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20 08: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佳玲
研究生(外文):Chia-ling Lin
論文名稱:建立我國與歐盟東擴國家雙邊貿易之時間數列模型
論文名稱(外文):An Establishment of Time-Series Model on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EU Enlarged Countries
指導教授:曾秀梅曾秀梅引用關係葉曉萍葉曉萍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歐盟東擴國時間數列ARIMA模型
外文關鍵詞:EU enlarged countriestime seriesARIMA mode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文摘要
自1989年前蘇聯共產政權垮台後,美蘇冷戰隨之瓦解,歐盟東擴國家與我國的貿易也與日俱增。本研究的歐盟東擴國家意指前蘇聯共產國家(或稱社會主義國家)於2004年5月1日新加入歐盟的八個國家。但因各國國情不盡相同,所採取的經濟轉型政策各異,其轉型所波及的層面極廣,不僅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更涵蓋著政治與社會安定的問題,加上存在著交易成本等風險性問題,故不盡然所有國家皆能維持在成長的狀態。再者,與我國的貿易方面,該區域內並非所有國家對我國之貿易也皆能呈現整體的良性循環。結合上述各種可能影響雙邊貿易的因素,因此,自各國轉型至現在這段期間的變動,及其與我國雙邊貿易之未來走勢預測成為本研究的主軸。本研究資料係採我國財政部關稅總局的貨品貿易值,涵蓋期間為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之月資料,選用時間數列ARIMA模型為研究方法,建立進口ARIMA模型、出口ARIMA模型,進而實證、預測分析我國與歐盟東擴國家雙邊貿易的關係。實證結果顯示,本研究所擬合的進出口ARIMA模型大致符合理論上的適切要求。實證模型中達精確標準的有,立陶宛(Lithuania)出口、拉脫維亞(Latvia)出口、波蘭(Poland)出口、捷克(Czech)進口和捷克(Czech)出口;達到合理的依序為斯洛凡尼亞(Slovenia)出口、匈牙利(Hungary)進口、立陶宛(Lithuania)進口、斯洛伐克(Slovakia)出口、匈牙利(Hungary)出口、愛沙尼亞(Estonia)出口、愛沙尼亞(Estonia)進口、斯洛伐克(Slovakia)進口和斯洛凡尼亞(Slovenia)進口;不正確的僅有波蘭(Poland)進口和拉脫維亞(Latvia)進口。






【關鍵字】:歐盟東擴國,時間數列,ARIMA模型
Abstract
Since the collapse of Soviet Union in 1989, the cold war between Soviet Union and America had eliminate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EU enlarged countries has risen rapidly. In this study, “EU enlarged countries” means those ex-socialism countries which were used to be part of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past, and jointed as a EU member state during 1 May 2004.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social conditions between each nation, they have adopted a different policy in economy reformation. In fact, economy reformation is not merely an economic issue. It comprised of other complicated issues, such as political issues and issues concerning social stabilities. Furthermore, there ar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isk of transaction cost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 in the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ch nation. (e.g. not every nations are in the growing stage). As a result of these situations, it is not possible for each of these nations within the region to bring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trade growth with Taiwan constantly. For the above reasons,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major changes of each nations (within the EU enlarged countri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ir economy reformation in past to the present. Moreover,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n anticipation on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those concern nation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merchandise trade data collected from Customs Office of ROC (from January 1995 to July 2005). This study adopted the time series ARIMA model as a research framework. This is to establish an import ARIMA Model, export ARIMA model, in order to prove, anticipate and analyz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EU enlarged countries. The study result shows that the import and export ARIMA model fits with the theatrical requirements. The result also fount out that Lithuania export, Latvia export, Poland export, Czech import and Czech export have reached accurate standard. While Slovenia export, Hungary import, Lithuania import, Slovakia export, Hungary export, Estonia export, Estonia import, Slovakia import and Slovenia import have reached reasonable standard. Lastly, Poland import and Latvia import are classified as incorrect.

