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4.18)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10 14: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施伯松
研究生(外文):shih po-sung
論文名稱:近現代甲骨文入印的篆刻藝術發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for the Modern Art of Oracular-inscription-used Seal Engraving Development
指導教授:林進忠林進忠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0
中文關鍵詞:甲骨文 篆刻
外文關鍵詞:Oracular-inscription seal engrav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7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印章應用文字的發展史起源於戰國璽印而至明清民國,前後二千多年的歷史。印面書體的變化多元,可謂琳瑯滿目。甲骨文實為中國文字發展的先聲,但其所見功能為使用在龜甲獸骨上的占卜文字,尚未發現甲骨文入印的類似文物出土。而近百年來的考古挖掘研究大興,不僅對甲骨文字學各方面的研究探討有更多的新發現,另一方面在甲骨文的藝術表現性也有更廣泛的討論。
本文的重點在於甲骨文入印的篆刻藝術發展研究。先探究了解甲骨文發現及其形成原因,並從甲骨文書體演進去了解其各期的文字特徵,再佐以甲骨文字契刻方法及特性的分析,可以讓我們更全盤了解甲骨文文化的全貌。其次,藉著比較分析篆刻家的甲骨、金文書法與甲骨文刻辭卜骨在線條及章法、篆法上的同質性及差別,可以進一步融合「寫-刻」兩種技法在篆刻藝術的表現。
另外,比較近現代的篆刻創作發展思想演進也是一個重點,從「印中求印」、「以書入印」,而後逐漸過渡到「印外求印」的精神,文中藉由精要的分析各期觀念形成的原因及對時代的影響性,來為甲骨文入印的創作理念尋求基礎,並希望本論文主題能以充分發揮「印外求印」的精神為標第。而本文最重要的章節便是列舉甲骨文印名家作品並加以分類,從篆刻家創作甲骨文印的思考方式中找出異同點,包括詳細分析印章的章法、刀法、篆法,並從作品本身體會作者所隱含欲表達的藝術概念,及使用文字的取捨概念和技巧。這些資訊可作為甲骨文入印創作的範例及參考,並大大豐富創作的內涵及文字使用範圍的彈性。
Originating from the imperial seals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the characters used in seals keeps evolving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Although various characters have been used in seal engraving, oracular-inscriptions, the herald of Chinese characters, seem not one of them and mainly functioned as divination words on tortoise shells and bones. However, going along with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excavating cultural relics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ere are more discoveries about the studies of oracular inscriptions and more extensive discussions about the usage of oracular inscriptions in different styles of art.

The main theme of this study is the development of oracular-inscription-used seal engraving. At first, the origin of oracular-inscription and its reasons of formation are discussed. Then, by using the progress of oracular-inscription to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of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periods; analyzing the way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acular-inscription-used engraving, the culture of oracular-inscription is reveled more thoroughly. Second, calligraphic oracular-inscription and epigraphy ar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with oracular-inscription used in divine bon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the fusion of writing and engraving is enhanced.

Another primary point is the evolvement of creative thoughts in modern seal engraving— from different styles of seal engraving to calligraphy and then to all the materials and arts related to seals, various sources have become the reference for inspiration. In this study, to look for the basis of creative thoughts in oracular-inscription-used seal engraving, the causes of different concepts in various periods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concepts are analyzed. Hopefully, with the analysis, the spirits of learning from all the materials and arts related to seals could be displayed fully. The most important sec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list and classify the works of famous seal engraving artists. In this secti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thinking when they engraved oracular-inscription-used seals,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engraving ways of seals, the artistic concepts the artist wanted to express and the selection and skills of using characters, are studied. The information can be utilized as examples and references when engraving oracular-inscription-used seals and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reative works and the flexibility of the usage of character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5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6
