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Roshco, Bernard著,姜雪影譯(1994),《製作新聞》,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上洋媒體科技(2004)。2004年2月20日取自上洋媒體科技網址,http://www.digivideo.com.tw
王如蘭(2001)。《迎接寬頻時代的挑戰-論台灣無線電視業者內容加值服務方向》。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王享元(2000)。〈知識管理與企業競爭力〉,《網際先鋒》,78,十一月,54-57
王宗弘訪談紀錄(2004, 2月12日)。台北。
王致遠(2001)。〈知識經濟時代下的知識管理策略〉,《電腦科技》,60,4-7王德蓉(1997)。《資訊科技對組織之影響-以網際網路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田炎欣(2001)。《ETtoday記者對電腦輔助新聞報導的使用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何建明訪談記錄(2005,11月5日)。台北。
吳怡萱等(2003)。〈數位化科技的應用對當今新聞產製過程及媒體之影響〉,《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專題研究計劃書》。
李彥甫(2002)。〈數位內容 驅動的力量〉,《通訊雜誌》2002年3月號,pp.89-91。李彥甫(2002c)。〈數位內容平台前景亮麗〉,《通訊雜誌》2002年9月,pp.13-16。
李彥甫(2002d)。〈數位資產管理為大勢所趨〉,《通訊雜誌》2002年9月,pp.71-75。李桂芝(2000)。《電視媒體與數位媒體競合關係之探討》,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李桂芝(2000)。《電視媒體與數位媒體競合關係之探討》,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汪萬里(1995)。〈資訊科技與大眾傳播:美國報業線上服務發展實況〉。台北:台北市記者公會編印。
林大景訪談記錄(2005,12月21日)。台北。
林宏達(2004)。〈邱復生 孤獨的創新者〉,台北《商業週刊908期》。
林秋夫(1998)。〈國內電視新聞採訪作業---器材演變回憶錄之二〉,收錄在《廣電園地》。
林清修(1999)。〈台灣電視數位化面面觀〉,《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頁2-4。姚仁祿訪談記錄(2005,3月1日)。台北。
洪瓊娟(2002)。〈數位火車頭—數位娛樂計畫創造新契機〉,《網路通訊》,九月,70-71。
胡迪福(2002)。〈桃太郎力挺數位內容—e-Japan 護航〉,《網路通訊》,十一月,28-33。
孫榮光,葛傳富(2004)。〈數位化系統對電視新聞產製流程之影響〉,「傳播管理發展與趨勢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
孫榮光(2004)。〈電視台記者技能多樣化研究〉,未發表之論文。
翁正修(2002)。「數位內容產業蓄勢待發」,數位新世紀,第2期,經濟部工業局。袁建中(2000)。〈誰是「經濟經濟」中的主要供應商?〉,《資訊與電腦》,243,十月,45-48。
高華琦(1997) 。《我國無線電視台數位化之組織創新傳佈者的社會資訊處理研究-以中視及華視新聞部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涂漢聲訪談記錄(2003, 11月20日)。台北。
康敏平、林逸潔、覃崇耀(1999)。〈傳播媒體應用專案管理技術之可行性研究─以電視製作為例〉,「中國工業工程學會年會」論文。
張素馨(2001)。〈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如何調整經營決策〉,《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4:2,31-34。
張榕容(2004) 。《數位化技術對新聞從業人員工作內涵改變之探討-以東森新聞台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緯良著(2003)。《管理學》,台北:雙葉書廊。
馮建三(1994)。〈從報業自動化與勞資關係反省傳播教育〉,《新聞學研究》,49:1-29。覃崇耀、黃榮華、楊長林(2002)。〈網路化專案管理在電視製作應用之研究〉,
《廣播與電視》,19:41-58。
曹佳媚(1997)。《新聞自動化系統與電視新聞部門組織溝通之研究──以民間全民電視台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曹佳媚(1997)。《新聞自動化系統與電視新聞部門組織溝通之研究──以民間全民電視台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曹琬凌(2005)。〈創造公共價值,參訪BBC改革經驗 〉。台北,公共電視台岩花館http://www.pts.org.tw/~rnd/。
郭更生(2001)。〈寬頻網際網路多媒體平台整合規劃及與網路架構關係之研究〉,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展協進會。
陳世敏(2002)。〈大愛台願景:建立台灣媒體新典範〉,陳世敏教授參訪慈濟大愛台心得報告。
陳幼英(2005)。〈數位化是加值服務做準備〉。2005年7月28日自由時報。
陳尚蓉(2000)。〈組織學習—知識經濟中的競爭利基〉,《成人教育》,65,19-25。陳炳宏,王泰俐,(2003)。〈媒介內容產製與流程管理〉,彭芸,關尚仁(編)。《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台北:雙葉。
陳清河(2002)。〈數位科技對廣播生態變遷之研究〉,1999年兩岸廣播電視發展研討會,台北。
陳銘欽(1998)。《自動化系統對電視新聞製播流程之影響──以民間全民電視台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系碩士論文。陳鴻棋(2002a)。〈數位內容概論(上)-產業定義與正名〉,《通訊雜誌》,九月,59-60。
