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經濟學參考文獻 1)Boulding,K.(1966),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in Jarrett,H.(ed.)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Hardin,G.(1968)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Science,vol.162.,repirinted in Markandya,A.and Richardson,J.(eds.)(1992)The Earthscan Reader i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Earthscan 3)Pearce,D.W.and Turner,R.K.(1990)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Ch.2 4)Turner,R.K.,Pearce,D.W.and Bateman,I.J.(1994)Environmental Economics:An Elementary Introduction,Ch.5&6 5)Daly,H.E.(1974)The Economics of the Steady State 6)FieldB.C.(1994)Environmental Economics:An Introduction,McGraw-Hill.An accessible text which assumes no prior knowledge of the field.Market failure Ch4&5 7)Johansson,P.-O.(1991).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Welfare Economics,Ch.5 and 7,respectively 8)Asafu-Adjaye,J.(2000)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or Non-Economists,World Scientific,Singapore,Ch3 9)Lan Bateman,September2002,ENV2A8Y:ECONOMICS OF THE ENVIRONMENT 10)Designing Eco-Industrial Parks,Ed Cohen-Rosenthal,Director,Work and Environment Initiative Cornell University Center for the Environment 11)Tad McGalliard,Work and Environment Initiative,Cornell University Center for the Environment Micchelle Bell,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12)Cornell University and US Facilities Management Corporation.1996.Development of an Eco-Industrial Park,Plattsburgh Air Force Base ,Plattsburgh Air Force B ase,Plattsburgh ,New York. Unpublished 13)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RE-INDUSTRIALIZAATION IN OAK RIDGE,Tad McGalliard,Cornell University’s Work and Environment Initiative;Bruce Clemens,James Madison University;Michael Gresalfi,LMES/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Bruce Fabens,Cornell University’s Work and Environment Initiative 14)A Planner’s Overview of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Prepared by :Maile Deppe,Tom Leatherwood,Peter Lowitt,and Nick Warner,Prepared for: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2000Friedrich Hinterberger*,Stefan Giljum,Mark Hammer,Material Flow Accounting and Analysis(MFA),A Valuable Tool for Analyses of Society-Nature Interrelationships 15)毛如柏,馮之浚主編.論迴圈經濟.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16)馮之浚主編.中國迴圈經濟高端論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7)馮之浚等著.迴圈經濟導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8)吳季松.迴圈經濟.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19)蘇倫.埃爾克曼著,徐興元譯.工業生態學------超工業化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20)威廉.麥克唐納等著,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等譯.從搖籃到搖籃迴圈經濟設計之探索.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21)國家經貿委資源司.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節能管理模式研究.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22)王慧炯等.可持續發展與經濟結構.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3)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1999-2004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 24)翁端譯.工業生態學-----政策框架與實施.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5)馬中主編.環境經濟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6)克尼斯,馬中等.經濟學與環境-----物質平衡方法,三聯出版社,1991 27)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國自然資源定價研究.