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23: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純芳
研究生(外文):Chun-fang Yeh
論文名稱:孫詒讓《周禮》學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Sun Yi-jang’s Study on "Chou-li"
指導教授:林慶彰林慶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ing-chang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74
中文關鍵詞:孫詒讓周禮注疏校記周禮三家佚注周禮正義九旗古義述周禮政要清代周禮學
外文關鍵詞:Sun Yi-jang"Chou-li chu shu chiao chi""Chou-li san chia i -Chu""Chou-li cheng-yi"Chiu-chi ku i shu""Chou-li cheng-yao"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9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孫詒讓(1848-1908),是晚清浙江地區對經學、子學、古文字學、文獻學各方面都有卓越貢獻的學者。在他所有學術著作中,以《周禮》學的成就最高。
孫氏二十六歲著手從事《周禮》的研究,三十年間,完成了《周禮正義》八十六卷、《周禮三家佚注》一卷、《九旗古義述》一卷、《周禮政要》二卷;另有收於文集《籀廎述林》中的〈徹法考〉、〈聖證論王鄭論昏期異同考〉、〈嘉靖本《周禮》鄭注跋〉等文;以及未刊稿《十三經注疏校記》中的《周禮注疏校記》。
孫氏研究《周禮》,並非偶然,而是來自父親孫衣言對他的期許。孫父畢生遵奉南宋永嘉學術,永嘉學者研究《周禮》,期以託古改制的方式,對當時弊政有所改革。孫父深善之,以為讀書應以經世致用為目的,因此自孫氏「勝衣就傅」,即親授《周禮》。不過孫氏個人偏好乾嘉學者的治學方法,他在〈答日人館森鴻書〉中即表示「詒讓自志學以來所最服膺者也」。綜觀孫氏的《周禮》學著作,除《周禮政要》外,皆以此法治經。
孫氏這些有關《周禮》的著作,不僅為晚清學術界做了總整理的工作,亦可視為清代《周禮》學的集大成者。章炳麟即稱孫氏《周禮正義》為:「古今言《周禮》者,莫能先也。」給予極高的評價。曹元弼言:「孫氏《周禮正義》博采故書雅記,疏通證明,雖於高密碩意間有差池,而囊括網羅,言富理博,自賈氏以來,未有能及之也。」雖對孫氏駁正鄭賈處頗有微詞,基本上是肯定孫氏成就的。現代的學者,更無不以孫氏《周禮正義》一書作為通解《周禮》經義的必讀著作。
回顧前輩學者的研究,可以說歷來研究孫氏《周禮》學成就者,皆將重心放在《周禮正義》上,這樣做並非不對,但是,若能將孫氏所有《周禮》學著作做一全面的探討,將更能展現孫氏研治《周禮》的整體成就。因此,本論文以「孫詒讓《周禮》學研究」為題,首要目的,是探討孫詒讓《周禮》學如何形成,要完成此目的,必定要將孫氏《周禮》學之相關著作做詳細的歸納與分析。其次,筆者要探討孫氏的《周禮》觀、解經方法以及孫氏的《周禮》學在經學史上的價值。
Sun Yi-jang(1848-1908)is a major scholar who devotes himself to the studies of classical ,Mohist,paleography, philology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late Ching Dynasty. Among his academic works, the study of "Chou-li" helps him achieve the highest reputation.
Sun Yi-jang had started the study of "Chou-li" since the age of twenty-six. He finished eighty-six volumes of "Chou-li cheng-yi", one volume of "Chou-li san chia i -Chu" , one volume of "Chiu-chi ku i shu", two volumes of "Chou-li cheng-yao"; in addition, he also wrote "Che-fa kao","Shen-cheng-lun Wang Cheng lun hun-chi I tung kao" and "Chia-ching pen Chou-li Cheng chu pa" included in the collected work, "Chou ching shu lin" and the unpublished "Chou-li chu shu chiao chi", which was collected in "Shih san ching chu shu chiao chi", within thirty years.