陳鴻棋(2002b)。〈數位內容概論(下)-首位出線的數位內容明星〉,《通訊雜誌》,十月,70-71。傅 旋(2002)。《報業採用資訊科技對新聞產製工作之影響:以網路科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巿。
傅旋(2002)。《報業採用資訊科技對新聞產製工作的影響─以網路科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彭芸(2000)。〈我國電視記者的網路使用〉。《傳播研究2000:跨世紀的回顧與願景研討會論文》。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彭泰權譯(2005)。《透視BBC與CNN 》。亞太書局。〈 Luck Kung-Shankleman,Inside The BBC and CNN〉。
彭馨儀等(1998)。〈電腦自動化對電視新聞編採製作過程之影響〉,《新聞鏡周刊》510期,頁34-40。曾銘深,1999年。〈淺談知識經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4:2,13-16。
程予誠(1999)。〈1998新媒介科技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黃兆璽(2003)。〈民視新聞六歲更順遂〉。星報2003年五月六日。
黃新生(1994)。《電視新聞》。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翠嫩(1999)。「推展視聽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以台灣大學圖書館多媒體中心推廣活動為例」。大學圖書館3卷3期(民88年7月):頁48-64。楊正甫,應敏貞(2000)。〈管理資訊系統〉,2nd ED.,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楊志弘,莫季雍譯(1996)。《傳播模式》,正中書局。〈Denis McQuail,Denis and Sven Windahl 〉
楊憲宏訪談記錄,(2003, 12月30日)。台北。
楊豐松(2000)。〈知識經濟環境下建置管理資訊系統的新思維—以資訊公司倒入企業資源規劃(ERP)之個案研究〉,《管理與資訊學報》,7,187-212。楊豐松(2002)。<知識經濟環境下建置管理資訊系統的新思維-以資訊公司導入企業資源規劃(ERP)之個案研究>。《管理與資訊學報》。溫睿凱(2000)。〈從資料到智慧—組織知識的創造〉,《網際先鋒》,78,十一月,58-62。廖若松訪談記錄(2003, 11月20日)。台北。
廖慧君(2001),中視數位化原則是先人才,後器材。2003年12月10日取自iThome媒體報網址,http://reading.ithome.com.tw/daily/20011019/2084.html
廖錦清(1998) 。《報業管理與報業競爭之關連性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熊移山訪談記錄(2003, 9月5日)。台北。
趙善意訪談記錄(2004, 2月12日)。台北。
趙寧(2003)主編。《媒體中心-創新與經營》。台北:五南。
蔡志鴻(2003)。《數位內容整合廠商之經營管理研究 : 以數位內容加值服務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宜秀,李艾玲,林富美(2004)。〈模組化設計運用於廣播音樂資料庫發揮之加值效果分析〉,「管理與發展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
蔡宜秀,孫榮光,吳文俊(2004)。〈初探台灣數位電視的內容客製化:以價值鏈的觀點分析〉,「2004圖文傳播與教育學術研討會-數位內容理論與應用趨勢」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
蔡念中(2003)。《數位寬頻傳播產業研究》。台北:揚智文化。
蔡念中,張宏源,莊克仁(1996)。《傳播媒介經營與管理》。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2002)。《電視節目製作》。台北:五南圖書。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編(1996)。《電視節目製作》。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鄭維雄(1996) 。《臺灣地區中文報業自動化對組織決策的影響》,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盧慶雄(2003)。《無線電視台關鍵才能評估模式之建構及其應用》。私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賴雅芹、趙怡(2003),〈台灣地區互動電視產業發展現況之研究〉,《圖文傳播學刊》,3: 3-36。
謝莉慧(2001) 。《電腦輔助新聞報導專業網站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謝章富、許立明(2001)。,〈從形式與內涵探討數位化時代的電視節目製播〉,《藝術學報》,頁91-103。謝瀛春(1997)。〈數位媒介對大眾傳播的革命性挑戰〉,《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蘇美如等(2004)。〈新聞數位化,資源整合有效率〉。《銘報新聞》。2004年12月7 日。
英文部分
Abunu, D., Good, J., Haughton-Brown, C. & Lewis, A.R.(2003) .The BBC in the digital age: defining a corporation-wide systems architecture. A paper presented at IBC 2003 Conference. September 11-15, 2003. Rai Amsterdan, the Netherlands.
