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娟譯(2001)。危機管理。台北:五南。(原書Lerbinger, O. (2005). The Crisis Manager: Facing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興田(2000)。政府危機傳播之研究-以八掌溪事件為例。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孔誠志等著(1998)。形象公關:實務操演手冊。台北:科技圖書。
朱延智(2004)。企業危機管理。台北:五南。
朱愛群(2002)。危機管理:解讀災難謎咒。台北:五南。
朱虔、馮惠宜、簡光義(2005年5月19日),蠻牛保力達B被下毒害一命,中
國時報,A1要聞。
李美華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Babbie, E.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李天任,藍莘譯(1995)。大眾媒體研究。台北:亞太。(原書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1994).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CA:
Wadsworth.)
李雅倫(1995)。報業電腦化的影響--一個報紙的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琢(2004年5月22日),喬丹大帝抵台了,中國時報,C7體壇焦點。
李琢(2004年5月23日),會球迷喬丹只花 90秒,中國時報,C7體壇焦點 。
李琢(2004年5月23日),球迷怒吼:耐吉詐欺,中國時報,C7體壇焦點。
李琢(2004年5月24日),NIKE賺飽飽賠掉球迷心,中國時報,C7體壇焦點。
李惠真、黃筱珮(2004年5月29日),NIKE老總道歉消基會取消抵制林欽禮
二度鞠躬提三大補救措施包括球迷優先邀請權喬丹系列產品退貨及認養
卅座社區球場,中國時報,A5焦點新聞。
李惠真(2004年7月9日),小歐尼爾登台NIKE保證不快閃,中國時報,C7
體壇焦點。
吳宜蓁(1998)。議題管理:企業公關的新興課題。台北:正中。
吳宜蓁(2002)。危機傳播-公共關係與語藝觀點的論點與實證。台北:五南。
吳佩玲譯(2001)。危機管理。台北:天下。 (原書Augustine, N.R. et al. (2000/2001).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crisis management.)
吳錫河、胡光夏(2004)。政治人物的危機防範研究---以高雄市長謝長廷為例。第十二屆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吳麗香(2005年5月19日),保力達產品下架全面銷毀,表示盡最大誠意解決
工廠表示控管嚴格無機會下毒,台灣日報。
林正峰(2004)。Nike+Jordan5個成功祕方,數位時代雜誌,82:60-61。林家暉(2003)。中華民國對美國家形象廣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清彬(2003)。影響電視媒體廣告經營策略因素之指標建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佳珍、楊樹煌(2005年5月19日),保力達未遭恐嚇懸賞緝凶,中國時報,
A6焦點新聞。
林佳珍(2005年5月27日),社會付出太大成本,中國時報,A2焦點新聞。
林嘉生(2005年5月18日),蠻牛遭下毒肯定廠商主動下架謝揆要求警方儘速
破案,東森新聞報。
http://www.ettoday.com/2005/05/18/10844-1792269.htm
林嘉生(2005年5月27日),千面人落網兩百萬獎金,東森新聞報。
http://www.ettoday.com/2005/05/27/545-1795896.htm
麥慧芬譯(2004)。NIKE耐吉王國。台北:智庫。(原書Donald, K. (1994). Just
Do It: The Nike Spirit in the Corporate World)
范揚光(2005年6月9日),瓶蓋加裝塑膠護膜蠻牛新品明起重新上架,中國時
報,A6社會脈動。
范揚光(2005年6月10日),今重上架,中國時報,A6社會脈動。
馬方哲(2001)。影響網路廣告量之因素建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秀蕙(1997)。公共關係。台北:五南。
孫秀蕙、黎明珍(2004)。公關大有為。台北:揚智文化。
唐在馨、張協升、楊雅民(2005年6月18日),毒蠻牛案保力達不賠,自由時
報,社會新聞。
高照芬(2005年5月30日),企業社會責任7家企業獲獎,自由時報,財經焦
點。
張淑茹譯(1999)。危機行銷:企業化危機為轉機的應變之道。台北:商業週
刊。(原書Joe Marconi (1997). Crisis Marketing: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Companies)
