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文部分
Biggart, N. W. and Gary G. Hamilton 1992. “On the Limits of a Firm-Based Theory to Explain Busines Networks: The Western Bias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In N. Nohria & R.G. Eccles eds.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Form and Action.: 471-490.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iggart, N. W. 1997. “Explaining Asian Economic Organization: Toward a Weberi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In Orrù Marco et al. ed. 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East Asian capitalism.: 3-31.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Biggart, N. W. and Gary G. Hamilton 1997. “Explaining Asian Business Success: Theory No. 4.” In Orrù Marco et al. ed. 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East Asian capitalism.:97-110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C. Johnson. 1987.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Japa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In Frederic C. Deyo e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ew Asian Industrialism.: 136-164. Ithaca, 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Chen, T-J. 1987. “Political Regim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outh Korea and Taiwan” In Gereffi, G. and D. L. Wyman eds., Manufacturing Miracles: Path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Latin American and East Asia.:139-178.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heng, B. S. et al. 2002. “Gangxi, Zhongchen, Competence, and Managerial Behavior in the Chinese Context.” 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44: 151-166.
Cheng, Hsiao-shih. 1990. Party-Military Relations in the PRC and Taiwan: Paradoxes of Control. Boulder : Westview Press.
Chu, Yun-Han. 1987. “Authoritarian Regimes under Stres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djustment in the East Asian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legg, Steward R.. 1990. “French Bread, Italian Fashions and Asian Enterprise.” In Clegg, Stewart ed. Modern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 Studies in the Postmodern World.: 154-170. Calif.: Sage Publication.
Galinow, Mary Ann Von et al.. 1999. “Leadership Across Pacific Ocean-A trinational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8: 1-15.
Gee, San and Hou, Chi-Ming. 1993. “National Systems Supporting Technical Advance in Industry: The Case of Taiwan.” In Nelson, R. e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384-413.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old, Thomas. 1986.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 Armonk, N.Y. : M.E. Sharpe.
Hamilton, Gary G. and C. S. Kao 1990.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Business: the Family Firm in Taiwan.” Comparative Social Research 12: 95-112.
Hamilton, Gary G.. and Nicole Woolsey Biggart. 1988. “Market, Culture, and Author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in the Far Eas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S52-S94.
Hamlett, Patrick W. 1992. Understanding Technological Politics: A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N.J.: Prentice Hall.
Levy, B. 1988. “Korean and Taiwanese Firms 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ors: the Challenges Ahead.”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3, 1 (Spring) : 43-51.
