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書 目
壹、中文參考資料(按姓氏筆劃排列)
一、書籍
01、王仁澤、王健行,環境與工業毒物學,高立圖書有限公司,2003年9月,5版。
02、王松柏等10人合著,勞動法裁判選輯(二),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12月,初版。
03、王惠玲,勞工法規研討會論文集,中興大學法律係,1997年4月。
04、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作者自刊,2001年7月。
05、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作者自刊,1992年10月,9版。
06、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作者自刊,1991年10月,9版。
07、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四冊),作者自刊,1993年9月,8版。
08、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六冊),作者自刊,1994年8月。
09、王澤鑑,民法債編總論(第一冊),作者自刊,2001年3月,增訂版。
10、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作者自刊,2001年3月,增訂版。
11、王澤鑑,債法原理(一)基本理論債之發生,作者自刊,2001年3月,增訂版。
12、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勞工安全管理師教材,2000年8月,頁383。
13、史尚寬,勞動法原論,1978年重刊。
14、史尚寬,債法各論,1986年重刊。
15、史尚寬,債編總論,1978年重刊。
16、司法院,民事法律專題研究(三) 。
17、司法院,民事法律專題研究(六)。
18、司法院,最高法院民事裁判書彙編,第 45 期 。
19、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人因工程應用手冊,
2000年。
20、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墜落災害防止,2000年4月
21、呂榮海,勞基法法源及其適用關係之研究,蔚理法律出版社,2002年2月。
22、呂榮海、卜俞慧君,勞動基準法實用(二),蔚理出版社,2001年2月。
23、吳庚,憲法之解釋與應用,作者自版,2003年10月,增訂7版 。
24、李洙德等11人著,勞動法裁判選輯(三),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1月。
25、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8月。
26、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一),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
27、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中),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
28、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下),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
29、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一),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
30、林更盛等10人著,勞動法裁判選輯(一),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初版。
31、林振賢,勞基法理論與實務,捷太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32、林豐賓,勞動基準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修訂二版,2000年9月。
33、林豐賓,勞工安全衛生法概論與實務,三民書局,2002年9月。
34、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2001年10月,新訂2版。
35、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 (中),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10月,初版。
36、邱駿彥/劉志鵬、黃程賞,勞動法裁判選輯,月旦,1998 年。
37、邱祁豪,台灣派遣法制化之研究,致良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12月。
38、邱祈豪,我國派遣勞動法草案與日本派遣勞動法制之比較,勞動派遣法制化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02年。
38、柯木興,社會保險,中國社會保險學會,2000年8月,修訂版,
40、孫森焱,新版民法債編總論,作者自刊,1990年10月,修訂9版。
41、姚志明,誠信原則與附隨義務之研究,元照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2月,初版。
42、姚志明,債務不履行之研究(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8 月,初版。
43、姚志明,侵權行為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2月,初版。
44、姚志明,債務不履行之研究(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8月,初版。
45、姚志明,債務不履行-不完全給付之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2月,修訂版。
46、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1月。
47、陳繼盛,勞工法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4年,初版。
48、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6月,5版。
49、焦興鎧等18人合著,勞基法釋義-施行二十年回顧與展望,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1版。
50、張清倉,例解勞動基準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
51、黃立/郭玲惠等,民法債編各論(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7月,初版。
52、黃建輝,法律闡釋論,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月,1版。
53、黃程貫,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5月,修訂再版。
54、黃程貫,德國勞工派遣法與我國草案之比較,勞動派遣法制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勞工之委員會,2002年。
55、黃越欽,勞動法新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9月。
56、黃越欽著,勞動契約法各論,翰茂田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9月。
57、黃越欽、王惠玲、張其恆,職災補償論-中美英德日五國比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10月。
58、黃劍青,勞動基準法詳解,三民書局,1997年10月。
59、黃茂榮,債法總論(一)植根,2003年10月,修訂2版。。
60、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下冊),三民書局,1992年10月•15版。
61、鄭玉波╱陳榮隆民法倩編總論,三民書局,民國91年6月,修訂1版。
62、鄭津津,我國勞動派遣法草案與美國勞動派遣法制之比較,勞動派遣法制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2年。
63、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7月。
64、劉志鵬,勞動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5月,初版
65、簡文成,職業災害保補償實務,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
66、魏朝光,勞動者職業災害補償,作者自版,1992年11月,頁47-50
二、學位論文
01、王冠承撰,雇主責任風險之研究--以職業災害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02、李元隆撰,台灣人才派遣業現況之研究-以日本人才派遣業為比較基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
03、林麗美撰,通勤災害之認定一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私立中原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04、林基豐撰,勞動派遣相關法律問題及在我國勞動法制適用上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05、翁玉珍撰,派遣勞動對派遣員工的功能評估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
