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lan, Wu, 2001, Robust Design Using Taguchi Methods, Workshop Manual, American Supplier Institute (ASI), Version 3.0.
2.Bisgaard, S. “Conditional Inference Chart for Small Unreplicated Two-Level Factorial Experiments.” Quality Engineering, Vol. 11, pp.267-271,1998.
3.Box, G. E. P., “Signal-to-Noise Ratio, Performance Criteria, and Transformation.” Technometrics, Vol. 30, pp. 1-40,1998.
4.Cheng, T M., Wu, H. T., Ke, Y. F., and Feng, C. W.(2002). “Applying Genetic Algorithms on the Computers Simulation for Improving Construction Productivity.”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April 3-5, Taipei, Taiwan.
5.Dhavlikar, M. N., Kulkarni, M. S., Mariappan, V., 2003, “Combined Taguchi and dual response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of a centerless grinding oper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lume:132, Issue:1-3,p90~94.
6.Fowlkes, W. Y.,Engineering Methods for Robust Product Design,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N.Y. , 1995
7.Fowlkes, William Y. & Creveling, Clyde M. 1995, Engineering Methods for Robust Product Design, Addison Wesley.
8.Frank Dachille, P. Y. Simons, and Rustum Roy, 1968, “Pressure-Temperature Studies of Anatase, Brookite, Rutile, and TiO2 II” AM. Mieral. Vol53, p.1929-39,Nov-Dec., 1968.
9.Genichi Taguchi (Yuin Wu, technical editor for the English edition), Taguchi Methods / Design of Experiments, Dearborn MI/ASP Press, Tokyo.
10.Ghani, J. A., Choudhury, I.A., Hassan, H. H., “Application of Taguchi method in the optimization of end milling parameter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lume:145, Issue:1, p.84~92.
11.Goldberg, D. E. Genetic Algorithms in Search Optimiz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Addison-Wesley, 1998.
12.Goldberg, D. E., Genetic algorithms in search, optimiz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Addison-Wesley, reading, MA, 1989.
13.Holland, J. H., 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5.
14.Hunter, J. S. “Let’s All Beware the Latin Square.” Quality Engineering, Vol. 1, pp. 453-465,1989.
15.Hunter, J. S. “Statistical Design Applied to Product Design.”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 Vol. 17, pp.210-221,1985.
16.Liao, Hung-Chang,”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for optimizing multi-response problem with censored data in the Taguchi method”, 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Volume:46, lssue:4, July, 2004, pp. 817-835.
17.Logothetis, N; 1988, “The Role of Data Transformation in Taguchi Method”, vol.4; pp. 49-61.
18.Montgomery, D.C.,2001,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Myers, R. H., and D. C. Montgomer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rocess and Product Optimization Using Designed Experiments. Wiley, New York,1995.
20.Pignatiello, J. J., Jr., and J. S. Ramberg “Top Ten Triumphs and Tragedies of Genichi Taguchi.” Quality Engineering, Vol. 4, pp.211-225,1992.
21.丁志華、戴寶通,2001,“田口實驗計畫法簡介(I)”,奈微米通訊,第八卷,第三期。
22.方國富,2000,多品質特性產品之穩健參數設計,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3.白賜清,2001,工業實驗計劃法,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台北。
24.吉澤正孝,1990,開發設計階段的品質工程,中國生產力中心。
25.江可達、楊展耀、林秀姿,2002,“應用田口法於CD-ROM碟片托盤射出成型之製程最佳化開發”,修平學報,第五期,p1~22。26.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92.1.6修訂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網站。
27.吳宗正,1994,變異數分析─理論與應用,華泰,台北。
28.呂信德,2003,磁控濺鍍TiO2-WO3複合膜光催化性質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9.李宏倫,1998,以田口式實驗計劃法協助IC構裝模流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30.李明賢、李俊祺,2003,“應用直交表實驗計劃法於印刷電路板表面缺點數之改善”,品質學報,第十卷,第二期,p19~36。31.李長征,2004,多種鎳基超合金放電加工特性與表面完整性研究,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32.李俊棋,2003,運用六標準差管理建立企業e化與運用品質工程改善製程之個案研究,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所碩士論文。
33.李輝煌,2002,田口方法─品質設計的原理與實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34.周政欣,2004,探討場發射特性製程參數最佳化研究,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論文。35.林佳瑩,2003,以參數設計降低電源轉換器溫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36.林國華,2003,應用田口動態參數設計於UV油墨光起始齊之最佳配方組合,華梵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37.林崑狄,2004,以田口方式探討茶焗蛋製程之最適條件,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論文。38.林聖博,2004,四二輪輪班制度、員工睡眠品質與工作狀況之研究-以矽統科技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39.林詩盈,2004,結合6 Sigma手法與田口品質工程之應用-以TFT-LCD製程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40.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2004,“經濟部工業局九十三年度工業技術人材培訓計畫講義”,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41.