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4.6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1 01: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旭東
研究生(外文):GOE SHICH DON
論文名稱:論我國職業病鑑定制度
指導教授:楊通軒楊通軒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ang,Tong-sh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勞動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8
中文關鍵詞:鑑定鑑定制度保護法動機案例基準法職業病關鍵點關連性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39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0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在我國實務上經常發現許多職業病案例之爭議,其關鍵點在於「職業病鑑定」,然而我國職業病鑑定制度在我國發展不過短短二十餘年,正式納入法律者(稱為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亦不過4年有餘,且文獻大多未能深入其制度。因此藉由德國、美國、日本與我國職業病鑑定制度之現況,來比較各國制度優劣,進而探討我國目前職業病鑑定制度之缺失,做為我國未來制度修正之參考,以期符合勞工之期待,並真正保障勞工之權益。
全文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 緒論
本章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第二章 職業病的概念
本章將探討職業病的定義、職業病之成立要件及目前勞動法令對於職業病預防及善後彼此關連性及規定。其中將就「疑似職業病」與「促發產生職業病」是否為職業病,以釐清職業病真正之定義;對於一般勞工所忽略各勞動法令所司之功能及規定加以說明,以確保職業病發生後各項權利保障的基礎,如勞工安全衛生法規定避免勞工發生職業病、傷害或死亡、勞動基準法規定保障災害發生後最低的補償金額等,並探討雇主之責任及勞工應有之權益。
第三章 職業病鑑定制度
本章先就職業病鑑定之意義及國外目前現行職業病鑑定制度,如德國、美國及日本等加以概述,以期作為我國職業病鑑定制度之參考。其中鑑定制度分為3個部分作介紹,分別為職業病鑑定組織流程、職業醫學科醫師培訓制度及職業病通報制度。因為該等部分影響整個制度之運作及職業病預防之重要指標。
第四章 德國、美國、日本與我國職業病鑑定制度之比較
為期本國職業病鑑定制度更加完整,應就前一章所介紹之各國在職業病鑑定制度之3個考量因素加以比較,而在單元上作細分之比較,如職業醫學科醫師和護理人員培訓制度、勞工一般及特殊體格及健康檢查管理制度、職業病通報制度(包括職業災害統計分析)等,以期為我國未來職業病鑑定制度修正之參考。
第五章 我國職業病認(鑑)定制度問題探討
就我國職業病制度之缺失及改進之方向,參酌國外制度及國內學者及個人之意見加以分析,以期作為中央主管機關未來修法之參考;再就勞工身體不適開始接受醫療起至確認為職業病之過程闡述、雇主所應採取之各項措施及勞工罹患職業病應如何採取救濟途徑。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總結前述各章所提重點,並提出具體改進建議。
第一章 緒論………………………………………………………………………8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8
第一項 研究動機………………………………………………………..8
第二項 研究目的………………………………………………………..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及限制……………………………………………12
第一項 研究範圍………………………………………………………..12
第二項 研究方法………………………………………………………..13
第三項 研究限制………………………………………………………..14
第二章 職業病的概念………………………………………………………........15
第一節 職業病的意義………………………………………………………15
第二節 勞動法在職業病上之保護………………………………………....20
第一項 勞動基準法……………………………………………………...21
第二項 勞工保險條例……………………………………………...……23
第三項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25
第四項 勞工安全衛生法………………………………………...………26
第一款 勞工安全衛生組織管理及自動檢查辦法...………………27
第二款 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27
第三款 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28
第四款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29
第五款 勞工作業環境測定實施辦法………………………….…..29
第六款 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規則………………………………...30
第五項 勞動檢查法………………………………………………...……31
第三節 職業病成立的要件…………………………….………………...…32
第一項 執行職務......................................................................................33
第二項 罹病原因係因作業活動及作業環境所導致………………......33
第三項 勞工因違規行為引起之「職業疾病」,可認定為職業病……39
第四項 疑似職業病依程度上可論為職業病..........................................41
第五項 因促發疾病,該疾病仍屬於職業病..........................................42
第四節 小結………………………………………………………................44
第三章 職業病鑑定制度………………………………………………………....46
