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6: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如薇
研究生(外文):HUANG,JU-WEI
論文名稱:台灣歌仔戲小生陳昭香表演藝術之研究
指導教授:蔡欣欣蔡欣欣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戲劇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歌仔戲.小生.表演藝術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23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論文以台灣歌仔戲小生陳昭香為研究對象,藉由陳昭香的個人的演藝歷程與舞台表演藝術,作一紀錄、描述與分析。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筆者研究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文獻回顧,並界定研究對象與範圍。第二章為「陳昭香的技藝養成背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先就整個歌仔戲大環境對演員技藝養成的背景作一歷史性的敘述。第二部分將敘述昭香的歌仔戲世家背景、明華園這個歌仔戲家族以什麼方式來訓練團員,以及說明昭香為何「自發性」選擇放棄優秀學業而踏上歌仔戲的舞台做為其一生的職業。第三部分則是透過前面的論述,來比較對照昭香個人歌仔戲世家背景的外在的環境教育,其的技藝涵養過程有何因素的影響。並探究演藝世家與一般戲班對演員環境養成教育的共象與差異。
第三章為「陳昭香的演藝歷程」,將昭香戲劇生涯的演藝活動分為四個不同時期的表演歷程:(一)習藝時期~「龍套」到「女丑」的充任;(二)轉型時期~公演舞台的「當家小生」;(三)回歸野台戲棚(1988-);(四)重返現代劇場(2003-)。文中將透過不同分期的演藝歷程對「陳昭香」歌仔戲表演生涯中每一個演出階段的觀照,去縷析她在演藝上的成長與轉變。
第四章為「陳昭香的劇藝表演與腳色型塑」,本章以引借古籍表演藝術理論的基礎作參考援據,來析探與歸納陳昭香的劇藝表現特色。第二部分關於腳色型塑,將試從昭香的內外在條件對其表演技藝的影響,討論她在唱腔上行腔轉韻的特色,以及表演上擅演的腳色類型。並在昭香歷年的在公演劇目中所飾演之腳色,及「明華園天字戲劇團」的野台經典劇目和演出內容中,為昭香的表演藝術風格和不同類型的腳色型塑作一洞察、表述與評析。
第五章為「劇壇生態對陳昭香表演藝術的反餽與影響」,探討在昭香表演藝術的實踐裡,有著哪些時代環境或人為的因素在激勵她、影響她、成就她,並試就這些關鍵的因素對昭香舞台表演所產生的影響力加以說明。第六章「結語」,本章為結論,總結前面各章節所言,說明演藝歷程對昭香表演藝術影響。
論文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及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論文架構…………………………………………… 14

第二章 陳昭香的技藝養成背景…………………………17
第一節 歌仔戲班演員的形成……………………………… 18
一、戲曲演員的起源、組織與傳承………………………18
二、歌仔戲藝伶來源與養成途徑…………………………20
三、「學戲囝仔」的境況與坐科訓練 ……………………24
第二節 陳昭香的出身背景與技藝養成…………………… 28 一、台灣戲劇世家~明華園 ………………………………28
二、成長環境與歷練過程…………………………………32
第三節 陳昭香與其他演員技藝養成之差異……………… 39

第三章 陳昭香的演藝歷程…………………………………… 44
第一節 習藝時期~「龍套」到「女丑」的充任……………44
第二節 轉型時期~公演舞台的「當家小生」………………49
第三節 回轉野台戲棚(1988-)……………………………54
第四節 重返現代劇場(2003-)……………………………59

第四章 陳昭香的劇藝表現與腳色形塑………………………64
第一節 陳昭香與生俱來的稟賦 ……………………………64
一、「漢緣」…………………………………………………65
(一)扮相特質
(二)表演魅力
二、本色的表演……………………………………………70
第二節 陳昭香的「小生」形塑手段…………………………73
一、聲音……………………………………………………73
(一)唱
(二)唸
二、肢體……………………………………………………85
(一)模仿到轉化
(二)亮相和眼神
第三節 多樣化的腳色扮飾與劇藝形象………………………91

