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18: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艾茹
研究生(外文):Ai-ju Chang
論文名稱:詩歌聲律之資訊化探索-以杜甫五律為試驗
論文名稱(外文):INFORM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POETRY BASED ON COMPUTERIZED EXPERT SYSTEM –USED DO FU’S POETRY AS TEST EXAMPLE
指導教授:許清雲許清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yun Hs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近體詩杜甫中文資訊化
外文關鍵詞:Rule-based expert system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 要
古代的詩歌中聲韻配合的創作之所以在現今的學習環境中日漸式微,有部分的原因是由於這些聲律規則過於繁瑣,且規則的規範不甚嚴謹,因此造成很難有簡易科學化的規則能將之規範之。這樣的結果造成當今現代人對詩歌聲律上學習的困難,也使得今人從事近體詩創作的動機逐漸減少。今日計算機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網路科技及資料搜尋的軟體工業日益精進,當今中文領域亦可利用計算機科技解決中文長久以來得強記文學規則過於繁瑣,且不合邏輯之處。因此,本論文的主要研究目的為利用計算機科技建立一方法,以資訊化處理方式來分析近體詩的聲律規則。此外,並以杜甫詩為例進一步分析該作者作詩的平仄分析、黏對法則、四聲遞用、用韻現象等創作技巧。
本文研究方法的系統建構簡分為五步驟來依序建立,其步驟依序分別:(一)建立廣韻資料庫,(二)建立杜甫五言律詩資料庫,(三)撰寫程式,(四)更正一字多讀之現象,(五)人工智慧判讀。程式是建立在微軟視窗作業系統(Microsoft XP 2000)環境下,利用Visual Basic的程式語言來撰寫資料庫搜詢及知識規則的判讀。在執行程式以前得分別先載入杜甫的詩集資料庫及廣韻資料庫,然後再由使用者輸入欲查詢之詩名或詩序,程式便會依序正確搜尋出杜詩的內容。經專家更正正確多讀字後,系統即可判讀出該近體詩之平仄用字、黏對法則、四聲遞用、用韻現象等創作技巧。研究結果發現為:(一)古人詩歌作品的聲律分析可藉由計算機作精確且快速的資訊化處理,(二)近體詩中的聲律分析,其包括平仄分析、黏對法則、四聲遞用、用韻現象等,皆可透過規則庫的建立達到分析各種作品的聲律問題。
中文的近體詩中的聲律分析是可以藉助於現今發達的資訊開創出新的研究領域,亦可解決過去中文領域中強記非邏輯性解決問題的困擾。本文研究透過資料庫與規則庫的建立,並配合程式設計即可解決大部份近體詩中繁瑣的規則。雖然本系統對近體詩的聲律分析未能達到完全的智慧辨識,最主要原因是受限於多音字。因此,未來改善這方面困難,程式亦可再放入字詞庫,如此達到智慧性判斷該用字的正確讀音方式後,本系統即可對近體詩做到近乎完全的人工智慧判讀與分析。總之,今日計算機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網路科技及資料搜尋的軟體工業日益精進,本文即以杜甫近體詩為例說明利用其資訊科技的便捷,必可促進中文領域精進及有效率的發展。


關鍵字:近體詩、杜甫、中文資訊化
Abstract
Willingness of creat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has been decreased in Chinsese Scholars. This is mainly due to Chinese Classical poem involving very complicated rules in poem formation. In addition, poem creater must memorize large amount of word’s tune in order to match those complicated rules. All these disadvantages cause decreasing interests in current scholars willing to create Chinese classical poem. Current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many academic fields such as data management and data searching. Chinese literature should also apply those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barriers of future development. Therefor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was to (1) develop a computer program with rule-based expert system for analyzing classical porm structure; and (2) to analyze Do-Fu poem’s structure and creation style using present computer-assisted tool.