第一節 職業病鑑定之概述………………………...……………………...…46
第二節 德國、美國、日本職業病鑑定制度之介紹……………..................48
第一項 德國之職業病鑑定制度……………………………………......49
第一款 職業病鑑定流程…………………………………………...50
第二款 職業病專科醫師之培育…………………………………...53
第三款 職業病通報制度…………………………………………...54
第二項 美國之職業病鑑定制度……………………………………......56
第一款 職業病鑑定流程…………………………………………...57
第二款 職業病專科醫師之培育…………………………………...60
第三款 職業病通報制度…………………………………………...61
第三項 日本之職業病鑑定制度..............................................................63
第一款 職業病鑑定流程…………………………………………...63
第二款 職業病專科醫師之培育…………………………………...66
第三款 職業病通報制度…………………………………………...67
第三節 我國職業病鑑定制度……………………………………………......68
第一項 組織及鑑定流程……………………………………...……….69
第二項 資料審議之探討…………………………………...…………...72
第三項 職業病認(鑑)定方法………………………...……………...77
第四項 我國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之培育…………………...………...79
第一款 醫學教育…………………………………………………...79
第二款 住院醫師教育……………………………………………...79
第三款 職業病專科醫師活動……………………………………...81
第五項 我國職業病通報制度…………………………………...……...83
第一款 醫療通報系統……………………….……………………..84
第二款 職業災害通報系統………………….……………………..88
第四節 小結…………………………………….………………….................90
第四章 德國、美國、日本與我國職業病鑑定制度之比較…………….…...….95
第一節 組織及流程之比較…..……………………………..….....................95
第一項 職業病鑑定組織之比較………………………………………..95
第二項 職業病鑑定流程之比較………………………………………..98
第二節 培訓職業病專科醫師之比較……………………..….......................100
第一項 各國職業醫學科醫師教育制度之比較. ……..…......................100
第二項 各國職業醫學科醫師訓練制度之比較. ……..…......................102
第三節 通報制度之比較…..……………………………..….........................107
第一項 醫療系統通報之比較…………………………………………..107
第二項 勞動系統通報之比較…………………………………………..110
第三項 健康檢查制度之比較…………………………………………..113
第一款 一般體格(健康)檢查………….……………………....113
第二款 特殊健康檢查…....... ..……..……………………...…......115
第四節 小結..……………………....... ..……………………………...…......118
第五章 我國職業病認(鑑)定制度問題探討..……………….………..….…..121
第一節 職業病認(鑑)定制度之檢討..……………………....……..….....121
第一項 職業病認(鑑)定組織及人員之選定…………....……..….....121
第二項 「利益衝突迴避制度」及「公開資訊」之建立...……...….....124
第一款 「利益衝突迴避制度」之建立………………….………..124
第二款 「公開資訊」之建立……………………….……………..126
第三項 職業病認定基準規定之探討..………………….…...……..…...128
第四項 職業病鑑定流程重新定位..…………………….………..…......135
第一款 衝突的鑑定流程………………….………………………..135
第二款 鑑定組織單一化…………………….……………………..139
第二節 非正式的認(鑑)定流程………………….………..……….........143
第三節 職業病認(鑑)定法律性質及救濟途徑………….………..…......147
第一項 職業病認(鑑)定法律定位及一般救濟程序…….…....….....147
第二項 仲裁制度在職業病鑑定制度所扮演的角色……….……..…....152
第三項 法院對於職業病之審定及舉證倒置……………….………......154
第四節 小結. ………………………..... …..…..... ………….……………....15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60
第一節 結論. ………………………..... …..…..... ………….……………...160
第二節 建議. ………………………..... …..…..... ………….……………...162
參考文獻. ………………………..... …..….... ……….……………........165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部分:
1、工業安全論叢,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3.06。
2、陳聰富,因果關係與損害賠償,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09。
3、黃程貫,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2001.06修訂再版三刷。
4、陳永煌,各國職業疾病鑑定制度比較分析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1.08,初版一刷。
5、焦興鎧、劉志鵬、王松柏、劉士豪、邱駿彥、黃馨慧、黃承貫、林更盛、魏千峰、陳金泉、王惠玲、王能君、陳建文、鄭津津、郭玲惠、郝鳳鳴、楊通軒、鄭傑夫等合著,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05,一版一刷。
6、勞工衛生管理師教材,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1995。
