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4: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鍾翠芬
研究生(外文):Chung, Tsui Fen
論文名稱:築夢工程-生涯教育融入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之教學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Building the project of dreams —An action research on career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integrate-activity learning area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賴爾柔賴爾柔引用關係林素一林素一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ai, Erh RouLin, Su Y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生活應用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5
中文關鍵詞:生涯發展教育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研究者一學期學習單主體學生融入式課程課程統整
外文關鍵詞:curriculum of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integrate-activity learning areainfusion curriculumcurriculum integrationbefo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24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3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6
摘 要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所任教一個國中二年級共39位學生為對象,旨在以研究對象對個人生涯發展的認知情形為基礎,設計適合研究對象學習的「生涯發展教育方案」融入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實施一學期教學,同時評估「生涯發展教育方案」的實施成效,及對研究對象生涯發展的影響,並透過行動研究來省思教學歷程遭遇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提供作為國中綜合活動課程任課教師實施生涯發展教育教學時的參考;本研究透過教師研究者的參與觀察,並以桃園縣K12數位學校開設「生涯發展教育行動研究工作坊」網路課程及相關學習單、訪談記錄、課程回饋、研究日誌等文件資料來作為資料搜集與分析的工具。
歷經一學期的生涯發展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學行動研究,獲得以下研究結果:
一、掌握學生的起點行為來發展課程方能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想,更能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以能力指標難易程度來進行系統化課程規劃,以行動研究循環模式來發展一學期共三單元的生涯教育方案,有助於發展課程的縱向聯結,與橫向統整,有效增進學生的生涯發展。
三、一學期班級本位的生涯發展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能有效培養學生在自我覺察、生涯覺察與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四、教學行動研究有助於基層教師發現問題、探究與解決教學歷程所遭遇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拉近理論與實務的距離,促成教師專業的成長。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dopted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samples are 39 students of a second grade class at on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o plan one scheme of a semester for improving th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o assess the scheme at its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Through taking action research to ponder over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Integrate-Activities teachers. The tools fo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materials through the participating observatio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course given on Taoyuan K12 Digital School, interview record, files such as homework and studying sheets and daily record of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al findings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for one semester of teaching ar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1. Investigating the students’ behavior before learning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will let teacher know more about the students’ needs for studying .
2. To plan systematic scheme of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with basic competence indices of 1st to 9th grade curriculum, and develop three

little scheme for one term by the circulation of action research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3.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fus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which is student-centered and class-based, practiced in the integrate activity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could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of self- perceptivity, career-perceptivity and career planning.
4.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availed teachers to detect and dive into the problem and to find the solution during the teaching course. It also could bridge between academia and practice and facilita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目 次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次………………………………………………………………… Ⅳ
表目次……………………………………………………………… Ⅶ
圖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生涯發展教育的理論基礎……………………………………… 8
第二節 生涯發展教育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關係…………………… 21
第三節 近年來國內國中學生生涯發展的情形………………………… 37
第四節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意義………………………………………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 57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63
第三節 研究對象課前起點行為及「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課程架構… 67
第四節 資料蒐集、處理與分析…………………………………………… 82
第四章 第一單元「平安綜合報徵才活動」教學歷程發現與反省 93
第一節 第一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93
第二節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情形…………………………………… 97
第三節 第一單元實施教學後對學生生涯發展的影響…………………… 102
第四節 第一單元教學行動研究歷程遭遇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108
第五節 第一單元教學行動研究後教師的反省、成長與啟示……………… 118
目 次