06、陳建志撰,安全保護義務規範之研究-以僱傭、勞動關係為中心,私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07、黃仕儀撰,我國派遣勞動法制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08、黃俐文撰,勞動派遣業對勞資關係之衝擊,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09、黃裕峰撰,職業災害勞工請求權之適用關係,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10、童興華撰,勞基法第五十九條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11、潘國財撰,我國人力派遣產業運作制度與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12、蔡博全撰,國內人力派遣業制度運作及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之探討-以美國相關產業為對比,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13、羅忠政撰,職業災害補償雇主責任之研究-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政大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月。
三、期刊
01、王惠玲,由過勞死到過勞自殺-相當因果關係之迷思,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7期,頁303。
02、王惠玲,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一政府的短線立法,政策論壇電子報,第三十三號,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2002 年6 月。
03、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四)-僱用人之侵權行為(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4期,2004年11月,頁59。
04、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四)-僱用人之侵權行為(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5期,2004年12月,頁49。
05、朱柏松,現代契約法解釋問題之研究,法學叢刊第,108期,頁45-48。06、李忠雄,民法上過失相抵之研究,法令月刊,46 卷12期,1995 年12 月,頁16。07、林誠二,論勞工服勞務受害之賠償請求權,台灣本土法學,第15期,頁36。。
08、林更盛,就勞請求權---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二二六七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7期,2001年10月,頁65。
09、林更盛,就勞請求權---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二二六七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7期,2001年10月,頁65。
10、林更盛,勞基法上職業災害因果關係的判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40期,2002年11,頁23月。
11、林更盛,勞基法上職業災害因果關係之判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0期,2002年11月,頁31
12、林美惠,交易安全注意義務與我國侵權行為法體系之調整(上),月旦法學,第78 期,第142 頁。
13、林信和,民法債編修正原則與修正要點之檢討,律師雜誌,第241期,第47頁14、林榮耀,附合契約與消費者保護,法令月刊,33卷1期,頁5。15、邱祈豪,勞動派遣的歷史研究-以日本勞動派遣的歷史發展為例,研究與動態,第9期,頁2-10。16、邱祈豪,派遣勞動法與勞工權益之保護,研究與動態,第11期,頁100-106。16、邱駿彥,從女性勞工特別保護至兩性工作平等立法,輔仁法學,13期,1994年6 月,頁130。
17、邱駿彥,日本勞工派遣之現狀,就業訓練,第16卷第6期,頁17-25。
18、邱駿彥,勞工派遣法制之研究-以日本勞工派遣法為例,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 1期,2000年7月, 頁1-68 。
19、邱駿彥,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輔仁法學 ,17期,1998 頁205-220。20、徐婉寧,過勞死職業災害認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頁248
21、郭永雄,勞工退休金新制對資方之衝擊,勞資關係月刊,20卷12期,2002年4月,頁179。22、陳正良,派遣業勞工之僱用關係與勞動條件,勞資關係月刊,第12卷第12期,頁7。23、陳金泉,職業災害補償和解與連帶補償責任之免除,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2期,2005年7月,頁229。
24、詹森林等,定型化約款之基本概念及其效力之規範,法學叢刊第158期,頁158。
25、鄭津津,我國勞退新制相關問題之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2期,頁65。
26、鄭津津,勞動派遣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就業訓練,第16卷,第6期,頁12-16。
27、劉士豪,勞動基本權在我國憲法基本權體系中的定位(上),政大法學評論(上),第87期,2005年2月,頁5 。28、劉士豪,勞動基本權在我國憲法基本權體系中的定位,政大法學評論,第87期,2005年2月,頁17-21。29、劉愛生,派遣活動的組織活動與外包承攬制的差異,勞工行政,第67期,頁47-48。30、盧政春,邁向人性化的社會安全制度,理想雜誌,第一期,頁13-23。31、劉志鵬,工作規則之性質之研究,律師通訊,第71期,頁7-8。
32、張台麟,波斯灣戰爭今昔之異同與對全球局勢之影響,新聞深度分析簡訊,第104期,靜宜大學,2003年6月6日,頁3。
33、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改變中的臨時工作型態-美國非典型工作型態新知,勞工行政,第139期,頁53-57。
貳、外國文獻及譯作
01、Internatlonal Labour Conference 66 th Session 1980, Report VⅡ(a ) ( l ) Safety and Health and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 1979,ILO , Geneva , 58.
02、Hubert Krleger Participatlon of employees representatives in the of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workers In Europe The Internationa1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bour Law and Industral Relatlons , Vol.6 ,1990/91 , lssue 4, lbid, pp .217-223
03、Coates, J. F. Temporary work: A permanent institution. Employment Relations Today, Vol.24 ,1997, pp.19-22.
04、Willborn, S. L. Leased workers: Vulnerability and the need for special legislation. Comparative Labor Law Journal, Vol.19,1997, pp.85-95.
05、Lenz , Edward A . ( 2000 ) , The Staffing Services Industry : Myth and Reality , http : / / www . natss . org╱staffstats / index . html .
06、Melchionno , Rick , The Changing Temporary Work Force : Managerial ,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Workers in The Personnel Supply Services Industry ,Occupational Outlook Quarterly Vol.43 ,1999,iss.1, pp.24-32.
07、Singennan , Frederic S . Tune Up Temporary Work Arrangement , Business Insurance , Vol .34, 2000,Iss. 9 , pp.11-12 .
08、Williams , Harry B . What Temporary Workers Earn : Findings From New BLS Survey Monthly Labor Review , Vol . 112 , No. 3,1989, pp.3 -6 .
09、The Dictionary of Terms Used in the sfety Profession third edi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Safety Engineers1800 East Oakton Street, Des Plaines, IL 60018213/692-412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譯,安全專有名辭典,1996年11月。
10、Roger Blanpain , European Lobour Law and Industrial Relatlons;劉黃麗娟譯,歐洲勞動法與勞資關係,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1999 年。
參、網站
01、大葉大學共同教學中心,http://www.dyu.edu.tw。
02、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 www.jirs.judicial.gov.tw。
03、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年報,http://statdb.cla.gov.tw。
04、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http://www.iosh.gov.tw。
05、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全球資訊網,http://www.slio.gov.tw。
06、台灣勞資網,http://www.labor.com. net。
07、勞動人權網,http://www.LaborRights.net。
08、慈濟醫學中心,http://www.tzuchi.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