7、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員教材,中華民工業安全衛生協會,1996。
8、邱清華、王秋森、毛義方、宋鴻樟、李玉春、李丞華、金傳春、林佳谷、林武雄、姚振華、章樂綺、張珏、張進順、張睿詒、陳怡安、陳秋蓉、陳麗美、黃松元、黃璉華、楊奕馨、廖榮利、潘文涵、鄭尊仁、劉仲冬、劉緒倫、蕭淑貞、韓揆、謝大焜、蘇喜等合著,公共衛生學,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03,三版一刷。
9、黃璉華、張媚、左如梅、張蓓貞、張善祥、郭鐘隆、陳美燕、陳玉華、蔣美蘭、江瑾瑜、陳美珠等合著,公共衛生護理概論,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05十版一刷。
10、陳慶餘,家庭醫學,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醫學會,2000.06,二版。
11、楊廷芬,公共衛生護理學,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4.01。
12、蔡志方,行政救濟法新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8月,二版一刷。
13、陳聰富、陳忠五、沈冠伶、許士冠,美國懲罰性賠償金判決之承認及執行,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12。
14、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5.08,增訂第九版。
15、職業衛生新修法規研討會資料,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5.05。
16、黃越欽、王惠玲、張其恆,職災補償論—中美英德日五國比較,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10,初版一刷。
17、許秀光,勞動基準法解說,中華生產力發展學會,2000.11。
18、黃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09,二版二刷。
19、呂榮海,勞動基準法實用I,蔚理法律事務所,1999.05。
20、張清滄,例解勞動基準法,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04。
21、林振賢,新版勞基法的理論與實務,捷太出版社,2003.09。
22、黃越欽,勞動法新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03,二刷。
23、黃默夫,行政法四十講,黃默夫,2003.09修訂版。
24、劉志鵬,勞動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05。
(二)期刊論文部分:
1、黃虹霞,「職業災害補償相關法律問題」,萬國法律第126期第66-68頁,2002.12。
2、林振賢,談職業病的鑑定制度,中國勞工,1998.07。
3、古振暉,論相當因果關係之「相當」(上)(中)(下),月旦法學,1997.03、1997.04、1997.05。
4、呂太郎,因果關係之比例與損害額,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002.04。
5、薛瑞元,論因果關係(上)(下),月旦法學, 2001.09、2001.10。
6、王榮德,職業病環境並診斷原則與實務,內科學誌,1994.03。
7、黃百粲,合理的懷疑淺論職業病診斷的若干困惑,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001.06.24。
8、林更盛,勞基法上職業災害因果關係的判斷—評臺灣高等法院八七年勞上字第五號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005.11。
9、荒記俊一講教授、林智賢譯,職業病的症狀診斷方法及有害因子,工業安全衛生月刊,1992.05。
10、葛謹醫師,職業傷病診斷、鑑定與調查程序研討論文集--職業傷病所顯示的意義,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行政院衛生署、中華醫學會、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臺北榮總職業病防治中心,1997.06。
11、黃百粲醫師,職業傷病診斷、鑑定與調查程序研討論文集--德國的職業病鑑定流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行政院衛生署、中華醫學會、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臺北榮總職業病防治中心,1997.06。
12、羅景泉醫師,職業傷病診斷、鑑定與調查程序研討論文集—美國勞工補償制度-以紐約州為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行政院衛生署、中華醫學會、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臺北榮總職業病防治中心, 1997.06。
13、陳伸賢,職業傷病診斷、鑑定與調查程序研討論文集—職業疾病之檢查程序,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行政院衛生署、中華醫學會、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臺北榮總職業病防治中心,1997.06。
14、蘇德勝,我國職業傷病診斷與鑑定程序,鑑定與調查程序研討論文集—職業疾病之檢查程序,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行政院衛生署、中華醫學會、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臺北榮總職業病防治中心,1997.06。
15、蘇德勝,我國職業病鑑定制度,勞工行政,1997.12,P12-17。
16、林靜皓醫師及楊垂勳醫師,中草藥腎病變,臺灣內科醫學會,內科學誌第13卷第6期,2002.12。
17、蘇大成醫師、杜宗禮醫師、王榮德院長,職業性心臟血管疾病之鑑定個案及討論,臺灣內科醫學會,內科學誌第12卷第2期,2001.04。
18、林茂欣醫師、陳明豐醫師,更年期後女性的荷爾蒙補充療法對於心血管系統之作用,臺灣內科醫學會,內科學誌第14卷第4期,92.8。
19、王榮德、郭恩芳,常見的職業病與環境病診斷方法,醫學繼續教育, 1992.07。
