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大前研一,1993,〈播下全球豐收的種子〉,《無國界的世界:全球一體經濟的權力與策略》,台北市:聯經。
木村福成、丸屋豐二郎、石川幸一編著,林慧如、李弘元譯,2004 ,《經略中國,佈局大亞洲》,台北市:經濟新潮社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王志卿,1995,《經濟活動的社會基礎:論台灣社會中小企業運作的網絡化》,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珍一,2004,〈由多國籍企業理論探討於中國大陸市場投資及發展之研究─以旺旺集團為例〉,台北市兩岸經貿文教交流協會「經濟全球化與台商大陸投資」研討會。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王振寰,1997,〈跨國界區域經濟形成的統理機制:以台灣資本外移南中國為例〉,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7: 1-36。
王振寰,1999,〈全球化,在地化與學習型區域:理論的反省與重建〉,《台灣社
學研究季刊》,34: 69-112,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王信賢,1996,《中國大陸上海地區對外開放分析─發展社會學的向度》。政治大學東亞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方孝謙,2003,<關係、制度與中國政企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發法與成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古熾財,1998,《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經營模式之研究—以民生工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2002,《2002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台北市:商周編輯顧問。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2004,《兩力兩度見商機:2004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台北: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何思因、陳德昇、耿曙主編,《中國大陸研究發法與成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李吉仁、陳振祥,1998,〈中小企業與升級經營模式之研究—由OEM轉型為ODM、自有品牌模式〉,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研究期末報告。
李秋慧,1986,《台灣廠商國際化下之品牌策略:產業條件與自創品牌之個案分析》,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思嫻,2003,《組織內外部因素、建立自有品牌決策與廠商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論文。
李春玲,2004,〈當代中國社會的消費分層〉,《北大商業評論》,p.73-76。
成明,2002,《中小企業入世發展戰略:品牌實務與案例》,北京市:九州出版社。
艾克等著、高登第譯,2001,《品牌管理》(哈佛商業雜誌評論精選),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余秋雨,1992,《文化苦旅》,爾雅出版。
宋國成等編,2002,《21世紀中國: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出版
林啟東,2001,〈品牌、通路、策略聯盟在中國─淺談中國服裝市場〉,紡織月刊,59:22-32。周添城、林至誠,1999,《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機制》,台北:聯經。
胡哲生,2001,《台灣企業國際化轉型之國際市場、國際行銷與國際化策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89-90年度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范文、付豔華,2004,〈當代中國社會的消費分層〉,《北大商業評論》:138-143。
夏漢英,2002,台商成衣業在中國大陸市場營銷策略之研究,淡江大陸研究所碩士專班論文。許英傑 黃慧玲,2004,〈麗嬰房美化中國從小開始〉,《台灣行銷中國:兩岸流通業競和》:363-385。
柯志明,1993,《台灣都市小型製造業的創業、經營與生產組織─以五分埔成衣製造業為案例的分析》,台北市:中央研究院。
吳介民,1996,〈同床異夢:珠江三角洲外商與地方政府之間假合資關係的個案研究〉,收於《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面面觀》,李思名、鄧永成、姜蘭虹、周素卿主編,頁176-218。台北:台灣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出版。
施振榮著、蕭富元整理
1996,《再造宏�痋n,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0,《io 聯網組織--知識經濟的經營之道》,台北:天下。
2005,《全球品牌大戰略—品牌先生施振榮的觀點》,台北市:天下雜誌。
高希均、林祖嘉、林文玲、許彩雲合著,1995,《台商經驗:投資大陸的現場報導》,台北:天下文化。
高希均、李誠、林祖嘉,1992,《台灣突破:兩岸經貿追蹤》,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高長,2001,〈製造業赴大陸投資經營當地化及其對台灣經濟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7(1): 138-173。高長、季聲國、吳世英,1995,《台商與外商在大陸投資經驗調查研究-以製造業為例(II)》,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陳明璋,1994,《台灣中小企業發展論文集》,聯經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集。
陳在勻,1994,《品牌行銷在中國:康師傅方便麵大陸實戰手冊》,台北市:月旦出版。
陳逸南,1995,《大陸專利法解讀》,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陳介玄,1994,《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台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台北市:聯經出版。
陳更生、林唐欲,1989,〈OEM?還是自創品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34:44-48。
陳添枝、顧瑩華,2004,〈全球化下台商對大陸投資策略〉,台北市兩岸經貿文教交流協會「經濟全球化與台商大陸投資」研討會。陳志柔,2002,《市場交易、制度環境、與社會鑲嵌:中國大陸台商的契約關係與產業網絡》。台北: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計劃編號NSC91-2412-H--001-004)。
