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2 23: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嘉霖
研究生(外文):Chia Lin Chen
論文名稱:民主社會主義與第三部門
指導教授:姚蘊慧姚蘊慧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學術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4
中文關鍵詞:民主社會主義福利國家福利國家危機第三部門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91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9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文從社會主義的起源與內涵探討福利國家興起背後的義理背景,發現福利國家乃是受到民主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而在民主社會主義之下,又因各個國家的歷史、政治文化環境等因素,而形成不同模式的福利國家,並且,這些不同模式的福利國家其中的第三部門也發展出不同的面貌與特色。

「民主社會主義」來自於對社會主義的修正與改良,以一種漸進溫和的方式來達到社會主義的理想,在「法蘭克福宣言」中,對於民主社會主義的理念與訴求作了較為清晰的說明,成為西歐左派政黨所依循的信仰與理想,也推動了福利國家的發展。

「民主社會主義」做為福利國家興起的意識形態背景,各個福利國家也因為歷史、文化、政治環境的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面貌,這樣的差異也形成了不同的福利國家模式,這些模式有:國家組合主義模式、社會民主模式與自由的社會主義模式。

民主社會主義在經過福利國家危機之後,開始面臨轉型的壓力,這樣的轉型與第三部門有密切的關聯。第三部門成為另一個實現福利目標的可能選擇,也成為福利國家轉型的契機與道路。而這樣的轉型,也隨著不同模式的福利國家而有不同的轉型路徑,但大致而言,承襲自「民主社會主義」的福利國家,開放民間組織乃是為了強調參與的價值與精神。政府仍然維持領導或指導的角色,以扶植民間組織為出發點,支持第三部門的發展,在福利的供應上,仍以政府為主,第三部門為輔。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名詞界定...................4
第三節 問題提出與研究方法.............8
第二章 民主社會主義與福利國家..............10
第一節 民主社會主義的起源與演進...........10
第二節 民主社會主義政黨的發展............18
第三節 福利國家的模式...........31
第三章 福利國家危機與全球化衝擊............47
第一節 福利國家危機.............47
第二節 全球化對福利國家的衝擊...........54
第三節 第三部門的興起..............62
第四章 民主社會主義轉型與第三部門.........76
第一節 國家組合主義模式與第三部門.....78
第二節 社會民主主義模式與第三部........83
第三節 自由的社會主義模式與第三部門.......89
第五章  結論...................98
參考文獻.........................107
丁元竹主編
2005 《非政府公共部門與公共服務》,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王列等譯
2001 《使民主運轉起來》,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王振軒
2004 《建構臺灣當代公民社會》,南華大學管理學院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
王紹光
1999 《多元與統一--第三部門國際比較研究》,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王雅妮
2002 《第三部門與政府腐敗的治理》,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王順民/郭登聰/蔡宏昭
1999 《超越福利國家:社會福利的另類選擇》,台北:亞太圖書出版。
王億雯
1998 《福利國家形塑與政治文化:90年代前期年金論述及其性別意涵》,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司徒達賢
1997 《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1999 《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巨克毅
2002 〈全球化下的宗教衝突與基要主義〉,《全球政治評論》,創刊號(8
月),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頁59-86。
石之瑜
2003 《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石元康
1990 <個殊性原則與現代性>,《當代》,第47期,台北:合志文化事業。
朱道凱
2002 《全球化迷思》,台北:群學出版。
朱榮治
1992 《中山先生福利國家思想研究》,台南:供學出版社。
江明修
2000 《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蔡勝男、鄭勝分
2001 《各國公民社會組織初探》,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九十年度專題委託計畫。
江亮演/洪德旋/林顯宗/孫碧霞
2003 《社會福利與行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何增科編譯
2000a 《公民社會與第三部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b 《公民社會、民主化和發展:廓清分析的範圍》,北京:社會科學文
獻出版社。
2000c 《國家、市場和公民社會之間的非政府組織》,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
吳老德
1990 《正義理論與福利國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佩真
2003 《德國社會國發展之研究》,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汪易
1999 《社會福利社區化中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福利服務之行為意向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建昇
2005 《探討社區型非營利組織與社區互動---以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連明譯
1980 《社會主義》,台北:龍田出版社。
吳菁盈
2004 《憲法福利國原則的軌跡:由福利國家類型論談起》,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法學組碩士論文。
吳錦良
2001 《政府改革與第三部門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宋鎮照
1997 《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丁讚主編
2004 《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台北:桂冠出版。
李坤城