20、劉紹興教授及陳秋蓉組長,各國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和護理人員,中華民國職業病醫學會,2005.06。
21、蘇大成、杜宗禮、王榮德,職業性心臟血管疾病之鑑定個案及討論,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內科學誌第12卷第2期,2001.04。
22、王榮德,職災勞工保護法施行後職業傷病診治體系之建立,工業安全衛生月刊,2002.04。
23、劉紹興,臺灣職業病面面觀與職業醫學之發展,中華職業醫學雜誌(復刊號),2004.04。
24、劉紹興、吳聰能、郭育良等,臺灣地區職業病之現況與未來,環保月刊,2001.09,第1卷第3期。
25、童興華,勞基法五十九條之研究--自勞工及其家屬生存權保障以觀 2003年6月。
26、陳淑妙,無過失責任保險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社會化競合之研究,2003年6月。
27、林更盛,承攬關係中職災補償責任—最高法院九十年度臺上字第九四八號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002.05,第34期。
28、楊通軒,國政研究報告/非典型僱用關係之探討-以勞動派遣為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2005.6。
29、紀佳芬、陳進隆、何俊傑、杜宗禮,中高齡勞工的職業安全衛生,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工業管理技術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994.09,第二卷第三期。
30、黃茂榮,職業災害之照顧責任,植根雜誌,2002.10,第18卷10期。
31、邱駿彥,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輔仁大學,1998.06,第17期。
32、黃虹霞,職業災害補償相關法律問題,萬國法律,2002.12,第126期。
33、王榮德,臺灣職業病問題的挑戰與面對,健康世界,1992.09。
34、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成立要件上之因果關係、違法性與過失之內涵及其相互間之關係,中原財經法學,2002.06。
35、劉義祥,我國法上行政不作為之救濟,2001.12。
36、楊靜利,社會保險的意義與社會福利體系,臺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2000.09,第1期。
37、林瑞德,論懲罰性賠償,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38、林瑞德,論懲罰性賠償金可保性之法律爭議,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39、黃曉芬,論公平會不作為檢舉函覆之行政爭訟,2001.12。
40、林振賢,談過勞死的職業災害認定問題,中國勞工,2001.10。
41、魏朝光,我國職業災害補償法制及其適用,東海學報,1995.09,第8期。
42、陳錦芳,法律人參與環境運動促政府勿漠視環境利益--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之司法審查,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司改雜誌,2004.08.15,第52期。
(三)博碩士論文部分:
1、黎博文,我國勞工安全衛生法上雇主義務與責任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專業研究所,2004年7月。
2、徐文堂,國家在職業災害中的角色,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06。
3、周錦龍,公職人員利益迴避制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90年碩士論文。
4、鄭秋紅,國家賠償責任之實證研究—以高雄市政府國家賠償案件為例,國立中山大學,2001.06。
5、陳威霖,就「過勞死」論我國職業災害認定及法律救濟制度,國立中正大學,2003.08。
6、童興華,勞基法第五十九條之研究--自勞工及其家屬生存權保障以觀,私立東海大學,2003.06。
7、陳淑妙,無過失責任保險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社會化競合之研究,逢甲大學,2003.06。
8、熊谷秀,論鑑定制度之理論構成與實踐,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2001.06,頁232。
9、李毓珮,醫療糾紛處理機制之探討,國立臺北大學法學學制碩士論文,2001.06。
10、黃裕峰,職業災害勞工請求權之適用關係,國立臺北大學,2003.06。
11、林石猛,行政訴訟類型之選定與人權保障,國立中山大學,2002.06。
(四)官方資料:
1、勞動基準法規彙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員工消費合作社,2001.06。
2、勞工安全衛生法規彙編(一),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員工消費合作社,2000.07。
3、勞工安全衛生法規彙編(三),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員工消費合作社,1999.03。
4、職業災害案例法院判例彙編,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2000.10。
5、勞動檢查訴願案例及法院判例彙編,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2000.08。
6、重大職業災害檢查報告書案例檢討及撰寫注意事項,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2.05。
7、戴基福、林瑞雄、劉紹興,RCA 受僱勞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9.07。
8、戴基福、林瑞雄、劉紹興,RCA 受僱勞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二),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1.02。
