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22:42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周于梅
研究生(外文):
Chou,Yu-Mei
論文名稱:
「沉默的悸動」-自然生命意象陶藝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
The Pant of Silence-An Exploration of Natural Life Images through Ceramics Creation
指導教授:
劉鎮洲
指導教授(外文):
Liou,Chen-Chou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
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門:
藝術學門
學類:
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4
中文關鍵詞:
自然
、
生命意象
、
陶藝創作
、
結構
、
空間
外文關鍵詞:
Nature
、
Image of Life
、
Ceramics Creation
、
Structure
、
Space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1696
評分:
下載:1152
書目收藏:5
摘要
「沉默的悸動-自然生命意象陶藝創作」是筆者從2004年到2006年間於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學習階段創作的歷程和成果展現,期間在受到新環境與觀念的洗禮進而釐清自己的創作方向與目標後,將技術與觀念延續發展表現在創作內涵及形式中。
本文著重於論述筆者如何透過自然意象的轉化應用於創作中來表現個人對於自然的感受與生命的體認。本文經由前三章:創作的背景、學理基礎與形式內容三方面的整合後,最後進行作品的說明與分析。創作內容可分為以下三個系列:「衍」系列作品以生命繁衍的行為與意義為主要創作精神,以此來呈現強而有力的生命能量與成長的契機;「縫」系列作品是由生物間共生樣態與互動為靈感來源,象徵生命之間的相互關係與對話;最後「隱」系列作品的構想來自於自然中侵蝕的意義,消逝是生命循環必經的階段,也是新生的開始,以此表現推進生命成長背後潛藏的動能與力量。
本次的創作主軸乃是利用將物像情思化的方式,將自然的形象與造形透過詮釋轉化成為融入主觀情意的創作表現,藉此來呈現創作者的精神思維及內在特質。期望透過創作的內涵、形式、過程來表現自我對於自然的崇敬以及對於生命的熱情與感動,為個人階段性的創作理念留下見證。
關鍵字:自然、生命意象、陶藝創作、結構、空間
Abstract
The exhibition titled The Pant of Silence-An Exploration of Natural Life Images through Ceramics Creation is a demonstration of my achievement after completing the graduate courses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Plastic Arts of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from 2004 to 2006. For the duration I immersed myself in this environment to absorb new concepts and to justify my ways of art creation. Eventually, I was capable of using techniques and concepts obtained by previous experiences to sufficiently turn my idea into a form in each individual art work.
This paper is a statement of the exhibition. My writing focused on how I transformed nature image and applied it to my creation. Through ceramic art I intended to express my identification with Nature after a profound observation on life. In 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I articulated the background of my creation, m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he source of my inspiration. In the last two chapters I integrated the previous ideas to interpret my works and summed up with suggestions of how my creativity can be further expanded.
The works in this exhibi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first is Propagation. The thought for this category is sprung from the meaning and behavior of the propagation in life form. The main emphasis on this category is to show the powerful energies and growth in all life forms. The second is Seam. The idea is originated from the symbion in our ecological system; therefore this category intends to display the dialogue and interaction among all life forms. The third category is Invisibility. The concept of this category is derived from erosion in the nature environment. Death is just one stage of they life cycle an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life. Based on such idea, this category aims to present the latent motive force in life.
This project centers on endowing a variety of sentiments on my works. Not only nature images are reinterpreted and transformed but also subjective perception is added to show the spiritual thoughts and inherent characters in the creator. Hopefully, my respect to nature and the passion for life can be seen by the way of the connotation in the works, the form and process taken during the art creation. In addition, this exhibition can be served as a testimony for my creativity at this particular stage.
