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9 07: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淳任
研究生(外文):Yi-Ruei Tsai
研究生(原姓名):蔡逸瑞
論文名稱:婚姻內性暴力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Sexual Violence in Marriage
指導教授:朱元祥朱元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an-Hsiang Ch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人類性學研究所
學門:其他學門
學類:其他不能歸類之各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0
中文關鍵詞:婚姻內性暴力性暴力婚姻強暴
外文關鍵詞:sexual violence in marriagesexual violencemarital rap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5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方法,以「深度訪談」的方式蒐集相關研究資料,探索三位婦女遭受婚姻內性暴力的經驗,研究發現如下:
一、婚姻內性暴力的狀況
本研究受虐婦女經歷婚姻內性暴力的形式是多重的,包括性行為前言語辱罵脅迫、言語羞辱、毆打身體、強脫衣物、強脫衣物羞辱、攻擊她的胸部、陰部、令人羞辱的性行為、精神性虐待、不滿意性行為後的侮辱及限制自由、剝奪生理需求。
二、受虐婦女面對婚姻內性暴力的因應方式
受虐婦女的因應行為在心理方面有抱持希望的想法、解離、轉移注意力,在行為方面有抵抗、迴避、躲避、逃離、協商、妥協不抵抗、假裝高潮及向外求助。
三、婚姻內性暴力的影響
生理方面的影響包括身體上的多處傷害、性行為當下的痛苦、性器官發炎、撕裂傷、生殖器的重傷害以及睡眠被影響;心理方面的影響包括感覺痛苦、無奈、無助、壓力、憤怒,恨、恐懼以及社會孤立感;認知方面的影響是羞恥、注意力不集中;對性的聯想就是恐懼。
A qualitative approach with deep interview was applied to this study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sexual violence from three women in the marriage. Three main results concluded from the experience context of the studied women were:
The situation of sexual violence in the marriage
The subjects underwent the multiple pattern of sexual violence in the marriage, including insult with language and force before sexual behavior, insult with language, hitting body, taking clothes away with force, taking clothes away with force and insult, attacking her chest and the groin, sexual behavior with insult, spiritual abuse, insult and controlling the freedom after unsatisfied sexual behavior, and deprivation of body needs.

The ways of responding the sexual violence in the marriage
The ways of responding the sexual violence regarding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were the thought of embracing the hope, separation, and transferring the attention. The ways of responding the sexual violence regarding the behavioral aspects were resisting, avoiding, hiding, getting away, negotiation, compromise, pretending the climax, and asking for help.


The affects of sexual violence in the marriage
The physical affects included multiple wound on the body, the suffering during sexual behavior, the infection of sexual organ, laceration, severe injury of reproduction, and the affect of sleeping. The psychological affects included the feeling of suffering, helpless, pressure, angry, hate, scare, and social isolation. The affect of cognition included insult and distracting attention. Thus, the association with sex for the subjects was scare.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致謝---------------------------------------------------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3
第四節 名詞界定------------------------------------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婚姻內性暴力的理論觀點---------------------- 5
第二節 婦女遭受婚姻內性暴力的狀況及影響------------ 10
第三節 受虐婦女的因應方式-------------------------- 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取向 ----------------------------------- 1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3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26
第五節 研究嚴謹度---------------------------------- 28
第六節 研究倫理的考量------------------------------ 30
第四章 受虐婦女遭受性暴力的狀況
第一節 簡述三個受虐婦女的故事---------------------- 32
第二節 性暴力的狀況 ------------------------------- 62
第五章 受虐婦女面對婚姻內性暴力的因應方式及影響
第一節 受虐婦女面對婚姻性暴力的因應方式 ----------- 71
第二節 婚姻內性暴力對婦女的影響 ------------------- 77
第六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3
第二節 其他發現-------------------------------------89
第三節 討論 -------------------------------------------------------------91
第四節 建議 -------------------------------------------------------------93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95
參考文獻------------------------------------------------96
附錄一 ------------------------------------------------ 10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1998)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市:內政部統計處。
伊慶春、蔡瑤玲(民87)。台北地區夫妻權力的分析。伊慶春、朱瑞玲主編。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家庭、人口、政策與階層。115-151。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宋賢儀(民86)。受虐婦女與其非正式社會支持系統互動經驗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阮芳賦(民94)。性與暴力專題研究講義。樹德科大人類性學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周月清(民84)。婚姻暴力─理論分析與社會工作處置。台北市:巨流。
吳芝儀(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芝儀(民88)。諮商研究的方法與現況。教育學研究方法論,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芝儀、李奉儒譯(民90)。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柳嬌(民94)。婚姻暴力的成因與處遇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曉菁(民93)。女性遭受婚姻暴力中性強迫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芳玫(民89)。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
林君黛(民88)。婚姻暴力中受虐婦女生經驗之探討。中國醫藥學院碩士論文。
林美珠(民89)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胡幼慧主編(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許文娟(民87)。 受虐婦女暴力因應策略之探討-以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緊急庇護中心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許維倫(民86)。遭受婚姻暴力婦女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中正大學。
黃一秀(民89)。 婚姻暴力之受虐婦女求助歷程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黃志中、吳慈恩、高浩雲、姬瑪娜(民89)。婚姻暴力合併婚姻強暴之探索研究。台灣性學學刊,5:37-49。
黃志中等(民93)。婚姻暴力受虐婦女的身體症狀。台灣家醫誌,
14(1),25-34
湯琇雅(民82)。婚姻暴力中婦女受虐狀況與其因應過程之初探。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
鄔佩麗(民87)。台灣婦女女性意識發展歷程之研究:以三位女性主義者的生命故事為例。教育心理學報,30(1),51-57。


