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6 16: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蕭如芳
研究生(外文):Hsiao Ju Fang
論文名稱:消費者對生活產品喜好價值之研究—以無印良品為例
指導教授:范成浩范成浩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5
中文關鍵詞:隱喻誘引法方法-目的鏈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1
  • 點閱點閱:26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8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有鑑於任何訊息有高達93%的意義是非文字語言傳達,本研究將探討如何將『方法目的鏈』與『隱喻誘引技術』相互配合,探討無印良品高涉入消費者喜好之產品屬性、消費結果、和價值的關連性,先進行攀梯式訪談,以內容分析法作為資料的歸納,利用複合步驟,12位高涉入者經過ZMET法針對無印良品進行價值階層圖HVM的整理,可以解構出具代表性產品屬性層級:自然素材、直覺性操作設計、造型簡潔、單純顏色、單純幾何元素、風格統一、外型帶有比喻、機構巧思、拆裝容易;屬於消費結果層級:有趣驚奇、貼心、貼近自然、與環境結合、使用便利、提升生活品質、平實樸實、與眾不同、舒服自在、操作容易、知性重內涵、和諧的、回收再生、引人主動、環保節能、移動便利、搭配性強;以及屬價值層級:快樂愉悅、舒適生活、資源永續、輕鬆抒壓、沈澱心情、體驗和精神、提升個人品味、自信成就感、享受滿足。屬性-結果-價值關係鏈中,尤以造型簡潔—與環境結合—有趣驚奇—貼心—快樂愉悅,連結關係代表的潛藏在消費者心目中『關鍵路徑』,其次為與直覺性操作—外型比喻—機構巧思—引人主動—有趣驚奇—帶來生活便利—快樂愉悅為次要價值鏈,有效發掘顧客認知價值的階層關係,建構出顧客的層級價值地圖,研究結果有助於設計師能更確切瞭解顧客內心潛藏的產品概念。抽取12位受訪者共計73項構念,納入共識地圖的關鍵構念,歸納出消費者喜好無印良品之四大因素構面,為身心舒適、展現品味、愛護自然、體驗和文化。將研究結果尋求實務設計師親自體會將上述研究結果運用於實作設計,最後檢驗設計師透過此方法設計出產品,是否符合受訪者心目中之價值構念,提供未來產品設計師作參考。
一、專書部分
1.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師大書苑。
2. W. 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文化。
3. Gerald Zaltman著,余宜芳譯(2004),《為什麼顧客不掏錢—解讀消費者心智密碼》。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4. Mark E. Parry著,林怡萱譯,(2002),《策略行銷管理》。台北:麥格羅希爾。
5.吳明&;#63964;,(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6.楊世瑩,(2005),《SPSS 統計分析實務》。台北:旗標。
7.徐達光,(2003),《消費者心理學:消費者心理學的科學研究》。台北:東華。
8.John B. Best著,黃秀瑄、林瑞欽譯,(1991),《認知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9.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10.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桂冠。
11.星野克美等,黃恆正譯,(1990),《符號社會的消費:商品圖騰化都市劇場化消費符號化》。台北:遠流。
12.傑哈德˙休弗雷著,(1990),《設計原理》。台北:龍溪。
13.原研哉,(2005),《設計中的設計》。台北:磬築創意。
14.數位時代編輯小組著,(2006),《崛起新日本》。台北:藍黥。
15.陳琇玲譯,(2002),《新消費者心理學:人們買什麼?為什麼而買?》。台北:臉譜。
16.楊孝榮,(2000),《資料的分析與解釋》。台北:東華書局。
17.黃俊英,(1999),《多變量分析7版》。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18.楊國樞等,(1997),《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五南書局。
19.今川淳、森住昌弘、多田正仁、砂子一雄合著,鄭秀美譯,(1987)。《理性消費、感性消費;你是那一種消費者?》,電通行銷戰略研究會編,台北:業強。
20.杜瑞澤,(2004),《生活型態設計:文化、生活、消費與產品設計》。台北:亞太圖書。
21.Michael J.Silverstein、Neil Fiske、John Butman著,陳正芬譯,(2004),《奢華,正在流行》。台北:商智文化。
22.數位時代編輯群,(2004),《解讀品牌魅力》。台北:巨思文化。
23.林銘煌,(2003),《工業設計思潮—設計思潮與產品造型系列》。台北:全華。
24.Roland Barthes羅蘭•巴特,董學文、王葵譯,(1992),《符號學美學》。台北:
商鼎文化。
25.鄭麗玉,(1994),《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
26.王志剛、謝文雀,(1995),《消費者行為》。台北:華泰書局。
27.林靈宏,(1995),《消費者行為學》。台北:五南圖書。
28.陳坤宏,(1995),《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二、期刊
1.方之光、鍾季樺、洪淑秋,(2004),〈結合 ZMET 與 MEC 的網站規劃與開發架構〉,2004ERP學術與實務研討會暨年會,頁502-509。
2.特曼傑瑞德,(2003),〈挖掘潛藏的思想〉,《哈佛商業評論》,維普資訊。
3.林勤豐、葉明義、邱兆民,(2000),〈探討消費者『屬性-結果-價值鏈』之建構特性〉,《輔仁管理評論》,第7卷,期2:頁21-48。
4.周廷銳,(2001),〈消費經驗中顧客價值的方法目標鏈結模式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5.林勤豐,(1999),〈探討消費者「屬性-結果-價值鏈」之建構特性〉,《勤益學報》,期16,頁113-128。
6.林勤豐,陳志賢,(1998),〈方法目的鏈研究法之探討與應用〉,《勤益學報》,期16,頁247-259。
7.黃俊英、賴文彬,(1990),〈涉入的理論發展與實務應用〉,《管理科學學報》,第7卷:期1,頁15-29。

三、論文
1.洪淑秋,(2004),《結合方法目的鏈與隱喻誘引技術的新產品開發與行銷策略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所碩士論文。
2.謝佩如,(2004),《線上遊戲玩家心智模式及其行銷應用之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所碩士論文。
3.黃家佳,(2001),《消費者經由網際網路參與造型概念設計決策機制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
4.李梅菲,(2002),《行動電話購買行為研究─方法目的鏈之應用》,私立南華大學傳播管理所碩士論文。
5.吳玲嬋,(2002),《以高涉入住宅產品為例---「手段-目的鏈」模式之應用研究- 以高涉入住宅產品為例》,私立淡江大學商管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論文。
6.黃盈裕,(2000),《顧客價值的方法目標鏈結模式之研究-以童裝之消費經驗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所博士論文。
7.王淑慧,(2000),《產品種類、品牌知名度、參考價格與涉入程度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8.薛承甫,(2000),《消費性產品涉入程度與造型選擇關係之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
9.孟淑芬,(2000),《零售業無印良品經營策略與競爭優勢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所碩士論文。
10.范曉惠,(2004),《將意象轉化至造形構想方法之研究》,成功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