Sun Yi-jang’s interest in the studies of "Chou-li" w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xpectation of his father, Sun I-Yen. Sun Yi-jang’s father devoted himself to the studies of Ynng-Chia scholars. The Ynng-Chia scholars hoped to improve the corrupted situations with the means of following the ancient history, and Sun Yi-jang’s father believed it to be a correct direction because to him,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and studying should be for the welfare of the society; thus, his father taught him "Chou-li" by himself. However, Sun Yi-jang himself preferred the study methodology of the scholars of Kan-lung and Chia-ching Dynasties. In his "Ta jih jen Kuan-Sen Hung shu ", Sun Yi-jang states, “These scholars are whom I have respected the most since I started to devote myself to doing researches.” As we make a survey of Sun Yi-jang’s research works of "Chou-li", it is true that all of his researches follow this principle, with the only exception of "Chou-li cheng-yao".
Sun Yi-jang’s works on "Chou-li" not only help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the late Ching Dynasty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in this field but also can be deemed as a major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udies of "Chou-li" in this period。Chang Ping-Ling esteems Sun Yi-jang’s "Chou-li cheng-yi" as the best works, and he says, “No one can be ever better than Sun Yi-jang’s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ies of "Chou-li".” Tsao Yuen-Pi states, “Sun Yi-jang’s "Chou-li cheng-yi" adopts different viewpoints from literary and academic works.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minute mistakes, yet it includes abundant reasonable sources. There has been no scholar better than he since Cheng hsuan.” Basically, he takes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Sun Yi-jang’s achievement although he has different opinions toward Sun Yi-jang’s refutation on Ku Kung-yen. For contemporary scholars, Sun Yi-jang’s "Chou-li cheng-yi" is a necessary and essential works for them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Chou-li".
As we review the previous studies, we could find that scholars who do researches on the achievement of Sun Yi-jang’s "Chou-li" all focus on the discussion of "Chou-li cheng-yi". It surly is a correct way, yet if we could have a thorough study on all the works of Sun Yi-jang’s studies on "Chou-li", it will help us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his achievements. Thus, this dissertation takes “Research of Sun Yi-jang’s Study on "Chou-li"” as the main topic with the primary concern to discuss the formation of the study of Sun Yi-jang’s "Chou-li". To accomplish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relative works of the study of Sun Yi-jang’s "Chou-li". In addition, the writer of this dissertation would also like to investigate Sun Yi-jang’s viewpoint on "Chou-li", his ways of reading classical along with the discussion of the position of his study of "Chou-li" in 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