2002 《舊民族國家,或新公民社會? : 對於臺灣民族主義的批判》,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政
1998 《意識形態與社會政策》,台北:洪葉出版。
沈明彥
2002 《福利服務公設民營之研究--以嘉義市政府委託CCF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為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健德
2001 <從福利國家到競爭式國家?全球化與福利國家危機>,《台灣社會學》,第二期,台北:群學出版,263-313。
阮宗澤
2001 《第三條路與新英國》,北京:東方出版社。
官有垣
2000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台灣本土個案分析》,台北:亞太出版。
2003 《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林佳慧
2001 《美國、德國與瑞典的親職假政策研究:從福利國家制度面來探討》,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宜潔
2002 《從公民社會理論回應福利國家的危機》,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成
1993 《論「福利國家」理論重建的可行性》,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勛健
2001 《西方政黨是如何執政的》,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林美華
2002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三縣市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為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論文。
林勝偉
2000 《公民社會的自主性原則及其組織條件》,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林萬億
1994 《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出版。
1995 《福利國》,台北:前衛出版。
2003 《福利國家的形成與社會公平》,台灣大學出版。
林萬億/周淑美合譯
2004 《全球化與社會福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志鴻,呂健德
2001 <全球化與社會福利>,《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台北:巨流出版,193-233。
周陽山
2002 <從公民文化到公民社會—一項現實的考察>,《華岡社科學報》:第16期,1-9。
侯立朝
1973 《社會主義》,台北:博學出版社。
姚泰山
2003 《社會化治理下非營利組織的協力策略~以慈濟基金會「921希望工程」為例》,東華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蘊慧
1990 《民主社會主義與福利國家 : 西歐經驗與民生主義》,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民主社會主義與福利資本主義之緣起與實踐—意識形態與國家發展
觀點之分析》,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段家鋒
1987 《第二國際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洪久雅
2002 《我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凌佳琪
2003 《福利國家、公民資格與消費文化的衝擊》,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若蕾
2003 《「新工黨」---英國工黨轉型之研究》,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文慧,王宏仁
2001 《社會福利理論流派與爭議》,台北:巨流出版。
徐宗鴻
2003 《政府與第三部門建立協力關係之研究:以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相關計劃為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勇光
1999 《第三部門研究叢書》,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高放
1982 《社會主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北京:人民出版社。
高麗芬
1987 《第三部門功能之界定與評估》,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亞澐
1978 《比較主義》,台北:三民書局。
張明貴譯
1986a 《意識型態的時代》,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6b 《意識型態與現代政治》,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張春居
2002 《志工的休閒活動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救國團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張學尉
1999 《福利國家的經濟再造:紐西蘭的經驗》,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世雨
1991 《非營利部門對公共行政之影響》,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世雨
1995 《非營利部門與公共行政》,中國行政,第八期,頁61-85。
許紀泰
2004 《全球化下的歐盟社會福利制度與改革》,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凱翔
1997 《1980年代以後英國福利國家的轉折與發展:新右派思潮下的社會政策》,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碩士論文。
連偉舜
2003 《全球化衝擊下東亞福利體制的回應策略分析─台灣與韓國的比較
(1987-2002)》,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登聰
1986 〈福利國家危機本質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35期(9月),
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1998 《我國社會福利民營化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分析》,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博士論文。
陳三井譯
1990 《社會主義》,台北:遠流出版社。
陳水逢
1981 《西洋政治思想史﹝四﹞》,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陳佩君
1998 《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陳金貴
1994 《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圖書公司。
陳雅琴
1998 《福利社區化與營利化之探討—以台北市課後照顧為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馮俊傑
