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中文書目
孔繁鐘、孔繁錦編輯(1999)。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Ⅳ。台北:合記。
文榮光、鄭夙芬(1994)。精神病患與家庭政策。社區發展季刊,68,96-107。牟秀善(1996)。社會工作者如何協助慢性精神病患家屬之疾病管理。社區發展季刊,76,113-119。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2000)。台閩地區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內政部。
行政院研考會(1995)。精神病患醫療服務體系之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行政院衛生署(1986)。醫療保健計劃—籌建醫療網計劃。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1993)。建立醫療網第二期計劃。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1996)。建立醫療網第三期計劃。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2000)。醫療網第四期計劃。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吳文正(2003)。精神障礙者照護之現況分析與未來發展—衛生政策層面。胡海國(總編),台灣精神障礙者照護發展研討會彙編。台北: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13-39。
吳肖琪(2001)。醫療網過去十五年計劃執行成效評估與展望。台北:行政院衛生署九十年度醫政處業務補助計畫。
呂在綸(1994)。區域醫院門診病患求醫行為決定因素研究—就醫時間和距離之變異分析。國立陽明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吳淑瓊、呂寶靜、盧瑞芬(1998)。配合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之長期照護政策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宋麗玉(1999)。精神病患照顧者之探究:照顧負荷之程度與其相關因素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2(1),1-30。李玫姿(2003)。精神疾患就診行為分析。衛生與健保統計應用座談會,台北。
李曉詩(2001)。醫療利用行為函數之估計 - 全民健保揉合資料之應用。國立台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周煌智、龍佛衛、郭壽宏(1995)。精神疾患暴力綜說。公共衛生,22(3),189-199。周立修(2002)。精神分裂症患者長期住院預測因子探討—以某精神專科教學醫院為例。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洪維何、鄭守夏、張睿詒、江東亮(1998)。台灣醫療跨區住院比例之變遷1985-1995。中華衛誌,17(5),388-394。
沈志仁、張素凰(1993)。精神分裂病患者主要照顧者的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中華心理衛生學刊,6(1),19-65。胡海國(總編)(2003)。台灣精神障礙者照護發展研討會彙編。台北: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13-39。
胡海國、林憲、陳健仁、張素鳳、黃梅羹、葉玲坽(1996)。台灣地區精神科住院病患的個人家庭與臨床研究。中華精神醫學,9(1),16-31。
胡海國、林憲、陳健仁、張素鳳、黃梅羹、葉玲坽(1996)。台灣精神科床位分佈。中華精神醫學,10(1),45-53。
胡海國、葉英堃(1986)。精神疾病流行學與社區精神醫療行政-精神疾病盛行率與社區精神醫療人力之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1),43-56。崔秀倩、楊延光、謝秀華、吳就君、陳純誠(1998)。精神分裂症與雙極性情感極患之居家照顧需求與家屬之負荷。台灣精神醫學,12(3),188-193。郭葉珍(2001)。家屬與精神病患。台北:合記。
張作貞(1997)。影響社區精神復健服務使用之相關因素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莊明敏等(1995)。精神疾病醫療服務體系之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研究報告。
許文耀、戴傳文(1991)。社區居民與精神病患家屬對精神病患態度之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5(1),35-48。陳珠璋、褚增輝(1989)。復健訓練對慢性精神病患的療效。中華心理衛生學刊,4,205-215。陳大申(2003)。台灣地區精神疾病醫療利用分析。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陳快樂、呂孟穎、吳聖良(1999)。精神病患社區醫療照顧方案之評會研究。公共衛生,26(1),49-58。黃梅羮、胡海國(1994)。都會區發展精神分裂病患社區復健相關因素之研究。中華醫務社會工作學刊。4,117-139。
黃鼎鈞(2004)。台灣精神疾病跨區住院比例的變遷,1997與2001。臺中健康管理學院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葉金川(1997)。醫療體系。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第六章)。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楊連謙、郭葉珍編譯(1991)。主要照顧者與精神病患。台北:合記,22-162。
楊斯年、陸汝斌(1996)。憂鬱症。醫學繼續教育,6(5),433-440。楊漢泉(1993)。綜合討論:行政院衛生署計劃執行與展望。行政院衛生署彙編。八十三年度台灣地區精神醫療網工作研究會:社區精神醫療與心理衛生。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楊翠娟(2005)。青少年暴力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中縣市為例。中國醫藥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劉俊顯(1997)。全民健康保險對精神醫療住院與費月之影響研究兼論對精神醫療資源與體系之政策意義。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劉智明(2000)。實用精神醫學。337-346。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萬心蕊(1987)。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正常人在家庭健康、自主性、親密性程度差異性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戴傳文(1998)。我國精神衛生工作的發展。護理雜誌,45(1),5-11。戴傳文(2005)。認識精神復健及台中縣資源現況。2005年台中縣各衛生所精神衛生、家庭暴力及性侵害業務—在職訓練及工作說明會。台中。
謝啟瑞、盧瑞芬(2000)。醫療保健市場的經濟分析—醫院區位與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度的探討。台北:行政院國科會委託研究計畫。
關華山(2001)。台灣精神醫療機構環境設施基礎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委託研究計畫。
網路資考資料
九十三年底台中縣身障人口統計。台中縣政府主計室。http://accgov.com.tw/統計要覽/93/11/93-11-07.XLS。2005/10/30。
醫院未具醫事專門職業證書工作人數統計─按型態別分。行政院衛生署。http://www.doh.gov.tw/statistic/data/醫療服務量現況及服務結果摘要/93摘要表/93表25.xls.2006/07/02.