Program development in present system can be simply divided into five steps. First step was to establish databa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une, second step was to establish databased of Do-fu poem, third step was to formulate computer program, and fouth step was to revise multi-reading word, and fifth step was to perform system program for analyzing Chinese classical poesy. Present system program is run in environment of Microsoft for window XP 2000. The program can be used to analyze at least four major functions in each poemsy. Those include tune structure, matching structure, tune connection and tune using style.
Results in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our computer program can not only accurately be used to analyze classical poem structure but also can be used analyze each poem’s style. However, present program still has its limitation. Present program is not fully automatical examining system because it can not overcome difficulty in multi-reading word. Nevertheless, present study proposed a framework of apply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lving Chinese poetry problem. To solve this limitation problem, scholars should focus their studies in formulation the rule-based expert system and in establish databased of Chinese phrase.

Keywrods: Rule-based expert system,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中文摘要 ……………………………… 2
英文摘要 ……………………………… 3
目次 ……………………………… 4
圖目錄 ……………………………… 5
表目錄 ……………………………… 7
第一章 緒論 ……………………………… 8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8
第二節 詩歌聲律的起源 ……………………………… 9
第三節 前人研究概況 ……………………………… 11
第二章 資料庫建構 ……………………………… 14
第一節 廣韻資料庫建構 ……………………………… 15
第二節 杜甫五律資料庫建構 ……………………………… 15
第三節 程式撰寫 ……………………………… 16
第三章 近體詩格律辨識規則的資訊化處理 ……………………………… 18
第一節 一字多音 ……………………………… 18
第二節 黏對法則 ……………………………… 19
第三節 平仄調配 ……………………………… 21
第四節 四聲遞用 ……………………………… 26
第五節 用韻現象 ……………………………… 27
第四章 實證與成果分析 ……………………………… 29
第一節 杜詩及廣韻資料庫檢索 ……………………………… 29
第二節 杜詩廣韻化處理 ……………………………… 32
第三節 多音字的更正與辨識 ……………………………… 33
第四節 黏對的資訊智慧化辨識 ……………………………… 47
第五節 平仄資訊的智慧化辨識 ……………………………… 58
第六節 四聲遞用的資訊智慧化辨識 ……………………………… 68
第七節 用韻的資訊智慧化辨識 ……………………………… 78
第五章 結論 ……………………………… 89
主要參引書目 ……………………………… 90
附錄一、廣韻平一聲辨別碼 ……………………………… 93
附錄二、廣韻平二聲辨別碼 ……………………………… 98
附錄三、廣韻上聲辨別碼 ……………………………… 103
附錄四、廣韻去聲辨別碼 ……………………………… 108
附錄五、廣韻入聲辨別碼 ……………………………… 113
附錄六、詩韻韻目及廣韻韻目 ……………………………… 118
主要參引書目
一、專著部分:
《宋本廣韻》,宋陳彭年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杜詩詳注》,杜甫著,仇兆鰲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讀杜新解》,杜甫著,浦起龍解,臺北:古新書局
《杜詩鏡銓》,杜甫著,楊倫注,臺北:華正書局
《杜甫詩集四十種索引》,黃永武編,臺北:大通書局
《文鏡秘府論校注》,弘法大師撰,王利器校注,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詩人玉屑》,魏慶之著,臺北:世界書局
《歷代詩話》,何文煥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歷代詩話續編》,丁福保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清詩話》,丁福保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清詩話續編》,郭紹虞編,臺北:木鐸出版社
