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參考書目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3)。精神障礙者就業服務工作手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內政部統計處、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印(2001)。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臺閩地區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三)就業服務與職業訓練篇。
孔繁鐘、孔繁錦編輯(1999)。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IV。台北:合記。
尤舜仁。2002。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現況介紹。就業安全,1(1)P76-81王文瑛、許素彬、郭俊巖等(2004)。九十二年度台中市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補助單位評鑑計畫。台中市政府勞工局編印。
王保進(2004)。多變量分析:套裝程式與資料分析。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國羽(2004)。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探討其就業現況。就業安全半月刊,3(1)P4-9。王國羽、洪惠芬、呂朝賢(2004)。加拿大、荷蘭與丹麥身心障礙者所得保障政策之比較:台灣可以學什麼?台灣社會福利學刊。5。P33-82。白倩如(2004)。慢性精神病患社會職業能力、工作環境中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朱道凱、蘇采禾譯(2005)。社會工作概論。台北:群學出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5)。精神病患醫療服務體系之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發行。
吳欣燕(2004)。社區復健中心成效及成本效能分析。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吳芝儀譯(1999)。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出版。
呂淑真(2004)。豐富精神障者社區生活內涵。台灣精神障礙者之社區照護發展:理想與實務研討會彙編。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長期照護委員會p33-41。
呂朝賢、王國羽(2003)。身心障礙者障礙類別與福利配套措施規劃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宋麗玉(2000a)。促進社區精神復健服務之使用-一個實驗方案結果之呈現。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1)P157-195。宋麗玉(2004)。台灣精神障礙者之社區照護(復健)發展。台灣精神障礙者之社區照護發展:理想與實務研討會彙編。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長期照護委員會p13-21。
宋麗玉、張作真(2000b)。影響社區精神復健服務使用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4);P105-129。
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2002)。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洪葉出版社。
李宗翰(1995)。美國精神復健模式來探討國內精神復健現況與困境。中華醫務社會工作學刊,5 P81-91。李茂興譯。1996。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楊智
周月清(2002)。身心障礙福利。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P43-87。
周玲玲(1986)。精神科出院病人的工作適應。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文惠(2001)。社區成年精神病友就業經驗之探討。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正文(2001)。認知行為治療:用歷史故事詮釋的一項嘗試。台北:五南文化。
楊大和、饒怡君譯(2003)。短期認知行為治療。台北:心理出版。
林國明、蕭新煌(2000)。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導論:理論與實踐。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P1-31。台北:巨流。
林憲(1982)。臨床精神醫學。國立編譯館主編。
社團法人雲林縣康復之友協會(2001)。九十年度雲林縣精神障礙者就業意願與取向調查。雲林縣政府。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邱滿艷(2004)。以身心障礙者為本位的職務再設計。就業安全半月刊。3(1);P20-24。邱碧霞。2004。精神病患烘培訓練計畫-天使麵包坊簡介。台灣地區精神病患就業服務研討會。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衛生署南區精神醫療網編輯。
施彥卿(2004)。綜合醫院精神障礙者支持性就業服務之社工經驗。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P199-216。洪雅真(2000)。夫妻性別角色、權力與街突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紀金山、宋民麗(2004)。影響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的因素探討:以「旗山地區幼兒人口調查」為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6)P41-54。范燕燕(2000)。精神病患者生活經驗與主體性之研究。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郭峰至主譯(2001)。現代社區精神醫療:整合式心理衛生服務體系。 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玫玲(2004)。身心障礙者者社區照顧-社區支持性就業服務之困境與建議。社區發展季刊,106,P245-259。陳金燕(2000)。諮商與心理治療-多元文化觀點。台北:五南文化。
陳政智(2004)。高雄市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
陳香凝(2003)。慢性精神疾病人員就業保障之研究--以憂鬱症患者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洙荔(2003)。慢性精神病患社區復健成效探討。慈濟大學護理學研究所。黃梅羹(1985)。精神病患者「社會支持系統」建立之初步探討—了解病患家屬的態度、需求與期待。社區發展季刊,32,P46-54。黃源協。2000。社區照顧-台灣與英國經驗的檢視。台北:楊智文化。
黃嬡齡(1996)。慢性精神病患社區支持性就業的行動分析。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明仁(2004)。建構精神障礙者社區照護服務體系。台灣精神障礙者之社區照護發展:理想與實務研討會彙編。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長期照護委員會p23-24。