孫詒讓《周禮》學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附錄:孫詒讓《周禮》學研究目錄……………………………………………… 12

第二章 清代《周禮》學探究
第一節 清初《周禮》學探究…………………………………………………… 16
一、清以前《周禮》學的發展
二、清初《周禮》學探究
第二節 乾嘉時期《周禮》學探究……………………………………………… 29
一、乾嘉時期《周禮》學著作
二、乾嘉學者研治《周禮》的貢獻
第三節 晚清的《周禮》學探究………………………………………………… 49
一、晚清《周禮》著作舉隅
二、晚清《周禮》研究未受重視之因

第三章 孫詒讓之生平
第一節 生平傳略………………………………………………………………… 62
第二節 成學背景………………………………………………………………… 68
一、南宋永嘉學派與孫衣言對孫詒讓治學的影響
二、乾嘉學者對孫詒讓治學的影響
三、「玉海樓」的落成對孫詒讓治學的影響
第三節 孫詒讓學術簡譜………………………………………………………… 79

第四章 校勘之作──《周禮注疏校記》
第一節 《經迻》與《十三經注疏校記》…………………………………… 104
一、《經迻》――孫詒讓的未刊稿
二、《十三經注疏校記》――孫詒讓的校經筆記
第二節 《周禮注疏校記》的內容…………………………………………… 115
一、底本與輔本
二、《周禮注疏校記》校勘釋例舉隅
第三節 《周禮注疏校記》的校勘方法……………………………………… 132
一、校勘方法
二、校勘態度
三、校勘成果的運用
第四節 孫詒讓校勘《周禮》的貢獻………………………………………… 145

第五章 輯佚之作──《周禮三家佚注》
第一節 三家《周禮》注與其價值…………………………………………… 148
一、賈逵《周官解詁》
二、馬融《周官傳》
三、干寶《周官注》
四、三家《注》的價值
第二節 《周禮三家佚注》與清人所輯三家注……………………………… 157
一、《周禮三家佚注》
二、孫詒讓與清人所輯三家注成果比較
第三節 輯佚成果的運用……………………………………………………… 189
一、以佚注證經文
二、以佚注證鄭從師說
三、以佚注糾鄭注
四、以佚注輔鄭注
五、以佚注存眾說
第四節 孫詒讓輯《周禮》佚注的貢獻……………………………………… 197

第六章 義疏之作──《周禮正義》(上)
第一節 撰作動機與版本……………………………………………………… 200
一、撰作動機
二、《周禮正義》的版本
第二節 從《周官正義長編》到《周禮正義》……………………………… 209
一、《周官正義長編》
二、《周官正義》
三、《周禮正義》
第三節 《周禮正義》的體例………………………………………………… 220
一、〈略例十二凡〉的修改過程
二、版本校勘
三、解經方法
四、詮釋準則

第七章 義疏之作──《周禮正義》(下)
第一節 《周禮》的歷史公案
――孫詒讓的《周禮》觀………………………………… 247
一、對周禮作者與成書年代的看法
二、對《周禮》內容與定名的看法
三、對《周禮》源流的看法
四、對故書、今書的看法
第二節 「九旗」解――兼論《九旗古義述》……………………………… 263
一、「九旗」鄭、孫二氏解
二、《九旗古義述》撰作動機與內容
三、後人的評價
第三節 「職方氏」解…………………………………………………………… 284
一、《周禮•職方氏》與《周書•職方》之比較
二、孫氏對鄭《注》與賈《疏》之糾謬
第四節 孫詒讓疏解《周禮》的貢獻…………………………………………… 299

第八章 託古之作──《周禮政要》
第一節 傳統經學的變革與西學的衝擊………………………………………… 301
一、內發――漢學的衰微與公羊學思想的興起
二、外鑠――西力衝擊下的傳統經學
第二節 《周禮政要》撰作與內容……………………………………………… 318
一、《周禮政要》撰做動機
二、《周禮政要》比附西學舉隅
三、後人對《周禮政要》的評價
第三節 孫詒讓的政治改革理想與實踐………………………………………… 336
一、孫詒讓的改革理想
二、康有為與孫詒讓改革建議比較
三、孫詒讓改革理想的實踐
四、餘論

第九章 結論……………………………………………………………………… 360
徵引書目…………………………………………………………………………… 364

【表 次】
2-2-1 乾嘉時期《周禮》學著作一覽表…………………………………………… 43
2-3-1 晚清《周禮》學著作一覽表………………………………………………… 56
4-2-1 阮元、孫詒讓校勘《周禮》所用版本比較表………………………………118
5-2-1 馬、王、孫輯賈逵佚注比較表………………………………………………159
5-2-2 王、馬、黃、孫輯馬融佚注比較表…………………………………………162
5-2-3 王、馬、黃、孫輯干寶佚注比較表…………………………………………174
5-2-4 馬、孫、王輯賈逵佚注條數比較表…………………………………………183
5-2-5 王、馬、黃、孫輯馬融佚注條數比較表……………………………………184
5-2-6 王、馬、黃、孫輯干寶佚注條數比較表……………………………………185
6-2-1 「周官說目•天官」各家經說條目表………………………………………210
6-2-2 「周官說目」各家經說總表…………………………………………………211
6-2-3 《周官正義》、《周禮正義》對《禮說》內容取捨比較表…………………217
6-3-1 〈周禮正義略例〉第一份清稿與朱改比較表………………………………220
6-3-2 〈周禮正義略例〉第二份清稿與朱改比較表………………………………221
6-3-3 〈周禮正義略例〉第三份清稿與朱改比較表………………………………222
6-3-4 《周禮•天官•大宰》官聯表………………………………………………229
6-3-5 「昏期」論戰表………………………………………………………………238
7-1-1 「周禮」異名表………………………………………………………………254
7-2-1 五正旗四通制表………………………………………………………………266
7-2-2 鄭、孫二氏旗幟說比較表……………………………………………………267
7-2-3 司常、大司馬建旗比較表……………………………………………………268
7-2-4 鄭、孫二氏建旗職掌比較表…………………………………………………276
7-3-1 《周禮•職方氏》、《周書•職方》異文對照表……………………………287
7-3-2 〈職方氏〉官聯表……………………………………………………………291
7-3-3 〈職方氏〉鄭《注》、賈《疏》疏謬表…………………………………… 292
