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4.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8 03: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建生
研究生(外文):Chien-Sheng Li
論文名稱:應用多變量分析法於台灣主要河川流域特性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pply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River Basins in Taiwan
指導教授:王秋原王秋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u-Yuan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地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地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7
中文關鍵詞:流域流域特性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群落分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263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要

流域特性是為探討河川流域差異性的重要因子之一,並且可作為不同流域間管理比較之參考。而對於流域特性之充分理解與運用是了解水文環境不可或缺的首要步驟。台灣各個河川流域所表現之型態有明顯之不同,但政府機關依流域形勢、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機制等因素,將台灣做一整體性的流域劃分,是否這樣的分類方式符合流域的特性,而各個河川流域特性是否相似?
為能探討及分析上述的問題,本研究擬以台灣21條主要河川流域為研究對象,應用多變量分析法中的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群落分析(cluster analysis)來分析,探討流域及其流域特性,並進而將21條河川流域加以分類。本研究共選出6個因子,累積解釋量高達91.21%,可替代原始資料中17項流域特性指標架構。因此,透過因子分析所選出來的6個相互獨立的因子,能夠縮減原始的資料變數,並能精確的表現流域特性;經過群落分析分類後的河川流域分布的型態,可分為7類,最為適當,其結果與台灣習慣使用的「北、中、南、東」分類系統有明顯的不同。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區域 2
1.3 研究流程與方法 4
1.3.1 研究流程 4
1.3.2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 7
2.1 文獻回顧 7
2.1.1 流域特性與其相關研究部分 7
2.1.2 多變量析在流域特性上的應用 10
2.2 理論分析 11
2.2.1 流域 11
2.2.2 流域特性 12
2.2.3 多變量分析 19
2.3 小結 27
第三章 河川流域特性 29
3.1台灣的河川 29
3.2主要河川流域特性 30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53
4.1因子分析 53
4.2群落分析 61
第五章 結論 72
5.1結論 72
5.2建議 73
參考文獻 74
參考文獻

1.王如意、易任,1997,應用水文學,台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2.王秋原,1974,台灣河川流域自然特性之研究,台大地理學報,第八期,頁73-91。
3.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4.宋韻嫻,2003,台灣地區流域面積高度機分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5.李宗仰、劉長齡,1995,台灣主要河川之碎形特性,第二十一卷,第四期,頁3-11。
6.李光敦,2003,水文學,台北:五南。
7.林清山,1988,多變項分析統計法,台北:東華書局。
8.林雪美,1987,淡水河流域特徵與河川理論水力蘊藏量的相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林雪美,2000,台灣的河川,揭開福爾摩沙的面紗:台灣的自然地理(上冊),台中:文建會中部辨公室。
10.林傑斌、林川雄、劉明德,2005,SPSS12統計建模與分析程序,台北:文魁。
11.徐義人,1995,應用水文學,台北:大中國。
12.張建邦,1997,多變量分析,台北:三民書局
13.梁蘄善,1991,地理學計量分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14.陳樹群,彭思顯,2002,台灣河川型態五層分類法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三十三卷,第三期,頁175-190。
15.陳樹群等,1995,台灣地區河川型態之碎形維度,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七卷,第一期,頁63-71。
16.曾國雄、鄧振源,1986,多變量分析(一)-理論應用篇,台北:松崗。
17.黃宏斌,2001,集水區流量面積比研究,農業工程學報,第四十七卷,第三期,頁42-49。
18.黃俊英,1995,多變量分析【第七版】,台北:中國經濟研究所。
19.黃朝恩,1980,台灣諸島流域特徵及其相關性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黃進坤、劉長齡,2000,以流域階序改進地文分析之觀念,台灣水利,第四十八卷,第三期,頁1-9。
21.楊明賢等,2000,集水區幾何特性、荷頓比、與河川網路結構之統計分析,農業工程學報,第四十六卷,第一期,頁23-43。
22.楊萬全,1993,水文學,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23.楊道昌、游保彬,1994,台灣南部流域均一性之劃分,台灣水利,第四十二卷,第二期,頁63-78。
24.經濟部水利署,2003,台灣水文年報。
25.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2,台灣地區河川型態調查研究(1/2)。
26.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2,台灣地區河川型態調查研究總報告。
