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21: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宜婷
研究生(外文):Tseng yi-ting
論文名稱:墨不礙色、色不礙墨-試探墨與彩之融合
論文名稱(外文):Fusion of Inks & Colors Mutual Complementing of Inks and Colors
指導教授:孫家勤孫家勤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un Jia-ch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色彩膠彩融合
外文關鍵詞:Inkcolorglue color paintingfu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繪畫是一種視覺的藝術,其表現形式少不了「形」與「色」的映現,色彩的應用已成為一種趨勢。
  中國畫論裡有「墨分五色」之說,為中國傳統繪畫主流立下了美學標準,其間色彩的出現,只能視為對墨色的補助,或對物象的說明,因而忽視色彩的使用與發展,但從整體的人類藝術發展史來看,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彩繪陶、漢代的漆繪、帛畫、唐宋的絹畫和古埃及壁畫、希臘的彩陶製品,都可發現色彩與墨色相互搭配。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趨向多元化,色彩運用的觀念有了大幅度的蛻變,色與光成為畫中兩大元素,色彩躍動於畫面裡與墨色的相濡相溶,水墨中吸取色彩的養分,展現出時代風格,此時,中國繪畫已從視覺的墨與色,演變為主觀、自我的墨與色,藉由感官而超越感官的侷限,使得色彩的發展更具有寬廣的表現空間。
  媒材只是表達物體外在形象的工具,而墨彩融合的觀念,除了以彩和墨結合來界定外,本論文對於中國繪畫與膠彩畫中的「色彩」予以研究、探討,並將時代的色彩投入傳統繪畫裡,從前人的經驗中吸取精華,作為個人創作之參考。
關鍵字、詞:墨、色彩、膠彩、融合
Painting is a visual art which requires the presentations of shapes and colors. The applications of colors are essential in this regard.
In Chinese paintings, there are five tints of ink color. This theory has established the aesthetic standard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As the tints of colors appearing in between are considered to augment the ink expressions or explain the subject matters,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colors has been long neglected. However, if we expand our time horiz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art history all over the world, we notice that the pottery decorated with color drawings of the New Stone Age in China, painted lacquer and silk-cloth paintings of the Han Dynasty, silk painting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Sung Dynasty, wall paintings of ancient Egypt and colored potters of Greece are all evidence of the interaction of colors and ink tints. With the advancements of the times, there is a growing variety in such interactions and the concepts of color applications have come a long way. Color and light have become the two major elements of the paintings. Colors dance around in the paintings and live side by side with ink tints. The water inks absorb the nutrients of the colors and demonstrate the flavors of their times. At that time, the Chinese paintings have developed a subjective way of visualization of inks and colors.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s has been pushing further the space for expressions as color and ink tints transcend senses from the perceptions of senses.   
Materials are merely tools to express the outer images of the subject matte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cept of the fusion between colors and ink tints. In addition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colors and inks, this paper studies and explores the “colors” of Chinese paintings and glue color paintings by incorporating the flairs of our times into traditional paintings. This paper hopes to extract essence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past generations in order to serve as reference for personal creative arts.

