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A.中文
大前研一 (1987)。策略家的智慧。臺北市:長河出版社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2003)。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天下編輯(1996)。環境台灣-獻給台灣的未來。台北市:天下雜誌。
尤正國、陳犀吉(2002)。社區觀光與生態旅遊和諧發展之學理意涵──以宜蘭縣員山鄉阿蘭城社區為例。旅遊健康學刊(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旅遊健康研究所),2(1):52-62。
方力行等(2001)。進入生態旅遊的世界。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出版。
方威尊(1997)。休閒農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核心資源觀點。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文科、王智弘編譯(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台北市:師大書苑。譯自Research in Education Conceptual Introduction,by James H.McMillan,Sally Schumacher。
王仕圖(1999)。「公設民營」的迷思-非營利組織理論觀點的反省。社區發展季刊,85,156-165。王育群(1996)。生態觀光──國際發展現況。戶外遊憩研究季刊,9(4),19-30。王昱瑩(2004)。社區博物館中的地方文化展現-桃米社區九二一紀念館之個案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淑民(2004)。溪頭地區發展生態旅遊策略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王鑫(1999)。邁向永續發展的環境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25-29。王鑫(2002)。發展永續旅遊的途徑之一─生態旅遊。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24,28-44。司徒達賢 (1979)。台灣企業之環境分析。企銀季刊,3(1),32。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台北市:天下遠見。
司徒達賢、林晉寬(1998)。台灣優勢廠商之資源管理模式。管理學報, 15(2),255-270。田若屏(2005)。全球化的企業倫理-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3。田家駒(2002)。生態旅遊地區遊客環境視覺與行為之研究──以福山植物園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白培英(1998)。永續發展與企業競爭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企業永續發展論壇。http://www.bcsd.org.tw/talk/t-talk2.htm。
石滋宜 (1996a)。決勝未來的核心專長。戰略生產力雜誌,483,12-14。
石滋宜 (1996b)。一切從價值觀的領導開始。戰略生產力雜誌,484,12-14。石進芳、郭峻宏、沈志豪 (2004)。台歐美日綠營建之比較。現代營建,292,61-72。企業永續發展協會(2004)。迎向一個更富人性的全球化,企業領袖談社會責任。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企業永續發展論壇。http://www.bcsd.org.tw/talk/t-talk2.htm。
朱世娟(2003)。由景觀生態觀點探討台灣生態旅遊地區之永續發展──以新竹縣照門地區為例。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朱惟君(2003)。鄒族-達娜伊谷與茶山,大地地理雜誌,8月號,50-55。
朱博湧(2005)。維持高獲利的藍海策略。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台北市:天下文化。李紹唐譯自W.Chan Kim、Renée Mauborgne著Blue Ocean Strategy-How to Create Uncontested Market Space and Make the Competition Irrelevant(序一)。
江大樹(2003)。台灣鄉村型社區的發展困境與政策創新--「桃米生態村」的社區重建經驗啟示。政治學報。36,1-26。江明修(1998)。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功能之研究,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與社會角色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
江明修、陳定銘(1999)。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中國行政評論,8(3),23-72。江明修主編(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市:智勝文化。
江冠明(2004)。桃米社區生態民宿的發展趨勢與未來。繽紛桃米-推動桃米生態村學術研討會。台東南島社區大學。
牟中原(2005)。全球暖化現象。遠見雜誌,230,36-36。余佩珊譯(1994)。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市:遠流出版。譯自Peter F. Drucker著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余淑蓮(2003)。WTO 之後,他們不必放火燒田。鄉間小路,2月號,16-19。
克勞斯.施偉伯(2004),Klaus Schwab,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及主席。穩定經濟必先重建道德。羅耀宗等譯「企業全面品德管理-看見亞洲新利基」。台北市:天下遠見。譯自Frank_Jurgen Richter、Pamela C.M.Mar編Asia's New Crisis-Renewal Through Total Ethical Management。(緣起)
吳宗瓊(2002)。淺談生態旅遊。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24,54-59。吳宗瓊(2003)。再現原住民部落的價值,文化再造。大地地理雜誌, 8月號,60-62。
