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10: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方寧
研究生(外文):Fang-Ning Chang
論文名稱:非金控證券商經營策略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Business Strategic Analysis of Non-Financial Holding Securities Firms
指導教授:梁瓊如梁瓊如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ung-Ju Li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7
中文關鍵詞:服務品質競爭強度 領導風格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對非金控證券商經營策略分析,本研究透過一家非金控券商做問卷調查,從環境的變化主管所感受到的競爭強度,主管與員工互動的領導風格,到面對金控公司衝擊主管的因應策略,在論營業人員對工作的滿意度,對主管領導風格的看法,及對公司的服務氣候感受度,最後是針對顧客對公司及和營業員互動所產生的滿意度及服務品質程度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面對外部環境所感受到的競爭力,主管是比營業員感受程度強,營業員比較在乎的是公司是否能快速準確的提供有關理財訊息,顧客電子交易網路平台的穩定性,促銷活動對業務的幫助性。在顧客方面,對公司以及與營業員的服務品質滿意度都很高,反而對公司舉辦的促銷活動吸引力不大,對公司是否為金控體系,並不會影響他們與券商的往來。整體而言,改善公司內部流程,提高顧客滿意度,增加員工對組織向心力,進而達到企業績效的提升,最後目標創造股東價值持續性的成長。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三章 產業介紹 19
第一節 金融業發展現況 19
第二節 證券業定義及類型 33
第三節 我國證券業概況 35
第四節 金控公司與非金控公司下之證券商競爭力分析 48
第四章 研究分析 5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61
第三節問卷發放對象及過程介紹 62
第四 節 問卷結果綜合敘述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結論 80
第二節 管理意涵 83
第三節後續研究或建議 87
參考文獻 88
附錄一、主管問卷 91
附錄二、營業員問卷 96
附錄三、顧客問卷 103
一、中文部份
1.第十一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論文及暨活動概況(2005)
2.邱靖博、高儀慧、蘇秀玲(2002),金融控股公司架構下證券業之發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3.鎮明常、李佩璇、羅絓霞(2006),從銀行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經驗看證券商從事該業務之關鍵因素,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月刊
4.丁克華(2003)證券業之現況與展望,台灣金融改革與重建研討會
5.蕭偉評,如何提昇國內專業證券經紀商之競爭力
6.陳佳梅、鐘俊文(2005),加入金控對金融機構信用評等級市場佔有率之影響,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
7.曾耀輝、陳文練、余珮琦(2005)集中市場股價升降單位之檢討及調整後初步實證分析
8.程如牧,財富管理面面觀,證券櫃檯月刊
9.涂乃甄、梁珍瑜、李曉嵐、歐佳芬、羅誼容、林文祥,證券業之發展綜合證券商-寶來證券
10.陳樹,台灣金融市場經營環境改革-股票市場之回顧與前瞻
11.吳裕祥,證券商管理之鬆綁與業務開放,證券櫃檯月刊
英文部分
1. Bernard J. Jaworski and Ajay K. Kohli (1993), “Market Orientation: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7 (July), 53-70.
2. Chester C. Boruck and Michael J. Burke (1999), “An Examination of Service-Related Antecedents to Retail Store Performance”, 20, 943-962
3. Kaplan, R. S., & Norton, D. P. (1992),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0, No.1, pp71-79.
4.Kaplan, R. S., & Norton, D. P. (1993). 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1, No. 5,pp.143-142.
5.Kaplan, R. S., & Norton, D. P. (1996a),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4, No.1, pp75-85.
6.Kaplan, R. S., & Norton, D. P. (1996b), The Balanced Scorecard.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7.Kaplan, R. S., & Norton, D. P. (1996c), Link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39, pp53-79.
8.Kaplan, R.S. & Norton., D.P. (2000). Having trouble with your strategy? Then map i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8, No. 5, pp167-76.
9.Kaplan, R.S., & Norton., D.P. (2001). 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
10.Kaplan, R.S. & Norton., D.P. (2001a), Transform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ro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Part I. Accounting Horizons, Vol. 15, pp87-104.
11.Kaplan, R.S. & Norton., D.P. (2001b), Transform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ro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Part II. Accounting Horizons, Vol.15, pp147-160.
12.Kaplan, R.S. & Norton., D.P. (2004), Strategy Maps - 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 Tangible Outcom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
13.Ken Matsuno & John T. Mentzer (2000), “The Effects of Strategy Type on the Market Orient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 64 (October), 1-16
14.Linn Van Dyne, Jeffrey A. Lepine (1998), Helping and Voice Extra-Role Behaviors: Evidence of Construc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41, 108-119.
15.Rebecca J. Bennett, Sandra L. Robinson (2000),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Workplace Devi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5, 349-36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劉麗雲(1997)。學校運動設施開放與社區發展。國民體育季刊,26(1),4-10。
2. 陸宛蘋(1999)。台灣非營利事業組織之定義與角色。社區發展季刊,85,30-35。
3. 陳淑眉、胡淑貞(2004)。健康城市案例介紹:加拿大多倫多。健康城市學刊,1,106-114。
4. 陳美燕、盧朱滿、林淑瓊、廖張京棣、史麗珠(1997)。健康促進指導對內科門診病人生活方式改變的成效。護理研究,5(5),390-400。
5. 陳世明、陳郁雯(2004)。健康城市案例介紹:日本京都。健康城市學刊,1,71-78。
6. 徐震(1995:1-2)。社區營造:臺灣社區工作的新程式。社會建設,97,1-15。
7. 胡淑貞、蔡詩薏(2004)。WHO健康城市概念。健康城市學刊,1,1-7。
8. 施教裕(1997):社區參與的理論與實務。社會福利,129,2-8。
9. 侯錦雄、宋念謙(1998: 53-54)。以臺中市黎明住宅社區居民社區議事之研究。建築學報,24,51-65。
10. 邱淑媞(2001)。宜蘭縣營造健康社區之過程與現況。護理雜誌,48(1),28-35。
11. 林瑞欽(1994)。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1-21。
12. 林秀娟(2004a)。健康生活社區化,社區發展季刊,內政部,106:18-23。
13. 官有垣(2000)。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發展:間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10(1),75-100。
14. 吳玉成(2004)。台灣當前社區健康環境與空間營造的問題與可能性。健康城市學刊,2,1-14。
15. 成亮(2003)。社區健康營造。醫院,36(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