7-3-4 九州異名表……………………………………………………………………295
8-3-1 康、孫改革計畫比較表………………………………………………………349
8-3-2 孫氏創辦學校一覽表…………………………………………………………352
8-3-3 晚清經學著作比附西學一覽表………………………………………………356

【圖 次】
7-1-A 《周禮》故書今書源流圖……………………………………………………262
7-2-A 《周禮》行政區域劃分圖……………………………………………………275
7-2-B 黃以周《禮書通故》旗制圖…………………………………………………282
9-A 孫詒讓《周禮》學形成圖……………………………………………………363
徵引書目
一、孫詒讓著述與年譜
十三經注疏校記 (清)孫詒讓撰 雪克輯點 濟南 齊魯書社 1983年9月
周禮三家佚注 (清)孫詒讓輯 《四庫未收書輯刊》第4輯第5冊影清光緒20年(1894)刻本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年1月
周禮正義 (清)孫詒讓撰 據民國二十年(1931)補刻楚學社本影印 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 1963年
周禮正義 (清)孫詒讓撰 據清光緒乙巳本校刊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66年
周禮正義 (清)孫詒讓撰 據清光緒乙巳本校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
周禮正義 (清)孫詒讓撰 王文錦、陳玉霞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年12月
九旗古義述 (清)孫詒讓撰 《續修四庫全書》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八年瑞安孫氏刻本影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1月
九旗古義述 (清)孫詒讓撰 雪克校點 與《大戴禮記斠補》、《尚書駢枝》、《周書斠補》合刊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8年10月
周書斠補 (清)孫詒讓撰 雪克校點 與《大戴禮記斠補》、《尚書駢枝》、《九旗古義述》合刊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8年10月
周禮政要 (清)孫詒讓撰 《四庫未收書輯刊》影清光緒28年瑞安普通學堂刻本) 第4輯第5冊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年1月
札迻 (清)孫詒讓撰 梁運華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1月
籀廎述林 (清)孫詒讓撰 臺北 廣文書局 1971年4月
古籀拾遺•古籀餘論 (清)孫詒讓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9月
名原 (清)孫詒讓撰 戴家祥校點 濟南 齊魯書社 1986年5月
孫詒讓遺文輯存 (清)孫詒讓撰 張憲文輯 《溫州文史資料》第五輯 溫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年5月
溫州經籍志(共三冊) (清)孫詒讓撰 潘猛補校補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5年9月
孫徵君籀廎公年譜(一、二) 孫延釗編述 手稿本
清孫仲容先生詒讓年譜 朱芳圃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0年6月
孫衣言孫詒讓父子年譜 孫延釗撰 徐和雍、周立人整理 溫州文獻叢書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3年7月
末代大儒孫詒讓 胡小遠、陳小萍撰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2年6月
二、經學
重栞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 (清)阮元等校勘 據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影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9年
十三經注疏校勘記 (清)阮元等校勘 《續修四庫全書》影清嘉慶阮氏文選樓刻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3月
標點本十三經注疏 李學勤主編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12月
經典釋文序錄疏證 (唐)陸德明撰 吳承仕疏證 臺北 崧高書社 1985年4月
欽定周官義疏 (清)鄂爾泰等奉敕撰 影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周官辨非 (清)萬斯大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清乾隆二十四至二十六年刻萬充宗先生經學五書本 臺南 莊嚴文化公司 1995年
周禮疑義舉要 (清)江永撰 《叢書集成新編》影《守山閣叢書》本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1月
周禮漢讀考 (清)段玉裁撰 《續修四庫全書》影清嘉慶刊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3月
周禮附札記 (清)黃丕烈撰 《百部叢書集成》第45種據清嘉慶黃丕烈校刊吳興劉氏重印《士禮居叢書》本影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6年
禮書通故 (清)黃以周撰 據光緒癸巳年(19年)刊本影印 臺北 華世出版社 1976年12月
周禮補注 (清)呂飛鵬撰 《續修四庫全書》影清道光二十九年呂氏立誠軒刻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3月
周禮注疏小箋 (清)曾釗撰 《續修四庫全書》據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同治十年刻本影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3月