陳德昇,2003,〈大陸區域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變遷與調適〉,發表於「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與兩岸四地互動研討會」,台北市兩岸經貿文教交流協會主辦,5月3日,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
陳德昇主編,2003,《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變遷與挑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德昇主編,2005,《經濟全球化與台商大陸投資:策略、佈局與比較》。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
郭萬達、朱文暉,2003,《中國製造─「世界工廠」正轉向中國》,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
黃昱珽,2004,《「金融資本」權力的社會根源:Hilferding理論的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黃銘章,2002,《影響代工供應商與顧客間夥伴關係因素之研究—以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黃蕙娟,1990,《台灣企業國際上自創品牌策略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凱文•卓鮑(Kevin Drawbaugh)著、葉思迪譯,2002,《品牌定天下:經營品牌的二十個課題》,台灣培生教育。
曾嬿芬,1999,〈跨國投資與族群關係:印尼台商的研究〉,發表於「台商跨國發展:經濟社會學的觀點研討會」,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主辦。
楊友仁、夏鑄九,2004,〈跨界生產網絡的在地化聚集與組織治理模式:以大蘇州資訊電子業台商為例〉,地理學報,36:23-54。張君玫、黃鵬仁譯, Robert Bocock著,1997,《消費》,巨流。
張家銘,1989,《經濟權力與支配—台灣大型企業組織的制度分析》,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2,《全球化與蘇州經濟發展的在地條件:吳江市的個案研究(2/2)》,於上海訪問巴布豆童裝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行銷部經理及郭執行董事,記錄編號2UOB08,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1年度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2004,《政企關係:蘇州台商經驗之研究》,於上海訪談巴布豆童裝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商品部的鄭副總,訪談記錄編號GB21,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3年度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2005,〈品牌行銷與企業轉型:上海台商巴布豆童裝的個案分析〉,2005年第三屆新世紀優質企業理念與價值創造研討會。
張家銘、徐偉傑,1999,〈全球化概念的發展:一個發展社會學脈絡的考察〉,《東吳社會學報》,8: 79-121。張家銘、徐偉傑,2000,〈台灣產業與全球化省思〉,發表於「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
張國慶,1998,《全球化與台灣廣告業的依賴發展》,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張維安,2001,〈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聯經台灣經濟論叢。
費爾南.布勞岱爾 著,1999,〈奢侈與普通:住宅、服裝與時尚〉,《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台北:貓頭鷹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鄭政秉
2002 <交易成本和外商在大陸尋租行為>,海峽兩岸財經與商學研討會,頁301-311
鄭陸霖,1999,〈一個半邊陲的浮現與隱藏:國際鞋類市場網絡重組下的生產外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5: 1-46。
劉秀美,1993,〈台灣自行車產業品牌化決策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劉雅靈,1998,〈中國準世界經濟體系:1949-1990S〉,「國科會 84-86學年度社會組專題計畫補助成果發表會」論文,台北:台灣大學。
劉麗,1994,《上海地區商業中心階層體系及產品通路之研究─以食品業為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蔡靜怡,1997,《我國廠商國際自創品牌策略之研究》,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裴長洪,1998,《利用外資與產業競爭力》,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潘美玲、張維安,2001,〈彈性生產與協力網絡:協力廠觀點的個案研究〉,台灣社會學刊,25:201-242。
盧錦芬,1996,《如何申請商標登記》,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謝國雄,1991,〈網絡式生產組織:台灣外銷工業中的外包制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1:161-182。謝國興,1994,《企業發展與台灣經驗—台南幫的個案研究》。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蕭新煌、龔宜君,1998,〈南亞台商與華人之商業網絡關係〉,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研究論文系列,中央研究院。
報紙資料:
張令慧,2004,〈邁向成功的國際品牌之路:如下圍棋般在一個個國家攻城掠地、複製成功經驗,是施振榮品牌國際化的重要策略〉,工商時報,10月12日。
林玲妃,2003,〈最佳國際成就獎:宏�痐膝q堅持自有品牌 揚名全球〉,中國時報,10月24日。
林玲妃,2003,〈宏�眳痧d台灣 放眼世界 值得肯定〉,中國時報,10月24日。
朱博湧,2005,〈超越品牌迷思 大自在〉,經濟日報,10月23日。
電子資料:
王泰銓、林達,2000,〈大陸台商面臨政策變動風險及因應之道〉,http://china.management.org.tw/activity/6th.htm,9月17日。
國科會舊金山科技組,2005,〈楊啟航表示台灣續創奇蹟須推展知識經濟:想發展標準的製造或品牌,必須要擁有市場〉,http://stn.nsc.gov.tw/index.asp,4月22日。
二、英文部份
Alchian,A.A.,1950”Uncertainty,Evolution,and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38:211-221.
Arthur, W. Brian,1988 “Self-Reinforcing Mechanisms in Economics,” in Philip W. Anderson,Kenneth J.Arrow, and David Pines(eds.), The Economics as an Evolving
Complex System,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1989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 Economic Journal 99: 116-131.
