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9 09: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朝欽
研究生(外文):Chao-chin Zhang
論文名稱:論肖像繪畫之藝術精神性
論文名稱(外文):Discussion of Artistic Spirit of Portraits
指導教授:許坤成.翁美娥
指導教授(外文):Kuen-chen Sheu.Meei-er U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4
中文關鍵詞:肖像畫解析轉介
外文關鍵詞:protraitanalysisreferra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4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縱觀西洋美術史,繪畫上有著許多豐富的主題,傳統具象、平面繪畫方面:諸如風景畫、靜物畫、人物畫等等,都留下許多珍貴且偉大的畫作。繪畫的主題大體來說,也決定了畫作本身的樣貌,甚至是其取向與藝術價值。幾世紀以來,畫家在選擇題材上,除了推陳出新發展出新穎或個人風格之外,其實,有更多偉大畫作的呈現,是來自於基本功的反覆琢磨;或是向前人學習;向歷史學習;畫家試圖藉由類似的主題取得更佳的畫面效果。
偉大畫作的概念,往往是源自於最根本、簡單的觀念。例如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的蒙那麗莎(Mona Lisa),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的自畫像系列,或如賽尚(Paul Cezanne,1839-1906)單純堅實的風景畫等等,都是最好的佐證。近代的畫家,莫蘭迪 (Georgio Morandi,1890-1964)亦是極佳的典範之一。現今任教於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的教授許坤成 博士,其繪畫作品雖往往僅取材自簡單、平實的日常事物,但帶給觀賞者的感受卻是雋永的。
本論文欲就西洋人物繪畫範圍中的「肖像畫」,作為研究的要點,並從西洋美術史的角度分析肖像畫在各個時代的畫面呈現特色,藉以探討肖像繪畫中的理念及外在形式。
如何以形式手法達成精神意念的表達,一直是所有畫家的重要課題。藉由幾幅具代表性的肖像畫,筆者做一系統性的探討,由表入裡以各類型肖像畫所賦予觀者的感受,相互對照各個畫家在畫作上的表現手法,並探討畫面的內涵精神之所在。
本論文筆者以肖像畫史為開端,而後引用范艾克(Jan van Eyck,1390-1441)、林布蘭、魯本斯(Fleming 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三位畫家的作品來解析畫家對於肖像畫創作的精神性表達,而這也代表著三種不同的技術理念之轉介過程。
Over time,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art, paintings consist of various rich topics. In terms of traditional paintings such as scenery, still life paintings and portraits, numerous precious and great paintings are left behind. In terms of topics of paintings, they play decisive roles in looks of paintings and in value of art. For centuries, in addition to develop fresh personal style, painters present great paintings by means of honing fundamental skills or learning from the precedents and history. Painters attempt to improve performance through similar topics.

Concepts of great painting often originate from most fundamental and simple ideas. Case in point: Leonardo da Vinci’s (1452-1519) “Mona Lisa”, Rembrandt van Rijn’s (1606-1669) series of self-portraits or Paul Cezanne’s (1839-1906) simple and solid scenery painting. Modern painter Georgio Morandi (1890-1964) is one great model as well. Dr. Kun-Cheng Hsu at graduate art program of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s works often portray simple and everyday objects but have lasting ramifications on beholders.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portraits” of western paintings to include analysis of painting of each period of time in history of western art and discussion of concepts and external forms of portraits.

How to achieve expression of spiritual concepts via approaches has been painter’s primary issues. The author conducts systematic discussion based on some classic portraits, compares painters’ approaches via feelings of onlookers of sorts of portraits, and discusses inner spirit of paintings.

This thesis starts with history of portraits and borrows artworks of Jan van Eyck (1390-1441), Rembrandt van Rijn and Fleming 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 to analyze spiritual expression of creation of portraits, which also represent three referral processes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論文摘要…………………………………………………………………...Ⅰ
目次…………………………………………………………………………Ⅱ
表目錄………………………………………………………………………Ⅲ
圖目錄………………………………………………………………………Ⅳ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二章 肖像畫的歷史定義
第一節 15世紀以前………………………………………………….5
第二節 15世紀………………………………………………………16
第三節 16世紀………………………………………………………21
第四節 17世紀………………………………………………………30
第五節 18世紀………………………………………………………38
第六節 19世紀………………………………………………………41
第七節 20世紀………………………………………………………48
第八節 20世紀之後………………………………………………..51

