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11: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游竹君
研究生(外文):Chu-chun Yew
論文名稱:嚴姓女童案的媒體再現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Media Representation of the girl surnamed Yen case.
指導教授:馬宗潔馬宗潔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ung-Chieh M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系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1
中文關鍵詞:嚴姓女童媒體再現批判論述框架
外文關鍵詞:the girl surnamed Yenmedia representatio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news fram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7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是以民國九十一年十月間台北縣發生的嚴姓女童案為例,蒐集平面媒體的報導紙本,進行批判論述分析,以研究媒體在嚴童案不同階段的採訪需求及策略,以及不同消息來源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也透過文本分析瞭解媒體如何運用詞彙、語態、版面位置及標題等專業手法,將隱微的價值判斷傳遞給讀者知曉?並分析媒體如何呈現兒童保護工作的樣貌?

本研究分析發現媒體報導嚴童案中包含著權威框架、情感框架、衝突框架以及咎責框架等四個隱含的意識型態,而正與國外研究發現媒體報導兒童保護案件多採取犯罪社會新聞的報導手法呈現的結果相呼應。

研究同時針對媒體報導兒童保護案件議題有若干討論,包括:應避免過於窄化的意義呈現、加強跨新聞路線間的合作關係、反思自身預設的價值判斷與意識型態、缺乏對「人」的關注。同時也提出社政單位進用媒體策略的建議:成立危機處理小組、主動尋求另類發聲管道、積極實踐啟發(enlightening)╱教育媒體的責任。
This research is basically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n news coverage regarding the girl surnamed Yen case happened at Taipei County in October, 2002. That is to say, this research probes into different stages of news interviews as well as strategies, and how different news sources functioned in the case. This research also tries to analyze the way media utilize their particular vocabularies, tones, columns and title arrangements to implicitly deliver value judgment to the readers.

In general, this research deals with four different ideological aspects; they are: the authoritative, the emotional, the conflicting, and the blaming. All these four distinctive aspects and the research itself correspond to researches of their kind, both home and abroad.

At the same time, this research elucidates discussions on media coverage for child abuse. These discussions include the avoidance of narrow representations of the case itself, the preoccupied value judgment and ideology, and the lack of humanitarian caring.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relevant governmental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should take the opportunity the adopt appropriate and feasible media strategies, to establish crisis-dealing team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voice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and to aggressively enlightens and educate media on this land.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5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亂倫案件的動力與多重議題 …………………………… 9
第二節 社工專業與媒體的關係 …………………………… 14
第三節 媒介真實的爭議問題 …………………………… 19
第四節 社工與新聞專業折衝與互動策略 ……………………………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理論 …………………………… 39
第二節 研究樣本的選取 …………………………… 42
第三節 資料蒐集過程 …………………………… 44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8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不同時期論述發展分析 …………………………… 53
第二節 新聞文本隱含的框架分析 ……………………………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95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 10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 107

參考文獻 …………………………… 110
王石番
1996 《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晴美
2002《媒體報導精神疾患事件之分析與對策》,台北: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包承恩、王永慈譯
2000 《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台北:洪葉。
(譯自 Reamer, F G. Social Work Values and Ethics. )

王永慈
2001 <從社會工作倫理的角度探討案主隱私權之保障>,《社會工作學刊》,8:1-22。

尤昱婷
2001《新聞報導中的愛滋人權論述分析—權利與權力》,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

仇立琪
2002《追尋虐待概念的認知建構及反思其影響—在兒虐事件的範疇裡》,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季璇
2003 <性侵害兒童擺盪在混沌的價值衝擊與保密倫理困境中存活—談社工人、法律人媒體人之衝突與責信>,「兒童性侵害處遇研習暨國際研討會」,內政部兒童局等主辦,台北:92.8.11-12,頁3.11-3.29。

江季璇
2004 《社工人員對兒童保護倫理保密的價值與抉擇—捍衛孩子隱私說與不說間的擺盪》,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添貴譯
1998 《解讀媒體迷思》,台北:正中。

李茂政
1987《當代新聞學》,台北:正中。

李金銓
1987 《新聞的政治、政治的新聞》,台北:圓神。

李利國、黃淑敏譯
1995 《當代新聞採訪與寫作》,台北:周知文化。
(譯自 Brooks, B S et. al.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李惠宗
1999<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衝突—愛滋病學童案>,《臺灣本土法學》,
3:162-266。

李金山
2000 《許佑生同性婚禮新聞之框架、框架化及讀者詮釋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漢儀
1996《兒童保護服務體系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

何榮幸
1998 <下一個「楚門」就是你?--媒體報導弱勢新聞的幾項迷思>,目擊者雜誌第九期,網址 http://atj.yam.org.tw/mw0945.htm (online)

沈慶鴻
2003 <由北縣保護性服務爭議事件思考社工組織之公共關係>,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等主辦,「家庭暴力防治工作實務研討—司法、媒體、社工面對性侵害亂倫案件之省思」,台北:2003.2.26-27,頁42-46。

