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陳雅美(民88)。幼稚園方案教學團體討論之分析研究:二個不同教室之比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2,535-570。
陸錦英(民89)。萌發課程中師生不同程度做決定之研究。收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編)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北師範學院。
陶英琪、陳穎涵譯,〈1998〉。探索孩子的心靈世界:方案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江怡旻(民86)。幼稚園方案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學位論文。
胡寶林(民89)。走出校園,認識社區環境與人物:呼應一個歐洲的「回歸生活環經教育」案例。美育,123,6-15。
廖鳳瑞、陳姿蘭(2002),幼兒表現評量:作品取樣系統/ Samuel J.Meisels等作;廖鳳瑞、陳姿蘭編譯-初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廖鳳瑞譯(民84),Meisels,S.J.著。工作取樣系統。家政教育,第13卷,第二期,頁24-22。
張軍紅、陳素月、葉秀香 譯(民87)。孩子的一百種語言:義大利瑞吉歐方案教學報告書。台北縣:光佑文化。
陳美玉(民89d)。師資生專業發展理論建構及其應用之研究。台北:五南文化。
夏林清譯,(民86,頁129)。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
黃政傑(民7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辛慶偉(民87)。國小自然科卷宗評量建構效度之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幸曼玲(民83)。從情境認知看幼兒教育初等教育學刊,第3期,頁165-188,市立台北師範學院。
施婉菁(民88)。卷宗評量中師生觀點的展露-以國小自然科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陳秀宜(民87)。國小啟智班學生自我概念成長之歷程分析-透過卷宗評量的方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張美玉(民84)。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和歷程檔案評量在自然科教學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技術資料中心。NSC84-2511-S134-001。
單文經(民87)。評介二種多元評量:真實性與實作評量。北縣教育,第25期,頁46-52。黃淑苓(民84)。幼兒教學評量。嘉義師範學報,第九期,頁667-694。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廖鳳瑞、陳姿蘭譯。發展檢核表發展指引。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姿蘭(民90)。一位幼稚園老師實施卷宗評量之研究碩士論文。劉淑雯(民85)。溶解刻板印象兩性角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廬雪梅(民87)。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與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1-5。
歐滄和(民87)。談學習歷程檔案法的點點滴滴。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28-30。Meiseis,S.J.(幸曼玲、廖鳳瑞譯,民84)。表現評量。家政教育,第13卷,第二期,頁19-23。
Meiseis,S.J.(廖鳳瑞譯,民84)。工作取樣系統。家政教育,第13卷,第二期,頁24-42。
谷瑞勉譯〈民88〉。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瑞琴(民82)。幼兒的語言經驗。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伯璋〈民76)。教育研究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
陳向明(民9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西文文獻
Malguzzi,L.(1993).History,ideas,and basic Philosophy.In C .Edwards,L.Gandini,& G.Forman(Eds.),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p.41-89).Nowood, NJ:Ablex.
Eduwards,Gandini,L.,& Forman, G.(1993).Intorduction. In C.Edwards,L. Gandini,L.,& Forman,(Eds.),The hunder Languages of Children: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p.3-18). Norwood,NJ:Ablex.
Hendrick,J.(1997).First steps toward teaching the Reggio way. Upper Saddie River, NJ:Prentuce-Hail.
Katz, & Chard,S.(1989).Engaging children’s minds:The project approach. Norwood, NJ:Ablex.
Rodriquez,R. F.(1982).The Mexican American child in special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12 437).
Spradley(1980,引自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Freire,P.(1970/1997).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
Puckett,M.B,& Black,J.K(1994).Authentrc assessment of the young child:
Celebrating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New York:Macmillian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Spradley,J.P.(1980).Participant observation,New York:Holt,Rinehart ant Winston.
Vygotsky, L.(1978). Mind in socuer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 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ood, D. J.,&.D.Middleton. 1975.A Study of assisted problem solving.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66,181-91.
Wood,D.J.,J. Brunner, G.Ross.1976.The role of th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7,89-100.
Rogoff,B. (1990).Apprenticeship in thinking: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social context,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