一、英文部分
Bernstein AE, Lenhant SA(1993).:The Psychodynamic treatment of women.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
Bruner, J.(1986.).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lood, R. O., & Wolfe D. M.(1960)Husbands and Wives : The Dynamics of Married Living.New York:Free press.
Campbell JC (1988). Women’s responses to sexual absue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Health Care for Women International,10:335-346
Cohen, S., & Wills, T. A.(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hothesis. Psychology Bulletin, 98(2), 310-357.
Dezin,N.k.(1994).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SAGE pupl ication.
Dutton, D. G. (1988). The Domestic assault of women: Psychological and criminal justice perspectiv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Frieze IH 1983. Investigating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marital rape.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8:532-553
Gelles,R.J. (1977).”Power, Sex, and Violence: The Case of Marital Rape.”Family Coordinator. 26(4):339-347.
Goode, W. E.(1971).Force and Violence in the Famil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3.(November):624-636.
Johan Galtung(1980) .Peace Problem :Some Case Studies ,Essays in Peace Research. Vol.V. p.407
Jackson, Stevi(1995) .The social context of rape: sexual scripts and motivations. In Rape and society: readings on the problem of sexual assault. Patricia Searles and Ronald J. Berger ed. Westview Press.
Lieblich A.,Tuval-Mash,R.,&Zilber,T.(1998)Narrative Research:reading,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Cai.:Sage.
O’Brien, J.E .(1971)“Violence in divorce prone famili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0:692-698.
Patton,M.Q.(1990).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2nd.).吳芝儀、李奉儒譯(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Polkinghorne,D. (1995).Narrative configuration in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J.A.Hatch & R.Wisniewski (Eds.),Life history and narrative (pp.5-23).London: The Falmer Press
Riessman,C.K.(1993).Narrative Analysis.CA:Sage.
Shields NM, Resicle PA, Hanneke CR(1990).: Victims of marital rape. In R.T. American, M.Hersen(Eds.). Treatment of Family Violence.NY:John Wiley&sons, 165-182
Walker, L. (1979). The battered woman. New York:Harper Perennial.



三、網站部分
http://www.who.int/svri/en/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5/15-5.htm
九十一年度家暴中心服務統計表
http://www.moi.gov.tw/div6/cnt/violence002012 家暴中心服務案件累計表(91年).xls
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九十年度家暴中心服務案件累計表
http://www.moi.gov.tw/div6/cnt/violence002006 家暴中心服務案件累計表90.1-12月.xl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豐楙、謝宗榮:<台灣信仰習俗概說>《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9年2月。
2. 李玉貴:<以「圖畫」「故事」「書」培養閱讀與寫作能力>,《研習資訊》,第18卷,第5期,2001年10月。
3. 方祖燊:<兒童文學的分類>,《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13期,1999年3月。
4. 王行恭:<閱讀品味的多樣化與精緻化>,《文訊月刊》,第173期,2000年3月。
5. 林文寶:<台灣圖畫書一路走來>,《文化視窗月刊》,第54期,2003年8月。
6. 林文寶:<1999年台灣兒童讀物出版概況>,《兒童文學家》,第26期,2000年7月。
7. 林雪卿:<繪本教學研究>,《國教月刊》,第40卷,第1.2期,1993年10月。
8. 林政華:<走出鄉土文化教學本位的盲點>,《國民教育》,第36卷,第4期,1996年4月。
9. 林訓民:<給孩子一生的愛—「台英世界親子童話書」出版理念>,《精湛》,第16期,1992年8月。
10. 林武憲:<從「田園之春」和「南瀛之美」說起—台灣鄉土圖畫書的探討>,《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43期,2002年7月。
11. 林素珍:<溫馨、甜蜜、歡愉之外─圖畫書對「死亡」的詮釋>,《國文學誌》, 第6期,2002年12月。
12. 林素珍:<缺陷世界的缺陷美—圖畫書對「身心障礙」的詮釋>,《兒童文學學刊》,第10期,2003年11月。
13. 林素珍:<當「台灣」再度遇到「圖畫書」─「台灣兒童圖畫書」系列探討>,《彰化師大文學院學報》,第3期,2004年。
14. 林素珍:<走過震殤,擁抱希望—「希望的翅膀」、「地震王國」二本圖畫書之比較與評述>,《國文學誌》,第7期,2003年12月。
15. 林煥彰:<尋找夢想、歡樂和美麗—圖畫書的閱讀隨想>,《美育》,第91期,199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