吳宗瓊(2004)。社區經營生態旅遊之課題與模式探討--以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為例。繽紛桃米-推動桃米生態村學術研討會。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
吳明一(2003)。民宿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藝術──我怎樣經營『庄腳所在』。鄉間小路, 1月號,72-74。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縣新店市:桂冠圖書公司(楊國樞主編,桂冠心理學叢書、心理學術系列)。譯自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by Michael Quinn Patton,1990。
吳思華(1984)。產業特質與企業經營策略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第三版。台北市:麥田出版社。
吳泉源、陳孟瑜(2003)。落實永續發展的社會觀。全球變遷通訊雜誌,38,45-50。吳淑媛(2003)。顧客關係管理應用於非營利組織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雅雯(2004)。九二一震災後觀光資源重建對台灣中部地區之經濟影響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麗真(2001)。台灣農業『綠金』隱然成形。能力雜誌,12月,54-61。呂永龍(1998),生態旅遊的發展與規劃,自然資源學報,13(1),81—86。
呂嘉泓(2000)。社區營造在永續發展中之角色──以嘉義縣山美社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宋東 (2005)。永續台灣,全球倒數第二。天下雜誌,317期。
宋偉航譯(1992)。綠色企業:永續經營新趨勢。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譯自Davis,John,Greenig Business:Manag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宋偉航譯(1995)。綠色管理手冊。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譯自Kit Sadgrove,The Green Manager's Handbook。
李永展(1995)。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踐。台北市:胡氏圖書出版社,環境與產業系列。
李永展(1999)。綠建築-人類迷思或永續願景?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49-53李永展(2001)。都市指標系統衡量對台北市永續發展之適用性及評估手冊研擬。台北市:永續發展工作室,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研究。
李永展(2003)。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台北市:巨流圖書,環境議題系列。
李永展(2004)。永續發展策略。台北市:詹氏書局。
李永展(2005)。社區自主發展的可能性:山美達娜伊谷為例。2005水、環境與社區研討會。台北市:台北科技大學。
李光中(2003)。生態旅遊與社區發展(下),鄉間小路,5月,81-84。李光中(2003)。生態旅遊與社區發展(上),鄉間小路,4月,82-85。李光中、王鑫(2003)。建立自然資源永續經營的社區參與機制之行動研究架構。96-102,花蓮師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
李光真(1997)。走在十字路口的台灣競爭力─麥可波特教授訪華記,光華雜誌,22(5),30-39。李素馨(1996)。觀光新紀元─永續發展的選擇,戶外遊憩研究季刊,9(4),1-17。李偉文(2005)。『環境永續指數』台灣排名全球倒數第二?──財富與幸福,競爭與永續之間的平衡。新觀念,205,78-82。李啟明(1989)。孫子兵法與現代戰略。台北市:黎明文化。
李紹唐譯(2005)。超越競爭,邁向藍海。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台北市:天下文化。譯自W.Chan Kim、Renée Mauborgne著Blue Ocean Strategy-How to Create Uncontested Market Space and Make the Competition Irrelevant(序二)。
李朝賢(2002)。因應知識經濟需求建立永續發展之農村,農政與農情, 1月號,62-66。李瑞全(1999)。儒學之「永續發展」基本理念。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21-24。李賢淇(1999)。淺談環境生物科技與永續發展。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54-57。汪芸譯(2006)。修練的軌跡-引動潛能的U型理論。台北市:天下文化。譯自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奧圖.夏莫C.Otto Scharmer、約瑟夫.賈渥斯基Joseph Jaworski、貝蒂蘇.佛勞爾絲BettySue Flowers合著 Presence-An Exploration of Profound Change in People,Organizations,and Society 探觸變革的深層動力,從頭腦到心靈的修練之旅。
汪瑞娟(2004)。有機蔬果行銷者品牌定位與行銷策略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文祥、慕心等譯(1998)。巨變時代的管理。台北縣:中天出版社。譯自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著,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1995。
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台北市:天下遠見。譯自Michael E. Porter著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周昌弘(2000)。自然保育與永續發展。政策月刊,65,8-13。林文政譯(1994)。綠色希望:地球高峰會議藍圖。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譯自Daniel Sitarz 編著,AGENDA 21:The Earth Summit Strategy To Save Our Planet。
