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以本論文引用為主)
一、原典
1.王弼注,袁保新導讀,《老子》,臺北市:金楓出版有限公司,中華民國76年3月初版。
2.王雲五主編,《荀子》,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59年8月臺1版。
3.王先慎著,《韓非子集解》,臺北市:世界書局,出版年月不詳。
4.朱熹集注,周鳳五導讀,《論語》,臺北市:金楓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詳。
5.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本》,32春秋左傳正義,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0年10月初版1刷。
6.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本》,33春秋左傳正義,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0年10月初版1刷。
7.孟軻原作,王基倫撰述,《孟子》,臺北市:金楓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詳。
8.吳士鑑、劉承幹斠注,《晉書斠注一》,臺北市:藝文印書館,出版日期不詳。
9.陳柏君著,《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
10.高誘注,柴沅校,《呂氏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1.郭象注,林聰舜導讀,《郭象注莊》,臺北市:金楓出版有限公司,中華民國76年5月初版。
12.國立編譯館主編,《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8儀禮注疏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中華民國90年6月初版1刷。
13.國立編譯館主編,《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11禮記注疏中,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中華民國90年6月初版1刷。
14.賀凌虛註譯,《商君書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76年3月初版。
15.楊勇著,《世說新語校箋》,臺北市:樂天出版社,中華民國62年4月1日再版。
16.楊家駱主編,列雅農總校,《管子校正》,臺北市:世界書局,出版年月不詳。
17.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臺北市:華正書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1年12月初版。
18.魏安裕譯解,《墨子讀本》,臺北縣:大方出版社,中華民國63年5月出版。
二、專書
1.王葆玹著,《玄學通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5年4月初版1刷。
2.王曉毅著,《儒釋道與魏晉玄學形成》,北京:中華書局,西元2003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王德有著,《談有論無—魏晉玄學》,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9年6月初版。
4.田文棠著,《阮籍評傳》,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朱榮智著,《老子探微》,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中華民國78年3月初版。
6.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7.牟宗三著,《才性與玄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82年8月修訂版9刷。
8.余敦康著,《魏晉玄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9.辛旗著,《中國歷代思想史.魏晉南北朝隋唐卷》,卷參,臺北市:文津出版社,中華民國82年12月初版。
10.辛旗著,《阮籍》,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5年6月初版。
11.李建中著,《亂世苦魂》,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3月初版。
12.吳汝鈞著,《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臺北市:文津出版社,中華民國87年6月初版。
13.侯爵良著,《哲人.哲理.哲趣》,北京:中國建設出版社,1988年第1版。
14.姜國柱著,《中國歷代思想史.先秦卷》,卷壹,臺北市:文津出版社,中華民國82年12月初版。
15.韋政通著,《中國思想史》,共2冊,臺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0年11月15日13版1刷,上冊。
16.唐翼明著,《魏晉清談》,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1年10月初版。
17.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65年5月修訂再版臺初版。
18.徐公持著,《阮籍與嵇康》,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社,中華民國80年7月初版。
19.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55年2月初版。
20.徐復觀著,《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58年1月初版。
21.許抗生著,《魏晉思想史》,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1年12月初版1刷。
22.許抗生著,《三國兩晉玄佛道簡論》,山東:齊魯書社,1991年12月初版。
23.許建良著,《魏晉玄學倫理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4.高晨陽著,《阮籍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25.陳咏明著,《玄學史話》,臺北市:國家出版社,2003年12月初版1刷。
26.陳鼓應著,《老莊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2年3月初版1刷。
27.陳寅恪著,《陳寅恪史學論文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28.崔大華著,《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初版。
29.湯用彤著,《魏晉玄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0.賀昌群、劉大杰、袁行霈著,《魏晉思想‧甲編三種》,臺北市:里仁書局,中華民國84年8月31日初版。
31.蒙培元著,《中國心性論》,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79年4月初版。
32.傅樂成主編,《中國通史》,共8冊,冊3,鄒紀萬著,《魏晉南北朝史》,臺北市:長橋出版社,中華民國68年3月20日初版。
33.楊實邦主編,《中國哲學通史》,共三卷,第二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第3次印刷。
34.張豈之主編,《中國思想史》,共2冊,上冊,臺北市:水牛出版社,中華民國81年初版。
35.張蓓蓓著,《中古學術論略.世說新語任誕篇別解》,臺北市:大安出版社,中華民國80年5月初版1刷。
36.張岱年著,《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37.張立文著,《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5年7月初版1刷。
38.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共七冊,第四冊,臺北市: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0年12月初版。
39.蔡忠道著,《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中華民國89年6月初版1刷。
40.蔡明田著,《莊子的政治思想》,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59年2月初版。
41.趙書廉著,《魏晉玄學探微》,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
42.魯迅、容肇祖、湯用彤著,《魏晉思想‧乙編三種》,臺北市:里仁書局,中華民國84年8月31日初版。
43.魯金波、劉耕路著,《佯狂任自然—竹林七賢》,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9年12月初版。
44.劉文英著,《中國哲學史》,共2冊,上冊,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45.錢穆著,《國史大綱》,共2冊,上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0年7月3版4刷。
46.錢穆著,《中國思想通俗講話》,臺北市:東大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民國79年。
47.蕭公權著,《中國政治思想史》,共二冊,上冊,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中華民國71年9月新1版第1刷。
48.戴璉璋著,《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中華民國91年3月初版。
49.韓傳達著,《阮籍評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50.羅宗強著,《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81年11月初版。
三、學術與學位論文
1.劉原池著,〈阮籍〈大人先生傳〉中理想人格的修養方法〉,《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7期,2004年7月。2.周大興撰,《王弼玄學與魏晉名教觀念的演變》,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中華民國84年12月。
3.陳美玲撰,《鮑敬言無君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86年12月。
4.黃裕宜撰,《老子自然思想的考察》,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9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