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9: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源峰
研究生(外文):Lin, Yuan-Feng
論文名稱:兩岸用益物權共通法律制度之比較研究──以土地的使用權利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mparably of Common Legal Systems on the Usufructuary Right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 Focus on the Right of the Land Use
指導教授:鄭冠宇鄭冠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eng Guan-y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用益物權土地使用權利使用權居住權
外文關鍵詞:Usufructuary Rightthe Right to the Use of the LandUse RightRight of Resid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8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5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土地是吾人安身立命主要的生活根基,也是重要的生產財產,由於土地稀缺性,如何有效的發揮土地最大效用,以保障社會安全提升生活品質為當今眾所關注的重要課題。而對他人所有物享有使用收益之用益物權,成為調和物之所有與利用關係,並適應市場經濟滿足不動產財產利用重要法律制度。
在台灣地區土地為公有與私有並存之制度,私有或除公用以外之公有土地,得依法令規定或當事人間之約定,以租、借之債權或設定物權之方式供他人使用、收益;大陸地區之土地為國有或集體所有,其土地以行政劃撥或有償出讓以供組織或人民使用。無論是採何種使用權利方式,對當事人之權利衡平與保障,均須建立法律制度以為調控,並作為紛爭解決之判準。
大陸地區關於人民財產之私法制度,延續著過往長期的傳統習慣,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土地的使用權利成為具有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之財產,可以進入市場為融資、交易,土地的使用權利從行政性質之法律關係轉為民事物權之法律保障制度。
在區域民事法趨同發展思潮下,台灣地區關於土地之用益物權實踐經驗,在促進土地之利用增進公共利益,與對土地所有人與使用人之權利義務之衡平與保障,堪供大陸地區建立物權法律制度之借鏡。大陸地區物權法草案三次審議稿,經向社會全文公布徵求意見為第四次審議,雖然現今仍在草案研擬審議階段,其中法學專家、學者及社會大眾所提出的建議與審議結果,亦值得台灣地區物權法未來修正之參考。
The land is the life basic for people to live and it’s also the important property for production. Due to the lack of it, how to utilize the land to ensure social safety and to raise life qua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that people are concerned. Meanwhile, usufructuary right benefit of someone’s property becomes its own and utiliza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harmonization articles. In addition, it becomes the important lawful system of the suitable market economic to satisfy capital assets utilization.
In Taiwan, the land is existed system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The common land, except the private or public land, must follow law or the agreement between parties to have others utilize or benefit via the creditor’s right of the rant or lend or settlement of article’s right. In China, the land is owned by the nation or group and it’s used by organization or people through administration assignment or securable deed. No matter what kind of method it i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right judgment and guarantee of parties, it must establish law system to control and for the standard once the argument is occurred.
In China, the private law system with respect to people property lasts the long term traditional habits, especially in the socialism market economic since the innovation is happened. Carrying out payable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the land, the usufruct of the land becomes the property of the utilization value and exchange value. In addition, it can be involvement in the market for finance and deal.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the land changes from the law relationship of administration character to law guarantee system of civil article right.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gion civil law development,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aiwan with respect to land usufructuary right benefit of one’s property becomes the warning for establishing article right law system in China no matter in land utilization to raise public benefit or the judgment & guarantee of the land proprietor & right and obligation of the user. The three times counsel for China protocol of real right law finally gets fourth time counsel after annunciation and ask comments to social. Although it’s still under draft but the recommendation and counsel result which is addressed by law specialist, scholar and people also deserves the future modification reference for the rights in rem in Taiwa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四節 重要名詞界定 4