第五章 第二單元「生涯體驗挑戰營」教學歷程發現與反省… 120
第一節 第二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120
第二節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情形…………………………………… 126
第三節 第二單元實施教學後對學生生涯發展的影響…………………… 131
第四節 第二單元教學行動研究歷程遭遇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137
第五節 第二單元教學行動研究後教師的反省、成長與啟示…………… 148
第六章 第三單元「尋找夢想的翅膀」教學歷程發現與反省…… 151
第一節 第三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151
第二節 第三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情形…………………………………… 157
第三節 第三單元實施教學後對學生生涯發展的影響…………………… 164
第四節 第三單元教學行動研究歷程遭遇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173
第五節 第三單元教學行動研究後教師的反省、成長與啟示……………… 183
第七章 綜合分析…………………………………………… 186
第一節 課程實施成效分析………………………………………………… 186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學習成效分析………………………………………… 202
第三節 研究價值與限制…………………………………………………… 219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223
第一節 結論………………………………………………………………… 223
第二節 建議………………………………………………………………… 227

參考文獻 230
一、中文部分……………………………………………………………… 230
二、英文部分……………………………………………………………… 236

附錄
附錄一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課程綱要說明…………………………………………………… 240
附錄二 九年一貫課程生涯發展教育「課程目標」及「分段能力指標」… 247
附錄三 專家座談名單…………………………………………………… 249
附錄四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學生基本資料表……………………… 250
附錄五 第一單元「平安綜合報徵才活動」教學方案設計……………… 251
附錄五之一 學習單-平安綜合報工作申請表……………………………… 257
附錄六 第二單元「生涯體驗挑戰營」教學方案設計…………………… 258
附錄六之一 第二單元「生涯體驗挑戰營-築夢工程藍圖活動」學習單…… 265
附錄七 第三單元「尋找夢想的翅膀」教學方案設計…………………… 266
附錄七之一 學習單-職業探索表…………………………………………… 272
附錄七之二 學習單-升學進路探索表……………………………………… 273
附錄七之三 學習單-生涯SWOT分析表…………………………………… 274
附錄八 各單元定期回饋線上問卷內容………………………………… 275
附錄九 期末回饋線上問卷內容………………………………………… 277
附錄十 第一單元方案教學對研究對象生涯發展影響分析表………… 280
附錄十一 第二單元方案教學對研究對象生涯發展影響分析表………… 284
附錄十二 第三單元方案教學活動對研究對象生涯發展影響分析表…… 293


表目次

表2-1 國中階段實施生涯發展教育適用之生涯理論歸類表……………… 10
表2-2 國中階段生涯發展教育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相關課程目標對照表… 34
表3-1 本研究以Creswell行動研究發展規準的自我檢核………………… 59
表3-2 研究對象平均一天使用電腦時間次數百分比統計表……………… 68
表3-3 研究對象對自己未來計劃次數百分比統計表……………………… 69
表3-4 本研究資料編碼簿…………………………………………………… 88
表4-1 第一單元「平安綜合報徵才活動」教學方案設計重點……………… 95
表4-2 「平安綜合報徵才活動」教學方案的特色…………………………… 96
表4-3 第一單元「平安綜合報徵才活動」方案教學目標達成情形平均數比較表………………………………………………………………… 97
表4-4 與教學目標二「學習尊重自己與他人」相關之學生行為記錄……… 100
表4-5 學生在履歷表設計活動中發生的問題與教師因應策略表………… 115
表5-1 第二單元「生涯體驗挑戰營」教學方案設計重點…………………… 122
表5-2 第二單元「生涯體驗挑戰營」教學方案的特色………………………… 123
表5-3 第二單元「生涯體驗挑戰營」教學目標達成情形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127
表6-1 第三單元「尋找夢想的翅牓」教學方案設計重點…………………… 153
表6-2 第三單元「尋找夢想的翅膀」教學方案的特色………………………… 155
表6-3 第三單元「尋找夢想的翅膀」教學目標達成情形平均數比較表…… 158
表6-4 第三單元「尋找夢想的翅膀」教學目標達成率排序表……………… 160
表7-1 各單元預定達成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配置圖……………… 203
表7-2 研究對象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相關能力指標達成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204
表7-3 各單元預定達成之生涯發展教育議題能力指標配置圖……………… 205
表7-4 研究對象在生涯發展教育議題能力指標達成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206
表7-5 各單元計劃達成之相關議題能力指標配置圖……………………… 207
表7-6 研究對象在相關議題能力指標達成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208
表7-7 期末回饋中研究對象對整體生涯發展情形評估之百分比統計表…… 211