林文澤、孫志鴻(2003)。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之個人行動策略。全球變遷通訊雜誌,37,35-40。林永森(2001)。地方觀光休閒產業關鍵成功因素與永續發展策略之探討。嶺東學報第十二期。嶺東技術學院財稅科。林玉婷(2002)。社區營造永續觀光評估模式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享能(2003)。國際自然保育發展之趨勢。國家政策論壇季刊冬季號。「永續發展」科經(研)092-014號。林叔圭(2000)。生態旅遊第一章──自然步道,動物園雜誌(台北市立動物園), 78,26-29。
林宜諄(2005)。2005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雄心與良心等。遠見雜誌,228,126-133、136-140。林芸青(2004)。社區意識與環境意識之解說探究。繽紛桃米-推動桃米生態村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林信揚(2004)。以生態旅遊為導向之社區發展模式比較分析-以桃米及大雁社區為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晉寬(1995)。資源基礎觀點之廠商成長,明志工專學報,27,145-167。林國詮、董世良(1996)。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實例──福山植物園的遊客管制。戶外遊憩研究季刊, 9(4):41-50。
林梓聯(2001)。體驗經濟時代農企業的發展機會。農業經營管理會訊, 28,3-9。林照真 (2005)。誰讓台灣吊車尾?天下雜誌,317期。
林鈴娟(2004)。風景區生態旅遊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台中市大坑風景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林鴻忠(2002)。國家森林生態旅遊-遊程規劃與活動設計。台灣林業, 28(1),55-62。
邱文彥(1999)。海洋的永續觀與倫理觀。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30-34。邱花妹等著(2000)。Green Power:解讀台灣綠色競爭力。台北市:天下雜誌,競爭優勢系列。
邱奕儒(1999)。玉井生態村之土地利用最佳化分析與生態建築規劃。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邱淑娟(2003)。九二一震災重建區社區参與學習之研究──以埔里鎮桃米社區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嫈勛(2004)。以社區為核心的生態觀光地之環境監測──以桃米社區為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金振寧、陳素珊譯(2002)。重返美麗家園:一位生態學者的返鄉衝擊。台北市:新自然主義公司。譯自Alan Thein Durning著,This Place On Earth:Home and The Practice of Permanence。
阿亞拉二世(2004)Jaime Augusto Zobel de Ayala Ⅱ。領導統御-企業在社會以身作則。羅耀宗等譯「企業全面品德管理-看見亞洲新利基」。台北市:天下遠見。譯自Frank_Jurgen Richter、Pamela C.M.Mar編Asia's New Crisis-Renewal Through Total Ethical Management。(193-208。)
侯錦雄(1996)。觀光區的重生──永續經營的更新計畫。戶外遊憩研究,9(4),侯錦雄(2000)。鄉村觀光永續發展的景觀策略研議。鄉村發展, 12月,41-50。洪忠修(2000)。由台灣農舍問題論談鄉村地區建築規劃。鄉村發展。12月,26-38。洪明洲(1996)。資源基礎的策略分析-策略制定過程的一項革命。戰略生產力,480,72-75。洪明洲(1996)。競爭優勢的鐵三角。戰略生產力,481,80-83。洪嘉穗(2002)。社區自主環境管理機制之研究──以湖本生態村願景實踐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論文。洪維勵、邱嫈勛(2004)。以社區為核心的生態觀光地之環境監測個案比較。2004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洪維勵、溫詔鈞(2004)。生態旅遊地環境監測架構之探討。2004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研考會網路村里(2005),http://www.village.gov.tw/webnew/376485200021/,2005.12.4.檢索
紀駿傑(1998)。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1,141-168。
紀骏傑(1999)。永續發展:一個皆大歡喜的發展?。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16-20。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
胡憲倫、鍾啟賢(2003)。從全球永續性報告書的標竿比較看-台灣企業永續經營方向。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4月號,17-28。胡憲倫、鍾啟賢(2004)。企業永續績效評估──永續企業的八大修煉。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4月號,8-19。倪葆真(1999)。農業產業文化發展。農政與農情, 10月號,59-63。埔里鎮公所(2005)。南投縣埔里鎮桃米休閒農業區規劃書(規劃草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輔導,南投縣政府、水土保持局第三工程所委託規劃,2005年7月印製。
孫志鴻(1999)。永續發展研究。環境教育季刊,37,75-81。孫震(2004)。理當如此-企業永續經營之道。台北市:天下遠見。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編著(2002)。Ecotourism生態旅遊白皮書。 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出版。
馬瑞諾夫(2004)Lou Marinoff。遠景-企業品德在亞洲的展望。羅耀宗等譯「企業全面品德管理-看見亞洲新利基」。台北市:天下遠見。譯自Frank_Jurgen Richter、Pamela C.M.Mar編Asia's New Crisis-Renewal Through Total Ethical Management。(275-290。)
高希均(2003)。台灣,從執行力再出發。執行力-沒有執行力,哪有競爭力。台北市:天下文化。李明譯自Larry Bossidy&Ran charan著Execution-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引言)。