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年. 28)李金昌主編.資源核算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29)馬中,杜丹德.總量控制與排汙權交易.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 30)王金南編著,環境經濟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 31)陳閱增.普通生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2)L.H.牛頓等著,吳曉東、翁端譯.分水嶺-----環境倫理學的10個案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3)吳曉東,翁端譯.人類需要多大的地球.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34)李文華.生態學與城市建設.http://www.a963.com,2004-09-23 35)左鐵鏞.發展迴圈經濟構建資源迴圈型社會.中華網科技http://tech.china,com,2004-11-21 36)陸鐘武.關於迴圈經濟幾個問題的分析研究.環境科學研究.2003(5) 37)金鑒明.城市的明天------構建生態城市的探討2003-01-27 38)錢易,唐孝炎.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9)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礦產資源與國家經濟發展.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40)張世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手段.在張坤民著.可持續發展論.1997 41)馬凱.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迴圈經濟發展.中國經貿導刊.2004(19) 42)曲格平.發展迴圈是21世紀的大趨勢.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01(6) 43)曲格平.中國環保產業必走迴圈經濟之路.中國環境報 44)曲格平.談中國環保歷程.現代文明畫報2005-06-10 45)解振華.我國環保事業的回顧與展望.中國環境報.2000-2-25 46)解振華.關於迴圈經濟理論與政策的幾點思考.光明日報.2003-11-03 47)王玉慶.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上的講話.2004-9-23 48)孫佑海.迴圈經濟與立法研究.中國迴圈經濟高端論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9)余德輝,王金楠.迴圈經濟21世紀的戰略選擇.中國環境報.2001-9-3 50)羅毅.國家環保總局推進迴圈經濟試點經驗交流會上的工作總結.2004-7-30 5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准司、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市場經濟與環境保護.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 52)杜秋根.發展迴圈經濟,加快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迴圈經濟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53)朱德明.以典型示範為抓手全面推進江蘇省迴圈經濟試點工作.發展迴圈經濟 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54)李周等著.環境、資源與發展.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 55)徐中民,張志強,程國棟.當代生態經濟的綜合研究綜述.地球科學進展,2000(15) 56)王松霈,徐志輝.中國生態經濟學研究的發展與展望.生態經濟.1995(6) 57)徐嵩齡.迴圈經濟的理論平臺和實驗平臺.光明日報.2004-1-6 58)徐嵩齡,錢薏紅.應正確理解和實施迴圈經濟.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12-2 59)羅麥金托什著.徐嵩齡譯.生態學概念和理論的發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60)徐嵩齡主編.環境倫理學進展;評論與闡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61)餘謀昌.走出人類中心主義.自然辯證法研究.1996(7) 62)餘謀昌.實踐性是環境倫理學的精華.光明日報.2004-6-22 63)中國水勢.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環境倫理觀.2002-9-23 64)李壽德,張衡,萬威武.中國環境倫理學研究進展.自然辯證法研究 65)楊通進.人類中心論與環境倫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6) 66)葉文虎.迴圈型經濟論綱.中國發展.2002(2) 67)陳銳,牛文元.迴圈經濟:21世紀的理想經濟模式[J].中國發展.2002(2) 68)諸大建.從可持續發展到迴圈型經濟.世界環境.2000(1) 69)楊建新.論清潔生產向工業生態學的轉變[J].環境科學進展.1998-6(5) 70)王維平.大力發展迴圈型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選擇.中國物資綜合利用.2002(10) 71)陳德敏,王文獻.迴圈農業------中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模式.經濟師.2002(11) 72)齊建國.破解迴圈經濟的制度障礙.光明日報.2005-01-05 73)李兆前, 齊建國.迴圈經濟理論與實踐綜述.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 74)齊建國.關於迴圈經濟理論與政策的思考.新視野.2004(4) 75)齊建國.迴圈經濟若干理論探索.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11-16 76)李遠.迴圈經濟發展模式在畜禽養殖場的實踐.上海環境科學.2002 77)吳天馬.迴圈經濟現農業可持續發展[J].環境導報.2002(4) 78)吳易明.迴圈經濟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師.2002(10) 79)Claude Fussler.工業生態效率的發展.Bach tobel strasse3,CH-8810 Horgen Switzerland 80)段寧.