圖目次

圖2-1 Michigan's生涯發展教育組成要素之概念模式……………………… 30
圖3-1 研究架構……………………………………………………………… 64
圖3-2 研究流程……………………………………………………………… 66
圖3-3 生涯發展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模式…………………… 71
圖3-4 Beane課程統整概念網絡圖………………………………………… 72
圖3-5 生涯發展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單元架構圖…………… 74
圖3-6 「築夢工程」生涯發展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流程圖… 79
圖3-7 本研究所採用的交叉檢核方法圖…………………………………… 92
圖4-1 第一單元「平安綜合報徵才活動」教學目標及預定達成能力指標間的關係……………………………………………………………… 94
圖4-2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能積極參與活動並從活動中自我覺察」達成情形次數分配圖……………………………………………………… 98
圖4-3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學習尊重自己與他人」達成情形次數分配圖… 98
圖4-4 第一單元「平安綜合報徵才活動」於桃園縣K12數位學校相關教學活動剪影…………………………………………………………… 106
圖4-5 第一單元「平安綜合報徵才活動」方案補充教材學生閱讀心得記錄……………………………………………………………………… 107
圖4-6 學生參與工作應徵體驗活動的工作申請表………………………… 109
圖4-7 平安綜合報擴大徵才活動剪影……………………………………… 109
圖5-1 第二單元「生涯體驗挑戰營」教學目標及預定達成能力指標間的關係………………………………………………………………… 121
圖5-2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學習分工合作與團隊精神」達成情形次數分配圖………………………………………………………………… 127


圖目次

圖5-3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透過建構願景來進行系統思考」達成情形次數分配圖………………………………………………… 128
圖5-4 學生在「築夢工程藍圖」活動中生涯規劃的作業………………… 138
圖5-5 研究對象於第二單元「生涯體驗挑戰營」參與線上課程討論發表的內容……………………………………………………………… 144
圖6-1 第三單元「尋找夢想的翅膀」教學目標及預定達成能力指標間的關係………………………………………………………………… 152
圖6-2 第三單元「尋找夢想的翅膀」各項教學目標達成情形次數分配圖 160
圖6-3 第三單元研究對象網路繳交之「職業探索」作業………………… 163
圖6-4 第三單元研究對象網路繳交之「升學進路探索」作業…………… 166
圖6-5 研究對象分享的第三單元線上補充教材閱讀心得……………… 170
圖6-6 研究對象參與桃園縣K12數位學校「生涯發展教育行動研究工作坊」的修課情形排名……………………………………………… 178
圖6-7 本研究師生於桃園縣 K12數位學校「生涯發展教育行動研究工作坊」透過課程討論民主互動的情形…………………………… 180
圖6-8 研究對象於桃園縣 K12數位學校課程互動所發表的灰色言論… 181
圖7-1 學期初家長對綜合活動領域學期課程計劃的回應……………… 190
圖7-2 研究對象希望從事的職業等級次數分配圖……………………… 214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方崇雄、周麗玉(2003)。在融入中完成經驗統整的生涯發展教育。研習資訊,20(2),9-16。
王千倖(2002)。科技整合與行動研究:一個師資培育者的專業成長。載於黃炳煌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師專業發展(349-381),臺北:師大書苑。
王木榮(2000)。開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新紀元。國教輔導,39(5),185-214。
王沂釗(2001)。輔導教師如何介入學生之網路沉迷行為。學生輔導期刊,74,58-67。
王嘉陵(2003)。杜威課程論內涵與對課程統整實施之啟示。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4(2),80-94。
王鍾和(2001a)。教育改革後父母的角色定位。學生輔導期刊,72,78-83。
王鍾和(2001b)。網路交友。學生輔導期刊,77,72-77。
王櫻芬(1997)。「青少年對升學問題與生涯規劃之看法與態度」調查研究。學生輔導期刊,49,124-142。
生涯發展的理論與輔導(吳芝儀譯)(1996)。臺北:揚智。(原著出版年:1995年)
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李茂興譯)(1998)。臺北: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7年)
白雲霞(2002)。主題統整方式與超學科示例。載於黃炳煌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師專業發展(43-73),臺北:師大書苑。
向天屏(2001)。國中小學生使用自我跛足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13,213-256。
朱湘吉(2002)。生涯規劃與發展。臺北:空大。
江慧鈺(2000)。從青少年問題談心靈開拓與提昇。學生輔導期刊,70,45-51。
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夏林清、蕭幸玲、林益民、廖新春、林容秀、許維素、黃宜敏譯)(1997)。臺北:遠流出版公司。(原著出版年:1993年)
行動研究法(蔡美華譯)(2003)。臺北﹕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2003年)
何福田(2002)。把生命教育融入各科教學。研習資訊,19(4),1-5。
吳宗立(1996)。國中學生情緒問題之輔導。學生輔導期刊,46,90-95。
吳怡君(1999)。高中新生的生涯困擾與實施團體輔導之改變效果。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明振(1976)。我國推展生涯教育需要性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芝儀(1999)。從建構論觀點看犯行青少年之生涯發展與選擇。學生輔導期刊,61,66-75。