讀周禮日記 (清)于鬯撰 《續修四庫全書》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六年刻學古堂日記本影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3月
周禮古注集疏(一、二) (清)劉師培撰 臺北 國民出版社 1960年4月
周禮經注疏音義校勘記 (日)加藤虎之亮撰 東京 無窮會 1958年9月
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 彭林撰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1年9月
周禮譯注 楊天宇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7月
周禮譯注 呂友仁撰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4年10月
三禮通論 錢玄撰 江蘇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10月
三禮辭典 錢玄編撰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年3月
三禮研究論著提要 王鍔編撰 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 2001年12月
清末的公羊思想 孫春在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5年10月
論語注 (清)康有為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年1月
孟子微•禮運注•中庸注 (清)康有為撰 樓宇烈整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年9月
爾雅義疏 (清)郝懿行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7年4月
經義雜記 (清)臧琳撰 臺北 鐘鼎文化出版公司 1967年6月
漢學商兌 (清)方東樹撰 臺北 廣文書局 1963年1月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撰 周予同注釋 臺北 學海出版社 1985年
經學通論 (清)皮錫瑞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2月
中國經學史 馬宗霍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2年11月
中國近代經學史 田漢雲撰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6年12月
宋人疑經改經考 葉國良撰 《文史叢刊》之五十五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 1980年6月
清初的群經辨偽學 林慶彰撰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0年3月
近代經學與政治 湯志鈞撰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年8月
經史說略――十三經說略 彭林撰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年10月
經子肄言 劉百閔撰 臺北 遠東圖書公司 1964年6月
經學探研錄 楊天宇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11月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增訂版) 周予同撰 朱維錚編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7月
徐復觀論經學史二種 徐復觀撰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2年4月

三、小學、文獻學
(一)小學
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撰 (清)段玉裁注 臺北 天工書局 1992年11月
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撰 (清)段玉裁注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4年12月
群經音辨 (宋)賈昌朝撰 《叢書集成新編》影《畿輔叢書》本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1月
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 (清)阮元撰 《百部叢書集成》影《文選樓叢書》本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4年
經籍纂詁 (清)阮元等撰 臺北 宏業書局 1993年8月
說文解字引經考 馬宗霍撰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71年4月
(二)文獻學
古今偽書考 (清)姚際恆撰 臺北 臺灣開明書店 1977年10月
偽書通考 張心澂編著 上海 上海書店 1998年1月
中國偽書綜考 鄧瑞全、王冠英編 合肥 黃山書社 1998年7月
玉函山房輯佚書 (清)馬國翰輯 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67年6月
漢魏遺書鈔 (清)王謨輯 《叢書集成續編》第13種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70年
黃氏逸書考 (清)黃奭輯 《原刻景印叢書菁華.輯佚類》本據民國十四年(1925)王鑒修補本影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1年
古佚書輯本目錄(附考證) 孫啟治、陳建華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8月
中國古籍輯佚學論稿 曹書杰撰 長春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年9月
校勘學釋例 陳垣撰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71年4月