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迴圈經濟.環境科學研究.2001(14) 81)張坤民,溫宗國.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與環境保護發展.上海環境科學.2001(4) 82)張陸彪.向生態農業投資.2003-10-21 83)迴圈經濟與中國建材產業發展.房地產門戶-搜房2003-10-11 84)賈炅,焦志延.封閉物質迴圈和綠點標誌:德國的廢棄物管理.世界環境.1999(2) 85)卞有生,金冬霞,邵迎暉.生態學的基本原理.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生態經濟學會網站.http://www.cees.org.cn/ 86)《IT不再重要》提出的國外背景如何.http://publish.it168.com/2005/0701/ 87)張天柱.關於迴圈經濟若干問題的初步分析.中國展望網.2004-5-10 88)國家經貿委資源司.清潔生產叢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89)林學欽.從“迴圈經濟”談到“治白”-----再論一次性泡沫塑料餐盒的治理和回收利用[J],廈門科技.2002(2) 90)陳敏豪.迴圈經濟:沖出垃圾重圍之路.自然之友通訊.2002(1) 91)王金南.發展迴圈經濟是21世紀環境保護的戰略選擇.環境科學研究.2002(3) 92)王金南,李娜.迴圈社會的動力.中國環境報.2002-1-26 93)王南林.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學.光明日報.2002-1-22 94)夏青.環境標誌國際標準引領迴圈經濟.中國環境報.2003-9-9 95)李趕順.發展迴圈經濟,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河北大學學報.2002(3) 96)張思鋒,張穎.對我國迴圈經濟研究若干觀點的述評.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2(3) 97)雷紅梅,牟子平,吳文良.世界農業.2004(8) 98)曹鳳中,劉秀茹.綠色消費:迴圈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中國環境報.2003-12-26 99)權賢佐.環境、資源統計與核算.中國環保產業.2002-3 100)姜文來.水資源價值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101)鄔滄萍,穆光宗.新的學術生長點: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0(4) 102)吳易風.西方市場經濟理論和政策.2004-05-21 103)馮興元.開放市場破解經濟發展中的產生的外部性污染難題.第一財經日報.2004-12-28 104)孫炳彥.關於生態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思考.環境保護.2002(11) 105)沈躍春.耗散結構理論是如何創立的-----談“時間悖論”.中國青年報.2002-12-08 106)常紀文.不斷加強和完善我國迴圈經濟法制建設. www.cass.net.cn/webnew/file/2004072815718.html 107)常紀文,我國迴圈經濟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www.cass.net.cn/webnew/file/2004072815718.html 108)常紀文.歐盟迴圈經濟立法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當代法學.2005(1) 109)常紀文,陳明劍.環境法總論[A].北京: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 110)任勇.中外迴圈經濟的比較.中國環境報.2004-7-2 111)崔鳳山.運用唯物主義搞好迴圈經濟.環境導報.2002(4) 112)王蓉.迴圈經濟立定法的理論分析和實踐思考.中國環境報.2004-01-06 113)宗禾.迴圈經濟生生不息.中國經濟史論壇.2004-6-23 114)萊斯特.布朗著.林自新等譯.生態經濟.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 理論與實踐 參考文獻 1)UNEP.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Estates,Industry and Environment.Pairs,1997 2)Jintian Yang,Hong Luo,Dong Cao,et al.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Industial Estates in China.UNEP,Pairs,2001 3)Chertow Marian R..The Eco-Industrial Park Model Reconsidered.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MIT Press,1999,2(3) 4)Desrochers,Pierre.Market Processes and the Closing of Industrial Loops.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Cambridge,MA:MIT Press,2000,4(1) 5)Ehrenfeld J.,Gertler N..Industrial Ecology in Practice:The Evolution of Interdependence at Kalundborg.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Cambridge,MA,1997,1(1) 6)Ernest Lowe.Eco-Industrial Parks:A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Indigo Development,1997 7)Giannini-Spohn,Suzanne.Designing Industrial Ecosystems Tool.Washington DC:USEPA,1997 8)Graedel T.E.,Allenby B.R..Industrial Ecology.Prentice Hall.Englewood Cliffs,New York,1995 9)Jelinski L.W.,Graedel T.E.,Laudise A.,et al. Industrial Ecology:Concepts and Approaches.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1992,89(3) 10)Raymond P.,Cote E.,Coben-Rosenthal.Designing Eco-Industrial Parks: a synthesis of some expe-rienc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998,(6) 11)Thomas Graedel. Industrial Ecology: Defin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London: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4 12)顧朝明,趙令勳等著.