Aviles, J. A. G. & Leon, B. (2002) Journalistic practice in digital television newsrooms: the case of Spain’s Tele 5 and Antena 3. Journalism 3(3): 355-371.
Baldwin, T.F., McVoy, D.S. & Steinfield, C. (1996) Convergence: Integrating Media,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Bane, P.W., Bradley, S.P. & Collis, D.J.(1998) The Converging Worlds of Telecommunication, Computing and Entertainment, Sense and Respond: Capturing Value in the Internet Era.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BC (2004) . Building public value-Renewing the BBC for a digital world.UK:BBC
Bromley, M. (1997) ‘The end of journalism? Changes in workplace practices in the press and broadcasting in the 1990s’, in Michael Bromley and Tom O’Malley (eds.) A Journalism Reade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Davenport & Short(1990)The New Industrial Enginnerr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rovess Process Redesign.SMR,summer,11-27
editor relationship: Shifting electronic realities. Journalism & mass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2(2), 448-457.
Endres, K. L. and Schierhorn, A. B. (1995). New technology and the writer/
Experience Avid(2004). Retrieved February, 20, 2004, from AVID Website: http://www.avid.com
Gade, P. J. & Perry, E. L. (2003) Changing the newsroom culture: a four-year case study of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t the St. Louis post-dispatch.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80(2): 324-347.
Gorden, C. (2001) What changes in newsroom operations has new technology brought to CNN? Broadcast Engineering 43 (3) : 94-95.
Kanter, R. M. (1983) The Change Master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Lavin,J.M.and Wackman,D.B.(1988).Managing Media Organization:Eff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Media.NY:Longman.
Levine,E.(2001).Toward a paradigm for media production research:Behind the scenes at General Hospital.Critical Studies in Media Communication,18(1):66-82
MA:Viacom Company.
Pavlik, J.V (2000) .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journalism. Journalism Studies 1(2): 229-237.
Pavlik,J.V(1996) .New Media Technology:Cultural and Commercial Per-spectives.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S.C.Cooke (2003) .Change Management to lead BBC World Service from analogue to digital production ,IBC 2003 Conference publication (p.375-377)。
Sherman,B.L.(1995).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Y:McGraw-Hill Book Company
Shimo-Y(1995) Indexing and Retrieval Methods of Moving Database for TV-New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1995,Iss34,17-28.
Shoemaker,P.J. and Reese,S.D.(1996).Mediating the Message:Theories of Influences on Mass Media Content (2nd ED).N.Y:Longman.
Shrikhande,S. (2001). Competitive strategie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levision: CNNI and BBC World in Asia.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4(3), 147-168.
Tapscott, D. (1996) . 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Ursell, G. (2001) Dumbing down or shaping up? Journalism 2(2) : 175-196.
Usher, K. (2003) . Beyond the digital newsroom. A paper presented at IBC 2003 Conference. September 11-15, 2003. Rai Amsterdan, the Netherlands.
Yin, R. (1989) .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Yorke,Ivor.(1987).The Technique of Television news.The Second Edition.London and Boston:Focal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