Negandhi, A. R.. 1973.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Taiwan.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Nishiguchi, Toshihiro. 1994. Strategic Industrial Sourcing: The Japanese Advantage.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umazaki, Ichiro. 1986. “Networks of Taiwanese Big Busines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Modern China 12, 4 (October): 487-534.
Orrù, Marco. et al.. 1991. “Organizational Isomorphism in East Asia: Broadening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Paul J. DiMaggio and Walter W. Powell eds.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361-389.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edding, S Gordon. 1990. The Spirit of Chinese Capitalism. New York: W. de Gruyter.
Silin, Robert H.. 1976. Leadership and Values: The Organization of Large-Scale Taiwanese Enterpri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imon, Denis F. 1988.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National Autonomy.” In Edwin A. Winckler and Susan Greenhalgh eds. 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aiwan. :206-223. Armonk, N.Y. : M.E. Sharpe.
Wade, Robert. 1988.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Overcoming Market Failure: Taiwan, Republic of Korea and Japan.” In Helen Hugher. ed. Achieving Industrialization in East Asian.: 129-163.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ng, Huei-Huang. 1998. Technology, Economic Security, State,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conomic Networks: A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Networks in Taiwan and Japan. Lanham,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Whitley, Richard D.. 1990. “Eastern Asian Enterprise Structures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rms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Studies 11, 1 (March): 47-54.
Whitley, Richard D.. 1992. Business Systems in East Asia: Firms, Markets and Societi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Williamson, O. E.. 1990. Organization Theory: from Chester Barnard to the Present and Beyond.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inckler, Edwin. A.. 1984.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n Taiwan: From Hard to Soft Authotitarianism?” The China Quarterly 99: 481-499.
Winckler, Edwin. A.. 1988. “Mass Political Incorporation 1500-2000” in Edwin A. Winckler and Susan Greenhalgh ed. 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aiwan.: 41-66. Armonk, N.Y.: M.E. Sharpe.
二、中文部分
丁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丁萬鳴。2003。〈裕隆分割 日產改投資新裕隆50年來最大變革10月將分割出新公司 新裕隆資本額30億 裕隆持股60% 日產40% 加強開發大陸市場〉。《聯合報》2003/05/021:C1。
丁萬鳴。2003。〈裕隆分割牽動日產東風變局 只要「日產心繫大陸 東風立足世界」 裕隆在兩大間就可發揮關鍵少數作用〉。《聯合報》2003/05/26:C3。
刁曼蓬。2004。〈金監會能凌駕政治干預? 錢與風險的較勁〉。《天下雜誌》301:54-56。上官雨。1988。〈中國信託身價值多少? 辜濂松左右中信股價〉。《財訊》80:194-198。
中央社。2005。〈飛利浦擬出售台積電部份持股以因應併購之需〉。http://tw.stock.yahoo.com/xp/20050511/49/2070655190.html。2005/5/10。
中國信託官網。2005。〈大事紀〉。http://consumer.chinatrust.com.tw/cgi-bin/prod/ch/home/prod_index.jsp?prod_ite。2005/12/21。
中華徵信所。1985。《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台北市:中華徵信所。
中華徵信所。1990。《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台北市:中華徵信所。
中華徵信所。1991。《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台北市:中華徵信所。
中華徵信所。2005。《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台北:中華徵信所。
天下雜誌編輯部。1981。〈陳其蕃對趙耀東〉。《天下雜誌》3:52-55。
天下雜誌編輯部。1988。〈裕隆國產分手之後〉。《天下雜誌》82:50-53。
天下雜誌編輯部。1989。〈施振榮:最好的還在台灣〉。《天下雜誌》101:93-95。
天下雜誌編輯部。1992。〈施振榮:台灣的瓶頸在行銷〉。《天下雜誌》128:46-47。
天下雜誌編輯部。2002a。〈施振榮:知識要換錢,就得要市場接受〉。《天下雜誌》237:130-133。
天下雜誌編輯部。2002b。〈分錢戰爭 台灣挑戰 曹興誠:這是一個社會革命〉。《天下雜誌》256:54-55。
孔憲章。1991。〈達官貴人退休龍虎榜 郁慕明還可以開幾百刀!〉。《財訊》110:124-128。王仕琦。2003。〈看好台灣IC設計前景 胡國強投入聯電〉。《工商時報》2003/07/08。http://www.kl.com.tw/lk/show_news.php?txtNo=284。2006/01/29。