Key word:Nature,Image of Life, Ceramics Creation, Structure, Space
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錄---------------------------------------------------------------III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
第一章 創作源起-------------------------------------------------------1
第一節 陶藝創作背景--------------------------------------------------1
第二節 創作動機與目的------------------------------------------------3
第三節 創作的精神內涵------------------------------------------------4
第二章 創作理論基礎----------------------------------------------------5
第一節 創作的學理基礎------------------------------------------------5
第二節 影響創作的藝術家----------------------------------------------9
第三章 創作形式內容---------------------------------------------------16
第一節 自然意象之擷取-----------------------------------------------16
第二節 造形形式構成-------------------------------------------------23
第三節 土塊的變形與延展---------------------------------------------33
第四節 陶土質感表現-------------------------------------------------35
第四章 創作作品說明---------------------------------------------------39
第一節 「衍」系列作品------------------------------------------------39
第二節 「縫」系列作品------------------------------------------------59
第三節 「隱」系列作品------------------------------------------------72
結語----------------------------------------------------------------82
展覽紀錄------------------------------------------------------------83
參考文獻------------------------------------------------------------87
(一)書籍
王受之,1997年,《世界現代設計》,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李玉龍張建成譯,1995年,《新設計史》,台北,六合出版社。
李長俊譯,Herbert Read原著,1982年,《現代雕塑史》,大陸書局。
李醒塵,1996年,《西方美學史教程》,淑馨出版社。
呂清夫,1984年,《造形原理》,雄獅股份有限公司。
杜若洲譯,Herbert Read原著, 1976年,《形象與觀念》,台北市,日盛印製廠。
林榮森譯,Herbert Read原著,1988年,《現代雕塑簡史》,湖南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
吳玉成譯,Henry Focill原著,2001年,《造形的生命》,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葉國松、張輝明著,1994年,《平面設計之基礎構成》,藝風堂。
章光和著,1999年,《複製真實》,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志純譯,1976年,《陶瓷雕塑大全》,台北,財團法人徐氏文教基金會。
張長傑著,1983年,《工藝概論》,台北,大陸書店。
蘇英孝陳有樂編著,1994年,《工藝材料概說》,正文書局。
(二)期刊
司徒立:<模仿、抽象與仿真>,《二十一世紀評論》,2000年4月,第五十八期。
沈清松:<中西自然觀的哲學省思>,《台北利氏學社年刊》,2001年1月,頁120-144。
葉俊顯:<陶藝時空意象創作觀>,《國教世紀193期》,2000年12月,頁71-78。
劉鎮洲:<現代陶藝表現形式>,《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 2000年11月,頁33-36。
劉鎮洲:<劉鎮洲的自然觀點>,陶藝季刊第九期,1995年9月,50頁。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台北都會區商業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
2.
點染章法析論
3.
魏斯繪畫構圖研究及王智斌創作發表
4.
透明性─從技術層次探討實踐手法
5.
光於建築空間與形式表現之研究─自然中光現象的對應轉化
6.
地區空間結構與居民互動關係之研究
7.
完形結構—觀看思維演繹下的空間結構表現之水墨創作研究
8.
台灣傳統二維大木構架耐震研究
9.
從自然汲取養分-李淑慧陶藝創作自述
10.
晉宋山水書寫研究
11.
介-質(關於真實的虛構)
12.
基於色彩資訊特徵之虹膜辨識
13.
Packaging-TapeHouse
14.
書話生命的遷流
15.
武滿徹的自然觀與其無常的音樂形式--以《ARC》第一部為例
1.
司徒立:<模仿、抽象與仿真>,《二十一世紀評論》,2000年4月,第五十八期。
2.
葉俊顯:<陶藝時空意象創作觀>,《國教世紀193期》,2000年12月,頁71-78。
3.
劉鎮洲:<現代陶藝表現形式>,《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 2000年11月,頁33-36。
4.
劉鎮洲:<劉鎮洲的自然觀點>,陶藝季刊第九期,1995年9月,50頁。
1.
楊文霓陶藝創作研究
2.
「人‧飾‧物」金工創作論述
3.
創造的創造者-楊欣怡陶藝創作論述
4.
本體意識流蔡蕙如創作論述
5.
遊走情緒空間之陶藝創作
6.
「心‧靈‧關‧連」—張瓊文陶藝創作論述
7.
創造童趣‧童趣創作-杜紹威創作論述
8.
行旅‧意象─呂景輝陶藝創作論述
9.
分享幸福的滋味-謝佩岑陶藝創作論述
10.
窺視‧境域-蔡美如陶藝創作論述
11.
「生態紀錄器」陶藝造形創作
12.
2001-2006黃馨鈺創作論述
13.
象外象景外景一「媽祖出巡」繪畫創作論述
14.
禁錮與解脫之間-蔡智勇陶藝創作論述
15.
卡漫世代下可愛的陶藝-陳潔如陶藝創作論述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