第三節 文獻探討………………………………………………………………...…..8
第二章、甲骨文字及其書法
第一節 甲骨文的產生與發現研究…………………………………………...……12
第二節 甲骨文書體演進及特徵…………………………………………………...16
第三節 甲骨文文字契刻方法及特色…………………………………………...…24
第四節 近現代甲骨文書家
一、以篆書筆法寫甲骨文………………………………………………..….29
二、據原契刻風格書寫甲骨文…………………………………………..….37
三、據契文墨跡風格書寫甲骨文…………………………………………...39第三章、近現代篆刻藝術發展簡論
第一節 印中求印時期…………………………………………………………..…41
第二節 以書入印時期……………………………………………………………..50
第三節 印外求印時期………………………………………………………….….58
第四章、近現代甲骨文印作賞析
第一節 十九世紀印人甲骨文印作品……………………………….………..……71
第二節 二十世紀印人甲骨文印作品………………………………………….…176

第五章、結論………………………………………………………………….232

附錄一、參考書目……………………………………………………………...…237
附錄二、圖次…………………………………………………………………..….242
附錄三、表次…………………………………………………………………..….246
一、專書
◎董作賓著《甲骨學六十年》,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王壯為著:《玉照山房印選》台北,玉照山房出版,1968年。
◎嚴一萍著:《增訂篆刻入門》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10月再版。
◎王壯為著:《石陣鐵書室鐵書朱墨印拓選存》台北,華欣文化出版社,1981年。
◎金煜編著:《金禹民印存》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83年4月。
◎王師北岳著: 《篆刻藝術》,台北,漢光出版社,1984年。
◎吳惠霖編著:《來楚生篆刻藝術》上海,上海市印刷三廠1987年1月。
◎梁乃予著:《梁乃予印存-第一集》台北,意古樓發行,1988年7月。
◎梁乃予著:《梁乃予印存-第二集》台北,意古樓發行,1988年12月。
◎粟子編著:《楊仲子金石遺稿》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12月。
◎朱振華編著:《蔣維崧印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92年1月。
◎簑毛政雄編:《篆刻印譜字典》高雄,尚志文化出版社,1992年2月。
◎黃怡嘉編著:《白石老人印稿總覽》台北, 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1992年4月。
◎ 鄧國治編著:《鄧散木印集》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1992年6月。
◎蘇友泉:《吳昌碩生平及書法篆刻藝術之研究》台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出版部,1994 年4月。
◎黃惇著:《中國古代印論史》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6月。
◎張錫瑛著:《中國古代璽印》北京,新華書店發行所,1995年11月。
◎諸涵編著:《諸樂三篆刻集》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5年12月。
◎黃英泉著:《篆刻技巧入門奧秘》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1996年11月。
◎蔡明讚編著:《鄧散木先生印譜》台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出版社,1997年4月。
◎于希寧編著:《黃賓虹藏秦漢印拾遺》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7年9月。
◎張智編著:《鐵雲藏陶》江蘇,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1月。
◎梁乃予著:《梁乃予印存-第三集》台北,意古樓發行,1998年6月。
◎馬國權著:《近代印人傳》,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8月。
◎安立華編著:《齊國瓦當藝術》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10月。
◎韓天衡編著:《歷代印學論文選》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1999年8月。
◎黃賓虹著:《黃賓洪金石篆印叢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10月。
◎劉江:《劉江甲骨文篆刻百印》杭州 ,西冷印社出版社,2000年1月。
◎韓天衡著:《天衡印話》,台北,南天書局,2000年1月。
◎陳浩星編著:《鄧爾雅書畫印集》澳門,華輝印刷有限公司,2000年8月。
◎吳頤人 錢大禮編著:《錢瘦鐵印存》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8月。
◎張用博 吳頤人編著:《來楚生印存》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8月。
◎劉小晴編著:《王大炘印譜》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年9月。
◎鄭多鏗、李國殿主編:《梁乃予印存紀念專輯》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2001年12月。
◎舒文揚編著:《簡琴齋印存》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4月。
◎徐天福主編:《梁乃予書畫篆刻紀念專輯》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002年8月。
◎傅嘉儀編著:《新出土秦代封泥印集》杭州,杭州余杭人民印刷有限公司,2002年10月。
◎汪星炎炎 編著:《漢印精品賞析》杭州 ,杭州余杭人民印刷有限公司,2002年10月。
◎王本興著:《中國歷代印章邊欄演變簡史》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年11月。
◎王本興著:《印章章法分類》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1月。