王仕琦。2005。〈科技廠兩場大火 蝴蝶效應驚人 聯瑞燬 催生聯電五合一〉。《工商時報》2005/06/20:10。
王正一。2000/8/15。〈TSMC—台積電,永遠的台灣半導體艦隊長?〉。《數位時代》。www.bnext.com.tw/special_mag/2000_08_15/2000_08_15_437.html。2005/10/19。
王正一。2001。〈聯電驚險之夏--暴風圈中的曹興誠〉。《數位時代》。http://www.bnext.com.tw/mag/2001_08/2001_08_1629.html。2005/10/19。
王正勤。1999a。〈曹興誠,管理要像夥伴 不要掌控〉。《天下雜誌》214:170-174。王正勤。1999b。〈曹興誠和聯電集團 槓桿擴張稱霸雄心〉。《天下雜誌》214:160-168。王永慶。1996。《生根.深耕》。台北:遠景出版社。
王志仁。1996。〈未來集團 架構未來組織〉。《天下雜誌》183:34-38。
王志仁。1997。〈曹興誠力拚半導體霸主〉。《天下雜誌》197:53-62。王宗彤、陳毓婷。2004。〈配股分紅旺季 董監員工吃肉 小股東喝湯 聯發科分紅每人平均六九三萬元居冠〉。《中國時報》2004/07/09:A4。
王純瑞。2004。〈IT業傳賢不傳子 蔚然成風〉。《經濟日報》2004/12/30:C3。
王惠民。1997。〈聯電集團高層人事調整 宣明智升任集團營運總裁 曹興誠仍擔任集團董事長〉。《聯合報》1997/12/02:23。
王惠民。1999。〈新聯電總經理 內定張崇德出任 兼晶圓代工總裁〉。《聯合報》1999/07/25:21。
王遠弘。1989。〈總算等到這一天!大企業趕搭銀行巴士〉。《聯合報》1989/07/12:6。
王輝煌。2000。〈官僚制度與民主政治:以美日臺的結構性比較分析為例〉。《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2,2:347-386。王輝煌、黃懷德。2001。〈經濟安全、家族、派系與國家:由制度論看地方派系的政治經濟基礎〉。徐永明、黃紀編《政治分析的層次》。台北:韋伯。
王鍾賢。2001。〈曹興誠靠友達光電翻身:聯友成功脫離夾殺局面〉。《數位週刊》29:72-73。
王駿。1990。〈不同的政府,不同的紅頂商人〉。《新新聞周刊》717:38-40。
王鴻薇。1991。〈<和信集團> 辜振甫-執政黨中常委、總統府資政、海基會董事長 辜濂松-主掌民間對外經貿交流組織 辜家確實特受政界重視〉。《聯合報》1991/08/12:2。
司馬嘯青。1998。《台灣世紀豪門:辜振甫家族》。台北:玉山社。
田雅惠。2000。〈三次正名,貼近顧客服務〉。《數位時代》。http://www.bnext.com.tw/special_mag/2000_12_15/2000_12_15_319.html。2005/11/03。
朱紀中、吳修辰。2005。〈陳聖德:我那麼重,誰架空得了我!〉。《商業週刊》902:48-52。
朱紀中、萬蓓琳。2003。〈老闆身邊的第一紅人,解讀十大企業老闆親信的成功故事〉。《今週刊》。http://magazines.sina.com.tw/winwin/contents/354/354-002_5.html。2005/10/19。
朱家伸。2000。〈台灣購併架構之研究-以聯電五合一案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江南。1984。《蔣經國傳》。美國論壇社。
伍忠賢。2005。〈公司治理與監督規範〉。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台北:雙葉書廊。
行政院主計處。2001。《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訓練局。1998。〈行職業資訊研發成果專輯-行職業展望:半導體產業〉。http://www.evta.gov.tw/employee/emp/001/002/ba1/ba1-16.htm。2005/10/19。
何俊賢。1986。〈國產與日產密謀併吞裕隆—吳舜文家族有潛在危機〉。《財訊》51:139-141。何琦瑜。1997。〈嚴凱泰重振裕隆江山〉。《天下雜誌》190:28-35。余友梅。1995。〈曹興誠:垂直分工 優勢策略 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會與風險〉。《經濟日報》1995/09/23:30。
吳乃德。1989。〈當支配的政黨不再支配……〉。《中國時報》1989/11/29:12。
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吳文興。1989。〈辜家第二代躍上接班舞台 和信集團分四路出擊〉。《財訊》92:187-189。吳佩蓁。2003。〈裕隆創造新價值-領先後更求卓越〉。《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10:84。吳迎春。1995。〈施振榮:要做就做最大的〉。《天下雜誌》170:84-90。
吳建國。2001。〈信任本位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企銀季刊》24,4:231-242。吳建國。2002。〈交易成本、信任與統制結構之選擇〉。《企銀季刊》25,3:195-211。吳婉瑜。1999a。〈臥薪十年 揚眉一朝〉。《天下雜誌》214:46-57。
吳婉瑜。1999b。〈裕隆籌劃未來深耕台灣 馳騁世界〉。《天下雜誌》216:158-164。
吳婉瑜。2000。〈莊仁川:多元沈潛先鋒教練〉。《天下雜誌》229:114-115。
吳雯雯。2003a。〈辜仲諒:中信金 不為擴充而擴充〉。《聯合報》2003/06/09:C2。
吳雯雯。2003b。〈辜仲諒:分家,是為了 中信金控的發展〉。《聯合報》2003/06/13:A2。
吳雯雯。2004a。〈中信跨出台灣 陪台商全球打拼〉。《聯合報》2004/01/18:C3。
吳雯雯。2004b。〈經營策略 辜濂松 把員工當家人辜仲諒 有套蜘蛛哲學〉。《聯合報》2004/01/18:C3。
吳雯雯等。2005。〈集團二當家 出頭挑大樑〉。《聯合報》2005/04/06:B2。
呂郁青。2004a。〈員工分紅股票信託 有三好〉。《經濟日報》2004/05/12:17。
呂郁青。2004b。〈中信銀打響第一砲 95%員工參與 規模66億元〉。《經濟日報》2004/10/19:B2。
呂郁青。2005。〈中信金實施主管庫藏股信託〉。《經濟日報》2005/04/12:A4。
呂郁青、張志榮。2004。〈富邦中信銀將拉高薪資 防對手挖角〉。《經濟日報》2004/04/30:4。
呂郁青、傅沁怡。2005a。〈談文化融合 論文拿高分做文化融合 實績不及格〉。2005。《經濟日報》2005/10/01:A2。
呂郁青、傅沁怡。2005b。〈辜仲諒:我低估了企業文化磨合〉。《經濟日報》2005/10/01:A2。
呂雪彗。2004。〈一條龍矽導計畫 今啟動〉。《工商時報》2004/12/09:4。
宏�眯x網。2006。〈關於宏�痋G里程碑〉。http://global.acer.com/t_chinese/about/milestone.htm。2006/01/13。
李克用。1985。〈汽車大戰各顯神通〉。《財訊》38:104-108。李佳諭。2000。〈自喻是教練 宣明智帶領企業彷彿在賽球〉。《經濟日報》2000/05/14:9。
李青霖。2000。〈從事再造工程 協助員工進修、轉換職務 甚至轉業 並照常支薪 留住人才 聯電設人力資源整合中心〉。《聯合報》2000/06/24:20。
李青霖。2001。〈再裁五百人?聯電高層否認〉。《聯合報》2001/07/18:21。
李宥蓁。1987a。〈吳舜文重用裕隆鐵三角—朱信、林石甫及張哲偉投入裕隆的秘密〉。《財訊》58:216-218。李宥蓁。1987b。〈裕隆國產可能分道揚鏢? 汽車業的最佳拍擋出現裂痕〉。《財訊》60:176-180。李若松、丁萬鳴。2001。〈李國鼎的一生 一部台灣經濟發展史〉。《聯合報》2001/06/01:3。
李娟萍等。1997。〈裕隆集團人事權嚴凱泰完全主導戚維功將升任台元總經理 半年來完成裕隆、中華汽車及台元高層異動〉。《經濟日報》1997/07/30:2。