2004 《以非營利組織之觀點探討其與政府間互動關係-以社會福利財團法人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偉民
1999 《結合非營利組織之市民性公共管理之研究》,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肇新
2002 《營造公民社會之困境:921災後重建兩種民間團體的理想與實踐》,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志忠
2002 《以社會資本論政府與非營利組織聯盟績效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觀
1999 《福利國家之理論與實踐:以「瑞典模式」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處編
1990 《危機中的福利國家》,北京:華夏出版
廖亞男
2003 《公共領域的概念與當代俄羅斯公民社會的形成》,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俊松
2004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三縣市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為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趙永清
2005 《德國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趙淑伶
1994 《非營利組織建構公共意識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劉人瑋
2004 《瑞典社會福利制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錦常
1990 《福利國家的理念與困境》,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社會組碩士論文。
劉淑瓊
2001 <社會服務「民營化」再探:迷思與現實>,《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五卷第二期,台灣社會政策學會,7-44。
潘玉瑛
2003 《全球化下瑞典、英國與德國的彈性就業發展---制度面的探究》,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惠萍
2002 《從福利多元主義趨勢看民間大型企業參與社會福利服務型態及影響因素》,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蔡文輝主編/齊銥、徐永德等著
2005 《社會福利》,台北:五南出版。
鄭文義
1989 《公益團體的設立與經營》,台北:工商教育出版社。
鄭樞俊
1979 《社會主義運動》,台北:龍田出版社。
鄭學稼
1977 《第三國際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1991 《社會主義思想史》,台北:帕米爾書。
鄧正來
2001 《市民社會》,台北:楊智出版。
蕭新煌主編
2000 《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出版。
謝端丞
1996 《福利國家本質之研究--兼論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定位》,中興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京佑
2004 《全球化與公民社會的治理》,第12卷第1期。
瞿宛文
2003 《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台北:唐山出版。
簡春安/鄒平儀
1998 《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出版。
薩拉蒙等著,賈西津等譯
2001 《全球公民社會──非營利部門視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顏德治
2002 《美日英非營利組織發展之研究》,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羅慎平
1999 《當代意識形態》,台北:五南出版。
蘇裕均
1998 《第三部門協助BOT推動之策略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忠華
1998 《公民社會與非營利組織─個理論性研究的構想》,台北:亞洲研究。
1999a 《社會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允晨文化。
1999b 〈自由主義的社會理論—以Smith和Ferguson為例〉收入於蔡英文、張福建主編《自由主義》,頁81-頁104。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2000 〈二十一世紀非營利與非政府組織的全球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
  11期:17-24。
 2005 《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臺北:左岸文化出版    社。
顧俊禮
2002 《福利國家論析—以歐洲為背景的比較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顧昕
1995 <以社會制約權力---托克維爾、達爾的理論與公民社會>,《公共論叢》第一期,北京:三聯書局。
Anthony Giddens
1999 《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鄭武國譯,台北:聯經出版。
2000 《超越左派右派:激進政治的未來》,李惠斌與楊雪斌譯,台北:聯經出版。
2002 《第三條路及其批評》,許家豪譯,台北:聯經出版。
Beck, Ulrich,孫治本譯
1999 《全球化危機》,台北:商務出版。
Bernard Crick,蔡鵬鴻、郝德倫譯
1992 《社會主義》,台北:桂冠出版。
Dr. James P. Gelattm,桂雅文等譯
2001 《光-非營利事業管理》,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Franz-Xaver Kaufmann,施世駿譯
2002 《德國福利國家的挑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Hayek, F. A.,張尚德譯
1985 《到奴役之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Hayek, F. A.,賈湛與文躍然譯
1989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Hayek, F. A.,鄧正來譯
1997 《自由秩序原理》(上)、(下),北京:三聯書店。
Heywood, A.,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與劉兆隆譯
2002 《最新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Huntington, S. P.,黃裕美譯
2001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James C. Hunter,張沛文譯
2001 《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台北市:商周出版。
Jürgen Habermas,曹東衛等合譯
2002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台北:聯經出版。