吳芝儀、朱儀羚(1999)。不堪回首話當年-暴力犯罪少年的校園生活回顧。學生輔導期刊,65,43-53。
吳若權(2004)。青少年的迷「網」。遠見雜誌,216,42-44。
吳雪如(2002)。青少年法律常識─從少年參加幫派談起。社教資料雜誌,238,1-3。
吳碧雲(1981)。父母管教態度與犯罪少年自我觀念之關係。輔導學報,4,135-158。
吳璧如(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看法之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185-214。
吳璧如(2003)。母親參與子女學校教育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5),85-112。
李介至(2001)。青少年同儕衝突之問題分析。中等教育,52(6),172-185。
李佩玲(2002)。國中少年生活風格、父母參與與其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偏遠地區國中生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坤崇(2004a)。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臺北:心理。
李坤崇(2004b)。修正中穩健前進—九年一貫課程必須穩健走下去(放眼亞洲篇)。載於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編,第1382其九年一貫課程教學深耕種子教師研習講義(綜合活動領域)。臺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李信良(2004)。家庭環境因素對於青少年藥物濫用之影響—一個後設分析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1,19-50。
李俊良(1998)。青少年職業偏好設限現象之探討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杜政榮、周文欽、張德聰、唐先梅、李淑娟、林連聰、陳玟秀、劉嘉年(2002)。生活科學概論。臺北:空大。
周淑卿(2003)。論中小學教科書評鑑機制建立的必要性。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57-77)。高雄:復文。
林幸台(1987)。生涯輔導的理論與實施。臺北:五南。
林生傳(1990)。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長賦(2002)。教師班級經營、家長教育態度與國中技藝班學生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美玲(2001)。多元智力理論與課程統整。高雄:復文。
林思道(2002)。國民中學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接受度及執行時的困難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鏽子(2002)。國中童軍教師對童軍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發展之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美惠(2003)。國小教師參與行動研究之經驗與專業發展之影響。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俊傑(2004)。全球化青少年性崩壞現象。師友月刊,446,46-47。
林巧翊、陳毓文(2004)。犯案少年的家庭系統:都是家庭惹的禍。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0,149-207。
邱錦昌(2003)。新課程改革階段教師應有的角色。研習資訊,20(2),26-35。
金樹人(1991)。生計發展與輔導。臺北:天馬。
金樹人(1998)。國中學生生涯建構系統分析及實證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7-2413-h-003-013),未出版。
金樹人(1999)。生涯諮商與輔導。臺北:東華。
青輔會(主編)(1995)。八十四年全國青年輔導會議:跨世紀的青少年問題與對策專輯。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期刊,74,18-25。
施燦雄(1996)。兒童、青少年常見之心理問題。學生輔導期刊,46,28-33。
柯銀德(2002)。台南縣公私立國中學生父母期望、學生成就動機與焦慮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寶蓮(2004)。我可以到哪?-談生涯規劃與輔導。北縣教育,48,42-45。
洪蘭(2003)。談多元智慧。教師天地,126,7-11。
修慧蘭(1998)。從家庭發展週期談學生行為問題。學生輔導期刊,59,62-71。
夏曉鵑(2002)。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載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9,30-31。
秦玉梅、李玉華、沈淑芬、吳致娟、陳信成(2000)。新新人類的金錢關與價值學習。學生輔導期刊,70,88-105。
翁福元、施淑媛、蕭麗真、吳佳玲、紀鴻鑫、郭俊銘(2000)。家庭、學校與社區。臺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高強華(2000)。青少年的價值觀選擇與價值教育。學生輔導期刊,70,15-25。
高敏慧、葉玫玲、陳玉孃、周玉靜、於樹剛等人(2000)。淺談青少年自我傷害。學生輔導期刊,70,59-77。
高淑貴(1990)。影響青少年社會行為的家庭因素。婦女與兩性學刊,1,49-86。
高曉婷(2004)。家長參與教育之動機與期望。中等教育,55(4)。142-154。
張晉昌、章瑞陽(1998)。技藝教育輔導中輟學生之探討。職教園地,25,38-40。
張景媛(2004)。愛灑人間—綜合活動單元設計實務。載於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編,第1382其九年一貫課程教學深耕種子教師研習講義(綜合活動領域)。臺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階段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1)。生涯發展教育教學資源手冊。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作者。
梁淑娟(2002)。教師自解決教學問題歷程中成長之行動研究-以九年一貫一年級生活課程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明貞(1999)。「兩性教育」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綱要之規畫。教育研究資訊,7(4),28-47。
郭政源(2001)。幫學生規劃人生目標。師友月刊,414,80-82。
陳文彥(2002)。教師與家長之微觀政治學分析。教育研究資訊,10(2),183-198。
陳仕宗(2001)。教材改革重要還試教學改革重要?。師友月刊,409,47-50。
陳正興(1996)。校園中精神心理疾病與相關法令問題。學生輔導期刊,46,34-39。
陳秀婷(2002)。國中學生生涯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清芳(2004年4月4日)。董氏基金會籲社會正視青少年憂鬱自殺問題。大紀元,2004年9月21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4/4/4/n500541.htm。
陳皎眉(1995)。激盪少年時。臺北:希代。
陳嘉明(1992)。國中生的成長與生活輔導。臺北:益群。
陳麗文(2000)。家庭教育方案研究—非行少年成長團體。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課程規劃與方案推展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427-480。
單文經(2000)。析論抗拒課程改革的原因及其對策—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15-33。
單文經、陳美如譯(2000)。課程統整的演進。載於單文經、陳美如、林珮璿、周佩儀、蔡清田、遊進年、游家政、王秀玲等合譯,課程統整,臺北:學富。
彭森明(2002)。新世紀教育改革研討會紀實—美國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陳玟均記錄整理)。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26。2004年8月10日,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magazine.htm。
曾文龍(2002)。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明惠(2003)。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學歷程分析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中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煥琦(2004)。生涯發展教育融入國中的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臺灣教育,628,56-60。