高希鈞(2004)。事業雄心應植基於企業倫理。羅耀宗等譯「企業全面品德管理-看見亞洲新利基」。台北市:天下遠見。譯自Frank_Jurgen Richter、Pamela C.M.Mar編Asia's New Crisis-Renewal Through Total Ethical Management。(出版者的話)
高希鈞(2005)。鼓吹『企業社會責任』:讓台灣企業家驕傲地現身世界舞台。遠見雜誌,228,34-35。
張世賢(2004)。聯合國推動地方永續發展的策略分析。中國行政評論,13(2), 135-156。張茂芸譯(2000)。非營利組織(Non-Profits)。台北市:天下遠見。(哈佛商業評論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張英陣(1999)。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夥伴關係。社區發展季刊,85,62-69。張隆盛(2002)。我國永續發展的問題與挑戰。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報告【永續(研)091-026號】。
張筱苓(2000)。社區總體營造之執行評估。地理教育,26,65-78。
曹定人(1998)。永續社會。方良吉等著,李公哲主編「永續發展導論」第十六章。台北市: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教育部環保小組策劃。
曹勝雄、林裕強(2004)。永續觀光指標之建立。2004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曹聖雄、林裕強(2002)。不一樣的旅遊行程──生態旅遊讓您身曾體會旅遊精髓。消費者報導雜誌, 256,60-64。
曹聖雄、陳彥伶(2004)。生態旅遊地遊客承載量評估程序之建立。2004生態 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梁明煌(2002)。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劃設、專業導覽人員管理制度初探。2002 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27-45。
莊尚平(2000)。資源基礎理論下持久競爭優勢之整合性架構初探。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士軍 (1995)。管理學。第十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許士軍(1998)。構建在遽變環境前提上的五個主題。周文祥、慕心等譯「巨變時代的管理」。台北縣:中天出版社。譯自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著,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1995。(序言與導讀)
許士軍(2004)。許士軍談管理-洞悉84則管理新語。許士軍著。台北市:天下遠見。
郭城孟(2002)。台灣生態旅遊之特性及其展望。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24,45-49。郭進隆譯(1994)。第五項修練。台北市:天下文化。譯自Peter M. Senge著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郭顏慧(2005)。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並行-提高台灣未來競爭力,企業要有綠色資本概念。貿易雜誌,4月,26-29。陳世雄(2003)。推行有機農業之省思(下)。鄉間小路,2月號,20-23。陳世雄(2003)。推行有機農業之省思(上)。鄉間小路,1月號,20-23。陳巨凱(2004)。遊客參與社區觀光之動機、期待與滿意度調查─以桃米社區為 例。繽紛桃米-推動桃米生態村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
陳生民 (1996)。策略的失落環節。戰略生產力雜誌,484,8。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教育學門研究生質的研究方法研討會,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陳宏維(2003)。推廣農業策略聯盟成功因素之研析──以嘉義縣梅山鄉休閒農漁園區計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依蘭、陳靖怡、陳良進、張書憲(2002)。事件行銷於組織理念、形象認知之推廣分析──以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為例。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四集)。國立高雄餐旅學院。
陳尚任(2004)。企業執行力質化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陳怡蓁(2006)。「第六項修練」-從腦到心的U修練。修練的軌跡-引動潛能的U型理論。台北市:天下文化。譯自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奧圖.夏莫C.Otto Scharmer、約瑟夫.賈渥斯基Joseph Jaworski、貝蒂蘇.佛勞爾絲BettySue Flowers合著。探觸變革的深層動力,從頭腦到心靈的修練之旅Presence-An Exploration of Profound Change in People,Organizations,and Society(序)。
陳明川(2003)。社區居民對生態旅遊衝擊認知與發展態度之研究──以嘉義縣山美村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陳明健(2003)。透過知識經濟,促進農業產業升級。農政與農情, 1月號,52-57。陳金貴(2002)。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 19,37-51。陳其南、陳瑞樺(1998)。台灣社區營造運動之回顧。研考報導,41,21-37。陳長文(2004)。從「理律個案」重視「企業品德」。羅耀宗等譯「企業全面品德管理-看見亞洲新利基」。台北市:天下遠見。譯自Frank_Jurgen Richter、Pamela C.M.Mar編Asia's New Crisis-Renewal Through Total Ethical Management。(序)
陳彥伶(2004)。生態旅遊地觀光承載量指標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茂成(2003)。企業永續經營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章波(1999)。臺灣永續之道。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60-62。
