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0),突破與創新-新校園運動:為下一代蓋所好學校,台北:百巨。
2.黃世孟(2000),學校建築研究,台北:建築情報。
3.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利,台北:心靈工坊。
4.林憲德(2004),永續校園,台北:詹氏書局。
5.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2001),桃子腳傳奇-讫子,北縣。
6.台中縣政府(2001),蛻變.重生,中縣:中縣府。
7.宜蘭縣政府(2001),宜蘭縣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專輯,宜縣:宜縣府。
8.教育部(2004),921災後校園重建:專案小組運作紀實,台北:教育部。
9.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2000),社區總體營造政策暨社會效益研究,台北。
10.曾梓峰(1998),地域造型權做為地方特色營造與地方發展的一種機會,歷史文化
資產與地方再發展研討會,台北。
11.曾梓峰(2001),邁向參與式的校園營造,九十ㄧ年度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台北。
12.黃世孟(2000),921地震給台灣學校建築之新機會:執行機制之設計比工程技術
急迫愈重要,建築師,第304期,頁98-102。
13.曾光宗(2000),建立新校園的契機:尋找校園重建的各種可能性,建築師,第307期,頁64-67。
14.曾光宗、李其然(2000),新校園運動的理想與困境:921校園重建問卷調查結果,
建築師,第310期,頁65-67。
15.曾旭正、李其然(2001),波瀾與岩石:新校園運動的故事(二),建築師,第316 期,
65-67.
16.范巽綠(2001),讓我們為下一代蓋個好學校:為綠色校園的永續經營奮鬥不懈,建
築師,第316期,頁72-75。
17.林盛豐(2001),迫切的危機:校園重建中九二一重建推動委員會的角色,建築師,第316期,頁76-78。
18.呂欽文(2001),一場政策目標與設計品質的角力:跌跌撞撞的新校園運動的經驗,
建築師,第316期,頁79-81。
19.曾旭正(2001),在新校園中照見獨特的台灣性:充滿活力也充滿矛盾的場域,建築
師,第317期,頁132-133。
20.何杏雀(2004),當「教育」碰上「建築」:彰化縣新校園運動的操作模式,建築師,第358期,頁97-99。
21.曾旭正(2004),再深化新校園運動:一些建議與勉勵,建築師,第358期,頁103-105。22.畢光建(2004),建築可以為教育做什麼,建築師,第358期,頁106-110頁。23.羅融(2004),台灣的的921重建校園,北縣:遠足文化。
24.教育部(2004),永續校園與世界接軌的學習環境:永續、生態、環保、健康,校長、
主任、建築師、規劃師第二梯次培訓課程,高雄市。
25.高雄縣政府(2005),美麗新校園:教育心風貌,高雄縣新校園空間美學專輯,高縣:
高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