曾寶儀(2003)。國民中學教師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遊森期(2001)。E世代青少年網路成癮及網路使用之輔導策略。學生輔導期刊,74,34-43。
程又強(1995)。談影響校園暴力之家庭因素。學生輔導期刊,37,44-49。
馮觀富(2002a)。情緒與異常行為(十三),研習資訊,19(1),86-96。
馮觀富(2002b)。情緒與異常行為(十四),研習資訊,19(2),82-93。
馮觀富(2002c)。情緒與異常行為(十五),研習資訊,19(3),82-89。
黃乃瑩(2003)。後現代思潮與教師專業發展。國立教育資料館,28,1-24。
黃中天(1995)。生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篇。臺北:桂冠。
黃光明(1996)。如何增進學生的E.Q.。學生輔導期刊,46,96-101。
黃政傑(1999)課程設計(九刷)。臺北:東華。
黃政傑(2001)課程行動研究的問題與展望。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223-239)。臺北:揚智。
黃政傑(2002)。台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教育政策論壇,13(1)。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育政策論壇期刊資訊網,2004年8月16日,取自:http://www.epa.ncnu.edu.tw/web91/epforum/vol3no1/5-2.htm。
黃春枝(1987)。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5,83-140。
黃能堂、楊明惠、陳燕君(2005)。課程改革中生涯發展議題之意義與融入教學之建議。教育研究月刊,139,47-54。
黃財尉、王聲偉、李馨慧、呂孟育(2004)。青少年網路次級文化。教師之友,45(2),38-50。
黃貴美、林妙娟(1992)。當前社會的青少年問題之探討。載於黃貴美(主編),家庭生活與性教育(313-345)。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黃雅羚(2004)。青少年自傷行為的成因探討。諮商與輔導,221,11-40。
黃德祥、李介至(2003)。電玩沉迷對青少年敵意、社會關係與學業成就之影響。中學教育學報,10,37-65。
楊巧玲(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社會學分析:英、美與台灣的教育改革策略之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199-217。
楊秀玫(2004)。幫派入侵校園因應對策之現實治療法觀點。諮商與輔導期刊,221,28-33。
楊明恭、卓鴻賓、洪志盈(2003)。多元智慧在教學評量上的應用,研習資訊,20(6),71-75。