李莉珩。1999。〈辜仲諒接掌中信銀〉。《聯合報》1999/05/03:24。
李順德。1994。〈辜振甫交棒辜濂松 工商協進會22日換龍頭 帶動大企業交班風〉。《經濟日報》1994/04/17:4。
李順德、張正。1994。〈梁國樹掌央行 府院有共識 謝森中將任央行顧問及中信銀新職〉。《經濟日報》1994/05/20:1。
李瑟。1986。〈制度追趕成長〉。《天下雜誌》65:66-72。
李誠偉。2001a。〈最有e價值企業第5名:聯電外部壓力促成五合e〉。《e天下》1:96-97。
李誠偉。2001b。〈聯電 逆勢佈局 全球練兵〉。《e天下》3:36-47。
李慧菊。1984a。〈錢與人的結合、錢與人的試驗:宏�硐P大陸的第三類接觸〉。《天下雜誌》36:26-28。
李慧菊。1984b。〈看「神通」與「宏�痋v過招〉。《天下雜誌》41:86-90。
李慧潔。2002。〈矽導計畫四月底正式起跑 提升台灣為全球IC設計與軟體大國〉。《新台灣新聞週刊》。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320&bulletinid=4964。2005/10/19。
李靚慧。2004。〈鳳信社員 蛋洗中信金總部〉。《自由時報》2004/11/06。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nov/6/today-stock2.htm。2005/11/03。
李聰林。1984。〈味全邁入行銷導向的時代—行銷導向的革命觀〉。《財訊》29:63-68。
汽車安全協會。2005。〈台灣汽車發展歷程〉。http://www.motorsafety.com.tw/carlook1.html。2005/03/16。
周正賢。1990。〈宏�眽姘F有志一同 調整關係企業架構〉。《經濟日報》1990/11/29:15。
周正賢。1996。〈施振榮的電腦傳奇 延攬人才 追求國際化〉。《經濟日報》1996/03/12:30。
周玉蔻。1982。〈信託公司闖關—從開辦活期信託談起〉。《天下雜誌》8:37-39。周兆良。1989a。〈裕隆向錢看 經營多角化 將進軍進口車 房屋租賃 股市 匯市 〉。《經濟日報》1989/09/12:2。
周兆良。1989b。〈繼「鐵三角」「四大天王」相繼離去之後.... 裕隆汽車近又吹起人事搬風〉。《經濟日報》1989/10/01:產業1。
周育仁。1993。《政治與經濟之關係—台灣經驗與理論意涵》。台北:五南。
周添城等。1992。《解剖台灣經濟-威權體制下的壟斷與剝削》。台北:前衛。
周逸衡。1983。〈國人價值體系與台灣大型企業管理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孟憲禹。1999。〈權職分明經營者可放手發揮 分紅入股有效凝聚員工向心力 聯電成功模式足為範例〉。《經濟日報》1999/03/31:26。
官如玉。2002。〈富不過三代 辜仲諒要破除詛咒〉。《經濟日報》2002/06/29:7。
官如玉。2003。〈台灣轉型知識經濟 人才研發待補強〉。《經濟日報》2003/03/29:4。
官振萱。2004a。〈帶著施振榮的夢想:冷冷王振堂要燒熱宏�痋r。《天下雜誌》301:86-94。 官振萱。2004b。〈歷史性的一步:義大利人接班宏�痋r。《天下雜誌》307:36-38。官振萱、譚士屏。2004。〈宏�砦亃o歐洲銀牌 acer品牌橫掃歐洲〉。《天下雜誌》298:264-267。
於念鋆。1990a。〈企業集團經營策略系列之廿一 面對進口車佔四成市場壓力 裕隆投資將仍以本業為主〉。《經濟日報》1990/08/01:15。
於念鋆。1990b。〈裕隆指派嚴凱泰籌設總管理處 匯集關係企業人力物力建立募僚支援系統〉。《經濟日報》1990/08/15:10。
林元曲。1986。〈裕隆工程設計中心面臨斷炊命運—吳舜文如何搶救最後一張王牌〉。《財訊》51:142-145。林天良。1998。〈日產決在台設研發中心 開發下一代CEFIRO等四款新車 並支援泰菲印尼等國新車開發〉。《經濟日報》1998/07/06:28。
林天良。1992。〈含著「滾燙」的金湯匙出生 必須有番能耐 嚴凱泰要為裕隆奪回冠軍寶座〉。《經濟日報》1992/12/02:9。
林天良。1995。〈裕隆投資汽車共用引擎公司 決認購20%股權 金額約3.2億元〉。 《經濟日報》1995/03/23:13。
林天良。1999。〈集體領導 宏�痐酊穇N各有一片天〉。《經濟日報》1999/10/17:12。
林天良。2000。〈施振榮:台灣以小搏大經濟 最適聯網管理〉。《經濟日報》2000/06/07:3。
林天良。2001a。〈施振榮與三愛徒 攜手向前行 如何打破山頭同舟共濟 將是宏�盓鼣y成功關鍵〉。《經濟日報》2001/01/06:12。
林天良。2001b。〈制度與人治〉。《經濟日報》2001/07/27:2。
林天良、林信昌。2000。〈集體領導觸礁 接班人誰屬?〉。《經濟日報》2000/12/22:6。
林天良、林信昌。2002。〈施振榮交棒 泛宏�痐T足鼎立〉。《經濟日報》2002/05/25:3。
林文玲。1992。〈急就章的信託業改制〉。《天下雜誌》128:102-106。
林文玲等。2005。〈台灣困境的解答者--重拾施振榮精神〉。《商業周刊》894:32-43。
林仲修。2002。〈台灣政治轉型中國家蛻變之內環境因素分析〉。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林吉郎,1987。《中國國民黨輔選政策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林宏文。1996。〈新聘國策顧問 九企業人上榜 曹興誠赴美取經 建立IC工業〉。《經濟日報》1996/05/26:9。
林宏文。1997a。〈聯電逆向整合 競爭策略更新藉轉投資IC設計及週邊系統業掌握市場脈動 並確認微軟主導方向〉。《經濟日報》1997/01/30:14。
林宏文。1997b。〈高科技業既競爭又合作案例將增多〉。《經濟日報》1997/08/17:3。
林宏文。1998a。〈宏�皏b導體事業版圖漸成形 整合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上中下游 有助提升集團規模〉。《經濟日報》1998/02/12:27。
林宏文。1998b。〈高科技業與創投 互相牽成 創投基金推動高科技產業萌芽 進而引進尖端技術 高科技業成長茁壯 投資創投業擴大技術深度廣度〉。《經濟日報》1998/06/22:48。
林亞偉。2004。〈老二的無奈?曹興誠能否收拾追趕不上張忠謀的無奈,關係著聯電的未來曹興誠 三嘆!〉。《今週刊》。magazines.sina.com.tw/winwin/contents/413/413-006_1.html。2005/10/19。
林信昌。2004。《施振榮薪傳:一手都不留的經營智慧》。台北:聯經出版社。
林信昌。2005a。〈CEO看CEO施振榮:傳賢不傳子 將成主流〉。《經濟日報》2005/01/10:A6。
林信昌。2005b。〈精兵主義 宏�痐j陸新布局 PC通路減至30家 蘭奇操盤 要讓Acer品牌在東方發光 擠進全球前三大〉。《經濟日報》2005/04/27:C3。
林信昌、呂郁青。2002。〈品牌的故事 宏�祣翰Gacer 國際舞台圓龍夢〉。《經濟日報》2002/12/12:27。
林信昌、張志榮。2004。〈分割 高科技業回春妙方〉。《經濟日報》2004/02/26:27。
林玲妃。2003。〈施振榮:公司治理文化最重要〉。《中國時報》2003/8/12:B2。
林貞美、黃昭勇。2002。〈曹興誠:員工分紅遭濫用 是許多科技廠泡沫化主因 聯電員工分紅與認股權並行〉。《聯合報》2002/12/28:22。
林晉寬。2001。〈團對成員特質對團對信任程度之影響〉。《中華管理評論》4,1:1-14。林揚舜、鍾浚文。2005。〈員工分紅配股與員工流動率之關係〉。《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52:88-98。
林麗美。1992。〈財團呼朋引伴跨入金融業〉。《經濟日報》1992/06/21:17。
林寶安。1994。〈日據時期台灣的信用合作組合與地方社會〉。《台灣企銀季刊》44,3:81-99。
邱玉蟬。1997。〈高科技工程師:台灣競爭力的活力新星〉。《天下雜誌》195:132-135。邱金蘭。2005。〈善用RTC清場費 完成掃雷〉。《經濟日報》2005/07/11:A4。
