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9 07: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峰碧
研究生(外文):Chang Feng-Pi
論文名稱:水仙繪畫的發展與文人情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mood of the scholars presented through the narcissus paintings
指導教授:蘇峰男蘇峰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U,FUNG–N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34
中文關鍵詞:水仙繪畫文人情境花鳥畫
外文關鍵詞:narcissus paintingsmood of the scholarspaintings of flowers and bird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要
本論文以水仙繪畫為主題來探討,為何自古以來水仙在中國文人或社會禮俗中一直被重視的原因。本人收集歷代水仙繪畫,就其作者畫中所題落款的詩句來加以論述。
  中國繪畫向來注重文人意境,因而與文學領域密切相關。尤其在畫上題詠,更將文學的、文化的內涵作具體的呈現。對傳統文化精神的探討與承繼,藉著款識中的題畫詩文以及畫面的經營與延伸意涵,更能全面、完整的了解每位文人畫家的創作心境,就如同「畫境即心境」。中國古代文人學士向以「清寒」、「孤高」自詡,即使富貴中人,亦以清不流俗為標的。因此文人的繪畫自萌芽始,就已帶上了文人繪畫的價值取向,又注重形而上的表現,不為繪畫形式所拘泥,再次強調胸中逸氣和趣味性,投注於內心自我的表現,屬於個人超越性的審美境界。
題畫詩是我國傳統藝術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它把無聲的畫和有聲的詩巧妙地融為一體,使人們有一種既見其畫又見其畫外之意的妙境。自王維確立了文人畫以詩的表現性、抒情性、寫意性這一個美學原則後,文人書畫以「表現自我」為中心的創作原則得以形成。文人的創作表現了生活情趣、意識、感情的工具。詩與畫原本是兩種不同藝術表現的形式,「詩是存在於時間的聲音,畫是存在於空間的形式」。詩、書、畫的結合,讓文人有更全面的喧洩管道抒發,而文人的自我表現和自我期許,往往都在其生活方式及創作風格中表露無遺。由於詩與畫在意蘊上相連,境界上相同;書與畫在位置上相應,形態上協調,使中國畫實際上形成了以畫為主體,詩、書為輔的綜合性的藝術形式。進而從詩、書、畫中,去探索其中的文人情境。
  水仙的特質受文人重視之緣由:一、「寒香」,水仙係開放在寒冷氣候中的冬季花卉。相對於暖季花卉,這類寒香花會因為是從冷天裏長出來的,經過寒冷冬天霜雪的洗滌,造就了一個不染塵埃的境界。耐的住寒冷而吐露清香,也正是文人挺立於惡劣環境中精神不死的寫照,而這種精神也是最主要的寓意
。二、「神仙、祝壽」,水仙是天上貶謫的仙子,雖然來到地面,也要以水而居,好珍惜一身素潔、不沾染塵埃。將花朵比為下凡仙子,層次自然是比空谷佳人、宮廷貴婦更加超凡脫俗,其仙品、仙格,以示入仙境聖域。長久以來與神話相結合,也隱喻了長壽之意。當他進入文人筆下時,水仙「仙骨」的氣息,會引起文人飄邈的聯想,構築了水仙的神仙國度。這些意象中,都能有神仙和仙境的意象及祝壽意寓。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mainly to study Chinese narcissus painting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why Chinese scholars and traditions placed a great importance on narcissus. I have collected narcissus paintings from different eras, and I will focus
my thesis on the poetry inscriptions on the paintings.

Chinese paintings have always been known to depict scholars' mood, and thus the paintings are much related to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scholars would inscribe poems on the paintings to express the implication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elaborative inscriptions on the paintings, and the layout of the paintings, one is able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each scholar artist's state of mind when creating the art. This is so-called "painting's mood equals painter's mood", meaning the conveyance of mood through the paintings. Early Chinese scholar artists often described themselves as "poor but clean and honest" and "with pride but lonely". Even for the wealthy scholars, they would pursue a simple, clean life and not indulgent in luxuries. Thus, the scholar paintings were valued and admir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lar paintings. The scholar paintings emphasized on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the paintings, and they are not restricted to the rigid patterns and rules of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s. In addition, these paintings accentuated the scholar artists' elegance and attractiveness
and reflected the innate state of artists' mind.