9、林瑞雄、宋鴻樟,RCA 受僱勞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三),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02。
10、戴基福,職業性疾病(Occupational Disease),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9.06。
11、世界主要國家職業災害統計分析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7.03初版。
12、楊瑞鍾,世界主要國家職業災害統計分析(二),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8.01。
13、陳秋蓉,世界主要國家職業災害統計分析(三),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03。
14、陳銘志、蔡鳳嬌,美國職業傷病審核認定作業實務考察報告,勞工保險局,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美國,2001.02。
15、蕭明文副教授,美國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正案摘要,中山醫學院、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安全衛生季刊第1卷第2期,1993.9。
16、潘致弘,美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報告書--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01.03。
17、劉紹興醫師,各國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和護理人員訓練制度之比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1.02。
18、蕭淑珍,赴美進修環境毒物與職業病防治報告,行政院衛生署保健處,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報告書—美國,1995.07。
19、葉公杰,職業傷病監控,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10期,1994.10。
20、魏宗芳、薛美貞,勞工保險局,日本職業災害死亡給付審核作業認定實務考察報告--日本東京,2002.03。
21、蔡維誼科長,疑似職業疾病調查處理研討會-疑似職業疾病個案資料蒐集及調查表說明及相關應注意事項,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5.07。
22、鄭尊仁,工作型態與心血管疾病交互作用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臺灣大學,2004.01。
23、張靜文、黃耀輝,臺灣地區醫療院所針扎傷害回顧,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1999.07。
24、徐莉瑩科長,疑似職業疾病調查處理研討會-疑似職業病死亡調查處理程序及相關應注意事業,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5.07。
25、杜宗禮,工作時間型態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公車駕駛員,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3.02。
26、戴基福,世界各國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制度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0.02。
27、黃麗珍、趙曼君,日本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制度考察制度,勞工保險局,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報告書-日本東京,1998.08。
28、林洺秀,由職業病案例分析探討勞工安全衛生及檢查策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11。
29、徐儆暉、黃如瑋、吳承恩、熊映美,各國特別危害健康作業勞工健康檢查制度比較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4.02。
30、陳秋蓉、黃耀輝、宋鴻樟、張淑如,長途客運司機健康危害調查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3.12。
31、沈育霖、謝士英,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之國內需求調查與各國制度比較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3.07。
32、職業災害補償權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3.08。
33、林洺秀,由職業病案例分析探討勞工安全衛生及檢查策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11。
34、楊冠洋醫師,各國勞工健康檢查及健康管理制度之探討,中華民國職業病醫學會,2000.09。
35、蔡維誼,美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美國密西根大學,2001.03。
36、徐儆暉、楊冠洋,我國勞工健康檢查及健康管理制度探討,勞工行政,2000.12。
37、魏宗芳、薛美貞,日本職業災害死亡給付審核作業認定實務考察報告,勞工保險局,2002.03。
38、陳銘志、蔡鳳嬌,美國職業傷病審核認定作業實務考察報告,勞工保險局,2001.02。
39、吳麗珠,作業環境測定制度研究—化學性因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0.12。
40、陳秋蓉、李孟智,外勞猝死之病例對照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9.07。
41、葉文裕,新適用行業相關危害因素及檢查基準之探討,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01。