邱馨儀。2004。〈溫清章:擴建生活機能 吸引全球人才〉。《經濟日報》2004/01/07:8。
金玉梅、游常山。2000。〈現在卡位,將來機會無窮〉。《天下雜誌》231:104-110。
金明。1997。〈挖角跳槽風波不斷 半導體業大傷感情〉。《經濟日報》1997/11/04:27。
股市辭典。2006。http://www.quote123.com/usmkt/edu/glossary/glossary.asp?sortby=w。2006/01/29。
姜雪影、郭明琪。1985。〈建在沙灘上的金元王國〉。《天下雜誌》54:86-94。
施振榮。1999。〈審時度勢 裕隆成功再造—序吳舜文的競合策略—裕隆、中華飆第一〉。《經濟日報》1999/06/01:39。
施振榮。2002。〈員工分紅入股 有其存在意義與價值〉。《經濟日報》2002/8/1:4。
施振榮。2004a。《再造宏�痋G開創成長與挑戰》。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施振榮。2004b。《宏�眭漸@紀變革:淡出製造,成就品牌》。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施振榮。2005。〈清華大學校史館,哀悼清華大學榮譽工學博士李國鼎先生逝世專輯〉。《中國時報》2005/03/12。http://www.lib.nthu.edu.tw/resources/his/LKT/CNtimes.html2005/3/12。2005/08/14。
柯志明。1992。〈糖業資本、農民、與米糖部門關係—台灣(1895-1940)與爪哇(1830-1940)殖民發展模式的比較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2:27-64。
洪美娟。1994。〈和信集團 體系完整串聯政商〉。《天下雜誌》158:156-157。
洪雅齡。1996。〈和信企業改造 第三代接班人辜仲諒主導〉。《經濟日報》1996/07/22:13。
洪廣朋等。2002。〈廠商間長期合作關係模式之研究—台灣資訊電子代工廠商之實證〉。《管理學報》19,5:781-810。
洪震宇。2003。〈向對手學習 羅聯福:出手只挑硬仗打〉。《天下雜誌》284:218-222。
洪懿妍。1998a。〈明�砦q腦做手機〉。《天下雜誌》201:110-111。
洪懿妍。1998b。〈人資入主企業決策〉。《天下雜誌》205:82-88。洪懿妍。2003。《創新引擎 工研院:台灣產業成功的推手》。台北:天下文化。
范婉瑜。2003。〈宏�皏縝▲i入王振堂時代 施振榮一再放權,王振堂率五大將向前衝〉。《財訊》253:264-269。若林正丈。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
倪炎元。1995。《東亞威權政體之轉型─比較台灣與南韓之民主化歷程》。台北:月旦。
夏淑賢、呂郁青。2005。〈中信金總經理異動 花旗幫正式淡出 陳聖德跳槽淡馬錫 辜仲諒重新督軍〉。《經濟日報》2005/10/01:A2。
夏淑賢。2005。〈陳聖德 轉檯淡馬錫〉。《經濟日報》2005/10/04:A4。
孫中英。2005。〈金控搶MA 全球獵才 保障年薪〉。《聯合報》2005/05/16:A12。
徐作聖。1996。〈政府鼓勵企業加強產業科技研發應有之作法〉。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332.htm。
徐進鈺。1999。〈流動的鑲嵌: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勞動力市場與高科技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5:75-118。
徐碧華。1992。〈兩岸放行和信集團首家登陸將赴廈門設租賃公司〉。《聯合報》1992/05/23:4。
徐碧華。2005。〈我低估了企業文化衝突〉。《聯合報》2005/10/01:A6。
徐曉慧、李明軒。1989。〈宏�眲隻韝捇�變?〉。《天下雜誌》103:132-133。
翁秀蓉。1985。〈裕隆汽車的換血行動〉。《財訊》38:110-114。財訊編輯部。1984。〈國產轎車大會戰〉。《財訊》29:75-81。
財訊編輯部。1985a。〈裕隆暴漲內幕〉。《財訊》37:211-212。
財訊編輯部。1985b。〈裕隆與日產的合作將吸引更多外人投資〉。《財訊》40:242-244。
財訊編輯部。1986。〈X-101登陸戰面臨考驗 吳舜文痛失銷售大將〉。《財訊》51:131-133。
財訊編輯部。1989。〈朱信去職,吳舜文不會用人?〉。《財訊》88:40。
財訊編輯部。1990。〈宏�砦q腦的國際化策略 施振榮奮力延伸海外觸角〉。《財訊》101:155-158。
財訊編輯部。1998。〈施振榮全球戰略現身說法 宏�硍偎峇O拚第二場硬仗〉。《財訊》198:286-292。
馬秀如、黃虹霞。2003。〈員工分紅入股制度及會計處理 特別報導股東權益受侵蝕 應誠實揭露〉。《經濟日報》2003/02/12:33。
高承恕。1988。〈台灣企業的結構限制與發展條件〉。《中國人與中國社會研討會論文》。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高聖凱。2004。〈聯家軍百變定江山,後面才接:新血接棒 再造新局〉。《遠見》221:230-236。
高聖凱。2005。〈晶圓雙雄人才交棒 台積蔡力行vs.聯電胡國強〉。《遠見》229:230-234。
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1996。《由世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論我國科技競爭力之提升》。
張戌誼。2004。〈金湯匙,鐵湯匙,會賺錢就是好湯匙?〉。《e天下》39:13。
張志源。2003。〈非營利組織基金會的政策性角色與功能:以臺灣地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志榮、呂郁青。2004。〈中信銀洽購五家美中小型銀行〉。《經濟日報》2004/05/17:1。
張家銘、吳政財。2001。〈奇蹟與幻象:台灣汽車產業的發展經驗〉,張維安編《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台北:聯經。
張素璇。1999。〈主管培育:壓力磨亮鑽石〉。《天下雜誌》213:102-108。張殿文。2002。〈聯電訪談--杜家慶:全球化公司 以前是章魚 現在是變形蟲〉。《e天下》22:144-149。
張運祥。2003。〈辜濂松:和信分家 較好合作〉。《經濟日報》2003/06/19:3。
張甄薇。1998。〈「太子幫禁衛軍」全面主導裕隆汽車經營權 裕隆邁入嚴凱泰時代〉。《聯合報》1998/12/29:24。
張甄薇。2000。〈裕隆主導成立創投基金 將募集六千萬美元 投資高科技產業 中投怡富廣達等參與投資〉。《聯合報》2000/01/08:20。
張輝銜。1996。〈台泥經營權攻防 長期抗戰〉。《經濟日報》1996/06/24:3。
曹正芬、黃昭勇。2003。〈前潛在收益上看600億〉。《經濟日報》2003/08/12:28。
曹正芬。2004。〈矽統總經理 聯陽陳文熙轉任 有助整合聯電集團IC設計版圖 胡鈞陽接聯陽董座〉。《經濟日報》2004/03/31:28。
曹興誠。2002。〈經營企業像打網球要快速應變〉。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7752&Pg=5。2005/10/19。
梁永煌。1989。〈第二代企業家的經營風貌〉。《財訊》92:158。梁永煌。1991。〈辜振甫「和信王國」大解析 透視和信集團經營體系〉。《財訊》116:114-118。梁郁雯。2003。〈曹興誠︰聯電漸從打擊中恢復〉。《天下雜誌》,288:218-222。
梁峰嘉。1990。〈台塑三寶會重振雄風? 王永慶為大陸熱行情揭開序幕〉,《財訊》97:186-188。莊素玉。1989a。〈宏�眥l求內在更美〉。《天下雜誌》96:52-53。