Poetry inscription is a unique way of express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It combines 'silent paintings' and 'sounding poems'. As viewers looking at the paintings, they would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paintings and at the same time, realizing the hidden meanings beyond the paintings themselves. Ever since Wei Wang established the principle of scholar paintings, which indicated that a painting should be exhibited, expressed, and described with poetry, scholar artists used this principle to reveal their true characters in their paintings. Poetry and paintings are two different works of art; that is, "Poetry exists as sound in time, whereas painting exists as structure in space." The integration of poems, books, and paintings allowed scholars to have a way to disclose their feelings. The scholars' self-expressing and self-expectation usually could be seen through their lifestyles and art tastes. Since poems and paintings are connected in terms of context, and books and paintings corresponds with each other in terms of style, Chinese paintings are expressed with 'painting' being the central theme, while poems and books being auxiliary to the main theme. Therefore, scholars' mood and affection could be investigated through
poems, books and paintings.

Chinese scholar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attribute of narcissus du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 (1)"Winter blossom": Narcissus grows in the frosty cold winter,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after the washing of frost and snow, narcissus will become clean and pure. The fact that narcissus is able to survive over the icy cold winter symbolizes the scholars were able to survive through any unfavorable condition. This mora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essence in narcissus. (2)"Holy and long life blessings": According to Chinese ancient myth, narcissus is transformed from a celestial being. Although narcissus had come down to earth, it still lived by the water to maintain its cleanliness and purity. Narcissus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as celestial; thus, the quality and class of narcissus is close to heaven-like. For a long time narcissus is closely related to mythology, and this infers a subtle implication of eternal life. When narcissus is implicated by the scholars, the sacred aspect of narcissus is fully expressed. Paintings of narcissus would create a holy atmosphere
and depict long-life blessings.
論文目錄
摘要...............................1
第一章 緒論...........................5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和內容................5
 一、研究動機.....................5
 二、研究目的.....................5
 三、研究內容.....................6
  第二節 論文題目字義上的界定釐清及釋意...........7
 一、水仙.......................7
 二、文人的繪畫情境..................9
 第三節 水仙的種類與生態..................12
一、中國水仙何處來..................12
 二、水仙的種類....................14
 三、水仙的生態....................16
 第四節 水仙故事、典故、傳說的內容說明...........21
 一、水仙的故事....................21
 二、水仙的典故....................24
 三、水仙的傳說....................29
第二章 歷代水仙繪畫的考察....................31
 第一節 五代、宋、元的水仙繪畫...............32
 一、五代.......................32
 二、宋代.......................33
 三、元代.......................36
 第二節 明的水仙繪畫....................40
 一、院體.......................40
 二、吳門畫派與金陵畫派................41
 第三節 清的水仙繪畫....................42
一、初期-四僧與四王.................43
 二、中期-揚州畫派..................44