楊朝祥(2001)。讓身體動起來—體適能向上提升。師友月刊,405,46-50。
葉連祺(2002)。中小學教師行動研究策略之探討。現代教育論壇,6,53-61。
董旭英(2000)。青少年偏差行為成因研究:檢驗一般化緊張理論的實證性,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9-2414-H-006-002-SSS),未出版。
詹昭勇(2000)。家長參與學校運作簡介。桃園縣文教,17,18-19。
壽旭霞(2001)。面對「網路交友熱」—輔導人員應有的準備。學生輔導期刊,74,68-81。
劉玲君(撰稿)(1998)。青少年態度與價值觀指標調查研究。學生輔導,54,146-158。
劉姵嘉(2002)。我的未來不是夢-高科技產業工程師的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焜輝(2004)。冰山一角-學校欺淩事件的對策。諮商與輔導,222,1。
歐陽教(1987)。教學的哲學分析。載於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教育研究專集(21-25)。臺北﹕南宏圖書。
歐慧敏、李坤崇(2003)。九年一貫課程與舊課程的差異。載於教育部(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基礎研習手冊(11-25)。臺北:教育部。
蔣有慧、曾曉燕(2002)。西方國家家長參與教育管理的機構與職能。2004年12月30日,取自http://www.pep.com.cn/200212/ca1006.htm。
蔡清田(2003)。行動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三刷)。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307-334)。臺北:五南。
蔡德輝、楊士隆(1999)。幫派入侵校園之問題與對策。學生輔導期刊,65,8-17。
蔡德輝、楊士隆(2003)。台灣地區少年加入幫派危險因數之實證研究。警學叢刊,33(4),1-26。
課程統整(林佩璿、周珮儀、陳美如、王秀玲、游家政、蔡清田、遊進年譯)(2000)。臺北: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1997年)
鄭孟忠(2001)。青少年的壓力與防治。師友月刊,407,5-19。
鄭崇趁(1996)。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輔導工作—「青少年輔導計畫」內涵分析。學生輔導期刊,46,10-17。
鄭瑞隆(1999)。幫派入侵校園與其因應之社會工作觀點。學生輔導期刊,65,32-41。
鄧煌發(1999)。學校因應校園幫派知對策。學生輔導期刊,65,26-31。
盧浩權(2004)。影響青少年網路沉迷因素與預防。學生事務,43(3),21-27。
蕭應勵(2002)。行動研究對於教師專業角色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46,70-74。
賴哲彥(2004)。e世代網路遊戲的省思。師友月刊,440,49-53。
賴爾柔(1989)。家庭親職功能及青少年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思與言,26(6),606-630。