莊素玉。1989b。〈施振榮不守遊戲規則〉。《天下雜誌》96:54-67。
莊素玉。1990。〈嚴凱泰 少主要中興〉。《天下雜誌》108:98-105。
莊素玉。1993。〈裕隆想再年輕一次〉。《天下雜誌》144:52-60。
莊素玉。1998a。〈舞台不錯,我還沒跳完〉。《天下雜誌》202:66-78。
莊素玉。1998b。〈由商業銀行到工業銀行 駱錦明開拓第二春〉。《天下雜誌》203:64-71。莊素玉、王志仁。1997。〈曹興誠的核心經營哲學:不容公司變私器〉。《天下雜誌》197:64-76。莊素玉、洪震宇。2003a。〈宏�硍偎庛釣う欓I振榮:未來台灣要用智慧賺錢〉。《天下雜誌》277:70-74。
莊素玉、洪震宇。2003b。〈嚴凱泰 危機前先改造〉。《天下雜誌》281:138-147。
莊素玉、陳一姍。2004。〈中信證券總經理辜仲瑩 最大的困難還沒有來〉。《天下雜誌》296:103-104。 許秀惠。1998。〈中信銀進入兒子時代 駱錦明自立門戶,辜仲諒當家做主〉。《財訊》192:220-223。郭亦伶。2001。〈聯電裁員提升組織作戰意識 裁員不要賠上留任員工的向心力〉。《商業週刊》715:96-97。
郭坤誠。1996。〈台灣公營事業體制之政經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郭宜瑄。2005。〈和艦風暴之後,聯電接班人浮現 胡國強祇是另一個曹興誠?〉。《新新聞週報》956:86-87。郭庭昱。1999。〈研發划算?付權金利划算?半導體業最肯花研發錢?〉。《財訊》211:303-306。郭耿聰。2001。〈企業的減薪哲學〉。《Cheers》14:100-103。
陳一姍。2001a。〈搶進金融控股公司 四大集團改寫遊戲規則〉。《天下雜誌》242:82-89。陳一姍。2001b。〈辜濂松 以實際考量整合金融版圖〉。《天下雜誌》242:90-92。
陳一姍。2004a。〈陳聖德:之前是第一,現在更要第一〉。《天下雜誌》297:84-86。
陳一姍。2004b。〈辜仲瑩 能讓中華開發透明?〉。《天下雜誌》299:178-189。陳一姍。2004c。〈後金控時代 金融游牧族當家〉。《天下雜誌》301:148-154。陳令軒。2003。〈胡國強:政府扮推手 協調企業分工〉。《經濟日報》2003/08/20:8。
陳安斌、王信文。2001。〈台灣高科技奇蹟之國家競爭力泉源探尋--台式員工分紅入股制度之研究〉。http://www.if.itri.org.tw/content.html。2005/10/19。
陳其南。1991。《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陳明宗。1990。〈嚴凱泰「駕駛」裕隆邁入新境界?〉。《財訊》95:327-330。
陳明通、朱雲漢。1992。〈區域性聯合獨佔經濟,地方派系與省議員選舉:一項省議員候選人背景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1:77-97。
陳明璋。1984。〈家族文化與企業管理〉,《企銀季刊》8,1:26-36。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巨流。
陳東升。2003。《積體網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社會學分析》。台北:群學。
陳信榮。2003a。〈裕隆朋馳將牽手 合設福州車廠 總投資額逾1億歐元 已向大陸國務院申請批文 年內可望核准 嚴凱泰不願證實〉。《經濟日報》2003/02/27:3。
陳信榮。2003b。〈中信投資 辜成允接董座有變數〉。《經濟日報》2003/07/04:4。
陳信榮。2003c。〈陳國榮深獲嚴凱泰倚重〉。《經濟日報》2003/08/27:5。
陳信榮。2003d。〈裕隆今起一分為二 嚴凱泰:三大核心事業持續擴張 (1)汽車:拓展大陸基地(2)紡織:將赴南非設廠(3)高科技:專注數位相機等三領域〉。《經濟日報》2003/10/01:3。
陳信榮。2003e。〈裕隆擴大參與日產全球分工 慶祝50周年 五零傳奇尋找老朋友活動登場〉。《經濟日報》2003/10/03:30。
陳信榮。2004。〈裕隆通用產銷合作 明年成立合資公司 代理通用產品 代工組裝國產車〉。《經濟日報》2004/12/16:A2。
陳信榮。2005a。〈辜老辭世特別報導 辜老新舊時代完美演出〉。《經濟日報》2005/01/04:A4。
陳信榮。2005b。〈無視國際大車廠壓境 裕隆集團 劈腿有理共創雙贏〉。《經濟日報》2005/04/20:D6。
陳信榮等。2002。〈吳舜文大壽 引領裕隆走過半世紀〉。《經濟日報》2002/12/02:3。
陳柔縉。1999。《總統的親戚:台灣權貴家族》。台北:時報文化。
陳修賢。1989。〈「劉快刀」大改宏�痋r。《天下雜誌》99:106-108。
陳修賢。1992。〈宏�砦q腦:高成長併發症〉。《天下雜誌》139:28-34。
陳清正。1988a。〈吳舜文為什麼打朱信牌? 裕隆汽車人事風波不斷〉。《財訊》79:208-212。陳清正。1988b。〈裕隆面臨多事之秋—日產、裕隆各懷鬼胎?〉。《財訊》79:221-225。
陳清正。1988c。〈裕隆汽車暗藏變機—吳舜文到底打什麼牌?〉。《財訊》80:375-379。陳翌函。2003。〈裕隆三巨頭 開創汽車新史頁〉。《聯合報》2003/10/09:E8。
陳雅慧。2000。〈辜仲諒瞄準國際級人才〉。《天下雜誌》229:192-196。陳雅慧。2002。〈分錢戰爭 台灣挑戰:員工分紅,凝聚台灣科技的力量〉。《天下雜誌》256:44-50。陳雅慧。2004。〈營收獲利24年新高:運籌全球大豐收〉。《天下雜誌》298:45-54。 陳漢杰。1994。〈股權互通、資產買賣、生產代工 創造雙贏 電子機電業攜手合作〉。《經濟日報》1994/06/02:19。
陸倩瑤。2005。〈辜濂松女婿陳俊哲 升任總經理〉。《聯合報》2005/02/26:B1。
麥立心。2003。〈中國信託個人金融處 最賺錢的銀行,最耀眼的團隊〉。《Cheers》35:115-119。喬健。1982。〈關係芻議〉。楊國樞、文崇一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的中國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彭堅汶。1996。〈威權政體轉型中國小民主教育環境之探討—台南地區之個案〉。陳文俊編:《台灣的民主化—回顧、檢討、展望》。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彭慧明。2000。〈曹興誠專任聯電集團董事長〉。《聯合報》2000/05/04:21。
彭懷真。1989。〈台灣企業業主的「關係」及其轉變--一個社會學的分析〉。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曾孝明。1999。〈我國科學研究的水準低落以及改進之道〉。《物理雙月刊》21,2:306-312。曾憲文。2004。〈聯電等六案亦獲科專補助〉。《工商時報》2004/12/28:13。
游常山。1991。〈台灣汽車零組件工業 為自主引擎加油〉。《天下雜誌》125:78-84。游常山。2002。〈裕隆、中華集團 行銷、製造的兩手策略〉。《天下雜誌》237:74-81。湯淑君、陳智文。2001。〈和信少東辜啟允打造媒體王國 代價高昂〉。《經濟日報》2001/08/24:5。
舒碧霞。2001。〈曹興誠操盤 宣明智摃龜二十年革命感情一夕變天?〉。《數位週刊》41:44-47。
費孝通。1948。《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上海:觀察社。
費孝通。1991。《鄉土中國》。香港:三聯書店。
黃弘聖。2005。〈更上一層樓乎?從工業銀行設立分析中華開發及交通銀行〉。http://www.sunsec.com.tw/report/report18.htm。2005/12/28。
黃光國。1988。〈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 〉。《中國人的權力遊戲》。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黃秀義。2003。〈和信招牌褪色 台泥集團崛起〉。《經濟日報》2003/07/04:4。