李璽正
2003<社工危機處理與媒體互動>,台北市社會工作師工會等主辦,「社工與媒體互動研討會」,台北:2004.10.13,頁17-19。

林振春
1993 《社會工作》,台北:施大書苑。

林萬億
1998 <從社會工作角度看媒體對弱勢者的報導>,「讓愛更有智慧-從大眾傳播與社會工作角度探討弱勢者媒體曝光效應與適當性研討會」,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等主辦,台北:1998.7.28,頁3-6。

林芳玫
1994 <觀眾研究初探-由「梅花三弄」談文本、解讀策略與大眾文化意識型態>,《新聞學研究》,49:123-155。

林芳玫
1998 <要民主不要民粹—從媒體素養與接近使用權的觀點談媒體與弱勢的關係>,「讓愛更有智慧-從大眾傳播與社會工作角度探討弱勢者媒體曝光效應與適當性研討會」,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等主辦,台北:1998.7.28,頁7-10。

林美伶
2000《精神分裂病患烙印生活之經驗》,台北: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儀
2004 <亂倫創傷初探--創傷心理機制與因應>,《諮商與輔導》,218:2-6。

林俐君
2005 《走過傷痕歲月—亂倫受害者受虐經歷初探》,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宜蓁
2001<危機溝通策略與媒體效能之模式建構—關於腸病毒風暴的個案研究>
,《新聞學研究》,62:1-34。

吳富盛、陳芸芸譯
2004<性別與議題:兒童性虐待新聞報導>,《性別新聞學》,269-287,台北:韋伯文化。

胡幼偉譯
1995 《良心危機--新聞倫理學的多元觀點》,台北:五南。
(譯自 Crisis of Conscience—Perspectives on Journalism Ethics. )

胡幼慧主編
1996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
1996 <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7-25,台北:巨流。

胡孝誠
2002<個案倫理V.S.新聞自由—談亂倫案件傳統社會價值的衝擊>,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等主辦,「家庭暴力防治工作實務研討—司法、媒體、社工面對性侵害亂倫案件之省思」,台北:2003.2.26-27,頁50-51。

倪炎元
1999 <再現的政治:解讀媒介對他者負面建構的策略>,《新聞學研究》:58:85-111。

唐維敏譯
1996 《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台北:五南文化。
(譯自 Jensen, K.B & Nicholas, W. J A Handbook of Qualitatiive Methodologie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唐維敏譯
1997 <新聞產製社會學的重新檢視>,《大眾媒介與社會》,193-224,台北:五南。

施教裕
1997<民間福利機構因應民營化之現況、問題及策略>,《社區發展季刊》,80:37-55。

紀慧君
2003<編織新聞事實—紀律權力的觀點>,《新聞學研究》,73:167-204。

洪素珍
2003 <從社工、司法看台灣兒童性侵害處遇的發展與轉變>,「兒童性侵害處遇研習暨國際研討會」,內政部兒童局等主辦,2003.8.11-12,1-1-1-5。

晁成婷
2002 《弱勢社群媒介近用策略初探—以心智障礙者家長團體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畢恆達
1996 〈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翁秀琪
1996 <消息來源策略研究—探討中時、聯合對婦運團體推動「民法親屬編」修法的報導>,《新聞學研究》,52:121-148。

翁秀琪
1997 《新聞與社會真實建構:大眾媒體、官方消息來源與社會運動的三角關係》,台北:三民。

翁秀琪
1998 <批判語言學、在地權力觀和新聞文本分析:宋楚瑜辭官事件中李宋會的新聞分析>,《新聞學研究》,57:91-126。

翁秀琪
1999 <評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界限>,《臺灣法學會學報》,20:297-323。

孫秀蕙
1996 <公關人員與媒體之間的互動模式對於議題策略的啟示—以非營利性的弱勢團體為例>,《廣告學研究》,8:153-173。

孫秀蕙
1997 《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正中。

馬驥伸
1997 《新聞倫理》,台北:三民。

孫式文
2004<網際網路在災難事件中的傳播功能:理論與實務的辯證>,《新聞學研究》,71:133-158。

徐震、鄭怡世
2002<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決策模式>,《社會工作倫理》,577-607,台北:
五南。

梁玉芳
2004 <當社工遇上媒體:穿對方的鞋子—將對頭變成伙伴>,台北市社會工作師工會等主辦,「社工與媒體互動研討會」,台北:2004.10.13,頁21-26。

黃新生譯
1994 《媒介分析方法》,台北:遠流。
(譯自:Berger, A.A 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

黃光玉、劉念夏等譯
2003《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台北:風雲論壇。
(譯自:Berger, A.A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

席賢德
1996 <媒體公民教育與當代國家發展>,《通識教育季刊》,3(2):113-126。

張錦華
1991 <批判傳播理論對傳播理論及社會發展之貢獻>,《新聞學研究》,45:57-79。

張錦華
1994 《媒介文化、意識型態與女性—理論與實例》,台北:正中。

張英陣、彭淑華、鄭麗珍譯
1998 《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台北:洪葉。
(譯自 Zastrow, C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and Social Welfare. )

張碧琴
1998 <真實與謊言—對亂倫生還者二度創傷工作之歷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1(1):33-51。

張孟起
1999 《如何與記者打交道—媒體時代的形象塑造》,台北:智庫文化。

張培倫、鄭佳瑜譯
2002 《媒體倫理》,台北:韋伯文化。
(譯自 Kieran, W . Media Ethics.)