 三、晚期-海派與嶺南派................45
 第四節 近代的水仙繪畫...................46
 一、清末.......................46
 二、民初.......................48
第三章 水仙與文人的詩書畫關係..................52
第一節 題畫詩的背景與發展.................52
第二節 題畫文學內容的探析.................54
一、題畫文學.....................54
二、詩意圖......................55
第三節 文人情境與水仙詩話.................57
一、文人情境.....................57
二、水仙詩話.....................60
第四節 詩詞意境與隱喻...................66
一、意境.......................66
二、隱喻.......................69
第四章 水仙繪畫名作賞析.....................70
第一節 中國歷代文人詠水仙的藝術表現............70
第二節 客觀自然之表現:物境、寫實、傳神..........87
一、宋、元......................87
二、明、清......................91
三、近代.......................94
第三節 主觀感情之表現:意境、情境、悟境..........97
一、明代-陳淳、徐渭與清代-八大、石濤........97
二、金陵諸家.................... 104
三、揚州畫派.................... 109
四、海上畫派.................... 115
五、嶺南畫派.................... 120
第四節 水仙繪畫的列舉與比較............... 122
一、歲朝...................... 123
二、博古圖..................... 127
三、詩意圖..................... 129
四、長卷...................... 133
第五章 結論.......................... 143
一、水仙的特質及其受文人重視之緣由......... 143
二、文人詠水仙作品的價值.............. 144
參考書目............................ 146
圖版收集書目.......................... 148
附錄一、歷代水仙圖版...................... 155
附錄二、歷代水仙圖版的書目出處................. 176
附錄三、歷代水仙詩詞及歌謠................... 242
1、歷代水仙詩詞..................... 242
2、洛神賦........................ 255
3、水仙歌謠....................... 264
附錄四、歷代水仙畫家簡介.................... 267
附錄五、畢業創作審查作品.................... 329
謝誌.............................. 334
參考書目
1.清康熙御定、張玉書、王鴻緒、汪霖、查慎行等編著《佩文齋詠物詩選》, 1970年,臺灣廣文書局。
2.清康熙御定、清 汪灝等撰《佩文齋索引本廣群芳譜》,1980年,新文豐出版公司。
3.鄭 昶《中國畫學全史》,1978年10月,台灣中華書局。
4.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1997年9月,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5.陳寅恪《陳寅恪先生全集》,1979年12月,臺北里仁書局。
6.蔣 華《揚州八怪傳略》,1995年,台北蕙風堂。
7.衣若芬《蘇軾題畫文學研究》,1999年,台北文津出版社。
8.張懋鎔《書畫與文人風尚》,1989年8月,台北文津出版社。
9.司空圖《二十四詩品》,1986年,台北金楓出版社。
10.皮朝綱《禪宗的美學》,1995年,台北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1.黃河濤《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1997年,台北正中書局。
12.盧元駿輯校《詩詞曲韻總檢》,1968年5月,正中書局出版,台初版2001年10月第十八次印行。
13.葉長海《中國藝術虛實論》,1997年,台北學海出版社。
14.柳生白編著《揚州八怪全集》,1979年,藝術圖書公司。
15.王家誠《中國文人畫家傳》,1980年,藝術圖書公司。
16.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1988年7月,台北華正書局。
17.李栖《兩宋題畫詩論》,1994年,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8.陳師曾《中國文人畫之研究》,1991年,台北中華書畫出版社。
19.卞孝萱《揚州八怪研究資料叢書》,1992年,江蘇美術出版社。
20.卞孝萱《揚州八怪畫集》,1985年,江蘇美術出版社。
21.林木《論文人畫》,1987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2.王國維《人間詞話》,1988年12月,大夏出版社。
23.《歷代詩話》,1981年,北京中華書局。
24.李栖《題畫詩散論》,1993年02月,華正書局。
25.衣若芬《觀看 敘述 審美》,2004年06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6.徐渭著‧周中明校注《四聲猿》,1985年06月,華正書局
27.布丁《文人情趣的智慧》,1995年09月,國際村文庫書店。
28.《名家冊頁畫選》,1983年04月,藝術圖書公司。
29.《中國巨匠美術周刊》,1992年06月,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30.《花百科周刊No36》,1998年01月,花百科雜誌社。
31.黃光男《元代花鳥畫新風貌》,1986年12月,復文圖書出版社。
32.蕭翠霞《南宋四大家詠花詩研究》,1994年05月,文津出版社。
33.彭銀修《墨戲與消遙》,1995年09月,文津出版社。

圖版收集書目
1.郎紹君《齊白石的世界》,2002年04月,時報文化出版。
2.《揚州八怪書畫珍品展》,1999年07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3.《中國當代六大名家書畫集1、2》,2001年10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4.《故宮藏畫精選》,1981年,讀者文摘亞洲有限公司。
5.楊揚 選編《八大山人畫集》,1979年02月,藝術圖書公司。
6.《吳派畫九十年展》,1975年08月,國立故宮博物院。
7.《清末民初書畫藝術集》,1998年10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8.《黃士陵書畫篆刻藝術》,2001年05月,臨時澳門市政局文化暨康體部。
9.《揚州畫派書畫全集-華喦》,1998年03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0.《黃賓虹畫集》,1987年01月華正書局。
