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大智浩,1996 ,美術設計的基礎,王秀雄譯,大陸書局,台北市,頁174-229。
2.于長敏,2004,陶藝雜誌第45輯,五行圖書出版社,台北市,頁124。
3.丘永福編,1999,造型原理,藝風堂出版社,台北市。
4.江淑玲策展主編,2004,第二屆台灣陶瓷金質獎「生活茶具競賽獎」,台北縣鶯歌鎮,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頁8。
5.托馬斯‧贝納特,1985,感覺世界—感覺和知覺導論,科學出版社,北京,頁86。
6.李硯祖著,2002,造型藝術欣賞,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53-106
7.李知宴,1996,中國陶瓷文化史,文津出版社。
8.林崇宏,1997中國哲理思想運用於產品設計之理論與實案研究設計,教育、文化、科技,亞太圖書,台北,頁249。
9.林崇宏,1999,造形.設計.藝術,田園城市文化,台北市。
10.林正芳,1996,「論選壺、用壺、養壺」,台灣手工業第59輯,手工業研究所,頁4-10。
11.林岳儒,1996,形成產品識別造形因素之探討-以小家電產品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2.托馬斯 贝納特,1985,感覺世界—感覺和知覺導論,科學出版社,北京,頁86。
13.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64。
14.呂嘉靖,1994,陶藝雜誌第3輯「台灣現代陶藝壺的崛起」,五行圖書出版,台北市,頁104-108。
15.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5,南投陶二百年專輯,南投縣立文化中心,南投縣。
16.秦大樹,1999,當石與火相遇中國古瓷藝術,中天出版社,香港,頁103。
17.吳昭道,探討工業設計中的中國風格,工業設計,第71期,頁230~231。
18.明方成,1993,基本工業造形設計,科技圖書,台北,頁19。
19.莊明振、陳俊智,中西坐椅風格認知之探討,工業設計,第87期,頁229。20.許斐琳,2004,1990年代台灣陶者在「壺藝」創作上的表現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研究論文。21.陳新上,2002,阿嬤甕仔;思想起,台北縣立鶯歌個陶瓷博物館,台北縣。
22.陳煥堂,1996,台灣美術34輯,台灣美術館,頁10~18。
23.陳振輝,1995,中國的現代造型觀—創作理念,銀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P48。
24.陳人鳳,2001中國風格設計元素應用在工業產品設計之研究,大葉大學設計
研究所,頁10-14。
25陳佐導,2004,陶藝雜誌第42輯「新世紀茶壺夢幻壺陶土配方大公開」,五行圖書出版,台北市,頁138-141。
26陳信雄,2003,陶瓷台灣,晨星出版社,台中市,頁16。
27.游博文,2003,台灣當代陶藝茶壺發展研究(1981~2003),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28.游博文,2004,陶藝雜誌第42輯「台灣當代陶藝茶壺的界定範疇中」,五行圖書出版,台北市,頁130-137。29.張明雄,1994,台北文獻直字110期「台灣現代陶壺的誕生及其發展」,頁87-106。
30.蔣勳,1998,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雄師圖書,頁33~37。
31.劉鎮洲,1994,現代美術54期,台北市立美術館,頁4-9。
32.劉良佑,溫淑姿,1995,四十年來台灣地區美術發展研究之一陶藝研究彙編,台灣省立美術館,台中市。
33.鍾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市,頁149-158。
34.Fred N.Kerlinger & Howard B.Lee著,黃營杉、汪志堅譯,2002,研究方法,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頁409-413。
35.Ferebee,吳玉成譯,1993,現代設計史,(概觀維多利亞時期迄今的設計風格),胡氏圖書出版。
36.Thomas Herzog著,朱柔若譯,199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揚智文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頁14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