42、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裁判書查詢,司法院,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
43、全國法規資料庫-法規類別-勞動法規,法務部,http://law.moj.gov.tw/fl1.asp。
44、勞動即時資訊及資料庫查詢,行政院勞工委員會,http://www.cla.gov.tw/cgi-bin/SM_theme?page=41d35566。
45、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立法院法律系統-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立法紀錄,立法院,http://lis.ly.gov.tw/lgcgi/lglaw?@10:1804289383:f:NO%3DB03624*%20AND%20NO%3DA2%24%246。
46、勞工安全衛生工作環境已逐步獲得改善中,特別是營造業改善幅度更為顯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04.19。http://www.iosh.gov.tw/data/f5/news910419.htm。
47、黃百粲醫師,德國的職業病鑑定流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19期,1996.04,http://www.iosh.gov.tw/data/f2/sp19-05.htm。
48、黃百粲、謝玲俐,臺灣與德國勞工健康檢查制度的比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14期,1995.06,http://www.iosh.gov.tw/data/f2/sp14-4.htm。
49、職業疾病認定基準,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處網站,2005.02.18, http://www.cla.gov.tw/cgi-bin/SM_theme?page=421572d8。
50、洪粕宸助理研究員,職業衛生警訊-急性循環系統疾病,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64期,2004.04,http://www.iosh.gov.tw/data/f2/sp64-6.htm。
51、臺灣地區針扎危害問卷調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12.20,http://www.iosh.gov.tw/data/f5/news911220.htm。
52、林洺秀,92年度職業醫學與勞動保健成果發表會--我國職業病案例現況分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6.02,http://www.iosh.gov.tw/netbook/92workshop/w921010/w921010.htm。
53、梁蕙雯醫師,職業病門診醫院名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07,http://www.iosh.gov.tw/ocpdehosp2.htm。
54、梁蕙雯醫師,職業病防治中心名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6.02.,http://www.iosh.gov.tw/ocpdehosp.htm。
55、92年度國營事業總報告目錄,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5.02.12,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12981&ctNode=3366。
56、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認定合格名單,行政院衛生署,2006.05,http://www.doh.gov.tw/cht/list.aspx?dept=R&now_fod_list_no=4387&class_no=1&level_no=2&divNo=2&divCount=3。
57、勞工衛生與職業病預防概論,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3.08,http://www.iosh.gov.tw/laboredu/edu4.htm。
58、95年度「醫師職業醫學研習會」及「職業衛生護理研習會」日程表及報名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6.04.27,http://www.cla.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4505f22:7159&theme=。
59、職業災害補償權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3.08,http://www.iosh.gov.tw/laboredu/edu10.htm。
60、戴基福,職業壓力預防手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5.09,http://www.iosh.gov.tw/netbook/stress/stressm0.htm。
61、勞動統計月報--臺閩地區勞資爭議協商調處績效概況,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第151期,2005.08, http://statdb.cla.gov.tw/html/mon/23050.htm。
62、北縣新聞—臺北縣勞資爭議案件轉介協處滿意度調查報告出爐,勞工局,2003.02,http://www.tpc.gov.tw/apsys/searcher/showdb.cfm?s=33&p=勞資爭議&i=7946。
63、毒性化學物質管理,嘉義市環境保護局,2005.12,http://www.cycepb.gov.tw/show05.htm。
(五)其他(非官方網論資源)部份:
1、臺灣綠色矽島的黑色危機,RCA工殤戰鬥網,2001.05.09,http://61.222.52.195/current/RCA/default.asp。
2、職業病認定以事實為基礎 勞工應以集體力量介入調查,苦勞報導,2004.03.31,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87667。