黃信堂。1993。〈承先啟後篇 龍頭布局 內舉不避親 工商團體 家族色彩濃〉。《經濟日報》1993/12/08:11。
黃信堂。1994。〈龍頭會 新龍頭 辜濂松 當董事長 很內行〉。《經濟日報》1994/04/24:17。
黃昭勇。2002a。〈宣明智掛帥 西征一肩挑〉。《經濟日報》2002/04/02:2。
黃昭勇。2002b。〈宣明智回任聯電執行長 放眼大陸 曹興誠提升業績 認為集團重新布局時機成熟 劉富臺接任業務長〉。《經濟日報》2002/04/02:2。
黃昭勇。2003a。〈聯電延攬胡國強 掌設計支援部 市場預期有助聯電擴大特殊利基晶片市場占有率〉。《經濟日報》2003/03/27:28。
黃昭勇。2003b。〈聯電智霖攜手 突破摩爾定律〉。《經濟日報》2003/09/17:3。
黃昭勇。2004。〈聯電訂單能見度逾兩個月 胡國強:無線通訊與數位娛樂看好 行動電話晶片HDTV等是半導體復甦主力〉。《經濟日報》2004/01/09:28。
黃昭勇。2005。〈大陸市場和艦代打〉。《經濟日報》2005/02/18:A1。
黃星善。2001。〈台積電鐵三角應戰聯電四人幫 張忠謀打破一人強勢領導風格〉。《商業時代》41:42-44。黃美珠、洪友芳。2006。〈預知和艦案被起訴 曹興誠閃電辭職〉。《自由時報》2006/01/10。http://www.epochtimes.com.tw/bt/6/1/10/n1183816.htm。2006/01/11。
黃敏萍。2002。〈組織領導〉。鄭伯壎、姜定宇、鄭弘岳編《組織行為研究在台灣:三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桂冠。
黃創夏。1996。〈宏�硊s矽谷的內容與政府的角色:施振榮的大餅愈烤愈香,宏�皉b龍潭塑造新矽谷〉。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499/article080.html。2005/08/14。
黃朝進。1995。《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台北:國使館。
黃貴華。1996。〈聯電去年賺了十倍迴避近親及夫妻檔 已成管理制度特色〉。《聯合報》1996/02/14:19。
黃雅仁。1988。〈人事管理 辜濂松是大家長〉。《經濟日報》1988/10/21:23。
黃嘉裕。1998。〈她的一生盡是掌聲 吳舜文將度87歲生日 一如往年簡單又樸素〉。《經濟日報》1998/10/31:12。
黃嘉裕。1999a。〈老幹新枝生生不息 汽機車業第二代浮上檯面 裕隆、和泰、三陽、台鈴等企業逐漸將經營重心交給下一代〉。《經濟日報》1999/09/20:26。
黃嘉裕。1999b。〈裕隆加速國際化及水平整合經典之作藉以向上整合零件廠、向下強化經銷體系及水平發展汽車週邊事業〉。《經濟日報》1999/10/27:25。
黃嘉裕。1999c。〈裕隆引導經銷商多角化經營 企業願景:達成市占率前兩大、獲利第一〉。《經濟日報》1999/11/23:29。
黃嘉裕。2000a。〈裕隆集團新創投基金出擊去年底成立投資六高科技案件 估第三年回收〉。《經濟日報》2000/02/15:18。
黃嘉裕。2000b。〈裕隆投資大陸 規模不輸台塑統一 旗下中華汽車中華台亞已設生產基地 台元紡織裕融企業也完成布局〉。《經濟日報》2000/10/26:5。
黃嘉裕等。1998。〈裕隆日產關係 邁入新紀元〉。《經濟日報》1998/11/24:28。
黃德福。1990。〈選舉、地方派系與政治轉型〉。《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1:84-96。
楊艾俐。1993。〈宏�皉p何反敗為勝?〉。《天下雜誌》147:104-109。
楊艾俐。1997a。〈宏�眲I振榮又臨策略轉折戰(上)〉。《天下雜誌》198:61-78。 楊艾俐。1997b。〈宏�眲I振榮又臨策略轉折戰(下)〉。《天下雜誌》199:50-64。楊艾俐。2002。〈張安平 同時下四盤棋的人〉。《天下雜誌》256:96-106。楊沛文。2002。〈揮別台積電,心甘情願當奶爸〉。《商業周刊》757:84-86。
楊聰榮。1988。〈宏�祣s騰國際〉。《天下雜誌》86:82。
楊麗君。2002。〈台灣最紅的金控CFO〉。《天下雜誌》256:90-94。楊麗君等。2002a。〈辜家分合的故事 共管走向分治〉。《天下雜誌》260:82-88。楊麗君等。2002b。〈辜濂松如何訓練兒子成領導人〉。《天下雜誌》260:88-90。楊麗君等。2002c。〈辜仲諒的抉擇 中信銀要不要成第一?〉。《天下雜誌》260:92-96。溫曼英。1982。〈企業集團婚姻的故事〉。《天下雜誌》19:15-20。
溫曼英。1993。〈英明的獨裁〉。《經濟日報》1993/03/06:31。
經濟部。2000。〈日本及韓國IC工業之發展策略與國際競爭力分析〉。http://www.moea.gov.tw/~meco/cord/books/books1/bk001.htm。2005/09/07。
葉慧心。1991。〈12家金融機構持股逾法定比率大股東 財部排定時間表強制調整〉。《經濟日報》1991/05/22:4。
裕隆汽車。2005。〈企業簡介 裕隆大事記〉。http://www.yulon-motor.com.tw/intro/intro3.jsp。2005/12/20。
詹惠珠。2003。〈辜濂松父子 用人才賺錢〉。《經濟日報》2003/05/26:26。
詹惠珠、林宏文。1997。〈不拘小節,理智重於感情 理財哲學,有錢大家賺 曹興誠,衝勁十足 能賺敢賺〉。《經濟日報》1997/07/28:3。
詹惠珠、宋繐瑢。2003a。〈和信中信分家 產業金融分立〉。《經濟日報》 2003/06/13:2。
詹惠珠、宋繐瑢。2003b。〈辜仲諒:分家 是為了專業化經營〉。《經濟日報》2003/06/13:2。
鄒秀明。2004。〈蘭奇 帶給宏�祡鄎洮H心〉。《聯合報》2004/09/02:C2。
鄒秀明等。2001。〈重掌兵符 曹興誠回任聯電董事長 〉。《聯合報》2001/06/07:21。
雷文鳳等。2003。〈花旗幫「震撼」中信金內幕 陳聖德把中信銀變「小花旗」〉260:243-247。
廖本源。1986。〈陳誠與王永慶相輔相成陳誠為台灣企業民營化奠基〉。《財訊》48:36-45。廖德潤。1991。〈「政」「商」交流真的都見不得人﹖從美日歐司空見慣的事談起〉。《經濟日報》1991/04/14:18。
廖慶洲。1994。〈信賴 決定事業成敗〉。《經濟日報》1994/03/11:11。
熊毅晰。2004a。〈中國信託「最賺錢銀行」的秘密!〉。《e天下》39:36-48。
熊毅晰。2004b。〈電話客服 每一通來電,自動找到最佳客服員!〉。《e天下》39:58-59。
趙蕙玲。1995。〈協力生產網絡資源交換結構之特質---經濟資源交換的「社會網絡化」〉。《中國社會學刊》18:75-115。
趙鵬、王緻軒。2005a。〈大決斷 大開創--台灣科技業發展的籌碼 (上)〉。《經濟日報》2005/08/14:C2。
趙鵬、王緻軒。2005b。〈大決斷 大開創--台灣科技業發展的籌碼 (下)〉。《經濟日報》2005/08/21:C2。
劉丙坤。1986。〈曹興誠開創聯電新局 聯華電子走向海外奠定勝基〉。《財訊》55:262-263。劉代洋、黃丙喜。2005。〈企業、政府與社會導論〉。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台北:雙葉書郎。
劉兆明。1996。〈組織中的情感報-初步的觀點分析〉,《應用心理學報》5:1-34。劉佩怡。2002。〈台灣發展經驗中的國家、地方派系、信用合作社的三角結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劉惠臨等。1991。〈研製汽車共用引擎預備跑 工業局將撥經費以工研院為主導單位 福特裕隆中華等汽車廠商已表明支持〉。《經濟日報》1991/06/29:2。
劉進慶。1993。《台灣之經濟:經典NIES之成就與問題》。雷慧英、吳偉健、耿景華譯。台北:人間出版社。
劉進慶。1995。《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
劉傳宇。1988。〈張哲偉為什麼揮別裕隆?〉。《財訊》81:356-358。
