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大辭典編撰委員會(1985)。大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王振德(1981)。培育藝術特殊才能─ 文化向下植根。資優教育季刊,3 期,[頁1]。
台北教育局(1999)。台北市立藝術學校藝術類科課程規劃(音樂組)公聽會會議手冊。台北:教育局。
吳武典(1986)。資優教育的「正思」與「迷思」,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資優學生鑑定與輔導,[頁13-18],台北:心理出版社。吳明隆(2002)。SPSS統計應用與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出版。
李慶泰(2002)。國小學童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麗美 (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博文 (1998)。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課程學習滿意度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正隆 (1999)。台灣地區國民小學舞蹈資優班畢業生追蹤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宇涵(2000)。國中舞蹈班畢業生職業選擇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周素玲(1993)。美國高中舞蹈教育之研究。高雄市:左營高中。
洪瑞薇(2005)。台灣地區大學院校舞蹈系學生對拉邦舞譜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侯禎塘(2001)。資優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屏師特殊教育,2 期,[頁1-9]。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復文出版公司。
唐璽惠(1997)。臺灣區中等學校舞蹈資優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唐璽惠(2004)。舞蹈資優的現況與展望 。高雄:復文出版公司。
教育部(1999)。八十七學年度國民中小學舞蹈班評鑑報告書 。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藝術教育法。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特殊教育法。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93學年度特殊教育學校暨國中小學特殊班名冊。台北:教育部。
郭靜姿(1986)。資賦優異與特殊才能之區分。測驗與輔導雙月刊,74,[頁1369-1371]。
郭靜姿(1987)。談「資優」的概念,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資優學生鑑定與輔導,[頁33-48] ,台北:心理出版社。
郭靜姿(1997)。資賦優異學生的鑑定問題探討。資優教育季刊,53,[頁1-9]。郭靜姿等編製(2002):藝術才能特質檢核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印行
郭文青(2001)。國小音樂才能班新生入學鑑定方式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慧佳(2005)。國民小學美術才能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馬芳婷(1989)。社會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莊佩珍(1993)。資優女性的生涯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許幼靜(2000)。舞蹈才能班教師工作士氣之調查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 (1990 )。現代心理學。台北巿:東華書局。
張春興 (1991)。 張氏心理辭典。台北巿:東華書局。
張春興 (2002)。教育心理學。台北巿:東華書局。
張麗珠等人(2000)。藝術欣賞課程教師手冊中學舞蹈篇。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張世彗 (2000 )。行為改變技術。台北巿:五南圖書出版。
張 介(2003)分析台灣地區高中舞蹈班學生對專業課程之學習滿意度。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惠雪(2005)。苗栗縣國小美術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論文。程鈺雄譯(2004)。特殊教育導論-應用在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詹馨等編譯(1986)。資賦優異兒童教學與輔導。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葉珮琳(2002)。台灣地區大學院校舞蹈系主修芭蕾學生學習滿意度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龍安(1983)。如何鑑別資賦優異兒童。台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
陳守仁(1993)。高中舞蹈資優班成效與課程之分析。高雄市:左營高中。
陳秀文(1995)。臺北市立北安國民中學舞蹈班畢業生追蹤研究。臺北市立北安國民中學(未出版論文)。
陳蓉芯(2000)。成人參與電腦第二專長教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昆仁(2001)。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環境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碧涵(1995)。評價在舞蹈教學上的功能,國立台灣體專學報,6期,[頁71-82]。
陳英豪、何華國、李芃娟(1991) 。資賦優異班教師與家長之教育態度調查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頁51-78]。蓋浙生(1983)。教育經濟學研究。臺北:教育部。
鄭田(1995)。交通部電信訓練所學員覺察之學習滿意度的調查研
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簡茂發、蔡崇建、陳玉珍(1995)。資優概念探析。資優教育的革新與展望-開發潛能培育人才,[頁3-20] ,台北:心理出版社。簡美姿(2002)。我國國中舞蹈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賴秀月(1996)。我國國中小舞蹈資優教育實施現況。教育資料集刊,六期,[頁 257-263]。盧美貴(1982)譯。誰是資賦優異?資優教育季刊,7,[頁33-36]。
戴君安(1995)。遊戲與兒童舞蹈的研究。台南家專學報,14期,[頁455- 466]。
戴貝玲(2000)。國小舞蹈班舞蹈教師之教學滿意度及教學行政意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蘇郁惠(1998)。藝術資優教育的新走向-由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之草案談起。國教世紀,183,[頁17-22]。二、英文部分
Boyd, R. D. ( 1965 ). A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Motivation. Adult Education,16(1), p 24-33.
Domer,D. E.,et al.(1983).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32600).
Douglah, M.(1970). Some perspectives on the phenomena of partisfaction.
Adult Education,20(2), p.88-98.
Herzberg, F., Mausner, B., Peterson, R. O., & Capwell, D. F.(1957). Job attitudes:Review of research and opinion. Pittsburgh, Pen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Kidd, J. R.(1973).How adult learn.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Knowles, M. S.(1970).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Association press.
Maslow, A. H.(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Y , Harper
& Row.
Platow, J. A.(1984).A Handbook for identifying the gifted , talented .Ventura County superintendent of school office , Los Angeles , California.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by J.A. Simpson and E.S.C. Weiner.(2n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Tough, A. M.(1979). Major Learning Efforts, Rec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ult Education, 28(4), 253-260.
Vroom,V. H.(1964).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Wiley.
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 (1991). Merrian-webster inc.Publishers 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