11.《陳淳精品畫集》,2000年01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2.《明清近代名畫選集》,1980年08月,華正書局。
13.《仇英作品展圖錄》,1989年06月,國立故宮博物院。
14.《虛谷畫集》,1987年01月,藝術圖書公司。
15.《中國巨匠美術周刊》,1996年02月創刊,錦繡出版社。
16.《陳師曾畫銅》,1996年02月,人民美術出版社。
17.傅申、陸蓉芝合著《張大千的世界》,1998年09月,時報出版。
18.《無人無我無古無今-張大千畫作加拿大首展》,2000年11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19.陳洙龍編著《張大千》,2003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傅申《張大千的世界》,1998年09月,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1.邊平恕編著《吳昌碩》,2003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2.《張大千畫集》,2003年11月,文物出版社。
23.《齊白石畫集》,1973年08月,藝術圖書公司。
24.《吳昌碩作品集》,1996年08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5.《吳昌碩紀念展》,1977年08月,二玄社。
26.《吳昌碩集》,1975年04月,華正書局。
27.《徐渭》,1989年10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8.《唐宋元明名畫大觀(續足本)下冊》,1976年06月,成文出版社。
29.《清惲壽平畫花卉冊》,1972年04月,國立故宮博物院。
30.蔣華《揚州八怪傳略》,1995年12月,蕙風堂。
31.蔡星儀編著《中國明畫家全集(7)高劍父》,2003年02月,藝術圖書公司。
32.莊素娥《高鳳翰繪畫研究》,1996年11月,藝術圖書公司。
33.《溥心畬書畫集》,1993年12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34.《館藏溥心畬書畫》,1996年05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35.《蔡辰男捐贈作品集》,1984年03月,台北市立美術館。
36.《林宗毅先生捐贈書畫目錄》,1986年09月,國立故宮博物院。
37.《海外中國名畫精選1、2、3》,2001年11月,錦繡出版社。
38.《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 宋畫篇3 》,1985年07月,國立故宮博物院。
39.《中國民間祕藏繪畫珍品1、2、3》,1991年03月,江蘇美術出版社。
40.《八大石濤畫集》,1984年02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41.《華嵒精品-君匋藝術院藏品》,1997年09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42.《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金陵諸家繪畫》,1997年10月,香港商務印書館。
43.《中國高等美術院校藏畫精選》,1999年12月,遼寧美術出版社。
44.《民初十二家北方畫壇》,1998年05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45.上海博物館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海上名家畫精選集》,1991年07月,大業公司出版。
46.上海博物館主編《海上名家繪畫》,1997年10月,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47.上海博物館主編《四僧繪畫》,1999年05月,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48.《榮寶齋35週年紀念冊》,1985年12月,榮寶齋。
49.《晚清民初繪畫選(1850--1950)》,1997年03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50.《張大千作品選集》,1976年05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51.《中國繪畫全集》,1999年06月,文物、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52.《中央研究院-嶺南美術館開館藏品集》,2002年06月,中央研究院。
53.《兩宋名畫冊》,1983年05月,藝術圖書公司。
54.《海上畫派-上冊》,1985年04月,藝術圖書公司。
55.《揚州八怪繪畫精品錄》,1996年10月,江蘇人民美術出版社。
56.《晚清民初水墨畫集》,1997年01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57.顧承峰主編.王菡薇著《揚州畫派》,2003年02月,遼寧美術出版社。
58.林秀薇撰文《揚州八怪》,1999年04月,藝術圖書公司。
59.《明代吳門繪畫.故宮博物院藏(北平)》,1990年08月,台灣商務印書館。
60.《民初十二家上海畫壇》,1998年06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61.《八大山人揚州八怪》,1985年04月,大眾書局。
62.《明陸治作品展覽圖錄》,1992年10月,國立故宮博物院。
63.石泠編著《八大山人》,2004年0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4.陳傳席編著《海外珍藏中國名畫.七》,1998年12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65.《晚明變形主義畫家作品展》,1978年09月,國立故宮博物院。
66.《齊白石全集》,1996年10月,湖南美術出版社。
67.《國寶薈萃-下》,1992年12月,台灣商務印書館。
68.《國寶》,1988年10月,台灣商務印書館。
69.《溥心畬書畫集-花鳥篇》,1978年08月,環球書社。
70.《白石老人畫冊》,雷鼓出版社。
71.《虛白齋藏中國書畫-立軸》,1995年,香港市政局。
72.《石濤書畫全集-上》,1996年09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73.《八大山人全集-1、3、4》,2000年12月,江西美術出版社。
74.《溥心畬先生書畫遺集》,1993年09月,台灣商務印書館。
75.《潘天壽書畫集》,1996年12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76.《王一亭書畫集》,1989年02月,上海書畫出版社。
77.《臺靜農書畫紀念集》,2001年10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78.《幽居集-柯淑玲藏楊善深作品選》,1993年01月,藝術圖書公司。
79.《吳昌碩書畫選》,2000年09月,倦勤齋藝術有限公司。
80.《昌筆碩藝-吳昌碩書畫作品選》,2004年11月,財團法人台北市傳統與現代文教基金會。
81.《華喦書畫集》,1987年09月,文物出版社。
82.《清代宮藏書畫集》,1998年08月,中國書店。
83.《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金石書畫選》,2002年11月,嶺南美術出版社。