中國高新技術產業與園區.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13)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14)K.哈密爾頓,J.迪克遜,謝劍等著.裏約後五年一環境政策的創新.(張慶豐等譯).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 15)羅宏.國外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環境導報,2001(1) 16)羅宏.環境管理中的公眾參與.環境導報,2000(5) 17)羅宏.我國環境管理制度中的資訊公開.環境導報,2000(6) 18)孟偉,羅宏.SARS危機後對我國環境管理的若干反思.環境保護,2003(9) 19)孟偉,羅宏.新型工業化吉程中的難點:高新技術污染.中國環境報,2003 20)劉喜鳳,羅宏,張征.21世紀的工業理念:生態工業.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1) 21)諸大建.從可持續發展到迴圈經濟.世界環境,2000,(3) 22)解振華.關於迴圈經濟理論與政策的幾點思考.光明日報,2003 23)徐嵩齡.迴圈經濟的理論平臺和實驗平臺.光明日報,2004 24)崔鐵甯,朱坦.關於建立迴圈型社會的分析方法和途徑的探討.環境保護,2003(6) 25)張坤主編.迴圈經濟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26)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政策法規司編譯.迴圈經濟立法選擇.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7)王如松主編.複合生態與迴圈經濟.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8)段寧.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迴圈經濟.環境科學研究,2001,14(6) 29)胥樹凡.推進生態工業發展,建立迴圈經濟模式.中國環保產業,2001,(6) 30)馮久田,尹建中,初麗霞.迴圈經濟理論及其在中國實踐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13(2) 31)於繡娟主編.工業與環境.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32)王靈梅,張金屯.生態學理論在生態工業發展中的應用.環境保護,2003,(7) 33)金湧,李有潤,馮久田主編.生態工業:原理與應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34)鄧南聖,吳峰主編.工業生態學----理論與應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35)解振華主編.生態工業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36)蘇倫.埃爾克曼著.工業生態學.(徐興元譯).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 37)勞愛樂(美),耿勇編著.工業生態學和生態工業園.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38)王壽兵,王祥榮,吳千紅.產業生態學與生態產業建設戰略研究.上海環境科學,2001,20(7) 39)王壽兵,陳麗娜.產業生態學及其實施的觀念創新.上海環境科學,2003,22(3) 40)鐘斌,汪敏.論生產者的延伸責任,中國環境報,2003 41)鄧南聖,吳峰.國外生態工業園研究概況.安全與環境學報,2001,1(4) 42)羅宏.生態工業園區的國內外實踐.中國環境報,2002 43)王瑞賢,羅宏,彭應登.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的新進展.環境保護,2003,(3) 44)孟偉,羅宏.論生態工業園區的進展與障礙.中國環境汙報,2003 45)葉子青,鐘書華.我國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的宏觀構想.中國科技論壇,2003,(4) 46)李有潤,沈靜珠,胡山鷹等.生態工業及生態工業園區的研究與進展.化工學報,2001,52(3) 47)王兆華,武春友,王國紅.生態工業園中兩種工業共生模式比較研究.軟科學,2002,16(2) 48)王兆華,武春友.基於交易費用理論的生態工業園中企業共生機理研究.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8) 49)胡山鷹,李有潤,沈靜珠.生態工業系統集成方法及應用.環境保護,2003(1) 50)甯瑞祥主編.零排放:後工業社會的夢想與現實.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51)吳峰,徐棟,鄧南聖.生態工業園規劃設計與實施.環境科學學報,2002,22(6) 52)陳定江,李有潤,沈靜珠等.生態工業園區的MINLP模型.過程工程學報,2002,2(1) 53)耿勇.生態設計策略研究.中國軟科學,2003,(1) 54)俞孔堅,黃國平.高科技園區的發展戰略與生態規劃----廣東省南海資訊產業園案例.城市發展研究,2001,(3) 55)元炯亮.生態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環境保護,2003,(3) 56)王遠,陸根法,錢瑜等.企業環境行為資訊公開化研究初探.上海環境科學,1999,18(12) 57)武春友,朱慶華,耿勇.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可持續發展.中國軟科學,2001,(3) 58)薛東峰,羅宏,周哲.南海生態工業園區的生態規劃.環境科學學報,2003,23(2) 59)馮久田.魯北企業集團發展生態工業產業鏈的實踐與探索.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13(1) 60)馮久田. 魯北生態工業園區案例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13(4) 61)羅必良,李家順,李家明主編.走向生態化經營----沱牌集團的創新及其思考.香港:中國數位化出版社.2001 62)盧兵友,付以彬.玉米酒精生態工程結構設計.生態學報,2001,21(4) 63)李鐵軍,閆栩,郭文生等.天津開發區創建生態工業園系列報導.中國環境報,2003 64)UNEP.工業區的環境管理. UNEP產業與環境(中文版),1997,19(4) 65)UNEP.產品開發與環境. UNEP產業與環境(中文版),1998,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