第五章 劇壇生態對陳昭香表演上的反餽(feedback)
與影響……………………………………………………107

第一節 劇場元素與定型劇本的影響 ………………………107
第二節 觀眾的互動 …………………………………………112

第六章 結語 ……………………………………………………118
參考書目………………………………………………………………...123
附錄一、1973~2005年歌仔戲相關論文
附錄二、陳昭香紀事
附錄三、引用劇目劇情簡介
參考書目
一、專著
張庚。《戲曲藝術論》。台北:丹青,民國76年。
俞為民、孫蓉蓉。《中國古典戲曲理論史通論》。台北:
華正,民國87年。
潘麗珠。《清代中期燕都梨園史料評藝三論研究》。台北:里仁,民國87年。
呂訴上。《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1991年再
版。
曾永義。《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1973年初版四刷。
王蒿山。《扮仙與作戲》。台北:稻鄉,1988年。
林勃仲、劉還月。《變遷中的閩南戲曲與文化》。台北:臺原,1990年。
邱坤良。《日據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舊劇與新(1895~1945》台北:自立晚報,1994年一版二刷。
曾學文、陳耕。《百年坎坷歌仔戲》。台北:幼獅文化,1995年初版。
邱坤良。《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台北:臺原,1997年。
徐亞湘。《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台灣》。台北:南天,
2000年。
林鶴宜。《台灣歌仔戲》。台北:行政院新聞局,2000
年。
邱坤良。《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研究個案》。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年。
楊馥菱。《台灣歌仔戲史》。台中:晨星,2002年。
林鶴宜。《台灣戲劇史》。台北:空中大學,2003年。
蘇桂枝。《國家政策下京劇歌仔戲之發展》。台北:文史哲,2003年。
陳芳主編。《台灣傳統戲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004年。
劉秀庭。《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邱婷。《明華園-台灣戲劇世家》。台北:獨家,1995
年。
紀慧玲。《廖瓊枝:凍水牡丹》。台北:時報文化,1999
年。
吳邵蜜、王佩迪。《蕭守梨生命史》。台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0年。
黃秀錦。《祖師爺的女兒-孫翠鳳的故事》。台北:時
報文化,2000年初版二刷。
呂福祿口述、徐亞湘編著。《長嘯-舞台福錄》。台北:博揚,2001年。
張瓊慧總編輯。《陳勝福與明華園》。台北:中國時報系時廣企業有限公司生活美學館,2003年。
蔡欣欣主編。《牡丹花開-廖瓊枝七十風華》。台北:財團法人廖瓊枝文教基金會,2004年。
林鶴宜、蔡欣欣。《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4年。
王安祈。《當代戲曲》。台北:三民,2002年。
蔡欣欣。《台灣戲曲研究成果述論(1945-2001)》。台北:國家,2005年。
蔡欣欣。《台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台北:里仁,
2005年。
阿甲。《戲曲表演規律再探》。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年。
胡導。《戲劇表演學-論斯氏演劇學說在我國的實踐與發展》。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
蔡文婷。《弦歌不輟-台灣戲曲故事》。台北:光華畫
報,2004年。
二、期刊論文
曾學文。〈歌仔戲戲曲化過程的再認識〉。《民俗曲藝》。第95期,民國84年5月。頁35〜46。
李雅惠。<葉青歌仔戲表演藝術之研究>。《國研所集刊》。第42號。民國87年6月。頁533~696。
蔡欣欣。〈臺灣劇場歌仔戲邁向現代化的發展──以一九八○年到一九九七年臺北市劇場歌仔戲演出為例〉。《當代》。第131期。民國87年7月。頁14〜33。
林良哲。〈由落地掃到歌仔戲──日治時期歌仔戲發展
過程初探〉。《宜蘭文獻雜誌》。第38期。民國88年3
月,頁3〜49。
鄭溪和。〈見證歌仔戲的一頁滄桑──藝人陳春治的內臺與賣藥團生涯〉。《屏東文獻》。第4期。民國90年12月。頁48〜66。
林顯源。〈對現今歌仔戲演出的六點觀察與建議〉。《臺灣戲專學刊》。第6期。民國92年3月。頁25〜45。
三、學位論文
楊馥菱。<楊麗花及其歌仔戲藝術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江秋華。<外台歌仔戲演員表演概念之探討-九0年代末期台北地區的圈內觀點>。國立台灣大學戲劇所,碩士論文,2000年。
黃雅勤。<日治時期之內台歌仔戲全女班>。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所,碩士論文,2000年。
謝筱玫。<台北地區外台歌仔戲「胡撇仔」劇目研究->。台灣大學戲劇所,碩士論文,2000年。