84.《博古齋藏書畫集》,1994年10月,上海書店出版社。
85.《炎黃藝術館藏品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86.《近代百家書畫名蹟集粹》,1990年12月,長流畫廊。
87.《謝稚柳陳佩秋的藝術》,1998年,香港藝術館。
88.《明清名家扇面集粹》,1996年12月,江蘇古籍出版社。
89.《福建積翠園藝術館藏書畫集》,1992年10月,文物出版社。
90.《夏衍珍藏書畫選集》,1991年05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91.《蘭千山館書畫-繪畫》,1978年01月,二玄社。
92.《悅目-中國晚期書畫》,2001年07月,石頭出版社。
93.《中國扇面藝術集粹》,1980年01月,國泰美術館。
94.《上海博物館藏明四家精品選》,1996年05月,大業公司。
95.《明清扇面書畫集南京博物院藏》,1997年10月,人民美術出版社。
96.《明清扇面書畫集故宮博物院藏》,1989年09月,人民美術出版社。
97.《比利時龍傖斯夫婦藏中國書畫選集》,2001年04月,紫禁城出版社。
98.《古萃今承-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選》,1992年06月,香港藝術館。
99.《故宮名畫》,1966年08月,國立故宮博物院。
100.《趙之謙畫扇-月曆》,2003年。
101.《趙之謙畫集》,1991年05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102.《中國歷代梅蘭竹菊精品集》,1998年06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03.《中國花鳥畫選集南京博物院藏》,1992年,大業公司。
104.《林良呂紀畫集》,1997年06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05.《唐宋元明名畫大觀-唐宋之部》,1976年01月,成文出版社。
106.《粵畫萃珍》,1986年08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107.《梅蘭芳藏畫集》,1998年08月,長虹出版公司。
108.《袁江袁耀畫集》,1996年06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09.《中國近代繪畫-清末篇、民初篇》,1991年03月,漢光文化出版社。
110.《國泰美術館選集-2、3、5、10、11、12》,1978年01月,國泰美術館。
111.《青島市博物館藏畫集》,1991年10月,文物出版社。
112.《明代四大家書畫集》,1984年01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113.《中國古代名畫選集》,1977年10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114.《上海中國畫院程十髮藏畫陳列館藏品》,1997年08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15.《上海博物館藏畫》,1999年01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16.《白雲堂藏畫-上、下》,1981年08月,國泰美術館。
117.《龍之舞-中國歷代名畫大典》,1998年09月,龍門書局。
118.《宋元明清名畫大觀-第二輯》,1970年12月,文化藝術公司。
119.《近百年來中國名畫選集》,1974年07月,中華書畫出版社。
120.《近代名家畫選集-1、3、4》,1974年07月,中華書畫出版社。
121.《中南海珍藏畫集-1、2》,1994年09月,西苑出版社。
122.《宋人畫冊(珍本)》,1957年09月,人民美術出版社。
123.《中國歷代繪畫-故宮博物院藏畫集》,1986年12月,人民美術出版社。
124.《賜荃堂藏畫集》,1990年04月,賜荃堂。
125.《中國名畫珍藏本》,1988年01月,活門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26.《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畫選》,1984年07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27.《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繪畫》,1995年04月,文物出版社。
128.《渡海三家收藏展》,1993年11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129.《現代傳世名畫鑑賞》,1999年04月,紅旗出版社。
130.《任伯年花鳥、人物畫集》,1975年07月,中華書畫出版社。
131.《任伯年畫集》,1991年05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132.《高其佩畫集》,1988年02月,上海書畫出版社。
133.《蒲華書畫集》,1988年03月,中華書畫出版社。
134.《蘇六朋中國畫選集》,1993年10月,嶺南美術出版社。
135.《黃賓虹畫集》,1985年05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136.《高劍父誕辰120週年作品集》,1999年05月,澳門市政聽。
137.《高劍父畫集》,1991年07月,嶺南美術出版社。
138.《扇面之美》,1989年03月,藝術圖書公司。
139.《當代名家中國畫集-張大千》,1996年02月,古吴軒出版社。
140.《張大千畫集》,1995年09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41.《張大千名迹》,1996年01月,四川人民美術出版社。
142.《吳昌碩畫集》,1992年06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143.《京華煙雲-民國初年北方畫壇展覽》,2002年10月,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44.《南畫大成》第三卷 梅花水仙,1978年04月,藝源文物開發有限公司。
145.楊須美《宋朝花鳥畫史之研究》,1984年03月,文景出版社。
146.《故宮書畫圖錄》,1989年08月,國立故宮博物院。
147.《故宮博物院藏(台北).中國歷代名畫集.第四卷.明》。
148.陳葆真《陳淳研究》,1978年12月,國立故宮博物院。
149.巴東 撰《張大千繪畫藝術之研究》,1987年05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50.《致人無法-故宮上博珍藏八大石濤精品》,2004年9月,澳門藝術博物館。
151.《書與畫》1996年第2期(總第65期),1996年4月,上海書畫出版社。
152.《歐豪年美術中心作品集》,2004年12月,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
153.《名家冊頁畫選》,1983年04月,藝術圖書公司。
154.《海外遺珍‧繪畫再續》,1990年05月,故宮博物院。
155.《張大千書畫集1、2、3、4、6、7》,1976年05月,國立歷史博物館。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