蔡玉真。1998。〈曹興誠掌控的投資公司 聯電集團控股手法解析〉。《財訊》196:199-201。蔡明慧、張茂桂。1994。〈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學所集刊》77:125-156。
鄭仁偉、黎士群。2001。〈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2:69-93。鄭伯壎。1995。〈家長權威與領導行為之關係:一個台灣民營企業主持人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79:119-173。
鄭伯壎、周麗芳、樊景立。2000。〈家父長式領導:三元模式的建構與測量〉。《本土心理學研究》14:3-64。鄭伯壎、姜定宇。2000。〈華人組織中的主管忠誠:主位與客位概念對員工效能的效果〉,《本土心理學研究》14:65-113。鄭伯壎、黃敏萍。2000。〈華人企業中的領導:一項文化價值的分析〉。《中山管理評論》8,4:583-617。鄭伯壎、姜定宇、鄭弘岳編。2002。《組織行為研究在台灣:三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鄭秋霜。1998。〈子女接班 新一代企業家不認同〉。《經濟日報》1998/05/21:3。
鄭家妤。2003。〈胡國強加入 聯電鐵三角增新血輪〉。《聯合報》2003/07/20:C3。
鄭家妤。2005。〈胡國強 聯電新人 成了接班人〉。《聯合報》2005/06/22:A5。
鄭琪芳。2001。〈國安基金釋股 發行聯電ADR2.7億股〉。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nov/24/today-e3.htm。2005/10/19。
鄭琪芳、陳中興。2006。〈財部:希望中信金先加碼開發金〉。《自由電子報》2006/02/10。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feb/10/today-e1.htm。2006/02/27。
盧智芳。1998。〈史欽泰:從守成走向開拓〉。《天下雜誌》204:90-98。盧智芳。1999。〈張忠謀、曹興誠重新布局,眼光與策略的競爭〉。《天下雜誌》218:222-224。 盧智芳。2003。〈內部創業是新舞台還是不歸路?〉。《Cheers》31:64-68。盧諭緯。2001。〈蔡明介,大器晚成的IC設計教父〉。《數位時代》。magazines.sina.com.tw/bnext/contents/20010805/20010805-004_1.html。2005/10/19。
蕭志高。1986。〈國內汽車工業的主流新生代〉。《財訊》51:150-153。蕭峰雄。2005。〈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台北:雙葉書廊。
蕭櫻蘭。2002。〈台灣與印尼威權統合制度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賴燕芳。1993。〈企業人物 辜仲諒「外來住持」一展抱負〉。《經濟日報》1993/03/09:9。
戴聖璋。1999。〈組織部門間相依性、信任程度對增進部門間合作意願關係之研究—以照明器材業廠商為例〉。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聯電官網。2005。〈聯電大事記〉。http://www.umc.com/chinese/about/m.asp。2005/09/07。
謝偉姝、張運祥。2002。〈辜濂松(中信銀董事長):金融事業群 兒子接班表現傑出〉。《經濟日報》2002/03/18:4。
謝富旭。2005。〈曹興誠「夥計變老闆」三部曲:獨家揭開聯電經營權大怪象〉。《財訊》276:182-185。謝熹林。1993。《裕隆四十年》。台北:裕隆月刊。
鍾友文。1986。〈台灣的工業政策在哪裡? 三十年滄桑誰是真正的罪魁禍首〉。《財訊》51:154-158。
瞿宛文、安士敦。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台北:聯經。
簡瑋君。1993。〈業界零縑吳清邁升任中信銀行協理〉。《經濟日報》1993/03/10: 9。
簡瑋君。1996。〈員工入股 勞資雙贏〉。《經濟日報》1996/01/21:14。
簡瑋君、張輝銜。1996。〈企業集團的蛻變系列報導 台灣最老牌的企業集團 和信集團 政經地位 舉足輕重(1)〉。《經濟日報》1996/06/11:30。
簡瑋君、黃玉珍。1995。〈金融業挖角風 吹向老民營機構 行庫人才已挖盡 地方企銀及業績優秀分行幹部備受青睞〉。《經濟日報》1995/02/03:2。
顏如玉。1997。〈宏�皉h子多孫打天下〉。《財訊》180:298-299。顏和正。2001a。〈宏�硍偎峞G積極擴張 還是深耕專注?〉。《天下雜誌》236:9 8-108。
顏和正。2001b。〈聯電VS.台積電爭霸的下一步〉。《天下雜誌》242:46-50。顏和正。2002a。〈宏�焀S明基:王振堂與李焜耀二次創業冒險〉。《天下雜誌》248:140-149。顏和正。2002b。〈合、分間快速成長的經濟巨人〉。《天下雜誌》253:51-58。
魏東陽。1993。〈全球品牌 結合地緣 宏�眻艦峞u第四種模式」邁向國際化 與歐美作風有別 將成亞洲企業範本〉。《經濟日報》1994/03/11:11。
魏東陽。1994。〈宏�皏H子為貴 轉投資企業營業額快速成長,股票將逐一上市,集團業績更添光采〉。《經濟日報》1994/11/13:14。
羅兩莎、孫中英。2005。〈中信銀王正新跳槽將任日盛金總經理〉。《聯合報》2005/05/14:B2。
羅家德。2001。〈人際關係連帶、信任與關係金融:以鑲嵌性觀點研究台灣民間借貸〉。張維安編《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台北:聯經。
羅詩城。2003。〈走出代工宿命,台灣要讓品牌成為王牌〉。《天下雜誌》281:180-183。 蘇育琪。1999a。〈李焜耀:「盲棋策略」管理變動〉。《天下雜誌》213:36-42。蘇育琪。1999b。〈台積、宏�痋BIBM為何聯盟〉。《天下雜誌》218:220-221。
龔宜君。1995。〈移入政府的滲透能力: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與鞏固〉。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博士論文。〈我最怕人家說裕隆是扶不起的「劉阿斗」!吳舜文談個人經營哲學與裕隆集團的未來〉。1992。《財訊》51:210-216。
〈「如果怕包袱我就不會回來!」嚴凱泰要把裕隆汽車開向那裡?〉。1995。《財訊》159:216-222。
〈信託公司自有資金投資股票 財部補充規定 不得逾淨值卅〉。1978。《經濟日報》1978/10/24:2。
〈員工分紅入股已完成立法〉。1980。《經濟日報》1980/04/28:2。
〈中信投信積極部署蓄勢待發〉。1992。《經濟日報》1992/10/12:12。
〈研製汽車引擎 產官學埋頭猛幹 各搞開發計畫 三頭馬車不搭調〉。1989a。《經濟日報》1989/06/18:4。
〈裕隆汽車拋掉舊包袱 將朝多角化經營發展〉。1989b。《經濟日報》1989/06/29:14。
〈聯電被裁高級主管 可能轉進大陸 公司為國際化布局 製程落後設備可能經由新加坡轉至大陸〉。2001a。《經濟日報》2001/07/21:5。
〈台積是爭戰對象 和張忠謀只有公的競爭 沒有私的恩怨〉。2001b。《經濟日報》2001/10/08:3。
〈美國商周:宏�痐ㄦ磳角H 母以子貴更耀眼〉。2002。《經濟日報》2002/08/31: 3。
〈辜振甫 一代儒商 寫下和信傳奇〉。2005a。《經濟日報》2005/02/01:A5。
〈社論:令人不安的工安〉。2005b。《經濟日報》2005/5/7:A2。
〈中國信託公司 擢升辜濂松 出任總經理〉。1972。《聯合報》1972/11/15:5。
〈和信集團高層人事近日異動〉。2001。《聯合報》2001/1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