薛宗煌(1996)。高雄市中學生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文貴(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心智模式與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接受度相關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寶梅(2003)。台灣教師參與行動研究之趨勢與評析。教育資料集刊,28,389-405。
簡婉娟(2003)。教師專業成長、進修需求與教學效能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蘇素美(2004)。青少年自殺課題之探討。學生事務,43(3),6-20。
蘇鈺婷(2001)。在學青少年生涯發展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龔世芬、周淑卿(2006)。課程理論與實務的落差及其改善途徑。教育研究月刊,109,95-118。

英文部份
Baker, A. J.(2000). Making the promise of parent involvement a reality. High School Magazine, 7(5),14-20.
Baker, J. and Satcher, J. (2000). School counselors perceptions of required workplace skill and career development competencies.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4, 134-139.
Balcombe, B.(1995). The importance of career education in the 1990s. Guidance & Counseling, 10(2), 19-27.
Barton, P. E. (2002). The closing of the education frontier? Princeton, N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Beane, J. A.(1998).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 Y,:College Press.
Bennett, C. K.(1993). Theacher-researchers: All dressed up and no place to g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1(2), 69-70.
Bridges, D.(1999). Curriculum integration: reflections on the English experience. 論文發表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專題演講,1999年11月4日。
Burchell, H.(2000). Facilitating Action Research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s. Education & Training International, 37(3), 263-270.
Callhoun, E.(1994). How to Action Research in the Self-Renewing School, 2.
Creswell, J. W. (2002). Educational research: Plan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Upper Saddle River, NJ:Merrill/Prentice Hall.
Epstein, J.L.(1987). Parent involvement: What research says to administrator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9(2), 119-136.
Fan, X.(2001).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 growth modeling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3, 27-46.
Gallavan, N. P.(2003).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the place of career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studies. Social Studies, 94(1), 15-20.
Garmston, R.(1991). Staff developers as social architec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3), 64-65.
Gay, L. R.(1996) Educational research: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5th ed.)Upper Saddle River, NJ:Merrill/Prentice Hall.
George, C. and Main, M.(1979). Social interactions of young abused children:Approach, avoidance, and aggression. Child Development, 50, 306-318.
Gullekson, Dale. (1995). Effective career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schools. Guidance & Counseling, 10(2), 34-42.
Haggarty, L. and Postlethwaite, K.(2003). Action Research: a strategy for teacher change and school development?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9(4), 423-448.
Helwig, A. A.(2004). A ten-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mmary findings.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82(1), 49-58.
Hood, S.(1999). Home-school agreements:A true partnership?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19(4), 427-440.
Hoover-Dempsy, K. V., Bassler, O. C. and Brissie. J. E.(1987). Parent involvement:Contribution of teacher efficacy, schoo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school characteristi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4, 417-435.
Hughes, M. Wikeley, F and Nash, T.(1994).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s schools. Oxford:Blackwell.
Hurley, D. and Thorp, J. (2002). Decisions without direction: career guidance and decision-making among American youth. Big Rapids, MI:Ferris State University Career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and Workforce Development. June 30, 2004, Retrieved from http://www.ferris.edu/careerinstitute/neds.htm.
Johnson, M.(1967). Definition and Models in Curriculum Theory ,Educational Theory ,17,2.
Lieberman, M., Doyle, A. B. & Markiewicz, D.(1999). Development patterns in security of attachment to mother and father in late childhood and early adolescence: Associations with peer relations. Child Development, 70, 202-213.
Magnusson, K.(1992). The five processes of career planning. Paper presented to the 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Career Development.