3、過勞死認定過嚴致無法保障勞工權益,台灣勞資網,2004.03,http://www.twlabor.net/phpBB2/viewtopic.php?t=1677。
4、勞團抗議過勞死認定嚴苛,中央日報,2004.04.15,http://www.cdn.com.tw/daily/2004/04/15/text/930415d5.htm。
5、駐廠醫師不足 醫界建議合設,自由新聞網,2004.04,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pr/29/today-e8.htm。
6、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裁判書查詢,法源法律網,http://db.lawbank.com.tw/FJUD/FJUDQRY01-1.asp。
7、王惠玲,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政府的短線立法,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策論壇電子報第33號,2002.06,http://policyforum.nccu.edu.tw/composition/020614/soc_g_020614.htm。
8、職業病認識,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006.02,http://www.yuntech.edu.tw/~leesh/12-PS.htm。
9、蔡瑞元醫師,何謂職業病,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2006.05,http://www.tygh.gov.tw:8080/family/occupation/Occupational_disease.htm。
10、鄭尊仁醫師,職業病的診斷與處置,國立臺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職業病防治中心,2005.07.22,http://omih.mc.ntu.edu.tw/class/edmd/diag_tre.htm。
11、施壽全醫師,消化系統保健園地-積勞會成疾嗎?;馬偕紀念醫院, 1998.05.04,http://www.mmh.org.tw/gi/health/worktire.htm。
12、過勞認定具體勞團:審查過程才是關鍵,大紀元E報,2005.01.09,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1/9/n774512.htm。
13、王榮德教授,環境毒物與人體疾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 http://www.bio.ncue.edu.tw/~8723019/supplyment/12-2/poison.htm。
14、劉英欽撰稿,口腔殺手檳榔癌(之二),華視新聞雜誌社,第0837集第4單元,1998.03,http://www.cts.com.tw/nm/sm/sm08374.htm。
15、如何預防腎臟病,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腎臟基金會,2006.01,http://www.kidney.org.tw/precaution-0.html。
16、潛水伕病的認識與急救處理原則,水世界潛水,2006.01,http://www.water-world.com.tw/tech/decomp-sick.htm。
17、王榮德、韓世寧、黃秀鑾、何啟功、陳保中、羅錦泉、黃百粲、趙坤郁、劉靜芸及郭育良,環境職業醫學會對勞工健康檢查之建議草案,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論壇,2002.10.31,http://www.pcc.vghtpe.gov.tw/old/docms/a10411.htm。
18、杜宗禮,臺灣勞工保險制度下的職業傷病概況與探討,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2005.12,http://www.ccswf.org.tw/2005paper/hazurds/du.doc。
19、杜宗禮醫師,賣勞力‧不賣健康~簡介職業傷病診治中心,臺大醫院,2006.03,http://ntuh.mc.ntu.edu.tw/health/688.htm。
20、我國職業病案例現況分析,臺中榮民總醫院,2006.03,http://www3.vghtc.gov.tw/osh/%E6%88%91%E5%9C%8B%E8%81%B7%E6%A5%AD%E7%97%85%E6%A1%88%E4%BE%8B%E7%8F%BE%E6%B3%81%E5%88%86%E6%9E%90.pdf。
21、黃百粲醫師,人因工程問題所引起的職業病,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2006.03,www.isha.org.tw/isha/DataL070/L070-090.pdf。
22、管高岳,公職人員之利益衝突迴避制度,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2006.03,www.vac.gov.tw/ethics/download/laws.ppt。
23、臺北縣勞工局處置員工公傷案失當--工會不滿要求局長負起責任,苦勞網--苦勞報導,2003.12.19,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76920&sort2=加班。
24、日本工作相關腦血管疾病及缺血性心臟病認定基準(譯本),行政院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過勞資料專區,2005.05,http://www.iosh.gov.tw/overwork0.htm。
25、簡子超,行動委員會2004年度報告司改火車頭-不只坐而言的行動派,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司改雜誌,第54期,2004.12.15, http://www.jrf.org.tw/mag/mag_02s.asp?SN=1369。
26、陳金泉律師,職業災害補償實務爭議案例解,94.5.4,http://www.kcchen.com.tw/law/law18.htm。
27、單驥,競爭政策資料及研究中心競爭政策通訊-公平競爭與適者生存專題演講摘要,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第3卷第1期,1998.11, http://www.ftc.gov.tw/2000010129991231984.htm。