【Keywords】: EU enlarged countries, time series, ARIMA model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ix
附圖目錄 x
一、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流程 2
二、 文獻探討 4
2.1 國際貿易理論 4
2.2 歐盟東擴 7
三、 研究方法 13
3.1 研究資料 13
3.2 時間數列模型 14
四、 進口實證結果分析 19
4.1 捷克 19
4.2 愛沙尼亞 22
4.3 匈牙利 25
4.4 立陶宛 28
4.5 拉脫維亞 31
4.6 波蘭 34
4.7 斯洛凡尼亞 37
4.8 斯洛伐克 40
五、 出口實證結果分析 43
5.1 捷克 43
5.2 愛沙尼亞 46
5.3 匈牙利 49
5.4 立陶宛 52
5.5 拉脫維亞 55
5.6 波蘭 58
5.7 斯洛凡尼亞 61
5.8 斯洛伐克 64
六、 結論與後續研究 67
參考文獻 68
附錄一 我國對歐盟東擴國家進出口實際值 70
附錄二 歐盟東擴國家基本資料 78


表目錄
表1 歐盟大事紀 8
表2 本研究歐盟東擴國家代碼 14
表3 ARMA模型辨識準則 17
表4 捷克進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19
表5 捷克進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19
表6 捷克進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20
表7 捷克進口值預測結果 21
表8 愛沙尼亞進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22
表9 愛沙尼亞進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22
表10 愛沙尼亞進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22
表11 愛沙尼亞進口值預測結果 24
表12 匈牙利進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25
表13 匈牙利進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25
表14 匈牙利進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26
表15 匈牙利進口值預測結果 27
表16 立陶宛進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28
表17 立陶宛進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28
表18 立陶宛進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29
表19 立陶宛進口值預測結果 30
表20 拉脫維亞進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31
表21 拉脫維亞進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31
表22 拉脫維亞進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31
表23 拉脫維亞進口值預測結果 33
表24 波蘭進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34
表25 波蘭進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34
表26 波蘭進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34
表27 波蘭進口值預測結果 36
表28 斯洛凡尼亞進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37
表29 斯洛凡尼亞進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37
表30 斯洛凡尼亞進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38
表31 斯洛凡尼亞進口值預測結果 39
表32 斯洛伐克進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40
表33 斯洛伐克進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40
表34 斯洛伐克進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41
表35 斯洛伐克進口值預測結果 42
表36 捷克出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43
表37 捷克出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43
表38 捷克出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44
表39 捷克出口值預測結果 45
表40 愛沙尼亞出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46
表41 愛沙尼亞出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46
表42 愛沙尼亞出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47
表43 愛沙尼亞出口值預測結果 48
表44 匈牙利出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49
表45 匈牙利出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49
表46 匈牙利出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50
表47 匈牙利出口值預測結果 51
表48 立陶宛出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52
表49 立陶宛出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52
表50 立陶宛出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53
表51 立陶宛出口值預測結果 54
表52 拉脫維亞出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55
表53 拉脫維亞出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55
表54 拉脫維亞出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55
表55 拉脫維亞出口值預測結果 57
表56 波蘭出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58
表57 波蘭出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58
表58 波蘭出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59
表59 波蘭出口值預測結果 60
表60 斯洛凡尼亞出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61
表61 斯洛凡尼亞出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61
表62 斯洛凡尼亞出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62
表63 斯洛凡尼亞出口值預測結果 63
表64 斯洛伐克出口值自我相關白干擾檢定 64
表65 斯洛伐克出口值擬合模型參數估計 64
表66 斯洛伐克出口值擬合模型殘差檢定 64
表67 斯洛伐克出口值預測結果 66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 3
圖 2 歐盟東擴國家地誌 10
圖 3 歐盟東擴國家通貨膨脹率之比較(1995-2004) 11
圖 4 歐盟東擴國家失業率之比較(1995-2004) 12
圖 5 ARIMA模型之反覆過程 15
圖 6 捷克進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20
圖 7 愛沙尼亞進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23
圖 8 匈牙利進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26
圖 9 立陶宛進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29
圖 10 拉脫維亞進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32
圖 11 波蘭進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35
圖 12 斯洛凡尼亞進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38
圖 13 斯洛伐克進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41
圖 14 捷克出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44
圖 15 愛沙尼亞出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47
圖 16 匈牙利出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50
圖 17 立陶宛出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53
圖 18 拉脫維亞出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56
圖 19 波蘭出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59
圖 20 斯洛凡尼亞出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62
圖 21 斯洛伐克出口實際值與預測值 65

附圖目錄
附圖 1 我國對捷克實際進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0
附圖 2 我國對愛沙尼亞實際進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0
附圖 3 我國對匈牙利實際進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1
附圖 4 我國對立陶宛實際進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1
附圖 5 我國對拉脫維亞實際進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2
附圖 6 我國對波蘭實際進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2
附圖 7 我國對斯洛凡尼亞實際進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3
附圖 8 我國對斯洛伐克實際進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3
附圖 9 我國對捷克實際出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4
附圖 10 我國對愛沙尼亞實際出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4
附圖 11 我國對匈牙利實際出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5
附圖 12 我國對立陶宛實際出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5
附圖 13 我國對拉脫維亞實際出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6
附圖 14 我國對波蘭實際出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6
附圖 15 我國對斯洛凡尼亞實際出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7
附圖 16 我國對斯洛伐克實際出口值(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 7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Friedrich, K., 1974, 國際經濟學(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ncepts and Issues),李紹盛,楊瑞東譯,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台北市銀行合作出版,台北。
2.Heller, H. R., 1975,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證分析(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廖振元譯,茂昌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3.Ohlin, B., 1977,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杜文田譯,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北。
4.Snider, D. A., 1982, 國際貿易與金融(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陳文龍譯,三民書局有限公司,台北。
英文部分
5.Appleyard, D. R., and Field, A. J., 2001,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forth edition, McGraw-Hill.