Keywords: Ink, color, glue color painting, fusion
目次
第 一 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 二 章  中國繪畫中繪事、丹青之探……………… 4
第一節 中國繪畫色彩演變………………………… 4
 一、 禮教化時期………………………………… 5
 二、 宗教化時期………………………………… 6
三、 精緻化時期……………………………… 10
四、 單純化時期……………………………… 14
五、 多元化時期……………………………… 18
六、 小結……………………………………… 19
第二節 歷代敷彩設色理論……………………… 19
一、 隋唐之前關於色彩之論述……………… 19
    二、 五代至清繪畫用色理論………………… 23
三、 小結……………………………………… 32
第三節 多元性色彩復醒與融合………………… 32
  一、 台灣地區………………………………… 34
  二、 大陸地區………………………………… 42
三、 小結……………………………………… 50
第 三 章  膠彩畫的源流與繪畫精神……………… 51
第一節 膠彩畫的起源與發展…………………… 51
一、 中國繪畫到台灣膠彩畫………………… 52
二、 「膠彩畫」一詞由來…………………… 56
    三、 膠彩畫之繪畫特徵……………………… 57
四、 小結……………………………………… 58
第二節 膠彩畫風格之演變……………………… 59
    一、 前輩畫家………………………………… 59
    二、 當代畫家………………………………… 68
三、 小結……………………………………… 71
  第三節  膠彩畫顏料……………………………… 71
一、 膠………………………………………… 74
二、 顏料……………………………………… 75
第 四 章  墨、彩融合及觀念呈現………………… 77
  第一節  色彩性質及理論觀念的啟發…………… 77
    一、 色彩性質與理論………………………… 77
    二、 色彩的心理與情感之啟發……………… 79
    三、 個人師承之啟發………………………… 81
第二節 繪畫之精神與墨彩之融合……………… 83
    一、 中國繪畫與膠彩繪畫的共同基本要素… 85
    二、 個人心得與思維………………………… 87
第 五 章  創作內容暨作品分析…………………… 89
第一節  創作理念………………………………… 90
一、 投入生活、注重寫生…………………… 90
二、 墨色相融隨境變幻…………………… 90
第二節  個人作品解析………………………… 91
一、 作品一《幽境踏青》…………………… 93
二、 作品二《青綠合歡》……………………  95
三、 作品三《碧湖幽居》…………………… 97
四、 作品四《青山遠行》…………………… 99
五、 作品五《傳奇》……………………… 101
六、 作品六《窗裡窗外之一》……………… 103
七、 作品七《窗裡窗外之二》……………… 105
八、 作品八《合歡四季》…………………… 107
九、 作品九《歸鄉》………………………… 109
十、 作品十《慈暉喜樂》…………………… 111
第 六 章  結論…………………………………… 112
參考書目………………………………………………… 115
參考書目

壹、專書
1
陳凡。《黃賓虹畫語錄》。香港:上海書局有限公司,1973年。
潘天壽。《聽天閣畫談隨筆》。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80年。
俞崑。《中國畫論類編上、下冊》。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4年。
朱子弘。《國畫色彩研究》。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984年。
俞崑。《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王耀庭。《繪畫》。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于非闇。《中國畫顏料的研究》。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7年。
陳兆復。《中國畫研究》。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
詹前裕。《彩繪花鳥》。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88年。
鄭明。《現代水墨畫家探索》。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鄭善禧編。《鄭善禧作品選集》。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89年。
高劍父。《我現代國畫觀》。台北:華正書局,1989年。
湯皇珍。《雲山.潑墨.張大千》。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王定理。《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3年。
李進發。《日據時期台灣東洋畫發展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3年。
曾得標。《膠彩畫藝術:入門與創作》。台中:興台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何恭上。《元朝名畫精華》。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6年。
林銓居。《隱士.才情.余承堯》。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黃笛子。《畫壇師友錄》。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蘇啟明。《傅狷夫的藝術世界-書法暨常用印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年。
洛華笙。《台灣畫壇風雲》。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年。
虞君質。《藝術概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99年。
熊碧梧。《中國繪畫中的形與色-空間形式與色彩表現之研究》。台北:黎明文化有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陳淑華。《雋永.自然.陳慧坤》。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
施世昱。《台灣美術大系、媒材篇:膠彩藝術》。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2003年。
崔慶忠。《圖說中國繪畫史》。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孫家勤。《承傳古今》。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年。
周林生。《近現代繪畫》。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廖瑾瑗。《台灣現代美術大系》。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2004年。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曾得標編著。《台灣膠彩畫史流研究展》。台中:台灣省膠彩畫協會,2005年。


