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Brunsden, D. and Prior, D.(1984), “Slope Instibility”, Wiley, New York, pp. 382-383.
2.Chowdhury, R. N.(1978), “Slope Analysis”, 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3.Duane, S., Kennedy, A. D., Pendleton, B.J., and Roweth, D.(1987), “Hybrid Monte Carlo.”, Physics Letters B 195: 216-222.
4.Gibbs, M. N.(1997), “Bayesian Gaussian Processes for Regression and Classification”,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5.Jaynes, E. T.(1957), “Information theory and statistical mechanics”, Physical Review, 106, 620-630.
6.Jaynes, E. T.(1995),“Probability Theory:The Logic of Scienc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MO 63130, U. S. A.
7.MacKay, D. J. C.(1992), “Bayesian Interpolation”, Neural Computation 4 (3): 415-447.
8.Neal, R. M.(1994), “Priors for infinite networks.”, Technical Report CRG-TR-94-1,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ronto.
9.Neal, R. M.(1996), “Bayesian Learning for Neural Networks”, Number 118 in Lecture Notes in Statistics. New York: Springer.
10.Neal, R. M.(1997), “Monte Carlo implementation of Gaussian process models for Bayesian regression and classification.”, Technical Report CRG-TR-97-2,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ronto.
11.Rasmussen, C. E.(1996), “Evaluation of Gaussian Processes and Other Methods for Non-Linear Regress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dissertation.
12.Williams, C. K. I., and Rasmussen, C. E.(1996), “Gaussian Processes for Regression”, In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8, ed. by D. S. Touretzky, M. C. Mozer, and M. E. Hasselmo. MIT Press.
13.王淑慧(1999),「類神經網路應用於道路邊坡落石坍方預測之可行性研究-以阿里山公路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材料及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4.王智仁(2001),「以現場調查方式分析影響公路岩石邊坡穩定性之工程地質因子-以南橫公路梅山至啞口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5.李德河、方世杰、林宏明(2004),「颱風引致公路邊坡之破壞特性探討-以阿里山公路為例」,防災與國土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國科會工程處工程科技推展中心,第115-136頁。
16.李錫堤、黃健政(2005),「區域性山坡穩定分析之回顧與展望」,地工技術雜誌,第104期,第33-52頁。17.吳文靖(1993),「條件機率應用於崩塌機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8.吳秉晃(2002),「集集地震後阿里山地區公路邊坡之崩壞行為與熱影像特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林郁欽(2001),「坡地崩塌機率鑑別函數之建立與應用評估」,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林信輝(2001),「水土保持植生工程」,高立圖書有限公司,第61-94頁。
21.吳政謀(2001),「影響南部橫貫公路沿線邊坡穩因子之探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22.林振平(1991),「泥岩地區坡地破壞潛能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3.林朝宗(2000),「五萬分之一台灣地質圖說明書-新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第12-31頁。
24.洪如江(1981),「工程地質在自然邊坡穩定之作用」,工程環境會刊,第2期,第63-72頁。
25.徐佳仕(2004),「數位圖資因子應用於山區道路邊坡穩定工程設置之研判」,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6.徐鐵良(1993),「地質與工程」,台灣工程基本資料叢書之四,中國工程師學會,第220-231頁。
27.黃士昌(1998),「高雄旗山與楠梓地區公路邊坡之特性調查與崩滑破壞潛感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8.黃文仁(2004),「崩塌地邊坡穩定分析方法之比較研究-以泰源崩塌地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29.陳世敏(2005),「山區道路降雨量推估模式建立之研究-以阿里山公路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30.莊光澤(1994),「阿里山地區道路邊坡穩定性因子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1.陳志豪(2002),「變質岩公路邊坡之破壞潛勢分析-以南橫公路啞口至新武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32.陳時祖(1996),「雨量與邊坡崩塌的關係」,地工技術雜誌,第57期,第75-80頁。33.陳時祖(2000),「環境地質災害之調查及評估方法-以高雄地區山坡地為例」,地質災害研討會論集,第51-72頁。
34.陳崇華(2004),「台十一線海岸公路邊坡崩塌災害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5.陳凱榮(2000),「中橫公路山崩潛感分級研究-以東勢-德基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36.郭瑞柏(2002),「以鑑別分析法選定邊坡擋土工程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37.陳榮河(1984),「坍方類型之現地研判」,地工技術雜誌,第7期,第13-19頁。38.黃鑑水(2005),「五萬分之一台灣地質圖說明書-台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第三版,第5-17頁。
39.游中榮(1996),「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於北橫地區山崩潛感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40.游行健(2003),「以類神經網路法評選北台灣道路邊坡保護工法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1.張舜孔(2003),「類神經網路應用在阿里山公路邊坡破壞因子之分析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2.曾志豪(2004),「降雨對阿里山公路邊坡破壞模式分析之影響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3.鄒宗山(2000),「簡述貝氏分析.決策理論與統計推論的差異」,臺灣醫學期刊,4卷4期,第446-450頁。44.楊智堯(1999),「類神經網路於邊坡破壞潛能分析之應用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5.趙衛君(2005),「應用高斯過程建立分階式山區道路邊坡崩塌預測模式之研究-以阿里山公路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6.鄭元振(1992),「地理資訊系統在區域邊坡穩定分析之應用-中橫公路天祥至太魯閣段」,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7.賴季鋒(1999),「山坡地災害防治評估系統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48.簡李濱(1992),「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建立坡地安定評估之計量方法」,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9.謝豐隆(2000),「落石邊坡危險度與危害度分級與預報」,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50.藍世欽(2000),「工程地質因子對道路邊坡穩定性之影響-以南橫公路甲仙至梅山段」,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51.魏鎮東(2001),「南橫公路邊坡落石坍方可能性之探討」,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材料及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52.蘭雅森(1999),「鑑別分析法應用於山坡地崩塌機率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