臺灣地區醫院病床數─按評鑑等級別分。行政院衛生署。http://www.doh.gov.tw/statistic/data/醫療服務量現況及服務結果摘要/93摘要表/93表8.xls.2006/07/02.
九十四年第三十四週內政統計通報(94年6月底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行政院內政部。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2005/8/25。
臺灣地區醫療院所平均每萬人口病床數—按縣市別。行政院衛生署。http://www.doh.gov.tw/statistic/data/醫療服務量現況及服務結果摘要/93摘要表/93表5.xls。2005/10/30。
臺灣地區醫療院所病床數—按縣市別。行政院衛生署。http://www.doh.gov.tw/statistic/data/醫療服務量現況及服務結果摘要/93摘要表/93表4.xls。2005/10/30。
治癒精神分裂的契機--調查顯示:精神病患攻擊的首要對象是父母。國際厚生健康園區專題評論。http://www.24drs.com/special_report/content_relate_article.asp?no=1809&sec=daily&sp=21。2006/06/11。
英文書目
Anderson, R. M.(1995).Revisiting the behavioral model and access to medical: Does it matter?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36,1-10.
Anthony,W.,Cohen,M.,Farkas,M.,& Gagne,C.(2002).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Boston,US:Center for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Bosten University,120.
Asnis, G. M., Friedman, T. A., Sanderson, W. C., Kaplan, M. L., Van Praag, H. M., & Harkavy-Friedman, J. M. (1993).Suicidal behavior in adult psychiatric outpatient : description and preval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iy, 150, 108-112.
Averill,P.M.,Hopko,D.R.& Small,D.(2001).The role of psychometric data in predicting inpatient mental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Psychiatric Quarterly,72,217-237.
Belches,J.R. & DeForge, B.R.(1995).Psychiatric Hospital Care and Changes in Insurance Coverage Strategies.A National Study.The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dministration.22-44.
Black,D.W., Warrack,G&Winokur,G.(1985).The Iowa Record Linka -ge Study. I. Suicides and accidental deaths among psychiatric patients Ar -chives General Psychiatry,42,71-75.
Casper,E.S & Patsva,G.(1990).Admission histories, patterns, and subgroups of the heavy users of state psychiatric hospital. Psychiatric Quarterly,61,121-134.
Cohen,C.I.& Casimir,G.J.(1989).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ospital stay by elderly psychiatric patients.Hospital & Community Psychiatry,40(7),741-743.
Feinson, M. C..& Popper, M.(1995).Does affordability affects mental health utilization ? A United States-Israel comparison of older adult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40(5), 669-678.
Kleinman, A.(1981). Patient and Healers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
Lefley,H.P.(1996).Family Caregiving in Mental Illness.Sage Pulbications,3-9.
Mechanic, D.(1972).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sentation of bodily complaints. New England Medical Journal, 286, 1132-1139.
Padgeet, D. K., Patrick, C., Burns, B. J.,& Schlesinger, H. J.(1994).Ethnic differences in use of inpatient mental health services by Blacks, Whites, and Hispanics in a national insured population.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Chicago.
Rosenstock, I. M. & Becker(1974).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 2(4), 328-335.
Stern, M. S. (1977). Factors in the utilization of mental health centers and state hospitals. Hospital & Community Psychiatry, 28(5), 379-381.
Stratman, W.C.(1975).A study on consumers attitudes about health care. The Delivery of Ambulatory Services, Medical Care,13(7),537-548.
Tardiff, K. & Koenigsberg, H.W.(1985). Assaultive behavior among psychiatric outpati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42, 960-963.
Walsh, E., Buchanan, A.& Fahy, T. (2001). Violence and schizophrenia: examining the evidenc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80,490-495.
Weissert, W.(1991). Community-base long-term care:A prospective budge ting Strategy for achieving cost effectiveness. In J. C. Romeis & R. M. Loe (Eds.), Quality and cost containment in care of the elderly (pp.175-189). New York:Sp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