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王彥清,「鄰坡隧道之掘進變形行為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0。2.王鑫,「地形學」,大學科學叢書六,大學科學叢書編審委員會,第91∼112頁,台北(1988)。
3.呂文帝,「以UDEC模擬淺層礫石隧道開挖之適用性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1994。4.李三畏,「台灣崩坍問題探討」,地工技術雜誌第7期,第43∼49頁(1984)。5.林煒僑,「順向坡與斜交坡之降挖機制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2。6.林坤霖、王銘德、陳錦清,「鄰近坡面之隧道開挖穩定性探討」,第五屆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一),第295-302頁,福隆(1993)。
7.洪秋金,「隧道地盤反應曲線及破裂區發展之三向度數值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1995。8.洪如江,「坡地災害防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共63頁,台北(1999)。
9.吳志宏,「隧道洞口段之力學行為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1。10.涂光蕙、秦棣萼,「山坡地開發之研究」,山坡地開發專輯(一)(二),第16-28頁。
11.陳堯中、秦中天,「近地表燧道開挖之數值分析」,中華民國第十一屆全國力學會議論文集,第1045∼1054頁,1987。
12.陳譽中,「坡地滑動面評估方法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5。13.郭俊和,「順向坡開發之工程穩定性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0。
14.張嘉興,「岩坡穩定之數值分析探討-以溪阿公路岩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4。15.張錦文、王文禮,「隧道與邊坡相互關係之探討」,第五屆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二),第611-618頁,福隆(1993)。
16.楊駿隆、郭傑儒,「坡地道路系統檢討與個案分析」,山坡地開發專輯(一)(二),第59-76頁。
17.廖洪鈞、梁樾、林三賢、李維峰、廖瑞堂、李三畏、劉桓吉、吳啟瑞、魏佳韻、游行健,「台灣地區道路邊坡崩塌發生機制及防治效益評估方法研究與應用(二)」,交通部,2003。
18.「台18線28.9K∼31.5K五彎仔地滑區調查、整治規劃及安全評估」,第一階段報告,青山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4。
19.「台18線28K+900至31K+500五彎仔崩塌地工程地質探查報告」,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1999。
20.Brown, C. B. and King, I. P.,“Automatic embankment analysis:Equilibrium and instability conditions,” Geotechnique, London, U.K., Vol.16(3), pp.209-219.(1966).
21.Chowdhury, R.N., “Slope Analysis,” 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1978).
22.Hoek, E. and Bray, J.W.,“Rock Slope Engineering,”E & FN Spon, New York,(1981).
23.Varnes, D.J.,“Slope movement types and processes,”in Schuster, R.L., and Krizek, R.J.(eds), Landslide, Analysis and Control,(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