◎沈以正、羅方。《國畫-山水畫及演變》。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單國強等。《中國名畫欣賞(Ⅰ)》。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單國強等。《中國名畫欣賞(Ⅱ)》。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3
吳承燕編。《中國畫論》。台北:台灣書局,1965年。
朱文葦編。《中國畫論》。板橋市:駱駝出版社,1987年。
陳樹升總編。《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紀錄》。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4年。
陳樹升總編。《膠彩畫之淵源、傳承及其影響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紀錄》。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6年。
周林生主編。《中國名畫賞析-清代繪畫》。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4
國立歷史博物館。《雲山碧海:林玉山畫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林玉山教授創作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年。
台北市立美術館。《台灣東洋畫探源》。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00年。

貳、論文期刊

廖雪芬。〈為東洋畫正名-兼介林之助的膠彩畫〉。《雄獅美術》。第72期〉。1977年6月。頁46。
雷田。〈浪漫瀟灑的林之助〉。《藝術家》。第4卷第3期。1977年2月。頁116。
林惺嶽。〈大自然的美容師-記最幸福的畫家林之助的生活與藝術〉。《雄獅美術》。第117期。1980年11月。頁40。
李鴻儒。〈膠彩畫顏料知多少〉。《台灣美術》。第2卷第2期。1987年10月。頁35。
詹前裕。〈從丹青到膠彩〉。《台灣美術》。第1卷第4期。1989年4月。頁16。
巴東。〈張大千於傳統中國繪畫在現代轉化之特殊意義〉。《炎黃藝術》。第52期。1993年12月。頁19。
李鑄晉。〈南張北溥的時代背景〉。《雄獅美術》。第268期。1993年6月。
劉欓河。〈膠彩畫之淵源、傳承及其影響學術研討會之籌備與構想〉。《台灣美術》。第8卷第2期。1995年10月。頁5。
施世昱。〈膠彩畫的再完成與再突破〉。《台灣美術》。第55期。2004年1月。頁40。

參、論文集

李承遠。〈近代韓國彩色畫與台灣膠彩畫之比較研究(1910-1980)〉。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李鴻儒。〈中國水墨、日本畫與膠彩畫的關係〉。《膠彩畫之淵源、傳承及其影響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紀錄》,陳樹升總編。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6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姚榮松,1992b,〈葉爾欽VS葉利欽—兩岸外國人名地名漢譯分歧初探〉,於《國文天地》第7卷第11期,頁16-22。
2. 姚榮松,1992a,〈台灣現行外來語的問題〉,於《師大學報》第37期,頁329-362。
3. 姚榮松,1991,〈外來語—廉價的朱古力?或入超的舶來品?〉,於《國文天地》第7卷第6期,頁28-36。
4. 竺家寧,1996,〈兩岸外來詞的翻譯問題〉,於《華文世界》81期,頁1-17。
5. 吳世雄,1995,〈關於“外來概念詞”研究的思考〉,於《詞庫建設通訊》第7期,頁27-31。
6. 古嘉臺,1997,〈淺談今日社會之流行語〉,於《華岡外語學報》第4期,頁181-187。
7. 姚榮松,2000,〈論台灣閩南語方言詞進入國語詞彙的過程〉,於《華文世界》第95期,頁34-46。
8. 姚德懷,1996,〈華語詞彙的整理和規範〉,於《詞庫建設通訊》第9期,頁36-47。
9. 梁容若,1959,〈如何改善中文裡外來語的翻譯〉,於《東海學報》第1期,頁165-181。
10. 野水,1986,〈國語日報外來語辭典摘疵〉,於《中國語文》第58卷第5期,頁49-58。
11. 曾榮汾,1996,〈從兩岸語文整理談台灣與區資料整理的重要〉,於《華文世界》 第81期,頁18-23。
12. 黃河清,1994,〈漢語外來詞研究中的若干問題〉,於《詞庫建設通訊》第3期,頁19-26。
13. 黃河清,1995a,〈漢語外來影響詞〉,於《詞庫建設通訊》第7期,頁14-26。
14. 巴東。〈張大千於傳統中國繪畫在現代轉化之特殊意義〉。《炎黃藝術》。第52期。1993年12月。頁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