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春益恩 1997 「兩岸人民通婚之調查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包宗和 1993 《臺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臺北:三民書局。 包宗和 1993 《現階段『一個中國』的詮釋》。臺北:永然文化出版。 包宗和 2000 <臺海兩岸互動之和平機制>,《遠景季刊》,1(1),頁2-13。 呂亦成 1991 「兩岸關係變遷(一九四九-一九九九)與反共真諦之探討」。中 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正 2003 《彭淮南:錢進大陸達668 億美元》。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林佳龍、郭臨武 2001 <從雙層賽局看「兩國論」>,臺北財團法人中華歐亞基金會。 吳文慶 2003 「兩岸經貿互動與國際競爭力比較」。銘傳大學保險經營與金融經 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苗繼德 1999 「從國際政治經濟學析論九○年代臺灣之經貿取向」。淡江大學國際 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漢誠 1991 「中共一國兩制理論模式之解析與批判」。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 碩士論文。 邵宗海 1998 《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臺北:五南。 邵宗海 2003 <從兩岸關係的變遷探討兩岸關係的定位(上)>,《遠景基金會》,4 (4),頁18。 周育仁 2004 <論兩岸經濟整合與共治>,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 (析)093-001號。取自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3/CL-B-093-001.htm 許慶雄 1997 <臺灣國際法地位之探討>,《臺灣法學會學報》,18,頁106-134。 范錦明 2001 <開放三通與臺灣經濟安全保障>,臺北財團法人中華歐亞基金會。 高長 1999 《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臺北:五南。 梁金蓮 2003 「兩岸「三通」對臺灣安全影響與因應作為」。銘傳大學國家發展 與兩岸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東海 2001 <「一個中國」論述爭議與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臺灣主權論述論 文集》,頁492-519。 唐欣偉 2001 <兩岸關係的展望-從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國家政策論 壇》,1(7),頁110-118。 陳水扁 2000 《臺灣之子:我的成長歷程 經營哲學和國家遠景》。臺北:晨星。 陳志雄 2002 「1979年以來海峽兩岸對「一個中國」的爭議」。國立政治大學東 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荔彤 2001 <國際法上主權獨立國家>,《臺灣主權論述論文集》。臺北:行政 院大陸委員會。 曾國勳 2001 「兩岸關係之間的日本因素(1945-2000)」。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建儒 2005 「意識型態與兩岸關係之互動:從中共民族主義與臺灣意識觀察」。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志方 2004 「CEPA規範下會議承辦展覽廠商進入大陸之研究」。元智大學會計 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青山 2004 「中共電視媒體宣傳策略之研究─以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節 目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明賢 1991 「從行銷觀點分析國人赴大陸地區旅遊之供需問題」。中國文化大學 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俊麟 1999 「一國兩制在香港之法理、規範與實踐(1997--2000)」。南華大學 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倬雲 2002 《三通與兩岸談判》。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許宗力 1999 《憲法與法治國行政》。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許信良 1995 《新興民族》。臺北:遠流出版社。 張家春 1996 <臺海軍事緊張下臺灣的經濟對策>,《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2 (1),頁2-6 。 張亞中 1999 《德國問題:國際法與憲法的爭議》。臺北:揚智出版社。 張亞夫 2002 <全球化的臺灣安全:大戰略的思維>,《遠景季刊》,3(1), 頁32-61。 張多馬 2003 「臺灣推動兩岸小三通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 究所碩士論文。 張登及 2001 <中共「大國外交」構思下兩岸關係的發展—思辯模型試擬>,《中 國事務季刊》,3(4),頁131-135。 耿慶武 2001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童振源 2003 <兩岸經濟整合與臺灣的國家安全顧慮>,《遠景基金會》,4(3), 頁3-16。 雷政儒 1999 「兩岸經貿互動與臺商投資之演變分析」。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 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立文 2001 <中共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的運用----民族主義的角度>,《臺灣 主權論述論文集》,頁520-547。 趙昌廷 2003 「從兩岸戰略思維的轉變論我國之嚇阻戰略」。東海大學政治研究 所碩士論文。 劉秀珍 2002 「兩岸金融往來與臺商籌資模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秋華 2002 「小三通對馬祖經發展前景影響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蕭全政 1996 《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臺北:業強。 嚴震生 1995 <「芬蘭化」的歷史經驗兩岸關係發展之比較>,《考試院期刊》, 34(12),頁73-83。 蔣麃 2004 《大陸經改與臺商西進問題之研究》,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羅嘉薇、周德惠、仇佩芬 2002 <錢其琛:談三通可不涉一中>,聯合報,2002年7月6日。 人民報。2005年10月27日。 取自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5/10/27/38117.html 工商時報。2005年3月27日,第2版。 聯合報。2002年10月17日,第4版。 聯合報。2005年3月27日,第2版。 聯合報。2006年4月17日,第2版。 英文部分 Chas. W. Freeman, Jr. 1998 “Preventing War in the Taiwan Strait: Restraining Taiwan--and Beijing,”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1998,25-34. Chen-yuan Tung 2003 “The Impact of Taiwanese Businesspeople’s Outward Investment in China on Their Competitiveness: A Case Study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 Chinese Economy After WTO: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Chinese Economist Society 2003 Conference. Dunne, Timothy 1997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ilgartner, Stephen and Charles L. Bosk 1988 “The Rise and Fall of Social Problems: A Public Arenas Model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1):53-78. Kazenstein, Peter J. Robert O. Keohane, and Stephen D. Krasner 1998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52(4):645-685. Kenneth Lieberthal 2005 “Preventing a War Over Taiwan,”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5,11-28. Keohane, O., Robert, Joseph S. Nye 1989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2d ed. Boston: Little, Brown. Kishore Mahbubani 2005 “Understanding China,”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05,53-67. Kurt M. Campbell and Derek J. Mitchell 2001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2001,25-36. Lee Teng-hui 1999 “Understanding Taiwan: Bridging the Perception Gap,”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 1999,83-93. Louis Snyder 1976 Verifies of Nationalism:A Comparative Study. New York:Holt, Rinchart and Winston. Neil C. Hughes 2005 “A Trade War with China?,”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2005,30-57. Nigh, D. 1984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Event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by Germa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24(1) :18-38. Olson, Mancur, Jr. 1965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rdershook, C., Peter 1986 Game Theory and Politic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eter Gries 2005 China’ s New Nationalism: Pride, Politics, and Diplomacy. New Yor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oundstone, William 1992 Prisoner’s Dilemm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S. Ross 2006 “Taiwan's Fading Independence Movement,”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6,49-57. Robock, S. H. 1971 ”Political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10(3) :6-20. Rosenau, James and E. O. Czempipei ed. 1992 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apoport, Anatol, Albert M. Chammah 1965 Prisoner’s Dilemma: A Study in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Ann Arbor Mic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Rochefort, David A. and Cobb W. Roger 1993 “Problem Definition, Agenda Access and Policy Choic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21(1):56-71. Singer, David J 1961 “The Level-of-Analysis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World Politics 14(1):77-92. Tso, Allen Y. 1996 “An Analysis of the Trade-Investment Relationship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ssue and Studies 32(8):4-73. Waltz, Kenneth N. 1959 The State and Wa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