Kurt Sontheimer,Wilhelm Bleek著,張安藍譯
1999 《德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Levine, H. M.,王業立、郭英哲與林佳龍譯
2003 《最新政治學爭辯的議題》,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Locke, J.,葉啟芳與瞿菊農譯
1986 《政府論次講》,台北:唐山出版社。
Lars Strömberg等著,常志霄、張志強譯
2005 《北歐地方政府:戰後發展趨勢與改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39。
Longworth,R.,應小端譯
2000 《虛幻樂園:全球經濟自由化的危機》,台北:天下文化公司。
Milner, H.,陳美伶譯
1985 《社會民主的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Montesquieu,張雁深譯
1998 《論法的精神》,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Pierre Bourdieu,孫智綺譯
2002 《防火牆—抵擋新自由主義的入侵》,台北:麥田出版。
Pilz, F.,吳庚譯
1979 〈西德的社會安全體系〉,《憲政思潮》,第46期(6月),國民大會秘
書處,頁99-116。
Przeworski, A.,張虹譯
1995 《資本主義與社會民主》,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Rawls, J.,何懷宏、何包鋼與廖申白譯
1988 《正義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Steven B. Sample,葛立書(譯)
2003 《領導人的逆思考:非凡領導能力的秘密》,台北:臉譜出版。
Tocqueville,A.著
1985a《美國的民主》,秦修明譯,上卷,香港:今日世界社。
1985b《美國的民主》,李宜培,楊新楣譯,下卷,香港:今日世界社。
Alston, P. (ed.)
1992 The United Nations and Human Rights: A Critical Appraisal.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ck, U.
2000 What is Globalization?. Oxford: Polity Press.
Beetham, D. (ed.)
1995 Politics and Human Rights. Oxford: Blackwell Press.
Beitz, C.
2003 “What Human Rights Mea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 Vol.132, No.1(Winter), pp.36-46.
Bremermann, H.J.
1999. Self-Organization in Evolution, Immune Systems, Economic, Neural Nets, and Brains, in On Self-Organization. Edited by Mishra, MaaB, and Zwierlein.
Brudney, J. L.
1991. “Volunteerism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J. L. Perry (ed.)
Research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A Research Annual. Greenwich, Connecticut:JAI Press.
Clasen,J.
1999,Comparative Social Policy:Concept,Theories and Methods. Oxford: Blackwell Press.
Cohen, Jean L. and Andrew Arato.
1992.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Theory. The MIT Press.
Eadie, Doug
2001. Extraordinary Board Leadership: The seven keys to high-impact governance, Gaithersburg: Aspen Publishers, Inc.
Edwards, Michael
2000. Globalization, States and Civil Society: False Dawn or Future Positive? 2000 Symposium, Development and the Nation State, the Ford Foundation.
Esping-Andersen,G.
1999, Social Foundations of Postindustrial Economie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T. Boris and C.E. Steuerle(Eds.), Nonprofits and Government: Collaboration and
Conflict (pp. 329-367 ). Washington, D.C.: Urban Institute Press.
Greenfield, James M., ACFRE, FAHP(eds.)
1997. The Nonprofit Handbook: Fund raising(2th),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G.Esping-Andersen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Hayes, Treas
1996. Managing, control and Accountability in Nonprofit/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Hudson, Mike.
1999. Managing Without Profit : The Art of Managing Third-Sector Organizations, London: Penguin Books.
Kramer,R.M.
1993 Privatio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comparative studies in governmantthird sector relationships,Amonk,NY:M.E.Sharpe.
Kuhnle,S. & Sell,P.
1992 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Organizations: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Aldershot,Hants,England,Brookfield,Vt:Ashgate.
Lewis, David(ed.)
1999.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Voluntary Action: Reshaping the Third Sector,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Lin, Ten-Chang.
2002. NGOs must negotiate carefully in Diplomacy. Taipei Times, Edition 8. 22 May 2002.
Lynn, Laurence E., Carolyn J. Heinrich Jr. and Carolyn J. Hil (eds.)