陳章波(2002)。生態旅遊地環境監測機制:動物生態監測。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24,50-53。陳章波(2003)(黃慧君整理)。落實正確的環境成本觀念,大地地理雜誌, 8月號,61-62。
陳章波、林淑婷(2004)。生態旅遊地總量管制之理論與實例(初探)。2004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
陳章波等(2004)。2004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出版。
陳墀吉、李其樺(2004)。休閒農業經營管理。台北市:威仕曼文化。
陳慧屏(2003)。共創理想國──桃米生態村,大地地理雜誌,8月號,30-33。
陳瑾瑛(2003)。永續的執行力──台灣中小企業個案的參考典範。2003提升台灣執行力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管所。
陳錦煌(2005)。社造十年,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194,84-85。
陳鎮東(2000)。國家永續發展。政策月刊,65,23-25。陳瀅世(2002)。探討台灣生態旅遊發展之限制-參考歐洲生態旅遊認證基準。 2002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
陳瀅世(2004)。旅遊地區之環境監測模式。2004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
陸宛蘋(1999)。非營利組織之定義與角色。社區發展季刊,85,30-35。陸恭蕙(2004)。社會治理-非政府組織讓社會向上提昇。羅耀宗等譯「企業全面品德管理-看見亞洲新利基」。台北市:天下遠見。譯自Frank_Jurgen Richter、Pamela C.M.Mar編Asia's New Crisis-Renewal Through Total Ethical Management。(275-290。)
陶在樸(1999)。永續發展的基本公理及定律。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35-36。彭若青(2003)。永續經營─用創新提升地球的價值。管理雜誌,343,58-60。彭國棟(2004)。如何規劃社區生態旅遊。繽紛桃米-推動桃米生態村學術研討會。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彭國棟(2006)。永續發展與生態社區營造。自然保育季刊,53,5-19。彭國棟等(2004)。『繽紛桃米』-推動桃米生態村學術研討會。南投埔里,財團 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出版。
曾梓峰、蔡宗秀(2005)。生態旅遊作為區域發展的催化劑?-社會經濟觀點下的困境與機會。
曾慈慧、凌徳麟(2002)。由生態觀光觀念基本概念到生態觀光規劃之建議。2002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
曾槶源(2005)。非營利組織協助推動社區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新故鄉文教基金 會推動桃米生態村社區總體營造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湯明哲(2003)。填補管理最大的黑洞。執行力-沒有執行力,哪有競爭力。台北市:天下文化。李明譯自Larry Bossidy&Ran charan著Execution-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導讀)。
湯明哲(2004)。策略精論-基礎篇。台北市:天下遠見。(2003年,第一版;2004年,第一版第10次印行)。
馮震宇(2001)。加入WTO只是挑戰的開始。能力雜誌,12月,28-36。黃世輝、宮崎 清(1996)。從產品設計到社區設計-談台灣社區總體營造得發展 與方法。台灣手工業,60,4-20。
黃正忠(1999)。企業永續發展之國際現況與趨勢。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43-黃秀媛譯(2005)。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台北市:天下文化。譯自W.Chan Kim、Renée Mauborgne著Blue Ocean Strategy-How to Create Uncontested Market Space and Make the Competition Irrelevant。
黃秀媛譯(2005)。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台北市:天下遠見。譯自Blue Ocean Strategy-How to Create Uncontested Market Space and Make the Competition Irrelevant ,by W. Chan Kim,Renee Mauborgne。
黃宗煌(2003)。落實永續發展的經濟観。全球變遷通訊雜誌,38,34-44黃啟峰、盧誌銘(1995)。對我國「永續發展國家報告」之建議。能源、資源與環境,4月,59-67。
黃敏治(2004)。澎湖縣望安鄉發展綠蠵龜生態旅遊之經濟效益評估。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惠雯、童琬芬、梁文蓁、林兆衛譯(2003)。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公司。譯自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by Benjamin F.Carbtree,William L.Miller。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榮振(2002)。建構以廢耕地為基礎之生態園區-以福寶生態園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慧子(2002)。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對環境行動亦徒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慧子、洪維勵(2002)。環境教育對環境行動的效果探討──以生態旅遊為例。2002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黃靜儀譯(2005)。Nosari:迎接綠色假期。台北縣:中國生產力。譯自佐藤誠。