楊琇雁(2004)。台灣社區精神醫療體系與就業服務。就業安全,3(2),P85-91。詹火生(2001)。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分析。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台北:厚生基金會出版,P21-30。詹火生、彭台臨等編著(2003)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滕西華(2004)結合社會資源發展。台灣精神障礙者之社區照護發展:理想與實務研討會彙編。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長期照護委員會p25-31。
鄭雅敏(2003)。慢性精神病患的工作經驗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賴美智(2002)。對於政府推展身障者職業重建的芻議。就業安全,1(2),P99-101。蘇昭如(2003)。台灣精神障礙者照護發展研討會彙編。台北:國家衛生研究院。
網路參考書目
工作的意義。http://www.evta.gov.tw/employee。2005/09/17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失業率。http://www.stat.gov.tw/point.asp?index=3。2005/05/28。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http://www.enable.org.tw/set_jmp/jmp.b.asp。2005/02/15。
內政部社會司。身心障礙者福利法。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2005/09/01
王文志。火鳥學苑的願景——談精神病友的支持性就業輔導及職前訓練http://disable.yam.com/newsletters/din018/news11.htm。2006/06/01。
王增勇。2005年台灣身心障礙人權指標調查報告。http://www.cahr.org.tw/doc/2005年身心障礙者人權指標報告.doc/。2005/02/15。台北縣勞工局。北縣超額獎勵金補助修正。鼓勵進用較難進入職場之身心障礙者。http://www.tpc.gov.tw/apsys。 2004/12/01
台灣精神支援網。醫療資源。http://www.psycho.com.tw。2005/05/28
朱若蘭。大企業未足額雇用身心障礙員工。http://www.pts.org.tw/~seehear/news/301-305/news-331.htm。2005/11/2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身心障礙者統計調查。http://www.cla.gov.tw/cgi-bin。2005/12/2。
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http://www.enable.org.tw/ser_jmp/jmp_b.asp。2006/04/30
林知遠。職業復健─支持性就業模式。復健精神醫學http://www.socialwork.com.hk/socialwork/theory。2005/06/25
社團法人高雄縣康復之友協會http://www.kcfmra.org.tw/p2_1.php。2005/09/25
邵冰如、林政忠。寧繳鉅款 拒用身障者 台積電上榜。http://www.pts.org.tw/~seehear/news/301-305/news-331.htm。2005/11/25。
高有智、何博文(2005)進用身心障礙者,電子業最不配合。http://www.pts.org.tw/~seehear/news/301-305/news-331.htm。2005/11/25。
高有智。企業接納度低,始終是一道牆。http://www.pts.org.tw/~seehear/news/151-200/news-331.htm。2005/11/25。
高泉錫、梁欣怡。82%。身障者:企業接受度低。http://www.pts.org.tw/~seehear/news/151-200/news-118.htm。2005/11/25。
康復之友聯盟。精神病患職業復健與就業服務(下)。http://org.icareasia.com.tw/tami/main_welfare_2.html.2006/01/03。
曾華源、白倩如。落實慢性精神病患的社區照顧-建構工作場域的社會支持網絡。106。http://sowf.moi.gov.tw/19/quarterly.htm。2006/04/03。殘障聯盟發展史。中華民國殘障聯盟。http://www.enable.org.tw/about/about.asp。2005/05/21。
精神科有關之殘障鑑定作業規定。台灣精神醫學會。http://www.sop.org.tw/vip6-3.htm。2005/05/28。
精神疾病http://mynerve.bizland.com/d4.htm 。2005/11/12
臺灣地區歷年就業者之年齡分配。人力資源統計年報。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5391044771.xls。2005/05/28。
鄭家妤、蔡靚萱、孫中英。台積電:應徵者少,奇美:還有缺歡迎應徵。http://www.pts.org.tw/~seehear/news/301-305/news-331.htm。2005/11/25。
聯合新聞網。2005/11/25。拒繳鉅款 拒用身障者 台積電上榜。http://www.pts.org.tw/~seehear/news/301-305/news-331.htm。
英文參考書目
Alcock , P. (1997).Understanding Poverty. 2nd . ed..Houndmills: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Vernon , G. Z.(1996).Career Counseling Applied Concepts of Life Planning.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Corey , G.(1996).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Kleinbaum D. G.(1994).Logistic regression : A self-learning text . New York :Springer.
Hector , T.(2000).Predictors of Employment outcome for People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ince the Mid’80s.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April. Retrieved August 27,2005 from the http://www.findarticles.com.
Kaplan , P. S. & Stein , J.(1984).Psychology of adjustment.California:Wadsworth,Inc..
Paul , D. A.(1999).Logistic regression using the SAS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 N.C. :SAS Institute.
Robin , E. C., Bradley , J. D., Deborah , R. B. & Rober , E.D.(1998).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Supported Employment for Persons with Mental Illness.The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Economics.1 p63-71.
Scott , M.(1995)。Appli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Wallace , C. J.& Llberman , R. P.(1985).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Psychiatry Research.15:p23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