2001. Improving Governance: A New Logic for Empirical Research,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Mauser, Elizabeth
1993.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Behavior: The case of day care, Ph. D. dis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Macdonald, Laura.
1997. Supporting Civil Society: The Political Role of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n Central America.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Marshall, Tony F.
1996: Can We Define the Voluntary Sector? in: David Billis & Margaret Harris (eds.): Voluntary Agencies: Challenge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acmillan Press.
Nye Jr., Joseph S. and Donahue, John D.
2000. 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 Washington, D.C.
Nicholas Barr
2001, The Welfare State as Piggy Ban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ECD
2002, Regulating Private Pension Schemes, OECD.
Peters, Guy and Donald J. Savoie (eds.)
1995. Governance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Ottawa: Canadian Centr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ierre, Jon and B. Guy Peters
. 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Putnam, Robert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Princeton: Princeton Uni. Print.
Prowse, S.
1998. Corporate Governance: Emerging Issues and Lessons from East Asia, Responding to Global Financial Crisis—World Bank mimeo.
Rhodes, R.A.W.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Rosenau, J. N. and E. O. Czempeil.
1992. 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alamon, Lester M.
1987.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s: The Scope and Theory of Government Nonprofit Relations. In Powel, W.W.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5: Of Market Failure, Voluntary Failure, and Third-Party Government - Toward a Theory of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in: Lester M. Salamon: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1998 : Conclusion: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in : Helmut K. Anheier.
1999a. American’s Nonprofit Sector: A Primer(2th),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
1999b.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The Johns Hopkins Comparative Nonprofit Sector project.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1995. Our Global Neighbourhoo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llman, Claire F.
1998. The Welfare State’s Other Crisis: Explaining the New
Partnership betwee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the State in France.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Young, Dennis, Hollister, Robert M., Hodgkinson, Virginia A. and Associates(eds.)
1993. Governing, Leading, and 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insight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Zimmer, Annette
2002: Dritter Sektor und Soziales Kapital, Münsteraner Diskussionspapiere zum Nonprofit-Sektor, Nr. 19.
Zuidervaart, Lambert.
1998. Short Circuits and Market Failure: Theories of the Civic Secto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Twentieth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 (August 10-15). Boston, Massachusett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克恭(2002)•兒童氣喘•臨床醫學,49,48-57。
2. 李怡娟(2000)•健康促進在護理專業中的應用•護理雜誌,47(1),5-12。
3. 李蘭(1999)•健康促進取向之研究架構•國家衛生研究院簡訊,4(4),21-26。
4. 鄭慧華(2004)。〈追憶那不復記憶的虛空與鄉愁--陳順築「四季遊蹤」系列〉。《現代美術》,114期。頁36-41。
5. 陳香君(2002)。〈陳順築:乘著家族記憶的翅膀單飛〉。《典藏今藝術》,122期。頁100-103。
6. 高碧霞、王資惠(1997)•兒童氣喘兒—可以預防的兒童呼吸急症嗎?•護理雜誌,44(4),7-14。
7. 高碧霞(2004)•氣喘兒童之症狀評估與處置•護理雜誌,51(6),39-44。
8. 彭殿王(2002)•氣喘的藥物治療•臨床醫學,50(5),308-311。
9. 陳政友(2001)•台灣地區高中職與大專學生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學校衛生,38,1-31。
10. 陳美燕、盧朱滿、林淑瓊、廖張京棣、史麗珠(1997)•健康促進指導對內科病人生活方式改變的成效•護理研究,5(5),390-400。
11. 曾資蓉(2001)•兒童氣喘•長庚護理,12(3),239-245。
12. 蔣立琦、黃璟隆、呂昌明(1999)•學齡氣喘兒童氣喘素質因素與自我處理行為之調查及夏令營對其之影響•護理研究,7(4),307-319。
13. 蔣立琦、趙淑員、賴香如(1999)•發展氣喘兒童自我處理教育計畫•護理雜誌,46(4),15-22。
14. 賴香如(2001)•氣喘學生生活適應問題、學習表現與身體活動情形研究-以台北市五所中小學為例•衛生教育學報,16,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