黃營杉譯(1996)。策略管理學。臺北市:華泰書局。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5a),http://www.taomi.org.tw/02-01.htm,2005.12.4.檢索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5b),http://www.taomi.org.tw/02-02.htm,2005.12.4.檢索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5c),http://www.taomi.org.tw/01-02.htm,2005.12.4.檢索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5d),http://www.taomi.org.tw/05.php,2005.12.8. 檢索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5e),http://www.taomi.org.tw/04_1.php?ed_id=11, 2005.12.18檢索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5f), http://www.taomi.org.tw/09_1.php?ed_id=143,2005.12.16檢索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5g), http://www.taomi.org.tw,2005.12.05. 檢索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5h),http://www.taomi.org.tw/05_1.php?ed_id=17, 2005.12.16檢索
楊日昌(2000)。永續發展的內涵與對臺灣的意義。政策月刊,65,17-22。楊宏志(1995)。生態旅遊:方法及技術。台灣林業, 21(1),2-7。
楊宏志(2002)。生態旅遊制度的建立。台灣林業, 28(1),68-76。
楊明珠譯(2003)。城鄉總體營造之路-平衡城鄉發展與行銷地方特色的經營技巧。臺北縣:中國生產力中心。譯自日本三井物產戰略研究所,園田正彥編著,「城鄉總體營造之路」。
楊冠政(1999)。永續發展的倫理。環境教育季刊,37,82-86。楊秋霖(2000)。與自然同樂──生態旅遊-自然遊憩新趨勢。動物園雜誌(台北市立動物園),78,12-19。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7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市:東華書局部。
楊國鑫(2002)。生態旅遊的涉利者理論分析模式。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24,72-79。楊國鑫(2002)。生態旅遊的商業倫理:以南埔生態村案例來論,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23,25-31。楊國鑫(2002)。生態旅遊與永續發展:試論生態旅遊的商業倫理。2002生 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楊國鑫(2003)。論生態旅遊的商業倫理。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楊國鑫等(2002)。2002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出版。
葉保強(2002)。企業永續經營的願景與實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23,37-46。葉保強(2005)。企業永續新標準:健全財務+關注環境+回饋社會,遠見雜誌,228,134-134。
葉俊榮(2005)。為地方永續發展點起一盞明燈。蕭新煌、蔣本基、紀駿傑、朱雲鵬、林俊全合著(2005)。綠色藍圖:邁向台灣的「地方永續發展」。台北市:天下遠見。(序)
葉美秀(2000)。回歸自然-永續栽培系統應用於休閒農業之探討,鄉村發展, 12月,53-61。葉祖堯、葉馨梅(2005)。商道-卓越領導的五大管理藝術。臺北縣:中國生產力中心。(樂為良譯,The Art of Business-in the footsteps of giants)
葉素蘭(200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策略行銷之研究:以非營利組織的觀點切入。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詹欣華(2004)。社區永續發展──以南投縣桃米社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詹雪梅(2004)。永樂社區發展學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參與學習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廖志德(2005)。建構卓越服務價值鏈,能力雜誌,4月,16-24。
廖俊松(2004)。地方二十一世紀永續發展之策略,中國行政評論,13(2),183-212。廖嘉展(2004)。社區標竿案例介紹-桃米經驗與驚豔,2004年杜拜國際競賽增進生活環境最佳案例報告。
熊泰坤編(1992)。生態保育專輯-台灣省環境教育叢書。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出版。
趙芝良、歐聖榮(1997)。建立森林生態旅遊地評估模式架構之探討,興大園藝,22(1),137-151。劉子衙(2004)。從環境策略面談企業永續經營。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經濟部工業局發行),6月,。劉立偉(2001)。生態遊憩區管理──以福山植物園與四獸山市民森林為例。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劉金花(2002)。農村休閒酒莊設置開發及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阿榮、石慧瑩(1999)。永續發展的五個正義向度。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37-42。劉思治(2003)。從關鍵成功因素及資源基礎觀點探討休閒事業之競爭優勢—以西子灣休閒度假中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劉新園(2005)。日本社區總體營造的發軔與運作。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報告【教文(研)094-009號】。
劉楚俊譯(2000)。倫理與經濟。台北市:聯經公司。譯自On Ethics and Economics,by Amartya Sen。