◎金煜編著:《篆刻四大家印譜》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4月。
◎高玉珍主編:《意象之美-丁衍庸的繪畫藝術》,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年8月。
◎葉一葦:《篆刻學》杭州 西冷印社出版社,2003年8月。
◎紀經中 穆寅生編著:《百扇齋主手拓悲鴻用印》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10月。
◎ 林師進忠(計劃主持人):《近代篆刻「印外求印」創作發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2004年10月。
◎鄭多鏗著:《梁乃予藝術生平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所,2005年7月。
◎ 陳振濂:《篆刻形式美學的展開》,杭州,西泠印社出版,2005年5月。
◎張維翰題:《董彦堂先生甲骨文法書集》台北,線裝自印
二、工具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9月。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6月。
◎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馬場雄二 王秀雄著:《美術設計的點、線、面》台北,大陸書店印刷廠,1983年3月。
◎文史哲出版社編《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台北,1988年4月。
◎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四川,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年11月。
◎徐文鏡編:《古籀彙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4月。
◎何琳儀編:《戰國古文字典》(上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
◎杜崇宏著:《造形設計原理》台北,裕華彩藝印刷,1998年12月。
◎ 于省吾編:《甲骨文字詁林》(全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
◎陳建貢編:《中國磚瓦陶文大字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2001年7月。
◎ 季旭昇著:《甲骨文字根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12月。
◎季旭昇著:《說文新証上、下合集》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11月。
三、期刊、論文
◎<馮康侯專輯>《印林雙月刊》第一卷第二期,27-36頁,台北, 台灣彩色製版印刷,1980年4月。
◎<簡琴齋專輯>《印林雙月刊》第四卷第一期2-27頁,台北,台灣彩色製版印刷,1983年2月。
◎<鄧爾雅專輯>《印林雙月刊》第四卷第五期2-25頁,台北,台灣彩色製版印刷,1983年2月。
◎朱鴻元:<青銅刀契刻甲骨文字的探討>《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
◎<董作賓專輯>《印林雙月刊》第十七卷第三期3-34頁,台北,佳藝美術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9月
◎林師進忠<董作賓的甲骨文法書賞讀-兼及殷商卜辭的書契>,刊《印林》第17卷第3期,台北,印林雜誌社,1996年9月。
◎彭邦炯:<書契缺刻筆劃再探索>《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200。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年5月。
◎陳愛民:<從甲骨文到甲骨文印的審美轉化>《西冷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印刷集團公司印刷,1998年9月。
◎彭作颷:<關於甲骨文入印的思索>《西冷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印刷集團公司印刷,1998年9月。
◎豐散山(日本):<關於篆刻作品完成的思考>《西冷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印刷集團公司印刷,1998年9月。
◎唐錦騰:<甲骨文印巨擘簡琴齋>《西冷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印刷集團公司印刷,1998年9月。
◎蒯憲:<甲骨文入印管見>《西冷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印刷集團公司印刷,1998年9月。
◎張建武:<試談甲骨文入印>《西冷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印刷集團公司印刷,1998年9月。
◎朱江:<談談甲骨文入印的三個問題>《西冷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印刷集團公司印刷,1998年9月。
◎黃兩有:<試談甲骨文入印>《西冷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印刷集團公司印刷,1998年9月。
◎刑振國:<甲骨文印化之管見>《西冷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印刷集團公司印刷,1998年9月。
◎呂國祈:<甲骨文書法篆刻面貌述要>《西冷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印刷集團公司印刷,1998年9月。
◎梁乃予:<甲骨文入印>《意古樓印課》台北,立辰美術印刷有限公司,2001年11月。
◎王北岳著:<易大厂的篆刻>《麋硯齋篆刻研究》台北,麋硯齋出版社,2002年9月。
◎董玉京:<董作賓與第一次殷墟發掘>《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3月。
◎鍾柏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購藏甲骨選釋(三)>《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3月。
◎譚步雲:<回眸與展望:殷墟甲骨文商代銅器銘文比較研究>《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3月。
◎張桂光:<漢字與書法的起源略說>《嶺南書論》(上下)。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梁曉莊:<廣東印章史述略>《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西冷印社出版,2003年10月。
◎蔡樹農:<印章藝術的獨立標誌-邊框>《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西冷印社出版,2003年10月。
◎林師進忠<王壯為的篆刻藝術-以商周文字入印創作賞析>,刊《藝術學報》第75期,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編印,2004年7月。
◎李剛田著:<關於篆刻學的思考>《孤山證印-西泠社國際印學峰會論文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2005年10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