斠讎學 王叔岷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三十七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5年6月補訂本
校讎廣義•校勘編 程千帆、徐有富撰 濟南 齊魯書社 1998年4月
王欣夫說文獻學 王欣夫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2月

四、史學
史記會注考證(漢)司馬遷撰 (劉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 (日)瀧川龜太郎考證 臺北 大申書局 1980年3月
漢書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臺北 洪氏出版社 1975年9月
後漢書 (劉宋)范曄撰 (唐)李賢等注 臺北 洪氏出版社 1978年10月
新校本隋書附索引 (唐)魏徵、令狐德棻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90年7月
清史稿 趙爾巽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77年8月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年7月
逸周書 (晉)孔晁注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80年10月
逸周書彙校集注(全二冊) 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撰 李學勤審定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12月
史通 (唐)劉知幾撰 《四部叢刊》據明萬曆刊本影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9年11月
文史通義校注 (清)章學誠撰,葉瑛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年1月
商代文明 張光直撰 毛小雨譯 北京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1999年1月
先秦文史資料考辨 屈萬里撰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3年9月
宗周禮樂文明考論 沈文倬撰 杭州 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9年12月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外二種)上、下 郭沫若撰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中國古代社會 許進雄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0年12月
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論稿 斯維至撰 臺北 允晨文化公司 1997年4月
失落的文明 李學勤撰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7年12月
古史續辨 劉起釪撰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4月
清儒學案小傳 徐世昌纂 《清代傳記叢刊》 臺北 明文書局 1985年5月
碑傳集補 閔爾昌纂錄,周駿富輯 《清代傳記叢刊》 臺北 明文書局 1985年
廣清碑傳集 錢仲聯主編 江蘇 蘇州大學出版社 1999年2月
戊戌變法人物傳稿(上) 湯志鈞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年6月增訂本
清儒學記 張舜徽撰 濟南 齊魯書社 1991年11月
清代全史 第9卷 徐徹、董守義主編 馬東玉撰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3年3月
清代學術概論 (清)梁啟超撰 《梁啟超史學論著四種》 長沙 岳麓書社 1998年8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清)梁啟超撰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6年3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撰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7年8月
中國近代學術史 麻天祥等撰 長沙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2月
晚清學術簡史 李開、劉冠才等編 南京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3年10月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 (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研究所整理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1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清)胡玉縉撰 王欣夫輯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1月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倫明等撰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 北京 中華書局1993年7月
五、哲學思想
葉適與永嘉學派 周夢江撰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年12月
社約論 (法)盧梭撰,徐百齊譯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0年4月
天演論 (英)赫胥黎原著 (清)嚴復譯著 李珍評注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2年10月
勸學篇 (清)張之洞撰 李鳳仙評注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2年10月