柯瑞芬,1994,多種品質特性之產品穩健設計決策模式,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2.洪筱映,2004,具模糊多重構面的食材供應商評估方法,長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43.洪維宗、陳景榮,2004,“灰關聯分析於整合田口方法多重品質特性最佳化─在食品工業製程實證”,東海學報45卷,p69~88。44.胡勝淳,2004,掃描探針顯微鏡多軸微奈米定位平台之設計與研製,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系統與控制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5.孫正維,2004,機車騎乘之舒適度分析與參數設計,龍華大學機械系碩士論文。46.徐清彬,2003,二氧化鈦薄膜的性質和結構分析與光觸媒行為,國立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7.徐錫川,1999,利用模糊推論決定懲罰參數之結構最佳設計遺傳演算法,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48.高揚清,2004,運用品質設計方法於新型省水龍頭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49.張家碩,2004,以田口式實驗設計分析對原子力顯微鏡之探針可控因子作最適設計,國立勤益技術學院生產系統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0.張魁麟,2002,田口方法在筆記型電腦CPU過熱改善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51.郭昭貝,2004,電源轉換器外部零件參數最佳化設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52.陳永璋,2003,統計方法與品質管理,立誠書局,台北。
53.陳貝生,2004,應用基因演算法於多部門多重專案選擇與排程問題,國立中央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4.陳信安,1998,電腦連接器金膜厚之參數設計,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
55.陳威志,2004,燃料電池參數設計知識庫之發展,華梵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56.陳建翰,2004,應用田口類免疫演算法設計二維遞迴濾波器,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系統與控制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57.陳昭吉,2002,應用遺傳基因演算法於晶圓製造廠之設施佈置問題,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8.陳修毅,2004,骨外固定器機構簡化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59.陳景堂,2003,統計分析SPSS for Windows入門與應用,儒林圖書公司,台北。
60.陳順宇,2000,迴歸分析,華泰書局,台北。
61.陳葉華,2005,運用變形工時策略於多專案最佳人力資源指派之研究-以聯勤製傘工廠為例,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2.陳譽升,2004,應用蟻群演算法於半導體晶圓廠之設施規劃問題,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63.章允建,2004,應用蟻群演算法在解決TFT-LCD物料規劃最佳化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4.彭雲鄉,2001,田口方法於馬口鐵蓋切線生銹改善之應用,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65.曾昶斌,2004,應用DMAIC、田口方法與反應曲面法於鞋面鞋底拉力之最佳化,崑山科技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66.黃永東、趙平宜、廖俊杰,1997,“田口式之多要因直交表實驗設計的改進分析方法研究”,吳鳳學報,頁10-19。67.黃秉修,2004,應用田口類免疫演算法設計數位IIR濾波器,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系統與控制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68.黃俊峯,2004,影響直接甲醇燃料電池性能之參數研究,南台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69.黃煜尹,2004,改善筆記型電腦抗耐摔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70.黃嘉文,1993,應用田口式品質工程在染整業之研究,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71.楊志祥,2004,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與條碼(bar code)技術效率之比較評估-以量販店結帳作業為例,崑山科技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72.楊建明,2003,田口方法應用於連續纖維補強押出發泡三明治結構之製程最佳化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碩士論文。
73.楊智為,2004,反應六標準差之製程最佳化演算法,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74.葉怡成,2001,實驗計劃法:製程與產品最佳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
75.詹曉苓、張志平、陳志偉,2000,“田口品質資訊系統於汽車空氣濾清器製程改善之應用─以信通交通器材公司為例”,2000年科技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76.趙克賢,2003,整合六個標準差手法與田口品質工程於儀具量測作業品質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77.劉偉遠,2003,應用基因演算法於批次生產排程系統做為電力預估最佳化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機化與自動化工程所。78.蔡日新,1997,實施穩健性參數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以中鋼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9.蔡淑茜,2001,應用統計方法配方找尋之研究,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80.蔡進聰,2003,混合式田口基因演算法及其應用,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工程科技研究所。81.鄭慧玉,2005,應用田口方法於手機電池塑件製程不良率之改善,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論文。82.鄭燕琴,1993,田口品質工程技術理論與實務,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台北。
83.盧振清,2002,參數設計與製程能力之研究─以半導體封裝銲線製程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4.賴正賢,2004,應用智慧型田口基因遺傳演算法於排程問題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所碩士論文。85.賴岳宏,2004,利用演化式計算做最佳化之研究,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86.錢明淦,1998,遺傳演算法應用於具有多種資源組態及資源限制專案計劃排程問題之研究,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87.謝穎欣,2004,應用田口方法於基因演算法輸入參數設計--以求解多模式專案排程下資源撫平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88.簡志興,2004,應用田口品質工程於無鉛焊錫製程參數最佳化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89.魏智斌,2000,多種品質特性下產品之最佳參數設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90.蘇木春、張孝德,1997,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模糊系統以及基因演算法則,台北,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91.蘇朝墩,2002,品質工程,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台北。
92.垰田博史著,2003,光觸媒圖解,張晶、楊健譯,商周出版,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