楊永喬。<明華園歌仔戲團演藝實踐及經營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戲劇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玟惠。<高雄市歌仔戲藝人陳桂英表演及教學藝術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育,碩士班論文,2001年。
吳孟芳<台灣歌仔戲坤生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戲劇所,碩士論文,2002年。
康素慧<明華園戲劇團《濟公活佛》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銀桂。<小咪(陳鳳桂)演藝生涯研究-從歌舞劇團到歌仔戲界>。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
邱美慈。<陳美雲演藝史及其演出本三種研究>。私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所,碩士論文,2003年。
蕭伶玲。<「朋友」(bein-yu)的社會學研究-以野台歌仔戲的觀演關係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洪瓊芳。<歌仔戲坤生郭春美表演藝術與表演美學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4年。
李金峰。<從體驗行銷的觀點討論傳統表演藝術觀眾行為-以舞台歌仔戲為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所,碩士論文,2005年。
四、論文集
《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未出版。
《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6月,未出版。
《秋月對歌-台灣新加坡歌仔戲的發展與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年,未出版。
《千禧之交-海峽兩岸戲曲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二冊:卷Ⅰ、卷Ⅱ暨研討會紀實》,台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0年1月。
《2002海峽兩岸戲曲大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3年1月。
《百年歌仔-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3年9月。
《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廈門: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組委會編,2004年8月,未出版。
《戲話粉墨-2005戲曲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2005年5月,未出版。
五、剪報資訊
張必瑜。<明華園歌劇團試演或藝文界同聲喝采>。《中央日報》,民國72年6月21日,第九版。
鄭寶娟。<狂也質樸的生命-專家學者看「明華園」劇團>。《中國時報》,民國72年6月24日,第五版。
石靜文。<歌仔戲從草地走上地毯-明華園將在國父館接受考驗>。《民生報》,民國72年9月11日,第十一版。
黃窹蘭。<歌仔戲踏進藝術殿堂>。《聯合報》,民國72年9月15日,第九版。
楊開蘭。<野台戲 登堂入室-明華園.突破創新>。《中華日報》,民國72年9月15日,第十二版。
陳廣堯。<推究野台戲本源 質樸風貌可觀>。《中國時報》,民國72年9月17日,第五版。
郭惠煜。<青年公園好戲連台>。《中央日報》,民國72年10月5日,第九版。
湯碧雲。<歌仔戲登堂入室>。《中國時報》,民國76年10月14日。
張必瑜。<明華園新戲「蓬萊大仙」內容充實.包裝精美>。《中央日報》,民國76年10月16日。
劉潔妃、王文麟。<外台大匯演 走秀上陣>。《大成報》,2005年7月5日,藝文版。
賴素玲。<歌仔戲東征>。《民生報》,民國94年7月5日。
郭漢辰。<南台灣歌仔戲三大天王 決戰屏東>。《民生報》,民國94年7月13日,A10文化風信。
紀慧玲。<歌仔戲魅力 震撼後山-明華園天團壓軸戲擠來愈7千觀眾>。《民生報》,民國94年7月15日,A15文化風信。
六、影音資料
《濟公活佛》VCD,明華園歌劇團。
《父子情深》VCD,明華園歌劇團。
《武松打虎》VCD、DVD,明華園歌劇團。(黃小莉、李季湘提供)
《寶蓮燈》VCD,明華園歌劇團。
《柳家店》DVD,明華園天字戲劇團。(黃小莉提供)
《青陽大大爺》DVD,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出版。(邱原佑、
邱碧珍提供)
《鬼菩薩》DVD,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出版。(黃小莉提供)
七、網路資料
香世代-
http://www.hsiang-generation.idv.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