中國近世儒學史 (日)宇野哲人撰,馬福辰譯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年10月
現代儒學論 余英時撰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
晚清政治思想史論 王爾敏撰 臺北 華世出版社 1980年11月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王爾敏撰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年8月
晚清政治思想研究 (日)小野川秀美撰 林明德、黃福慶合譯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5年11月16日
從浙江看中國教育近代化 張彬撰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6年11月
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 (美)艾爾曼撰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7年3月
樸學與清代社會 黃愛平撰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
六、文集及筆記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清)嚴可均撰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10月
困學紀聞 (宋)王應麟撰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年3月
水心文集 (宋)葉適撰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叢書集成續編》本 1989年7月
止齋集 (宋)陳傅良撰 臺北 世界書局 《四庫全書薈要》本 1988年2月
西河文集 (清)毛奇齡撰 《國學基本叢書》本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12月
望溪先生文集 (清)方苞撰 《國學基本叢書》本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12月
揅經室文集(上、下) (清)阮元撰,鄧經元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3年5月
經韻樓集 (清)段玉裁撰 段玉裁遺書•下冊 臺北 大化書局 1977年5月
抱經堂文集 (清)盧文弨撰 《四部叢刊初編》影閩縣李氏觀槿齋藏嘉慶本(與 《潛研堂文集》合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
蛾術篇(共五冊) (清)王鳴盛撰 據道光21年世楷堂藏版影印 臺北 信誼書局 1976年7月
戴震全書 (清)戴震撰 合肥 黃山書社 1997年10月
復初齋文集 (清)翁方綱撰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本 臺北 文海出版社1969年11月
雕菰集 (清)焦循撰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37年5月
左海文集 (清)陳壽祺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皇清經解》本第18冊 1959年
劉禮部集 (清)劉逢祿撰 《續修四庫全書》據浙江圖書館藏清道光十年(1830)思誤齋刻本影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東塾讀書記 (清)陳澧撰 與《札樸》、《札迻》合刊 臺北 世界書局 1975年5月
無邪堂答問 (清)朱一新撰 呂鴻儒、張長法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年12月
飲冰室文集類編 (清)梁啟超 臺北 華正書局 1974年7月
章氏叢書正續編•家書•年譜 (清)章炳麟撰 臺北 世界書局 1982年4月
劉申叔先生遺書 (清)劉師培 臺北 臺灣大新書局 1965年8月
復禮堂文集 (清)曹元弼撰 臺北 華文書局 1968年
許廎學林 胡玉縉撰 讀書劄記叢刊第2集第39冊 臺北 世界書局 1963年4月
顧頡剛讀書筆記 顧頡剛撰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0年1月
魯迅散文選 魯迅撰 臺北 洪範書店 1995年10月
洪誠文集 洪誠撰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0年9月
榆枋齋學術論集 虞萬里撰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年8月
七、學位論文
孫詒讓《周禮正義》研究 孫致文撰 桃園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5月 岑益成指導
孫詒讓《名原》研究 葉純芳撰 臺北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6月 許錟輝指導
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 葉高樹撰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年6月(後由臺北稻鄉出版社出版,共444面,2002年7月)
八、期刊論文
中國專制進化史論 梁啟超撰 新民叢報 第17號 1902年9月1日
《周書》《周官》〈職方〉篇校記 王樹民撰 禹貢半月刊 第1卷第1期 1934年3月
〈王制〉〈職方〉封國說之不同及後儒之彌縫 郭漢三撰 禹貢半月刊 第1卷第5期1934年5月
《禮記•王制》及《周官•職方》所言封國說之比較 鄺平樟撰 禹貢半月刊 第1卷第5期 1934年5月
讀《周官•職方》 顧頡剛撰 禹貢半月刊 第7卷第6、7合刊 1937年6月
書孫氏《周禮正義》後 曹元弼撰 浙江學報 第1卷第1期 1947年9月
記瑞安孫氏玉海樓藏書及其與兩浙人文之關係 宋炎撰 圖書展望 復刊第5期 1947年10月
阮氏《重刻宋本十三經注疏》考 汪紹楹撰 文史 第3輯 北京 中華書局 1963年10月 頁25-60
跋宋浙東茶鹽司本《周禮注疏》 昌彼得撰 故宮季刊 第12卷第1期 1977年秋季
杭大藏孫詒讓《經迻》稿本說略 雪克撰 杭州大學學報 第12卷第3期 1982年9月
九旗考 季旭昇撰 中國學術年刊 第5期 1983年6月