第三章 分析肖像畫的呈現
第一節 以范艾克為例……………………………………………..54
第二節 以林布蘭為例……………………………………………..61
第三節 以魯本斯為例……………………………………………..67

第四章 個人創作分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71
第二節 表現形式……………………………………………………73
第三節 創作技法……………………………………………………74
第四節 題材選擇……………………………………………………75
第五節 作品解析……………………………………………………76
第六節 圖錄選………………………………………………………81

第五章 結論……………………………………………………………….96

中英對照索引……………………………………………………………..99

參考書目………………………………………………………………….105
高階秀爾。《西洋美術史》。(台北,新形象出版社,民國81年)。

宮布利希(E.H.Gombrich)。《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社,西元1998年)。

Erwin Panofsky。《造型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出版社,西元1997年)。

王林。《美術形態學》。(台北,遠流出版社,西元1998年)。

Sister Wendy Beckett。《繪畫的故事》。(台北,台灣麥克出版社,西元1998年)。

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人類的藝術(上)》。(台北,米娜貝爾出版公司,民國88年)。

李長俊。《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雄獅圖書公司,民國68年)。

王勝。《西方傳統油畫三大技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民國89年)。

何政廣。《沙金特Sargent》。(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89年)。

何政廣。《林布蘭特Rembrandt》。(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89年)。

何政廣。《提香Tiziano》。(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89年)。

何政廣。《列賓Repin》。(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89年)。

何政廣。《委拉斯貴茲Velazquez》。(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89年)。

張心龍。《文藝復興之旅》。(台北,雄獅圖書公司,民國87年)。

張心龍。《巴洛克之旅》。(台北,雄獅圖書公司,民國87年)。

張心龍。《印象派之旅》。(台北,雄獅圖書公司,民國87年)。

龐靜平。《西洋古典畫巨匠》。(台北,藝術圖書公司,西元1997年)。

Angelo De Fiore。《巨匠美術週刊—安格爾》。(台北,錦繡出版公司,西元1992年)。

Angelo De Fiore。《巨匠美術週刊—大衛》。(台北,錦繡出版公司,西元1992年)。

Angelo De Fiore。《巨匠美術週刊—盧奧》。(台北,錦繡出版公司,西元1992年)。

Angelo De Fiore。《巨匠美術週刊—魯本斯》。(台北,錦繡出版公司,西元1992年)。

Angelo De Fiore。《巨匠美術週刊—莫迪里亞尼》。(台北,錦繡出版公司,西元1992年)。

賴傳鑑。《巨匠之足跡2》。(台北,雄獅圖書公司,民國78年)。

《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公司,西元1982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耀聰(1997):領導理論與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的探討。中華體育, 40,12P~20P。
2. 呂青山(2001):我國大學男女籃球代表隊員之領導方式與球隊組織氣氛之差異性研究。藝術學報。67卷,139-154。
3. 吳萬福(1996):運動教練的角色與工作(任務)。體育與運動,第100期,頁28-34。
4. 陳景星(1996):教練領導的智慧與哲學。國民體育季刊,第25卷第4期,頁20-27。
5. 黃金柱(1990):國家及運動教練行為之研究調查。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33-62頁。
6. 許義雄(1989):運動教練的角色-就人本主義觀點談起。中華體育季刊,第11期,頁60-62。
7. 楊純碧(1998):運動教練領導行為之「多元領導模式」介紹。大專體育,第38期,頁89-93。
8. 樊正治(1981):如何成為一位優秀的運動教練。國民體育季刊,第10卷第1期,頁3-7。
9. 鄭志富(1995):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模式分析。台灣師大體育研究復刊號,第1期,頁75-89。
10. 鄭漢吾(2003):優秀國中羽球教練行為與訓練行為知覺之個案研究。體育學報,第35輯,頁233-244。
11. 薛慧玲、謝志君(2001):論運動教練哲學之重要性。大專體育季刊,第54期,頁66-70。
12. 4.林金雀, 「兩岸聚碳酸酯市場概況」,化工資訊與商情,第20期,2005年2月,第90-95頁。
13. 5.洪世淇,「亞洲地區聚碳酸酯樹酯工程塑膠產銷分析」,化工資訊與商情,第33期,2006年3月,第75-79頁。
14. 6.陳文卿,金順志,「超臨界流體氧化技術之應用」,環保月刊,第二卷,第9期,2002,第94頁。
15. 10.鄭武順,邱淑哲,程桂祥, 「觸媒在塑膠裂解資源化處理上的應用」,化工技術,第9期,2001年6月,第246-2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