張琦珍、李姿慧(2005年2月6日),喬丹快閃檢認NIKE未詐欺,蘋果日報,生
活版。
張嘉伶(2005年7月12日),保力達:商譽損失10億,蘋果日報,要聞。
陸炳文(1992)。公關與危機處理。台北:南海。
陳子鈺(2005年5月18日),蠻牛年營業額上億未投保,聯合晚報。
陳儀、邱天欣譯(2002)。危機管理:擬定應變計畫化危機為轉機的企業致勝之
道。台北:麥格羅.希爾。(原書Jeffrey R. C. (2002). The Crisis Counselor)
陳文龍(1998)。管理危機化為轉機。管理雜誌,291:37-39。陳秀珠(2000)。品牌運動鞋在台灣競爭策略之研究。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素蓁(2004)。流行商品行銷成功策略之模式研究-以NIKE公司為例。中山大學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論文。許嘉仁、謝采寧(2005)。企業危機公關及形象修復策略研究:以NIKE「喬丹快閃事件」與「恐懼鬥室」廣告風波為例。第十三屆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動腦雜誌編輯部(2004)。為企業買另類保險。動腦雜誌,339:28-32。
連線報導(2005年5月19日),消保官促暫勿喝保力達,蘋果日報,頭條。
連線報導(2005年5月20日),通路拒下架可罰150萬,蘋果日報,要聞。
黃筱珮(2004年5月23日),中國時報,C7體壇焦點。
黃筱珮(2004年5月25日),NIKE洩氣「寧可喬丹沒來過!」,中國時報,C7體壇焦點。
黃筱珮(2005年5月27日)消基會下最後通牒 要求NIKE善意回應 否則發起
拒買行動,中國時報 ,C7體壇焦點。
黃筱珮(2005年5月27日),台灣NIKE拒絕鞠躬道歉,中國時報,C7體壇焦
點。
黃筱珮(2005年5月29日),消費者團結力量大,中國時報,C7體壇焦點。
黃建仁(2004年5月5日),喬丹行程10公布,蘋果日報,體育焦點。
黃深勳、孫秀蕙、鄭自隆、王方平著(1997)。企業公共關係。台北:國立空
中大學。
葉世雄(1993)。公關危機管理個案研究。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著(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下冊。
台北:東華。
楊淑娟(1993)。公關危機管理個案研究:以麥當勞與長谷建設的危機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楊雅民(2005年5月19日),毒飲料放毒點遍布中市,自由時報,焦點新聞。
楊樹煌(2005年5月25日),回收首批3萬瓶蠻牛銷毀,中時晚報。
詹中原(2004)。危機管理:理論架構。台北:聯經。
蔡松齡(1993)。公關趨勢。台北:遠流。
臧國仁(1999)。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
民。
霍士德編(1996)。危機管理與公關運作:理論.實務與事例。台北:超越企管。
韓應寧譯(1987)。危機管理。台北:天下。(原書Fink, S.(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劉昊洲(1999)。論危機處理。人力發展理論與實務,64:52-61。廖柏璋(2004年5月4日),喬丹月底來台,蘋果日報,體育焦點。
廖柏璋(2003年8月16日),專業行銷籃運增溫,蘋果日報,體育焦點。
廖敏如、陳英姿(2005年5月19日),蠻牛下架保力達損3000萬,聯合報,焦
點。
廖敏如、朱若蘭(2005年5月20日),兩飲品銷毀保力達估損1.2億,聯合報
A3焦點。
蔡佩蓉(1995)。報社編輯選擇新聞與版面編排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蔡進雄(1998)。組織危機管理策略。人力發展理論與實務,57:52-59蔣文宜(2005年5月18日),蠻牛遭下毒衛生署首度啟動台中緊急醫療中心機
制,東森新聞報。http://www.ettoday.com/2005/05/18/545-1792131.htm
鄭智仁(2005年6月10日),新蠻牛瓶蓋加封膠膜,蘋果日報,生活。
謝柏宏、陳彥淳、葉定民(2005年5月19日),蠻牛遭下毒保力達全面回收,
工商時報。
蘇欣儀(2002)。電視媒體品牌權益衡量指標之建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Birsch, D. & Fidlder, J. H. (1994). The Ford Pinto Case:A study in applied ethics,
business, and technology.Alban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Bradsher, K. (1996). Ford announces recall of 8.7 million cars and trucks. New York
Times, p.D1.