由漢宋調和到中體西用――試論晚清儒家思想的演變 王家儉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 第12期 1984年6月
孫詒讓《札迻》之校勘學研究 王世偉撰 社會科學戰線 1985年第4期 1985年4月
孫詒讓書札輯錄(上) 孫延釗輯 張憲文整理 文獻 1986年第3期 1986年7月
孫詒讓書札輯錄(中) 孫延釗輯 張憲文整理 文獻 1987年第3期 1987年7月
孫詒讓書札輯錄(下) 孫延釗輯 張憲文整理 文獻 1987年第4期 1987年10月
孫仲容(詒讓)先生《自題〈周禮政要〉八絕句》手寫稿淺釋 王季思撰 古籍整理與研究 1987年第1期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孫詒讓教育思想評述 童富勇撰 杭州大學學報 第18卷第1期 1988年3月
瑞安孫氏玉海樓書藏考 張憲文撰 文獻 第37輯 1988年7月
孫詒讓遺文續輯(上) 張憲文整理 文獻 1989年第3期 1989年7月
孫詒讓遺文續輯(中) 張憲文整理 文獻 1989年第4期 1989年10月
孫詒讓遺文續輯(下) 張憲文整理 文獻 1990年第1期 1990年1月
孫詒讓與章太炎 周立人 溫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年第1期 1988年
《十三經注疏正字》作者辨 胡雙寶撰 古籍整理與研究 第5期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10月
《周禮正義》校勘述略 王世偉撰 文史 第33輯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10月
社會達爾文主義和達爾文進化論在中國 李佩珊撰 自然辯證法通訊 1991年第3期 1991年6月
《周禮正義》點校瑣議 汪少華撰 吉安師專學報 1993年第3期 1993年6月
今人整理古籍而古籍亡──大陸古籍今譯圖書檢查結果令人震驚 路增光 書目季刊 第28卷第4期 1995年3月
《周禮》真偽爭論——萬斯大與孫詒讓之對比研究 孫致文撰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研究集刊 第5期 中壢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998年5月
晚清知識份子變法圖強之改革規劃――以孫詒讓《周禮政要》為例 胡楚生撰 文史學報 第29期 1999年6月
「禮是鄭學」說 陳秀琳撰 經學研究論叢 第6輯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9年6月
應對變局的經學──晚清對中國古典的重新詮釋(一) 葛兆光撰 中華文史論叢 第64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2月
三國六朝經學上的幾個問題 張西堂撰 經學研究論叢 第9輯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01年1月
魏晉經學的定位問題 葉純芳撰 經學研究論叢 第10輯 臺北 學生書局 2002年3月
嚴復的「物競天擇」說析論:嚴復與西方大師的演化觀點比較研究 吳展良撰 臺大文史哲學報 第56期 2002年5月
臧在東先生年譜 (日)吉川幸次郎撰 王清信、葉純芳標點 經學研究論叢 第11輯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03年6月
孫詒讓的輯佚成果――《周禮三家佚注》 葉純芳撰 書目季刊 第37卷第3期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03年12月
「九旗」鄭、孫說平議 吳土法撰 2004年第2輯 文史 2004年5月
孫詒讓學術思想與玉海樓藏書特色之關係 陳東輝撰 文獻 2006年第2期2006年4月
九、論文集論文
孫仲容先生學術概論 張壽賢撰 清儒學術討論集 上海 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7月
孫詒讓的政治思想述評 沈鏡如撰 孫詒讓研究 杭州 杭州大學語言文學研究室 內部發行 1963年
論《周禮•職方氏》之著成時代 黃沛榮撰 三禮論文集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2年10月
《周禮正義》稿本探略 胡珠生撰 孫詒讓紀念論文集 溫州 溫州師範學院學報 1988年增刊
孫詒讓與南宋永嘉學派 周夢江撰 孫詒讓紀念論文集 溫州 溫州師範學院學報 1988年增刊
兩漢章句之學重探 林慶彰撰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0月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經學 牟鍾鑒撰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2年10月
唐代後期經學的新發展 林慶彰撰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2年10月
《周禮》孫疏校補 陳漢章撰 學術集林 上海 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4年8月
孫詒讓「九旗古誼述」解經方法試析 孫致文撰 第五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壢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所 1999年3月
讀五經正義札記(二)•阮刻ソ嘉慶本シ道光重刊本 (日)野間文史撰 東洋古典學研究 東廣島市 東洋古典學研究會 2000年5月
試論《周禮政要》 俞雄撰 紀念孫詒讓論文集 香港 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2000年10月
孫詒讓政治思想的演變 張憲文撰 紀念孫詒讓論文集 香港 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2000年10月
讀李學勤主編之《標點本十三經注疏》 (日)野間文史撰 中國哲學•經學今詮三編 第24輯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周禮正義》的非經學性質 橋本秀美撰 紀念《周禮正義》出版百年暨陸宗達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 杭州 2005年10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