陶蕃瀛譯
1996《組織結社—基層組織領導者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譯自Kahn, S Organization-A Guide for Grassroots Leaders.)

陳若璋
1994《兒童青少年性虐待治療與輔導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

陳杏韻
2000 《民間社會福利團體與媒體互動關係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鴻生
2001 《記者處理有關矯正機構新聞方式與矯正機構形象相關性之分析》,台北: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文化。

陳楚孟
2002 <從報紙煽色腥新聞內容探討報業企業社會責任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勳譯
2005 《草根媒體—部落格傳奇》,台北:歐萊禮。
(譯自Gillmor, D W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

陳順孝
2001 <攻佔「他們的媒體」 創辦我們的媒體—社會運動與社會福利工作者的傳播策略>
http://ashaw.typepad.com/editor/2003/10/post_1.html (online)

陳順孝
2004 <活用大眾媒體 壯大另類媒體>
http://ashaw.typepad.com/editor/2004/10/post_2.html (online)

陳順孝
2005<用部落格補強新聞實務教育>
http://ashaw.typepad.com/editor/2005/01/post_1.html (online)

彭家發
1994 《新聞客觀性原理》,台北:三民。

彭竹嬌
2002 <兒童性侵害—亂倫事件的探討>,《玄奘學報》,5:68-87。

葉瓊瑜
1997 <媒介策略:看消息來源如何「進攻」媒體—以公視立法爭議為例>,《新聞與社會真實建構—大眾媒體、官方消息來源與社會運動的三角關係》,157-206,台北:三民。

楊韶彧
1993 <從消息來源途徑探討議題建構過程>,《新聞與社會真實建構—大眾媒體、官方消息來源與社會運動的三角關係》,129-154,台北;三民。

楊孝榮
1999 <工作者專業倫理與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社區發展季刊》,86:
226-236。

詹文凱
1999 <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界限>,《臺灣法學會學報》,20:297-323。

蔡秀玲、王淑娟譯
2002 《治療亂倫之痛—成年倖存者的治療》,台北:五南。
(譯自 Courtois, C.A. Healing the incest wound—Adult Survivors in Therapy.)

臧國仁
1999 《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新聞框架與真實建構的論述》。台北:三民。

臧國仁
2000 <關於傳播學如何教的一些想法—以「基礎新聞採寫」課為例>,《新聞
學研究》,65:24-25。

臧國仁、鍾蔚文
2000 <災難事件與媒體報導:相關研究簡述>,《新聞學研究》62:143-151。

臧國仁、蔡琰
2003 <由災難新聞報導檢討新聞美學的「感性認識」:兼談新聞研究向美學轉向的幾個想法>,《新聞學研究》,74:95-119。

潘淑滿(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劉于禎
1999 《非營利組織行動暨訊息策略研究—以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的「反雛妓社會運動」為例》,嘉義: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劉淑瓊
2004 <社工倫理與媒體新聞價值之取捨>,台北市社會工作師工會等主辦,「社工與媒體互動研討會」,台北:2004.10.13,頁5-12。

劉靜宜
2004 《從隱微到顯見—SARS新聞文本中他/她者的建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青玲
1995 《社會性別建構的權力論域分析-以報紙對校園性侵害事件的報導為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春安、鄒平儀
1998 《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蘇蘅等
2000 <台灣報紙轉型的問題與挑戰--提供讀者更好的選擇?>,《新聞學研 究》,64:1-32。

羅文輝
1995 <新聞記者選擇消息來源的偏向>,《新聞學研究》,50:1-13。

羅文輝、蘇蘅、林元輝
1998 <如何提升新聞的正確性:一種新查證方法的實驗設計>,《新聞學研究》,56:269-296。

顧玉珍
2001 <檢警偵察公開,侵害人權又違法—首宗因偵察公開聲請國賠案獲勝訴>,《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網路通訊週刊》,第128期。

Courtois, C.A
1996 Healing the incest wound—Adult Survivors in Therapy. USA:Paperback.

Franklin, B&Parton, N
1991 Media reporting of social work: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Social Work, the Media and Public Relations. New York : Routledge.

Goald, R.S.
1994 Behind the scenes at the local news-A production handbook. Boston:Focal Press.

Hall,C. Sarangi,S.&Slembrouck,S.
1997 Narrative Transformation in Child Abuse Reporting. Child Abuse Review, 6:272-282.

Howarth, V
1991 Social workand the media: pitfalls and possibilityies. Social Work, the Media and Public Relations. New York : Routledge.

Suzanne, M.D
1996 The impact of news media on child abuse reporting. Child Abuse & Neglect, 20(4):261-274.

Walder, L
1991 “Public relations and social services: A view from the statutory sector”, Social Work, the Media and Public Relations. New York : Routledg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