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史料部分(案筆劃排序)
六十七,1996,《番社采風圖考》,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山本三生,1930,《日本地理大系 台灣篇》,東京:改造社。
村上直次郎原譯,郭輝中譯 ,1631,《巴達維亞城日記》,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再版。
周鐘瑄,1962,《諸羅縣志》,文叢第141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姚瑩,1997,《東槎紀略》,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敏麟,1973,《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郁永河,1959,《裨海記遊》,文獻第44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孫元衡,1958,《赤崁集》,臺灣銀行。
高拱乾撰,1950,《臺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倫炯,1958,《海國聞見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培桂,1963,《淡水廳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淑均,1963,《噶瑪蘭廳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叔璥,1997,《臺海使槎錄》,文叢第4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董天工,1996,《臺海見聞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鄧傳安,1958,《蠡測蠡鈔》,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戴國煇,魏廷朝 譯,1989,《台灣總體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二、期刊論文部分
李亦園,1957a,〈台灣南部平埔族平台屋的比較〉《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117-144。
1992b,〈從文獻資料看臺灣平埔族〉《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聯經。
林會承,1998,〈史料中所見的平埔族聚落建築〉《設計學報》1(1):1-28。
孫家昌,2001,《西拉雅公廨建築初探:以台南地區為主》,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康培德,2001,〈十七世紀的西拉雅人生活〉《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陳淑慈,1994,《萬金聚落空間之研究-以萬金天主教教會始料為基礎》,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論。陸文照,1993,《吉貝耍(Kapas-au)聚落之研究(1904~1976)》,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劉偉民,2005,《殖民情境的影像再現-日治時期原住民明信片圖像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論。吳梨華,2004,《從文獻資料解讀清代台灣平埔族的社會文化》,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鄭俊男,1994,《白河地區竹磚混造建築之形式脈絡》,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論。三、專書部分
上田榮太郎,1907,《台灣寫真帖》,臺北:活版社。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1996,《台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陳千武 譯,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研究會,1999,《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攝影影像》,台北:南天。
日本建築學會編,1989,《圖說集落:その空間と計畫》,東京:都市文化社。
王雅倫,1998,《法國珍藏早期台灣影像:攝影與歷史的對話》,台北:雄獅。
田山宗堯,1908,《台灣寫真帖》,東京: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
石守謙,2003,《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台北:故宮。
伊能嘉矩,1996a,《平埔族調查旅行》楊南郡 譯註,台北:遠流出版。
1996b,《平埔諸族調查旅行》楊南郡 譯註,台北:遠流出版。
池上秀畝著,張良澤編譯,2001,《臺灣紀行》,台北:前衛。
何鋯,1990,《臺灣-殖墾時代臺灣攝影紀事 (1895-1945) 》
宋文薰等撰文,1994,《跨越世紀的影像-鳥居龍藏眼中的臺灣原住民》,台北:順益博物館。
李壬癸,1997,《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台北:常民文化。
李國銘 ,1992,〈頭社夜祭與祀壺信仰初探〉《台灣風物》48(1):63-132。
林金田總編,2003,《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史料特展圖錄(上)》,南投市:臺灣
文獻館。
松本曉美、謝森展編著,1990,《台灣懷舊》,台北:創意力。
姚瑞中,2003,《臺灣當代攝影新潮流》,台北:遠流。
施淑宜總編輯,1996,《海國圖索:臺灣自然地理開發(1895-1945)》,台北:立虹出版社。
胡家瑜,崔伊蘭主編,1998,《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台北:台大。
宮本延人口述,宋文薰、連照美翻譯,1998,《我的台灣紀行》,台北:南天書局。
宮本延人著,魏桂邦 譯,1997,《台灣的原住民族》,台北:晨星。
馬偕(G. L. Mackay)著,林耀南 譯,1959,《臺灣遙寄》(From Far Formosa),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國分直一,1981a,《壺を祀ゐ村:台灣民俗誌》,東京,財團法人法政大學出版局。
1981b,《台灣考古民族誌》,東京都,慶友社。
