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23: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梁忠吉
研究生(外文):Chung-Chi Liang
論文名稱:WebBBS應用在高職學生課程學習上之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Analysis about WebBBS on curriculum learning for students of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程毓明程毓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h-Ming C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工程學系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6
中文關鍵詞:電子怖告欄討論區網路學習
外文關鍵詞:WebBBSForumweb-based learn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高職學生,應用討論區做為課程學習的工具,以改善學生學習效能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了本研究的進行,及彌補傳統BBS以鍵盤為主的輸入方式的不足,及討論區無法以多媒體方式呈現的缺失,本系統除了安裝一套Web式的BBS外,系統中另外安裝了線上錄音及附加檔案上傳兩項功能,讓本討論區的BBS學習平台,不僅Web化,更加多媒體化,形成一套多媒體WebBBS網路學習平台。為了分析本學習平台對學生學習上的幫助,本研究除了從質的分析與量的分析外,並收集學生在討論區的發表、回應及觀看文章的次數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效。研究結果發現:
1. 線上錄音及附加檔案上傳 這兩項功能,對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學習興趣、都有正向的幫助。
2. 在討論區同儕的激勵及教師的鼓勵,也有正面的影響。
This research focus on the students of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that they use the forum as a tool for curriculum studying to improve learning effects and enhance learning interest by themselves. In order to make up the insuffiency BBS and shortcoming for the multimedia couldn’t be shown on the forum. The system not only install a set of WebBBS but also install on-line recording mode and attach file uploading mode these two functions. It makes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BBS to be a multimedia system besides a Web system and becomes a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and multimedia WebBBS. As want to analyse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this studying does not. In addition, it collects students posts, replay posts on the forum and analyse studying the effect from the times of checking writings. The result has been found as following:
1. Both on-line recording mode and attach file uploading mode functions for learning interest and learning effects of students are almost positive helpings.
2. Peer interaction and teacher encouragement on the forum for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and learning interest alos have good influence.
一、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論文架構 3
二、文獻探討 4
2.1 網路學習的理論基礎 4
2.2 傳統與網路學習之差異 9
2.3 網路學習的型態及工具 13
2.4 以BBS為主的學習網路 17
三、研究方法 20
3.1 學習系統的建置 21
3.2 實驗進行階段 26
3.3 資料搜集及分析的方法 27
四、研究分析 30
4.1問卷資料的分析 30
4.2訪談記錄資料的分析 37
4.3 討論區討論內容分析 42
五、結論與建議 46
5.1 研究發現 46
5.2研究建議 47
5.3 結論 48
參考資料 49
附件一 54
1. 方建良、姚如芬,2002,“資訊科技融入數學領域之教學--以模組化網頁課程為例”第十八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彰化
2. 王智玄,2000,“新的學習策略 網路合作式學習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 期
3. 吳清山、林天祐,1996,“建構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3 期。
4. 周倩、張芳綺,2002,“網路學習互動性之初探:科技功能與認知學習”,網路教學與圖書館資訊學應用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85-101)。台北,國家圖書館,11月14日。(NSC89-2520-S-009-005)
5. 周倩、方紫薇、方鳳琪,2004,“高中師生對BBS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網際網路技術學刊,2004年1月,P9-18
6.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p1-14。
7. 林奇賢,2000,“虛擬學校之建構與應用”,2000中小學網路學習環境設計與應用國際研究會。
8. 林孟鴻,2001,應用歷程檔案建立網路學習輔助機制,中山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9. 邱永祥,2003,運用類神經網路與資料探勘技術於網路教學課程推薦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10. 邱貴發,1998,“網路世界中的學習:理念與發展”,資訊研究與教育,6 卷1 期,頁20-27。
11. 侯令,2003,“美術課的學習方式”,教師雜誌第四期
12. 柯舜智,1993,電子布告欄使用者的媒介行為與時間分配的關聯性研究,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洪明洲,1999a,網路教學。台北:華彩軟體公司。
14. 洪明洲,1999b,“網路教學課程設計對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遠距教學系統化教材設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15. 唐宣蔚,1999,大學生學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建構與實施,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教學科技組,碩士論文。
16. 孫春在,1995,“超媒體網路與遠距合作式電腦輔助學習”,教學科技與媒體,21期, P29-37。
17. 馬秀蘭,1999,“學童透過電子佈告欄系統進行數學解題之研究”,中華民國第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18. 高啟洲、唐璽惠、詹明惠,2005,“互動式數位學習系統之設計”,國立臺南大學「南大學報」第39卷第1 期教育類(民國94年):p111~132
19. 張基成,1998,“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的建立”,迎接二十一世紀師資培育-教師專業知能的省思研討會論文集,頁130-140,淡水:淡江大學。
20. 張雅舒,2004,國小四年級數學科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交互活動之研究,逢甲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21. 張賴妙理、涂志銘、鄭湧涇,2001,“符合建構論者理念的教學策略對生殖與遺傳概念學習成效之影響”,民90年第十七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
22. 張靜嚳,1996,“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第四期。85年1月
23. 曹世亮,2001,“永續學習的E-Learning架構:以學習型態組織為基礎的探討”,2001資訊與教育雜誌特刊, 163-179。
24. 梁佳玲,2003,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因素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5. 陳年興、林甘敏,2002,“網路學習之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分析”,91年資訊管理學報,8(2)期,p121~133
26. 陳年興、石岳峻,2002,“網路學習對教育改革之影響及未來發展”,資訊與教育雜誌,第92期,p32-42
27. 陳志昌,2002,不同教學方式下學習成效之研究—網大教學與網大輔助傳統教學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陳淑敏,1996,“社會互動對兒童計畫能力之影響”,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師範教育-藝能教育類,八十五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29. 黃文俊,2001,網路教學環境中群組互動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民90年碩士論文。
30. 黃有川,2003,高職程式設計課程網路學習環境建置與應用,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1. 黃哲,2003,“質的教育研究”,教育趨勢導報 2003.2 第三期。
32. 董興國,2003,從學習理論探討影響網路學習績效因素之研究—以銘傳大學學生為例,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3. 鄒景平,2000,“E-Learning 是知識企業致勝的不二法門”,資訊人通訊,59,1-4。
34. 廖桂菁,2000,情境式網路學習環境對科學學習之影響,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劉惠如,1999,整合式網路教學之教學設計與評量,中山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36.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37. 蔡青燕,2001,台灣地區報社網站討論區運作與管理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8. 蔡珮,1995,電子佈告欄使用行為與社會臨場感研究,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謝佩宜,2003,網路數學討論區使用者批判思考表現、參與歷程觀感、動機與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魏婉琪,2003,網路合作學習研究虛擬企業情境教學個案,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
41. Akio Koyama, Zixue Cheng, Leonard Barolli, Akira Tsuda, 2001, "An Agent-based Personalized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 icoin, p. 895,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Networking (ICOIN'01),2001.
