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部分: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有氧體能運動(2005)。健康體適能指導手冊。台北市:易利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社。
呂青山(2001)。我國大學男女籃球代表隊員之領導方式與球隊組織氣氛之差異研究。藝術學報,67卷,P139-154。李鎮華(1999)。保安警察第一總隊員移撥職前射擊訓練效果影響因素檢審。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吳祥木(1992)。談棒球教練制度。國民體育季刊,21,2期,P89-91。吳萬福(1992)。運動教練的任務、類型及內容。體育與運動,81期,P32-38。卓俊伶(2005)。健康體適能指導手冊-健身運動領導心理學基礎與倫理規範。台北:易利圖書。194-205頁。
林清和(2001)。運動心理學。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林正常 編譯(1975)。運動教練手冊。台北:玹歌企業公司。
林正常、林貴福、徐台閣、吳慧君合譯(2002)。運動生理學。台北市:麥格。(Scott K.Powers, & Edward T.Howley 1994)
林正常、陳文詮、黎俊彥、溫富雄、彭郁芬合譯(2004)。成功運動教練學。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Rainer Marten)原著。
林炎嘨(1999)。不同角色對於原住民學童參與少棒運動影響之系統探討。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志成(1997)。運動教練與領導行為。國民體育季刊,26卷,4期。張文財(2003)。國小籃球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成績表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學碩士班論文,屏東縣。許文玲(2004)。我國國家及射箭教練領導行為及成功歷程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郭為藩、高強華(1992)。教育學新論。國立編譯館。
陳玉娟(1995)。台灣地區游泳教練領導行為與成績選手成績表現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景星(1996)。教練領導的智慧與哲學。國民體育季刊,25卷4期,20-27頁。陳艷紅(1997)。台灣原住民青年生涯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以四位新竹泰雅族男性青年的生命故事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彭賢旭(2005)。我國國家級保齡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楊鴻儒(譯)(1998)。掌握致勝的關鍵。台北市:健行文化出版社。(島村俊志, 1996)
楊志顯(1998)。大學運動選手背景特性對教練領導行為重要認知之影響。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七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325-331。
過家興(1998)。運動訓練學文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劉選吉(2001)。我國甲組成棒選手自我效能和集體效能與團隊凝聚力之間的關係及對運動表現的影響。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蔣億德 、陳淑滿、葉志仙(2001)。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第30輯,頁195-206。
鄭志富(1985)。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鄭志富(1997)。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模式分析。台北師大體育研究,副刊號,第一期,頁75-90。盧俊宏(1995)。運動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謝秀芳(1998)。女子柔道競技優勢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羅虞村(1986)。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出版社。
羅虞村(1989)。領導理論研究(三版)。台北:文景書局。
蘇俊賢(1999)。運動員訓練之鑰-範圍、方針與系統。1999年國際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168-176。
蘇俊賢(2002)。運動與健康。台北:品度出版社。
蘇曉龍(1995)。加強技術研究再創保齡球新高峰。國際保齡球雜誌,3期,192-194。
二.外文部分
Barrow,J.(1997).The variables of leadership:A review and concept frame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
231 - 251.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Publishers Company.
Burns,J.M.(1978).Leadership. New York:Harper and Row.
Carron, A. V., Widmeyer, W. N., & Brawley, L.R(1989).Perceptions of ideal group size in sport teams. Perceptual of Motor skills, 69,1386-1370.
Chelladurai, P. (1993). Leadership. In R.N. Singer, M. Murphry & L.K. Tennant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
NY:Macmillan.
Chelladurai, P. & Carron, A.V.(1978).Leadership. Ottawa:candian association of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Conger, J .A. & Kanungo, R. N.(1988).Charismatic Leadership.San Francisco:Jossey-Bass.
Cribben, J. J.(1981).Leadership: Strategies for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AMACOM.
Fiedler, F. E. (1967).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ew York:McGraw-Hill.
Garland, D. J. & Barry, J.R.(1988).The effects of personality and perceived leader behavior on performance in collegiate football. The Psychological Record, 38, 37-247.
House, R. J.(1971).A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6, 321-338.
Osborn, R. N., & Hunt, J. G.(1975).An adapt-reactive theory of leadership research. In J. G, Huntand L. L. Larson (Eds.). Leadership frontiers. OH: Kent State University.
Patton, M. Q.(1990).Utilization-focused evaluation. New Bury Park, CA : Sage.
Smith, R. E. Smoll , F. L., & Curtis, B.(1978).Coach effectiveness training: A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 to enhancing relationship skill in youth sport coache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 59-75.
Weinberg, R. S., & Gould, D.(1995).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Champaign, I L:Human Kinetics.
Willis, D. J., & Campbell, L. F.(1992).Exercise psychology. Champaign, I L:Human Kinetics.
Yukl,G.A.(1981).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