之影響》。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麗芳(1984)。《台灣地區民眾收看電視新聞與氣象報告的動機與行為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東泰(1999)。《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美惠、孫韞筑(1998):<新聞主播的魅力仍具影響力?>,《動腦》,第269期,頁34-38。
林慧斐(2000)。《台灣N世代選民認知總統候選人形象之研究-公元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胡志亮(2003)。《總統形象建構之研究─以陳水扁總統新聞幕僚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祝基瀅(1983)。《政治傳播學》。台北:三民書局。
孫懷萱(1997)。〈電視新聞主播戰〉。《廣電人》,第三十一期,頁4-16。
黃兆璽、黃志豪 ( 2003年12月15日)。<新聞應專業 葉樹姍開砲:主播脫離影劇版>《星報》。
黃照璽(2004)。〈甜美主播 逼退中生代主播〉,《星報》3月8日。
黃志豪( 2003)。<新聞台氾濫 主播出頭難>《星報》7月24日。
黃采薇(2002)。《電視新聞娛樂化與電視觀眾:以傳統三家無線電視台晚間新聞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新生(1994)。《電視新聞》。台北:遠流出版社。
梁欣如(1993)。《電視新聞神話的解讀》。台北:三民書局。
郭力昕(1990)。《電視批評與媒體觀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郭及天(2001)。《我國第一夫人報紙形象研究》。淡江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怡君、劉力仁、蘇宇暉(2002年9月21日)。〈學者:主播明星化 扭曲新聞專業〉《自由時報》。
郭淑真(1997)。〈新聞主播的定位與未來〉,《廣電人》,第三十一期,頁19-20。
郭淑真(1997)。〈新聞主播風格〉,《廣電人》,第三十一期,頁21-25。
郭淑真(1997)。〈李艷秋顛覆新聞〉。《廣電人》,第33期,頁3-5。
許聖梅 (1999)。挑戰不可能 再造中視CTV。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張在山(1999)。《公共關係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勤(1983)。《電視新聞》。台北:三民書局。
張耀仁(2001)。《市場導向新聞學之研究:以台灣無線電視台之晚間新聞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小龍(1996)。《廣播電視原理與製作》,台北:中正書局。
彭芸(1986)。《政治傳播-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圖書。
彭懷恩(2002)。《政治傳播與溝通》。台北:風雲論壇。
楊順美(2002)。《市場導向與媒體組織結構因素下的新聞專業-以台灣無線三台晚間娛樂新聞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管中祥(2004)。〈報告!主播有問題〉,《廣告雜誌》,154:17。
管中&;#32500;(1997)。《從文化消費的觀點探索電視新聞收視行為》。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唯超(2001)。《2000年總統大選候選人報紙競選廣告之形象塑造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蘊儀(2004)。《報紙報導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研究-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先隆(1995)。《報紙對民選臺北市長候選人的形象塑造: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自立早報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孝凡 (1999)。<包裝女主播 陳剛信有一套>。《中國時報》10月19日。
陳信助(2000)。《候選人形象研究:以兩千年總統大選候選人連戰、宋楚瑜、陳水扁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萍、Lee(1998)。〈新聞主播的魅力〉,《廣告雜誌》,88:118-125。
盧秀芳(2000)。《盧秀芳談主播幕後》,台北:希代出版社。
謝向榮(2003)。《報紙建構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宇珊(2004)。《大學生對電視新聞主播形象之評估》。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瑞仁(1998)。《電視新聞播報人專業形象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我國第一夫人報紙形象研究
2.
候選人形象研究:以兩千年總統大選候選人連戰、宋楚瑜、陳水扁為例
3.
報紙對民選臺北市長候選人的形象塑造: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自立早報為例
4.
2000年總統大選候選人報紙競選廣告之形象塑造研究
5.
電視新聞台主播形象指標之建構
6.
市場導向新聞學之研究:以台灣無線電視台之晚間娛樂新聞為例
7.
總統形象建構之研究─以陳水扁總統新聞幕僚為例
8.
臺灣地區民眾收看電視新聞與氣象報告的動機與行為之研究
9.
電視新聞娛樂化與電視觀眾:以傳統三家無線電視台晚間新聞為例
10.
報紙建構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研究
11.
大學生對電視新聞主播形象之評估
12.
市場導向與媒體組織結構因素下的新聞專業--以台灣無線三台晚間娛樂新聞為例
13.
報紙報導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研究-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為例
14.
電視新聞播報人專業形象之研究
1.
管中祥(2004)。〈報告!主播有問題〉,《廣告雜誌》,154:17。
2.
孫懷萱(1997)。〈電視新聞主播戰〉。《廣電人》,第三十一期,頁4-16。
3.
林美惠、孫韞筑(1998):<新聞主播的魅力仍具影響力?>,《動腦》,第269期,頁34-38。
4.
吳正桓(1992)。<新聞主播的形象與新聞品質之間>。《當代》,第六十三期,頁69-77。
1.
我國電視新聞主播養成之研究
2.
「新聞之錨或新聞花瓶?」:一群臺灣電視新聞主播的專業知能研究
3.
大學生對電視新聞主播形象之評估
4.
台灣有線電視新聞主播的展演類型研究
5.
電視新聞台主播形象指標之建構
6.
報紙報導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研究-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為例
7.
體育賽事網路直播的主播形象及如何影響球迷社會臨場感與觀賞動機-以Lamigo TV為例
8.
數位媒體下的廣播重生:以媒體愉悅理論探討網路廣播電台主播的創新行為
9.
臺灣電視體育新聞女主播養成歷程與發展現況之研究
10.
誰是接班人?成為核心當家主播之養成策略
11.
中華職棒賽事主播形象之研究-以緯來體育台為例
12.
媒體組織的危機處理以TVBS主播形象危機為例
13.
報紙建構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研究
14.
中華職棒賽事主播形象之研究-以緯來體育台為例
15.
數位環境下的美感勞動:女性電視新聞主播經營臉書粉絲專頁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