42. Bastiaens, T. J., & Krul, Y. 1998. Teleleren in Bedrijven: Een afweging waard? Gids voor de opleidingspraktijk. Afl27, oktober 1998.
43. Chiu, C. H., Chen, H. P., Wei, L. C., & Hu, H, W. (1999, accepted). “Approaching effective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M/SET 99 Proceedings). San Antonio, Texas, USA.
44. Cuseo, J. ,1991,”Potential Benefi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Promo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In Cooper, Jim (Ed.),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College Teaching (1:3), Stillwater, OK: New Forums Press.
45. Davey, K. B.,1999,”Distance Learning Demystified.”,Phi Kappa Phi.79 (1), 44-46
46. Governor, D.,1999, “Cognitive Styles and Metacognition in Web Based Instruction”. Available: www.pcola.gulf.net/~dulci/THESIS.html.
47. Greenberg, B. S., Li, H., Ku, L., & Tokinoya, H., 1991., “Affluence and Mass Media Beahviors Among Youth in China, Japan, Korea and Taiwan.”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 : P87-108
48. Haomin Wang ,2001., “Effective Use of WebBoard for Distance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iques.
49. Harasim, L., Hiltz, S. R., Teles, L., & Turoff, M..,1995,”Learning network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50. .Hiltz, S.R., 1995,”Teaching in a virtual classroom” , Invited papers for ICCAI’95.
51. Hillman, D. C. A., Willis, D. J. and Gunawardena, C. N. ,1994., “Learner-interface interac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 An extension of contemporary models and strategies for practitioner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8(2), 30-42.
52. M.Griffiths,1998, “Internet addication:Does it really exist?” In J,Gackenbach (ed.), 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 NY:Academic Press.
53. Moore, M. G. 1989.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3(2), 1-6.
54. Peter, L. R.,1997, “Creating the virtual classroom”: distance learning with the Internet, John Wiley & Sons, Inc. Professional, Reference and Trade Group 605 Third Avenue, New York, N.Y
55. Power, D., Stevens, K., Boone, W., & Barry, M.,1999,”VistaSchool District Digital Intranet: The Delivery of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 to Young Adult Learners in Rural Communities.”,ERIC Accession No. ED449933.
56. Rheingold, H. (1993). The virtual community. MA: Addison-Wesley.
57. Sharan,S.,1980,”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mall groups “, Recent methods and effects on achievement , attitudes , and ethnic relations .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 50(2) ,241-271.
58. Osmar R. Zaiane, 2002, “Building a Recommender Agent for e-Learning Systems,” icce, p. 55,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CCE'02),
59. Wolfe, C.R.(Ed.),2000.,”Learning and teach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60. Wortzel, R., 1979 ,“New Life Style Determinants of Women's Food Shopping Behavior,”Journal of Marketing, 43, pp.28-2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3. 曹世亮,2001,“永續學習的E-Learning架構:以學習型態組織為基礎的探討”,2001資訊與教育雜誌特刊, 163-179。
2. 22. 張靜嚳,1996,“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第四期。85年1月
3. 16. 孫春在,1995,“超媒體網路與遠距合作式電腦輔助學習”,教學科技與媒體,21期, P29-37。
4. 6.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p1-14。
5. 5. 周倩、方紫薇、方鳳琪,2004,“高中師生對BBS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網際網路技術學刊,2004年1月,P9-18
6. 2. 王智玄,2000,“新的學習策略 網路合作式學習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 期
7. 25. 陳年興、林甘敏,2002,“網路學習之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分析”,91年資訊管理學報,8(2)期,p121~133
8. 26. 陳年興、石岳峻,2002,“網路學習對教育改革之影響及未來發展”,資訊與教育雜誌,第92期,p32-42
9. 31. 黃哲,2003,“質的教育研究”,教育趨勢導報 2003.2 第三期。
10. 丁予安、韓志陸(民79)。肥胖與高血壓。國防醫學,10(5),485-491。
11. 朱嘉華、曾秀卿、葉秀香、黃瓊慧、葉炳宏(民90)。高雄縣國民小學資源班與普通班學生體格發展與體適能表現之比較研究,體育學報,31 期,149-158頁。
12. 李勝雄(民90)。國民小學九至十二歲學童健康體適能個案調查,屏東師院學報,9輯,551-584頁。
13. 陳俊忠(民86)。殘障者的體適能。國民體育季刊,22(2),25-31。
14. 黃月嬋(民86)。智能障礙學生之體育教導策略。特殊教育季刊,62,6-9。
15. 劉立宇(民84)。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頻數對體適能的影響。體育學報,20輯,433-4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