27.廖學誠、黃瓊彪,2000,集水區分析方法之探討,台灣林業,第二十六卷,第一期,頁31-37。
28.廖學誠等,2000,應用地文及水文特性評估集水區相似性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第三十三卷,第三期,頁341-353。
29.潘文富,1997,台灣東部區域年流量與流域特性關係之研究,文化大學地理學報,第十期,頁165-185。
30.潘文富,1997,多變量分析在流域特性研究上之應用—以台灣東部流域為例,花蓮師院學報,第七期,頁395-426。
31.潘文富,1998,台灣地區流域特性及其流量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研所博士論文。
32.錢玉珠,1999,台灣地區集水區地文特性之初步分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碩士論文。
33.謝邦昌,1998,多變量分析(一)-主成分分析,中國統計通訊,第九卷,第七期,頁28-32。
34.謝邦昌,1998,多變量分析(二)-因素分析,中國統計通訊,第九卷,第八期,頁31-41。
35.謝邦昌,1998,多變量分析(四)-集群分析法,中國統計通訊,第九卷,第十期,頁31-42。
36.羅積玉,1994,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台北: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7.Acreman, M.C. and Sinclair, C.D.,1986,Classification of Drainage Basins According to The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An Application for Flood Frequency Analysis in Scotland,J. of Hydrology,No.84,pp.365-380。
38.Hack, J.T.,1957,Studies of longitudinal stream profiles in Virginia and Maryland,US Geol. Surv. Prof. Paper 294-B,pp.45-97。
39.Horton, R.E.,1932,Drainge Basin Characteristics,Trans. Amer. Geophy. Union,Vol.22,pp.299-305。
40.Horton, R.E.,1945,Erosional development of streams and their drainagebasins: hydrophysical approach to. quantitative morphology,Bull. Gool. Soc. Am.,Vol.56,pp.275-370。
41.Johnstone, R.J.,1978,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Geography: A Primer on The General Linear Model,New York: Longman。
42.Pike, R.J. and Wilson, S.E.,1971,Elevation-relief ratio hypsometric integral and geomorphic area-altitude analysis,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Bulletin,No.62,pp.1079-1084。
43.Strahler, A.N.,1952,Hypsometric (area-altitude) analysis of erosional topography,Bulletin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o.63,pp.1117-1142。
44.Strahler, A.N.,1964,Quantitative geomorphology of drainage basins and channel networks, section 4-II,in Handbook of Applied Hydrology,edited by V.T. Chow pp. 4-39, McGraw-Hill,New York。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0. 潘文富,1997,多變量分析在流域特性研究上之應用—以台灣東部流域為例,花蓮師院學報,第七期,頁395-426。
2. 17. 黃宏斌,2001,集水區流量面積比研究,農業工程學報,第四十七卷,第三期,頁42-49。
3. 14. 陳樹群,彭思顯,2002,台灣河川型態五層分類法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三十三卷,第三期,頁175-190。
4. 33. 謝邦昌,1998,多變量分析(一)-主成分分析,中國統計通訊,第九卷,第七期,頁28-32。
5. 34. 謝邦昌,1998,多變量分析(二)-因素分析,中國統計通訊,第九卷,第八期,頁31-41。
6. 35. 謝邦昌,1998,多變量分析(四)-集群分析法,中國統計通訊,第九卷,第十期,頁31-42。
7. 王慶福(2000)。當男孩愛上女孩:人際依附風格類型搭配、愛情關係與關係適應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8,177-201。
8. 白瑞聰、晏涵文(1993)。大學生約會行為之調查研究。公共衛生,20(2),172-186。
9. 朱元祥(1993)。衝突管理策略分析。教育研究月刊,83,63-71。
10. 吳鴻發(1994)。高職生兩性關係態度與行為調查研究。松商學報,2,46-83。
11. 李良哲(1996)。大台北地區已婚者婚姻衝突因應行為之年齡與性別差異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9,168-195。
12. 李良哲(1997)。婚姻衝突因應行為歷程模式驗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4,53-94。
13. 李美枝(1983)。兩性之間的喜歡、愛情與婚前性行為容許度。中華心理學刊,25(2),121-135。
14. 卓紋君(1990)。從兩性關係發展的模式談兩性親密關係的分與合。輔導季刊,36(2),31-44。
15. 周新富(1999)。高雄市國中生兩性交往問題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44(1),9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