第二章 用益物權概論 11
第一節 概論 11
第二節用益物權之種類 12
第一項 羅馬法的用益物權 13
第二項 法國關於土地的用益物權 14
第三項 德國用益物權 15
第三節 大陸地區之用益物權 17
第一項 大陸用益物權之發展 17
第二項 大陸地區用益物權 20
第四節 台灣地區用益物權 23
第一項 台灣地區民事法的沿革 23
第二項 台灣用益物權之內容 24
第三章 地上權 29
第一節 台灣地區之地上權 29
第一項 地上權之定義 29
第二項 地上權之取得 30
第三項 地上權人之權利義務 34
第四項 土地所有人之權利 40
第五項 地上權之消滅 42
第六項 國有非公用土地之地上權 44
第二節 大陸地區之土地使用權 45
第一項 土地使用權與地上權關係 45
第二項 國有土地使用權 47
第三項 宅基地使用權 50
第四項 物權法草案建設用地、宅基地使用權 51
第三節 小結 54
第四章 永佃權 55
第一節 台灣地區永佃權 55
第一項 永佃權之法律性質 55
第二項 永佃權之取得 56
第三項 永佃權人之權利與義務 56
第四項 永佃權人之權利 57
第五項 土地所有人之權利 58
第六項 永佃權之消滅 60
第七項 物權法修正草案 60
第八項 永佃權與民法修正草案之農用權之比較 64
第二節 大陸地區之土地承包經營權 65
第一項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之性質 65
第二項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之種類 67
第三項 家庭承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67
第四項 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69
第五項 物權法第三次審議稿之土地承包經營權 70
第三節 小結 71
第五章 地役權 73
第一節 台灣地區之地役權 73
第一項 地役權之意義 73
第二項 地役權與相鄰權之關係 74
第三項 既成道路公用地役關係與通行地役權 75
第四項 地役權之取得 77
第五項 地役權人之權利義務 78
第六項、地役權之消滅 80
第二節 大陸地區之地役權 80
第一項 大陸地區現行相鄰關係之規定 81
第二項 物權法草案之地役權 82
第三節 小結 83
第六章 典權 85
第一節 台灣地區典權制度 86
第一項 典權之意義 86
第二項 典權之取得 87
第三項 典權人之權利義務 89
第四項 出典人之權利義務 93
第五項 典權之消滅 94
第二節大陸地區之典權制度 95
第一項 大陸地區之典權 96
第二項 最高人民法院對典權問題之批復 97
第三節 典權立法爭議 99
第七章 居住權 105
第一節 居住權之意義與特徵 105
第二節 大陸地區居住權 106
第三節 物權法居住權規定之意見 108
第四節 小結 109
第八章 結論 11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3
第二節 建議 114
參考書目 117
一、書籍部分 117
二、學位論文部分 120
三、期刊雜誌部分 120
四、網路資料 120

表目錄
表一 台灣地區用益物權種類表 26
表二 大陸地區用益物權種類表 27
表三 大陸地區物權法第三次審議稿用益物權種類表 28
表四 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宅基地使用權區別表 53
一、書籍部分
中國法制出版社,法律及其配套規定叢書(107),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2月第3版。
中國法制出版社,農村土地承包法及其配套規定,法律及其配套規定叢書(64),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2月第2版。
尹田,中國海域物權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7月。
尹田,法國物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2月。
尹田,物權法理論評析與思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王全弟,民法總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第2版。
王利明,民法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
王利明,物權法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第二刷。
王利明,物權法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王利明主編,中國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物權篇〕,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王利明主編,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說明,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4月。
王茵,不動產物權變動和交易安全──日德法三國變動模式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3月。
王達、史筆主編,城市房屋拆遷許可‧裁決‧強拆‧訴訟疑點詮釋及典型案例,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4年7月。
王澤鑑,民法物權(第一冊)通則‧所有權,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10月增補版。
王澤鑑,民法物權(第二冊)用益物權‧占有,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10月再版。
王澤鑑,民法物權,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8月第四刷。
王鐵民,關於海域使用管理問題的量化研究,北京,海軍出版社,2003年8月。
史尚寬,物權法論,台北,自版,1987年1月。
江平主編,民法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何寶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釋義及實用指南,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9月。
肖厚國,所有權的興起與衰落,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
周枏,羅馬法原論(上冊),第360頁,北京:商務印書舘,1996年。