Berge, D. (1988). The First 24 Hours.UK: Basil Blackwell.
Coombs, W. T. (1999). Ongoing Crisis Communication. London: Sage.
Cutlip, S.M., et al. (1985). 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hip. Englewood Cliffs,NJ:
Pretic-Hall.
Dozier, D.M. (1990). Atale of two corporations. Paper presen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Communicators, Vancouver.
Englehart, B. (1995). Crisi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under fire. Journal of
Management Advocacy Communication, 1, 23-28.
Fink, S. (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Newark, NJ:
Amacom.
Fearn-Banks, K. (1996). Crisis Communication: A Casebook Approach. N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Gieber, W. & Johnson, W. (1961). The city hall beat: A study of reporters and sources roles. Journalism Quarterly 38 (3): 289-297.
Gonzalez-Herrero, A. & Pratt, C. B. (1995). How to manage a crisis before-or -whatever hits.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40(1), 25-29.
Grunig, J. E. & Hunt, T. (1984). Managing Public Relation. NY:CBS College
Publishing.
Grunig, J. E. (1992). Communicaion Public relations, and effective organization: An
overview of the book. In J.E.Grunig(Ed.),Excellece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Guth, D. W. (1995). Organizational crisis experience and public relations role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1(2), 123-136.
Health, R. L. (1994).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Communication:From interpersonal
contacts to external affairs.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erbinger, O. (1997). The Crisis Manager:Facing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oewedisk, B. A. (1993). Laying your crisis on the table. Training &
Development.15-17.
Marra, F. J. (1998). Crisis Communication Plans: Poor predictors of excellent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4(4), 461-474.
Mitroff, I. I.(1993). A Diagnostic Guide for Improving Your Organization's Crisis-preparedness.San Francisco, Calif.:Jossey - Bass Publishers。
Mitroff, I. I. (1994). Crisis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ism: A natural fit.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6(2), 101-113.
Nudell, M. & Norman, A. (1988). In Case of Emergency: A Handbool for Effective Emergency and Crisis Management,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Pearson, C. M. & Clair, J. A. (1998). Reframing Crisis Manag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 23(1) ,59-76.
Ramee, J. (1987). Managing a crisis. Management Solutions, 32, 5-29.
Ray, S. J. (1999).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in Crisis Management: Lessons from
the Airline Industry. CT: Quorum.
Ressler, J. A. (1982). Crisis communications.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3, 8-10.
Simon, A. B. (1993). Crisis Management Strategy:Competition and Change in Modern Enterprises.London , UK:Routledge。
Shrivastava, P. & Mitorff, I. D. & Miglani, A. (1988). Understanding Industrial Cris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of Studies, 25 , 258-303.
Shrivastava, P. & Mitorff, I. (1987).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crise.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2.(3).
Slatter, S. St. (1984). The Impact of Crisis on Managerial Behavior. Business
Horizons, 5-9.
Stocker, K.P. (1997).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crisis management. In C. L. Caywood
(Ed.), The Handbook of Strategic PR &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189-206,
NY: McGraw-Hill.
Sturges, D. L. (1994). Communicating Through Crisis: A strategy for organizationa
Survival.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 29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