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14: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歐陽惠敏
研究生(外文):OU-YANG HUI-MIN
論文名稱:論中國山水畫之平正與奇險在個人創作上之體認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on One’s Own Artistic Awareness
指導教授:歐豪年歐豪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AU HO-N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0
中文關鍵詞:山水畫平正與奇險平正奇險險絕正奇奇正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旨在探討平正與奇險在山水畫中之意涵,並由《孫子兵法》的「奇正之變」、「奇正相生」,以及唐朝孫過庭《書譜序》中,所提出的書學三階段,以理清正奇的原意;藉由書學過程,探討畫學過程,並於三階段中分析各階段與人生過程的關係。
平正與奇險,即是正與奇;二者由地形之起伏,而產生之地貌形勢,最早用於兵法中的兵勢。明代董其昌言:「書家以險絕為奇。」,故險絕亦稱為奇險,而其意在於變化、新奇;唐代孫過庭則以奇用於兵勢中的權謀論,提出奇險是在「達夷險之情」、「體權變之道」,使正奇用於樞機之處,發於自然。
平正有二意,一為基礎,基礎的穩固、鍛鍊與性情自然發展,使法度自然於心中,並能知常理常則;二為品德,此品德為書畫之基礎,是經由外在的端正,自然漸習於性情中,導引出內在性情中的正向根本,並回到自然本質上,達到自然的境地;因此,品德是平正的內在基礎,亦是奇險之內在樞機。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thesis are to discuss the intention of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contained in the landscape paintings, and to clarify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through two Chinese books, Sun Zi Bingfa in “the change and mutual influence of the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and Su-p’u Hsü by Sun K’uo-t’ing in Tang Dynasty who proposed that calligraphy study has three stage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alligraphy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a painting, the relationships of each stage to human’s life can be analyzed.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is normal and abnormal in the landform situation which is fluctuated by the terrain. Firstly, it was used to allegorize soldier in military tactics. “The most abruptness in a running script of calligraphy is extraordinary.” (Dong qi Chang, Ming Dynasty) Therefore, “the extraordinary” is also extended into abruptness, meaning various changes and novel.
Sun K’uo-t’ing in the Tang Dynasty applied “Extraordinary” to military tactics in political strategy, and rose “the extraordinary is to face and overcome the dangerous situations and to realize the change of the authority.” Therefore,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are used in the structure of calligraphy naturally.

“Ordinary” has two meanings. One is the foundation. When foundation is solid and naturally developed, principle naturally exists in heart and the common sense can be known. Another is personal character. Personal character is the found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ersonal character is formed by external orders, then naturally developed into characteristics till the positive essence conduced and reaching the condition of peace. Therefore, personal character is not only the inner foundation of “Ordinary”, but also the intrinsic key of “Extraordinar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釋名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論文架構

第二章 平正、奇險之思想源流
第一節 源於中國哲學之陰陽觀
第二節 陰陽發展之正奇應用
第三節 「平正─奇險─平正」之意涵
第四節 平正與奇險之關係
第五節 修身治國之根本在書畫上之體現