歐聖榮、蕭芸殷(1998)。生態旅遊遊客特質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3),35-58。毅力公司出版部譯(1993)。社會研究方法論。紐約自由書局授權竹東鎮臺灣毅力書局翻譯。譯自Kenneth. D. Bailey/UCLA 著 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年泰(2004)。台東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工藝產業為例。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志吉(2004)。地方實踐永續發展之個案研究──以三峽鎮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蔡紹斌(2003)。WTO 之後,我們依然放火燒田。鄉間小路,2月號,14-15。
蔡敦浩、陳可杰(2002)。質化研究在管理研究上的應用─三個個案的說明。商管科技季刊,3(1),43-55。蔡勳雄、胡思聰(2002)。展望我國廿一世紀議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報告【永續(析)091-039號】。
鄭先祐(2002)。生態旅遊的基本主張與核心價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24,60-65。鄭健雄(1997a)。商場如戰場 策略搶先機-「策略」相關名詞釋義。農訓,14(3),70 -73。
鄭健雄(1997b)。農業產銷班如何邁向企業化經營之路。農訓,14(10),27 -31。鄭健雄(1998a)。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博士論文。
鄭健雄(1998b)。從服務業觀點論休閒農業的行銷概念。農業經營管理年刊, 4,127 -147。鄭健雄(1998c)。學習做個築夢的人-願景經營的時代來臨。農訓,15(3),36 -40。
鄭健雄(2000)。休閒農業發展的幾個關鍵性議題。興大農業,31。
鄭健雄(2005)。觀光產業、社區政策與社區發展。「全國社區充權再造理論政策及實務」圓桌論壇。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
鄭健雄、陳昭郎(1996)。休閒農場經營策略思考方向之研究。農業經營管理年刊,2,123-144。鄭健雄、顏建賢(1997)。農業產銷班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台灣農業,33(3),24 -37。
鄭健雄、邊瑞芬(2001)。商圈更新再造與社區觀光產業發展。社區更新再造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主辦。
鄭欽明(2002)。專業型非營利組織管理之研究──以雅文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企管組商學碩士論文。盧誌銘(1998)。永續發展概念的興起與其演變。永續發展導論,李公哲主編。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10-34。
盧誌銘(1999)國際永續發展的評估與展望。環境教育季刊,37,12-17。蕭振邦(2002)。生態旅遊:某種發生在人內部的活動。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24,0-27。蕭登元、張正興、郭乃文(2002)。生態旅遊之硬體評量--旅館綠建築初探。2002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蕭新煌(2002)。環我綠色地球,建構綠色台灣。金振寧、陳素珊譯。「重返美麗家園:一位生態學者的返鄉衝擊」。台北市:新自然主義公司。譯自Alan Thein Durning著,This Place On Earth:Home and The Practice of Permanence。(總序言)
蕭新煌、朱雲鵬、蔣本基、劉小如、紀駿傑、林俊全合著(2003)。永續台灣2011。台北市:天下遠見。
蕭新煌、蔣本基、紀駿傑、朱雲鵬、林俊全合著(2005)。綠色藍圖:邁向台灣的「地方永續發展」。台北市:天下遠見。
蕭新煌等策劃(1990)。企業倫理的重建。CMA(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企業倫理促進委員會策劃主辦 企業倫理系列座談實錄,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管理叢書。
蕭羨一譯(2001)。企業與環境。台北市:哈佛商業評論,天下遠見:譯自Poter,Michael E.等著,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Business and the Environment。
蕭耀賓(2004)。生態旅遊遊客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探討─以南投桃米生態村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賴玉芳(2004)。溪流保育的在地發展──以南投縣五城村為例。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薛政濱(2004)。企業參與地方永續發展之研究──以台北縣製造業為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弘俊(2002)。台灣農村社區產業轉型的困境與因應之聯想,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23,32-36。謝弘俊(2002)。建立生態旅遊點分級制之重要性暨可能之作法,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24,66-71。謝婷慧(2004)。花蓮社區組織對社區觀光想像初探。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鍾美華(2004)。永續旅遊地圖──桃米生態村的故事,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經濟部工業局發行), 4月,78-81。鍾國南(2002)。生態旅遊中的教育觀念與做法。台灣博物(台北國立台灣博物館), 21(2),82-88。
韓選棠(2000)。紮根公共建設,施展國家大愛──從德國經驗反思城鄉資源分配的真義。鄉村發展,12月,89-93。簡妤儒譯(2005)。商業生態學。台北市:新自然主義。譯自Paul Hawken,The Ecology of Commerce:A Declaration of Sustainability。
顏新珠(2003)。讓夢想在故鄉飛揚-從教育中轉變的桃米生態村。社區生態教育,實務參考教材彙編(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編印。257-263。