孟勤國,物權二元結構論──中國物權制度的理論重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8月。
孟勤國、黃莹主編,物權法的理論探索,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季婉麗著,中國典權法律制度研究機載,收錄於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446-447頁。
房紹坤、郭明瑞總主編,物權法案例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林紀東主編,民法物權,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6年4月第4版。
姚瑞光,民法物權論,台北,自版,1999年10月。
施仁,農村土地,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年9月。
施啟揚,民法總則,台北,自版,1994年9月,增訂6版。
段昌國等著,現代化與近代中國的變遷,第186頁。國立空中大學,台北,1997年1月。
洪鎌德著,法律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
孫渝、郭振杰、劉洪波著,中國西部地區法制環境研究,《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研究》叢書,四川,重慶出版社,2001年11月。
孫鵬,物權公示論──以物權變動為中心,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5月。
徐漢明著,中國農民土地持有產權制度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9月。
祝銘山,土地行政訴訟,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9月。
祝銘山,土地使用權糾紛,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9月。
高富平(上、中、下),物權法原論,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9月。
崔建遠,土地上的權利群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7月。
康寶奇,徵地款分配糾紛審判實務與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6月。
張玉敏主編,民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張東亮、林騰鷂、郭振恭、溫豐文等編著,新編民法概要,台中:東海大學法律系,2000年11月修訂版。
張勝彥等著,台灣開發史,第202頁。國立空中大學,台北,1998年8月。
曹杰,中國民法物權論,華東政法學院珍藏民國法律名著叢書,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9月。
梁書文、回沪明、楊振山主編,民法通則及配套規定新釋新解(上、中、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7月第2版。
梁慧星、陳華彬編著,物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2月第2版第四刷。
梁慧星著,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條文、說明、理由與參考立法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3月,第582頁。
楊與齡,論典權制度的存廢,收錄於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1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
楊興齡著,民法物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6年4月四版。
劉士國主編,民法總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劉保玉,物權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樊靜,我國沿海土地使用制度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9月。
鄭玉波主編,民法物權論文選輯(上、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4年7月。
鄭玉波著黃宗樂修訂,民法物權,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10月。
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冊),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9月,修訂3版。
蘇永欽主編,民法物權實例問題分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
二、學位論文部分
李文輝,地上權應用與展望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湯堅強,我國用益物權制度的應有體系,蘇州大學,2004年,4月。
黃淑華,兩岸有關土地使用之比較,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1月。
劉常敏,用益物權制度研究,黑龍江大學,2004年6月。
蔡勝雄,地上權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6月。
三、期刊雜誌部分
王文宇,「物權法定原則與物權債權區分--兼論公示登記制度」,月旦法學,第93期,第138-165頁,2003年2月。
王寶蒞,「從官方支配到市場支配中國大陸制定物權法的思路」,東吳法律學報,第13卷,第1期,第217-242頁,2001年8月。
柳經緯,「中國大陸的物權立法及其若干問題探討」,法令月刊,第54卷,第2期,第60-66頁,2003年2月。
蔡明誠,「從二○○二年物權法判決論債編之法定物權問題」,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2期,第123-129頁,台北,2003年11月。
簡資修,「物權法:共享與排他之調和」,月旦法學,第97期,第217-226頁,2003年6月。
蘇志超,「土地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形成獨立財產權之可能性」,人與地,第214、215期,2001年10月。
四、網路資料
中安網,http://www.anhuinews.com ,2005年7月28日。
中國民商法律網,http://www.civillaw.com.cn ,2005年11月10日。
中國法治網,http://www.law.cn/shequ ,2005年10 25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http://www.iolaw.org.cn ,2005年10月30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http:// www.iolaw.org.cn ,2005年11月10日。
中國普法網,http://www.legalinfo.gov.cn ,2005年10月20日。
天下房地產法律服務網 http://www.law110.com ,2005年10月12日。
法律思想網,http://law-thinker.com,2005年4月3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