第三章 山水畫評中之正奇觀點
第一節 山水畫之正奇風格特點
第二節 正奇風格優缺比較
第三節 融合正奇風格
第四節 平正─奇險─平正之延伸意義與補充

第四章 正奇論述
第一節 形象
第二節 構圖
第三節 用筆
第四節 用墨
第五節 忌戒

第五章 個人創作在山水畫上之體認
第一節 法其變化不法其作風
第二節 研究前之作品
第三節 研究中之作品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一、參考書目
周鬼谷子。《鬼谷子.捭闔》。梁陶弘景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民國67年。
《鬼谷子.持樞》。
《鬼谷子.謀篇》。
《列子.力命》。東晉張湛注。臺北:藝文印書,民國64年。
《列子.天瑞》。
春秋孫武。《孫子兵法.兵勢篇》。曹操注。臺北:金楓出版,民國75年。
《孫子兵法.始計篇》。
《孫子兵法.火攻篇》。
齊管仲。《管子.心術》。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4年。
《管子.形勢》。
《管子.內業》。
《管子.法法》。
《管子.水地》。
《管子.四時》。
《管子.形勢解》。
《老子》。臺北:台灣商務印書,民國70年。
《莊子》。臺北:三民書局,民國83年。
《呂氏春秋.仲夏紀.大樂》。臺北:三民書局,民國84年。
南朝宋宗炳。《畫山水序》。《南朝唐五代人畫學論著.歷代名畫記》。《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八冊。楊家駱主編。臺北:世界書局,民國77年。
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南朝梁昭明太子。《昭明文選》。唐李善注。臺北:文化圖書,民國64年。
唐孫過庭。《書譜》。清孫岳頒奉旨輯。《佩文齋書畫譜.書學》附索隱。第一冊。臺北:新興出版,民國58年。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南朝唐五代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八冊。
唐釋彥悰。《後畫錄》。《南朝唐五代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八冊。
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南朝唐五代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八冊。
唐斐休集。黃檗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宛陵錄》。屏東:弘光放生會,民國72年。
宋郭熙。《林泉高致.畫意》。《宋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十冊。
宋蘇軾。《東坡集》。匋齋校刊本。臺北:新興書局,民國48年。
宋蘇軾。《東坡題跋》。楊家駱主編。《宋人題跋》。臺北:世界書局,民國81年。
宋蘇軾。《論畫》。清孫岳頒奉旨輯。《佩文齋書畫譜.畫學》附索隱。第一冊。臺北:新興出版,民國58年。
宋宣和間官修。《宣和畫譜》。《藝術叢編》。第一集第九冊。
宋宣和間官修。《宣和書譜》。《藝術叢編》。第一集第一冊。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宋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十冊。
宋米芾。《畫史》。《宋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十冊。
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原刻景印本。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百部初編)。臺北:藝文,民國56-57年。
宋五老峯釋子昇錄。《禪門諸祖師偈頌》。《禪宗集成》。第九冊。臺北:藝文印書,民國57年。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卷四十九。臺北:臺灣印經處,民國49年。
元夏文彥。《圖繪寶鑑》。《元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十一冊。
明沈顥。《畫塵》。《明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十二冊。
明項穆。《書法雅言.正奇》。《明人書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三冊。
《書法雅言.中和》。
《書法雅言.規矩》。
《書法雅言.常變》。
明董思白。《畫禪室隨筆.評法書》。臺北:新文豐,民國71年。
《畫禪室隨筆.畫訣》。
《畫禪室隨筆.論用筆》。
明徐上達。《印法參同.筆法類.奇正》。《歷代印學論文選》。杭州:西冷印社出版,西元1999年。
明釋道濟。《苦瓜和尚畫語錄》。《明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十三冊。
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民國53年。
清王昱。《東莊論畫》。《清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十四冊。
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冰壺閣原刊本。《清代畫論》。湖南美術,西元2003年。
清方薰。《山靜居畫論》。《清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十五冊。
清唐岱。《繪事發微.邱壑》。《清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十四冊。
《繪事發微.筆法》。
清盛大士。《谿山臥游錄》。《清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十六冊。
清劉熙載。《藝概》。臺北:漢京文化,民國74年。
清華翼綸。《畫說》。《清人畫學論著》。《藝術叢編》。第一集第十六冊。
清孫岳頒奉旨輯。《佩文齋書畫譜.書學》附索隱。臺北:新興出版,民國58年。
《周易正義序》。《十三經注疏》。第一冊。阮元校勘。臺北:藝文印書,民國90年。
《周易.繫辭》。《十三經注疏》。第一冊。
《周易.坤卦》。《十三經注疏》。第一冊。
《周易.泰卦》。《十三經注疏》。第一冊。
《周易.否卦》。《十三經注疏》。第一冊。
《周易.恆卦》。《十三經注疏》。第一冊。
《禮記.大學》。《十三經注疏》。第五冊。
《論語.為政》。《十三經注疏》。第八冊。
《論語.顏淵》。《十三經注疏》。第八冊。
《孟子.盡心》。《十三經注疏》。第八冊。
《古文觀止》。臺南:世一書局,民國80年。
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南:大夏出版,民國83年。
劉 江。《篆刻美學.奇與正》。中國美術學院出版,西元1997年。
北京全景公司出版部編。《錦繡中華圖庫》。光碟第七輯。臺北:美工科技,民國90年。

二、參考論文
李翠瑛。〈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三十九號。臺北:民國84年。
張清治。〈孫過庭《書譜》中審美理論今析〉。《藝術評論》。第七期。臺北:藝術評論,民國85年。
朱孟庭。〈論孫過庭《書譜》「中和」的書法美學思想〉。《孔孟月刊》。第三十八卷第八期。臺北:民國89年。

三、工具書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清段玉裁注。臺北:萬卷樓圖書,民國88年。
臺灣中華書局編輯部編。《辭海》。臺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58年。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大辭典》。臺北:三民書局,民國89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