顏新珠(2004)。桃米生態村的創見與展望。繽紛桃米-推動桃米生態村學術研討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龐元勳(1999)。永續發展的內容與觀點。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8-15。羅若蘋譯(1996)。總裁的綠手指-放手與放心的鮮活企業。台北市:智庫文化。譯自肯恩.梅爾羅斯 Ken Melrose著Making the Grass Greener on Your Side。
羅耀宗等譯(2004)。企業全面品德管理-看見亞洲新利基。台北市:天下遠見。譯自Frank_Jurgen Richter、Pamela C.M.Mar編Asia's New Crisis-Renewal Through Total Ethical Management。
羅耀宗譯(2005)。致勝-威爾許給經理人的二十個建言。台北市:天下遠見。譯自Jack Welch with Suzy Welch合著Winning。
B.英文
Aaker, David A.,(1984),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4th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Ansoff, I. H.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McGraw-Hill.
Ansoff, I. H. (1988), The New Corporate Strategy, 3rd ed.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Bamberger, I. (1989), “ Develop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Small and Medium-size Firms, ” Long Range Planning, 22(5),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Barney J.B.(1991)Firm Resours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vol.17,pp.99-120.
Barney, J.B. (1986),”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Expectations, Luck, and Business Strategy”, Management Science, (42), 1231-1241.
Barney, J.B. (1991), “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 99-120.
Denzin Norman K.(1978)。The Research Act: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A Sourcebook,edited by N.K. Denzin。New York:McGraw-Hill。
Dodds Steve(1997) Towards a Science of Sustainability': Improving the Way Ecological Economics Understands Human Well-being 。Ecological Economics,Publisher:Elsevier Science,pp. 95-111(17)。
Grant R.M.(1991)The Resours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vol.33, pp.114-135.
Grant, R.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 (3),114-135.
Guba Egon G.and Yvonna S.Lincoln(1981)。Effective Evaluation:Improming the Usefulness of Evaluation Results Through Responsive and NaturalisticApproche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Hill,W.L. & Jones,G.R.(2001),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Houghton Mifflin Co.Boston New York. 5th Ed.
Kluyver, C.A.de (2001),”Strategic Thinking : An Executive Perspective”, 1st, Prentice Hall, Inc.,
Maykuk, P. and R. Morehouse .(1994), Begin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A Philosophic and Practiceal Guide. PA: The Falmer Press.
Merriam, S.B.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2nd Edition.
Neuman,W.Lawrence.(1997).Social Research Methods:Qual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oraoches. Boston.Allyn and bacon
Norman E.Bowie,(2002),The Blackwell guide to : Business Ethics。(1st,ed) Malden:Blackwell Publishers
Patton, Michael Quinn,(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Sage.
Pearce, J. A., and Robinson, R.B.(1994), Strategic Management: Formul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Irwin, Burr Ridge, 5th Edition
Porter, M.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Free Press.pp191-213.
Rockart, J. F., (1979) “Chief Executives Define Their Own Data Need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65(8) , 81-93.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5, 17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