1992c,《台灣的歷史與民俗》邱夢蕾 譯,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2003,《回首臺灣百年攝影幽光專題展》,台北:史博館。
張良澤、上野惠司,1985,《FORMOSA台湾原住民の風俗》,東京,白帝社。
張良澤監修,戴嘉玲編譯,2000,《Formosa原住民寫真和解說集》,台北:前衛。
張建隆,1999,《看見老台灣》,台北:玉山社。
張振岳,1998,《噶瑪蘭族的特殊祭儀與生活》,台北:常民文化。
笠原政治編,1995,《臺灣原住民映像—淺井惠倫教授攝影集》楊南郡 譯,台北:南天書局。
莊永明編,2002a,《臺灣世紀回味:文化流轉》,台北:遠流。
2002b,《台灣世紀回味:文化流轉》,台北:遠流。
許功明主編,2001,《馬偕博士收藏臺灣原住民文物:沉寂百年的海外遺珍》,台北: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許朝卿,藍美雅編譯,1997,《台灣經典寫真:邂逅30年代Formosa》,台北:田野影像。
連美照主編,1998,《人類學玻璃版影像選輯》,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陳宗仁主編,2003a,《世紀容顏(上)-百年前台灣原住民圖像:頭目、勇士及傳統工藝》,台北:國家圖書館。
2003b,《世紀容顏(下)-百年前台灣原住民圖像:日常生活、服飾、家族人物》,台北:國家圖書館。
陳芳明,2004,《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
陳柔森主編,葉婉奇翻譯,李易蓉導讀(民88),1999,《重塑台灣平埔族圖像:日本時代平埔族資料彙編(1)》,台北市:原民文化。
陸傳傑,2001,《裨海紀遊新注》,臺北市,大地地理出版。
鳥居龍藏,1900,〈埔里社方面にて調查せし人類學的事項〉,《東京人類學會雜誌》第174號。
1931,《台灣の蕃族》,東京,國史刊行會發行。
1996,《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楊南郡 譯,台北:遠流。
勝山吉作,1931,《台灣介紹最新寫真集》,台北:勝山寫真館。
森丑之助,1994,《台灣蕃族圖譜中譯本》宋文薰編譯,台北:南天書局。
2000,《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臺灣探險》楊南郡 譯,台北:遠流。
程佳惠,2004,《臺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1935年魅力臺灣Show》,台北:遠流。
程紹剛,2000,《荷蘭人在福爾摩沙》,臺北,聯經出版社。
童春發等編,1996,《高砂春秋─台灣原住民之文化藝術》,台北:立虹出版社。
新竹市文化中心,1995,《竹塹思想起-老照片說故事》,新竹:竹市文化。
山崎柄根,1998,《鹿野忠雄》楊南郡 譯註,台中市:晨星。
經典雜誌主編,2001,《發現南島》,台北:經典雜誌。
詹素娟、潘英海主編,2001,《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臺北市: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
詹素娟、潘英海,1995,《平埔族研究論文集》,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壽備處。
詹素娟、潘英海主編,2001,《平埔諸族與台灣歷史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鈴木質,2000,《台灣原住民風俗》陳柔森主編,台北:原民文化。
遠流視覺書編輯室編,2001,《台灣世紀回味:生活長巷》,台北:遠流。
劉其偉,1995,《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台北:雄獅。
劉還月,1994,《南瀛平埔誌》,臺南縣新營市,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劉還月,李易蓉,2001,《認識平埔族群的第N種方法》,台北:原住民文化事業。
劉還月、陳柔森、李易蓉,2001,《我是不是平埔人DIY》,台北:原住民文化事業。
潘英海,翁佳音,詹素娟編,1988,《臺灣平埔族研書目彙編》,臺北巿: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潘英,1996,《臺灣平埔族史》,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潘朝成,1999,《噶瑪蘭族:永不磨滅的尊嚴與記憶》,台北:原住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潘朝成、劉益昌、施政峰合編,2003,《台灣平埔族》,台北:前衛。
蔡篤堅、張美陵,1998,〈捕捉現代:台灣寫實攝影轉變初探〉,《台灣攝影的轉向》。
蕭瓊瑞,1999,《島民.風俗.畫:十八世紀原住民生活圖像》,台北:東大。
應大偉,1995,《一百年前的臺灣寫真》,台北:圓神。
謝森展編著,徐蓮、馬聖美譯,1994,《台灣回想 1895-1945》,創意力文化。
顏新珠編著,1997,《嘉義風華:嘉義縣老照片精選集(1895-1945)》,朴子: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羅秀芝,1994,〈寫真史料之利用-以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藏之日據時期的寫真帖為例〉,《館藏與臺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會彙編》,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藤島亥治,1993,《臺灣的建築》詹慧玲編校,台北:臺原。
蕭富隆等,1996,《南投縣老照片特輯三》,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2001,《舊情南瀛:台南縣老照片之六》,台南縣文化局。
Davidson,James W.
1988,《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SMC Publishing Inc.
(originelly publishes by Macmillan & Company. 1903)
Montanus,A.
1702 The second and third embassy to the emperor of china,london.
Aalsvoort(Lambert van der,蘭伯特.凡.德.歐斯弗特)
2002,《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林金源譯,台北市,經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