Malen, B.(1994). The micropolitics of education:mapping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power relations in school politics. In Politics of education association yearbook, 147-167.
McGrath, D. J. and Kuriloff, P. J.(1999). ”They’re going to tear of the doors off this place”:Upper-middle-class parent school involvement and th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of other people’s children. Educational Policy, 13(5),603-629.
Meehan, M. L.(1982). Experimentally introducing career education into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s. Education, 102(3), 266-272.
Munson, W. W. and Strauss, C. F(1993). Career salience of institutionalized adolescent offenders.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1(3), 246-257.
Nagel, N. G..(1996). Learning through real – world problem solving – the power of integrative teaching. Califormia : Corwin Press, INC.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Labor, Research and Statistics Division(2002). Career Zone. Retrieved May, 20, 2005, from http://www.ferris.edu/careerinstitute/neds. htm.
Newell, Jeanie.(2004).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Conferences in Tulsa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Help Students and Parents,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Techniques., Alexandria . 79(2), 60-61.
Noffke, S. E.(1992). The work and workplace of teachers in action research.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8(1), 15-29.
Novy, D.M. and Gaa, J.P.(1992).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tterns of family functioning and ego development of the juvenile offender. Adolescence, 27(105),25-36.
Organisational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7). Parents as partner in schooling. Paris:OECD.
O'Shea, A. J. and Harrington, T. F.(2003). Using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Revised to System-Enhanc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6(4), 280-287.
Petrik, John.(2002). Meeting the need for student career development. USA.Today Magazine, 131, 56-57.
Popenhagen, M. P. and Qualley, R. M.(1998). Adolescent Suicide: Detection,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1(4), 30-36.
Riecken. T. and Evans. R.(1993). Building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bout hypercard through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1(2). 121-131.
Sim, W. K.(1993).The teacher as catalyst of chang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21st centu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5th ASEAN Council of Teach theory Covention.

Sui-Chu, E. and Willims, J.(1996). Effects of parent involvement on eighth grade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9,126-141.
Tymms, P. B. and Fitz-Gibbon, C. T. (1995). Students at the front: Using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Research, 37(2), 107-122.
White, K. (1982).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3, 461-48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方崇雄、周麗玉(2003)。在融入中完成經驗統整的生涯發展教育。研習資訊,20(2),9-16。
2. 王木榮(2000)。開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新紀元。國教輔導,39(5),185-214。
3. 王嘉陵(2003)。杜威課程論內涵與對課程統整實施之啟示。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4(2),80-94。
4. 王鍾和(2001a)。教育改革後父母的角色定位。學生輔導期刊,72,78-83。
5. 王鍾和(2001b)。網路交友。學生輔導期刊,77,72-77。
6. 王櫻芬(1997)。「青少年對升學問題與生涯規劃之看法與態度」調查研究。學生輔導期刊,49,124-142。
7. 向天屏(2001)。國中小學生使用自我跛足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13,213-256。
8. 江慧鈺(2000)。從青少年問題談心靈開拓與提昇。學生輔導期刊,70,45-51。
9. 吳宗立(1996)。國中學生情緒問題之輔導。學生輔導期刊,46,90-95。
10. 吳芝儀(1999)。從建構論觀點看犯行青少年之生涯發展與選擇。學生輔導期刊,61,66-75。
11. 吳芝儀、朱儀羚(1999)。不堪回首話當年-暴力犯罪少年的校園生活回顧。學生輔導期刊,65,43-53。
12. 吳雪如(2002)。青少年法律常識─從少年參加幫派談起。社教資料雜誌,238,1-3。
13. 吳璧如(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看法之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185-214。
14. 李介至(2001)。青少年同儕衝突之問題分析。中等教育,52(6),172-185。
15. 李坤崇(2004b)。修正中穩健前進—九年一貫課程必須穩健走下去(放眼亞洲篇)。載於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編,第1382其九年一貫課程教學深耕種子教師研習講義(綜合活動領域)。臺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