6.Box, G. E., and G. M. Jenkins, 1976, Time Series Analysis: Forecasting and Control, revised edition, Holden-Day, Oakland.
7.Brockebank, J. C. and D. A. Dickey, 2003, SAS for Forecasting Time Series, second edition, SAS Institute Inc, North Carolina.
8.CIA, 2006, The World Factbook 2006,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index.html., (accessed April 10, 2006).
9.Clark, V. (ed.), 2004, SAS/ETS 9.1 User's Guide, SAS Institute Inc., North Carolina.
10.DeLurgio, S. A., 1998, Forecast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11.European Commission, 2004, Key Facts and Figures about the European Union, European Communities, Belgium.
12.Jovanović, M. N., 2005, The Economic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Limits and Prospects, Edward Elgar.
13.Krugman, P. R. and Obstfeld, M., 2003,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sixth edition, Person Edition, Inc., America.
14.Lauter, G. P. and S. Rehman, 1999,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Trade Orientation and FDI Flows: Preparation for EU Membership”,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Vol. 13, 1, pp. 35-52.
15.Lewis, C. D., 1982,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Forecasting Method, Butterworth-Heinemann., London.
16.Meyer, K. E., 2001, “Institutions, Transaction Costs, and Entry Mode Choice in Eastern Europ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32, 2, pp. 357-368.
17.Ricardo, D., 1817,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J M Dent, Reprinted in 1911.
18.Sachs, J. and Wing Thye Woo, 1994, “Structural Factors in the Economic Reforms of China,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Economic Policy, Vol. 9, 1, pp. 102-145.
19.Salvatore, D., 2003,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igh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Shama, A, 1995, “Entry Strategies of U.S. Firms to the New Independent State, Baltic States, and Eastern Europea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37, 3, pp. 90-109.
21.Sik, E. and C. Wallace, 1999, “The Development of Open-air Markets in East-Central Europ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 Regional Research, Vol. 23, 4, pp. 697-714.
22.Smith, A., 1776,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McGraw-Hill, London, Reprinted in 199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幼妃(1982)。父母與同儕對國中學生教育抱負影響之研究。教育學刊,4,89-124。
2. 宋棋超(2001)。「幼兒教育券」發放之平議。幼兒教育年刊,13,95-116。
3.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因果機制:以台北市與台東縣作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4. 李敦義(2000)。市場化理論分析及對臺灣中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8(6),62-88。
5. 沈姍姍(1996)。教育選擇與控制理念的另類思考。教育資料與研究,9,14-15。
6. 周裕欽、廖品蘭(1997)。出身背景、教育程度及對子女教育期望之關聯性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0,313-330。
7. 林義男(1988)。國小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其學業成就之關係。輔導學報,11,95-141。
8. 邱志鵬(1996)。「追求高品質的幼兒教育」之評論。教改通訊,19,13-15。
9. 陳俊升(2004)。學前教育機構消費行為之探討。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通訊,52,3-15。
10. 彭淑華(1995)。我國兒童福利法政策取向之評析。社區發展季刊,72,25-40。
11. 黃炳城(2003)。現代父母課程與全方位幼稚園。師友月刊,428,81-83。
12. 楊景堯(1993)。高雄地區不同公立高中父母教育程度、父母感情與教育期望差異之調查研究-上。臺灣教育輔導月刊,43(4),4-13。
13. 廖宏彬(1999)。〈從馬克思社會結構觀點及韋伯權力秩序三向度,談臺灣私立幼教業者經營的最大報酬條件(上)〉。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通訊,8。
14. 蔡明田、廖曜生、郭巧俐(2000)。家長對幼教服務機構選擇行為之研究—以大台南地區為例。教育研究資訊,8,5,58-79。
15. 蔡春美(1995)。期盼四至六歲幼兒皆能獲得相同品質的教育。教改通訊,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