《文心雕龍札記》,黃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文心雕龍讀本》,劉勰著,王更生注譯,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杜甫詩學探微》,陳偉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詩論》,朱光潛撰,臺北:正中書局
《漢語詩律學》,王力著,臺北:文津出版社
《中國詩史》,陸侃如撰,臺北:明倫出版社
《文學概論》,王夢鷗撰,臺北:帕米爾書局
《中國詩學》,黃永武著,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文學與音律》,謝雲飛著,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中國文學之聲律研究》,王忠林撰,臺北:師大國文研究所印
《唐詩形成之研究》,方瑜撰,臺北:牧童出版社
《近體詩發凡》,張夢機著,臺北:中華書局
《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張夢機著,臺北:尚友出版社
《律詩研究》,簡明勇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魏晉六朝詩聲律論研究》鄭靖時撰,臺北:昇朝出版社
《近體詩創作理論》,許清雲撰,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古典詩韻易檢》,許清雲撰,臺北:文津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部分
〈近體詩格律與專家系統知識庫之研究〉,蕭斯聰、蘇俊銘、曾獻雄、羅鳳珠、蔡文能,第十一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ICCAI2003暨中華民國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2003年4月24-26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系主辦
〈古籍數位化在詩學研究上的發展方向與需求〉,羅鳳珠, 漢學研究網路環境的開發座談會,1999年3月29日,主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協調委員會、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
〈音韻自動標注對詩學研究的意義〉,羅鳳珠,1998年11月9-11日,1998年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98),東華大學
〈中國古典詩詞教學與習作的新嘗試網路作詩填詞系統兼及其可行性與侷限性〉,羅鳳珠,教學科技與媒體第36期
〈台灣地區中國古籍數位化的現況與展望〉,羅鳳珠,2001 年 6 月《書目季刊》第 35 卷第 1 期
〈台灣地區中國古籍文獻資料數位化的過程與未來的發展方向〉,羅鳳珠,《五十年來台灣人文學術研究叢書----文獻學與圖書資訊學》,台灣學生書局四十週年紀念叢書----圖書文獻類,89年12月出版。
〈試論引用資訊科技作為詩學研究輔助工具的發展方向與建構方法〉,羅鳳珠,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
〈劉宋詩人用韻研究〉,許金枝,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
〈近體詩聲律美淺釋〉,鄭靖時,勤益學報第二期
〈李世民五律聲律研究〉,許清雲,東吳中文學報第五期
〈文史研究新思維與實證〉,許清雲,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第127次常態性學術討論會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呂玉瑕,1980,<社會變遷中台灣婦女之事業觀:婦女角色意識與就業態度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期,pp.25~65。
2. 王甫昌,1993,<光復後台灣漢人族群通婚的原因與形式初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6期,pp.43~96。
3. 呂玉瑕,1983,<婦女就業與家庭角色、權力結構之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6期,pp.111~143。
4. 吳忠吉,1988/09,<產業就業性別結構的初步研究>,《經濟論文叢刊》,第16輯第3期,pp.439~456。
5. 黃勝雄,1996,<族群、社會文化與空間意涵>,《思與言》,34期3卷,pp.185~240。
6. 陳敏郎,1994,<文化秩序與社會秩序:布迪厄(P. Bourdieu)論文化正當性的建構及其再生產>,《思與言》,32期3卷,pp.113~138。
7. 殷寶寧,1994/11,<性別化了的城市空間-婦女與城市經驗研究之理論回顧>,《建築研究成果發表論文集》。
8. 蔡振興,1993/02,<法國女性主義-伊力莉佳萊論他者>,《中外文學》,第21卷第9期,pp.47~65。
9. 蔡淑鈴,1994/06,<台灣之婚姻配對模式>,《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6卷第2期,pp.335~371。
10. 鄧景衡,1999,<空間律動的追尋:地方芭蕾的變奏與生活、工藝的轉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地理研究報告》,NO.12,pp.71~79。
11. 劉克智,1988/09,<台灣勞動市場的發展與研究>,《經濟論文叢刊》,第16輯第3期,pp.459~463。
12. 劉毓秀,1996/04,<走出「唯一」,流向「非一」:從佛洛伊德到依蕊格萊>,《中外文學》,第24卷第11期,pp.8~39。
13. 〈中國古典詩詞教學與習作的新嘗試網路作詩填詞系統兼及其可行性與侷限性〉,羅鳳珠,教學科技與媒體第36期
14. 〈台灣地區中國古籍數位化的現況與展望〉,羅鳳珠,2001 年 6 月《書目季刊》第 35 卷第 1 期
15. 〈劉宋詩人用韻研究〉,許金枝,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