Biggart, Nicole W., 1991,”Explaining Asian Economic Organization: Toward a Weberi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Theory and Society, 20:199-232.
Biggart, Nicole W. & Gary, Hamilton, 1992, “On the limits of a Firm-Based Theory to Explain Business Networks.”, pp.471-490, in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Form, and Action, edited by N. Nohria and R.G. Eccle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DiMaggio, Paul & Walter, Powell, 1983,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47-160.
DiMaggio, Paul J.,1998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s:Avenues of Collaboration, ”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154(4):696-705
Gereffi, Gary,1996,”Commodity Chain and Regional Divisions of Labor in East Asia”,Journal of Business12(1),pp.75-112
1996”Global Commodity Chain:New Forms of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Among Nations and Firms i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Competition&Change,pp.427
1999”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48),pp.37-70
Hamilton, Gary,1997, “Organization and Market Processes in Taiwan’s Capitalist Economy.”,pp.237-293, in 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East Asian Capitalism, edited by Marco Orru et al. Thousand Oaks: Sage.
Hamilton, Gary & Nicole W. Biggart, 1988, “Market, Culture, and Author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in the Far Eas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52-94.
Hitt, Hoskisson and Irelandm, 1994,”A Mid-range Theory of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and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on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20: 297-326.
Liebowitz,S.J. and Stephen E. Margolis, 1995 ”Path Dependence,Lock in, and History, ”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11:205-226
Lu-Lin, Cheng(鄭陸霖),1996, Embedded Competitiveness: Taiwan 's Shifting Role in International Footwear Sourcing Networks.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Duke University.
Martinez and Jarillo , 1991,”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Multination Corporations.”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Mei-Lin, Pan(潘美玲),1998,Local Ties and Global Linkages: Restructuring Taiwan-based Production Networks in the Apparel and Computer Industries.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Duke University.
Meyer,J. and B. Rowan,1977,”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3:340-363
Nohria Nitin & R. G.Eccles, 1992,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orm, and Ac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North, Douglass C.
1981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Norton.
1900 Institution,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cmance .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Five Proposition about Institutional Change,”in Jack Knight and Itai Sened(eds.),Explaining Social Institutions. Ann Arbor, 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pp.15-26
Powell, Walter ,1990, “Neither Market Nor Hierarchy: Network Forms of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2:295-336
Uzzi, Brian,1997,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2:35-67
Williamson, Oliver,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N.Y.:Free Press.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N.Y.:Free Press.
1993 “Transaction Coat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Theory,”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10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