28、謝炎堯(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公正鑑定職業病也是招商重要策略,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07,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jul/7/today-o1.htm#o3。
29、謝炎堯,追求完美的醫療照顧,自由時報自由廣場,2002.05.05;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may/5/today-o1.htm#o2。

二、外文部分:
1、Antero Honkasalo,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00。
2、Asfahl C. RAY,Industri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Antero Honkasalo,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00。
3、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U.S.A.),About NIOSH--NIOSH Origins and Mission, http://www.cdc.gov/niosh/about.html。
4、Claire C. Caruso & Edward M. Hitchcock & Robert B. Dick & John M. Russo & Jennifer M. Schmit,Overtime and Extended Work Shifts:Recent Findings on Illnesses, Injuries, and Health Behaviors,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IOSH), 2004.04。
5、David M. DeJoy、Bryan S. Schaffer、Mark G. Wilson、Robert J. Vandenberg、Marcus M. Butts,Creating safer workplaces : assessing the determinants and role of safety climate,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2004。
6、Gustav Schacke , Pai Tsang Huang ,THE HEALTH OF THE WORKING MAN – THE RESPONIBILITY OF THE PHYSICAN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1997 ANNUAL MEETING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S TAIPEI,1997.06。
7、John Howard,Smoking Is an Occupational Hazard,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46,2004。
8、New York State Workers' Compensation Board,Employers' Handbook - Workers' Compensation, http://www.wcb.state.ny.us/content/main/Small_Business/employer_handbook.pdf。
9、Occupation Safety & Health Administration(U.S. Department of Labor),OSHA's Mission, http://www.osha.gov/oshinfo/mission.html。
10、労働基準法施行規則,厚生労働省,http://wwwhourei.mhlw.go.jp/cgi-bin/t_docframe2.cgi?MODE=hourei&DMODE=SEARCH&SMODE=NORMAL&KEYWORD=%98%4a%93%ad%8a%ee%8f%80%96%40%8e%7b%8d%73%8b%4b%91%a5&EFSNO=681&FILE=FIRST&POS=0&HITSU=6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6、 王榮德,職業病環境並診斷原則與實務,內科學誌,1994.03。
2. 5、 薛瑞元,論因果關係(上)(下),月旦法學, 2001.09、2001.10。
3. 4、 呂太郎,因果關係之比例與損害額,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002.04。
4. 3、 古振暉,論相當因果關係之「相當」(上)(中)(下),月旦法學,1997.03、1997.04、1997.05。
5. 2、 林振賢,談職業病的鑑定制度,中國勞工,1998.07。
6. 1、 黃虹霞,「職業災害補償相關法律問題」,萬國法律第126期第66-68頁,2002.12。
7. 陳宜君,《開啟國際版畫新紀元,廖修平談「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興革》,典藏今藝術,2003,4月。
8. 高千惠,《另類春秋,女性藝術家的當代研究空間》,藝術家,期328,2002。
9. 汪雅玲,《從女性藝術家聯展看女性美學—看「酸甜酵母菌—烏梅酒廠與橋頭酒廠的甜蜜對話」展覽》,藝術家,期321,2002。
10. 黃海鳴,《女性「絕對身體」的閱讀》,藝術家,期320,2002。
11. 高千惠,《新世代的一種寓言體—兼讀「寓言裝置展」中的陰性美學與評價創作主張》,藝術家,期292,1999。
12. 7、 黃百粲,合理的懷疑淺論職業病診斷的若干困惑,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001.06.24。
13. 8、 林更盛,勞基法上職業災害因果關係的判斷—評臺灣高等法院八七年勞上字第五號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005.11。
14. 15、 蘇德勝,我國職業病鑑定制度,勞工行政,1997.12,P12-17。
15. 19、 王榮德、郭恩芳,常見的職業病與環境病診斷方法,醫學繼續教育, 19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