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
1.文崇一(1990)。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2.王玉佩(2004)遊客遊憩行為之研究-以澄清湖觀光區為例。正修學報。(17),153-166。3.交通部觀光局(2005)。2004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台北。
4.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學會(1990):休閒活動專書。台北: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5.余泰魁、李能慧(2001)。臺灣地區北部民眾對金門旅遊滿意度模式之建構與實證。戶外遊憩研究。(14)4,51-76。6.吳主治(2001)。澎湖設立觀光賭場可行性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7.吳坤銘(1979)。遊客行為之觀察與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8.吳忠宏、黃宗成、洪常明(2004)。澎湖地區居民生態旅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8)3,1-30。9.吳柏良(2005)。員林居民對家庭旅遊動機、旅遊類型與旅遊決策之知覺分析。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所碩士論文。10.沈易利(1999)。臺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4)319-370。11.沈進成、廖若岑、周君妍(2005)。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華山咖啡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8)3,59-79。12.林永吉(1980)。都市居民休閒活動與遊憩空間之研究-以台北市古亭區為例。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3.林宏城(2001) 。澎湖觀光事業開發政策之行銷策略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14.林佳蓉(2002)。台灣地區老人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2,59-75。15.林明雄(1988)。戶外遊憩活動的時空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6.林東泰(1994)。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17.林威呈(2001)。台灣地區休閒農場假日遊客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8.林炳鴻(1985)。澎湖縣觀光資源開發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林笑天(1993)。科學工業園區休閒遊憩參與阻礙因子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20.邱金松、謝智謀、吳智濱(1990)。台灣地區國民休閒活動之發展。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21.邱湧忠(1990)。南投縣農業與休閒產業復建策略。農政與農情。28-34。22.洪東濤(2003) 。澎湖國家風景區潛在遊客意象區隔及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23.胡俊傑(2000)。觀光事業之策略行銷-以澎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4.倪進誠(1999)。外在作用力形塑下觀光空間的遊客行為之研究-以澎湖離島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博士班博士論文。25.唐學斌(1989)。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旅遊模式及其營管理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26.屠如驥、葉伯平(1999)。觀光心理學概論。台北:百通圖書。
27.張玉鈴(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28.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29.張盈慧(2003)。遊客對雪霸國家公園服務品質滿意度之調查。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0.張紘炬(1991)。中華民國八十年度台灣地區國民旅遊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31.戚嘉林(1979)。台灣地區觀光旅館各區供需之透視。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32.曹勝雄(2001)。觀光行銷學。台北:揚智文化。
33.莊曉琪(2003)。遊客對澎湖國家風景區解說媒體服務之滿意度探討。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4.許義雄(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35.陳元陽、李明儒、陳宏斌(2003)。澎湖冬季遊客旅遊型態與滿意度之研究。澎技學報(7),23-45。36.陳元陽、李明儒、陳宏斌(2003)。觀光服務業者對舉辦節慶活動態度之研究--以澎湖2000觀光年為例。澎技學報(6),103-124。37.陳元陽、李明儒、蔡明惠(2004)。澎湖地區居民對觀光開發的態度及居民休閒生活之研究。硓牯石,第35期,68-80。
38.陳欣宏(2004)。台中市中老年人休閒阻礙與休閒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9.陳阿賓(2000)。澎湖國際觀光旅館投資風險之評估。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所碩士論文。40.陳思倫(1993)。休閒遊憩參與阻礙區隔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6 )3 ,25-52。41.陳皆榮(1996)。動機與休閒活動之相關性研究。台北技術學院學報(29)1。
42.陳瑞倫(2002)。大學生出國畢業旅行需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所碩士論文。43.陳肇堯(2000)。旅遊需求與不同市場結構下遊憩經濟效益分析-以台灣地區國內旅遊市場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44.陳耀宗(2001)。觀光導向社區警察與民眾治安需求之研究-以澎湖地區觀光發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45.曾祺峰(1996)。澎湖民眾對於觀光娛樂賭場態度之研究:所得及地區別之分析。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46.黃仲凌(2004)。澎湖地區運動觀光發展之現況分析。大專體育。(74),71-77。47.黃宗成、黃躍雯、余幸娟(200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期望、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 )3 ,23-48。48.黃俊英、林震央(1994)。SAS 精析與實例。台北:華泰出版社。
49.黃美玲(1996)。觀光娛樂賭場-以澎湖個案為例。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50.黃福才(2001)旅遊學概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51.楊坤芳(2003)南投縣水里鄉上安社區居民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因素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52.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2004)。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冊) 。東華出版社。台北。
53.葉茂生(2000)。澎湖吉貝島遊客對海域遊憩活動滿意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54.劉吉川(2001)。森林遊樂區之安全管理與法律責任。戶外遊憩研究。(14)1,11-32。55.劉純(2001)旅遊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56.澎湖縣統計要覽(1990)。澎湖縣政府。
57.澎湖縣統計要覽(2000)。澎湖縣政府。
58.澎湖縣統計要覽(2004)。澎湖縣政府。
59.蔡惠君(2003)。成年人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鳳山市五甲地區為例。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0.賴正能(1997)。從隔週週休二日制探討公務人員的休閒行為-以高雄市政府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1.薛主堅(2001)。渡假生活型態於澎湖旅遊市場區隔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2.薛堯舜、林新龍(2006)。臺美兩地休閒產業發展趨勢之探討。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2,55-64。63.謝吉輝(2004)。台灣民眾旅遊行為與民宿消費意願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64.謝志明(2001)。澎湖地區設置觀光賭場之政策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5.謝宗恆、侯錦雄、郭彰仁(2005)。遊客對北埔傳統聚落之文化遊憩屬性與場所依戀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8)4,1-24。66.謝宜潔(2003)。台灣休閒農場設立法規與現況調查研究-以新竹縣休閒農場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7.謝政諭(198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生主義的台灣經驗。台北:幼獅圖書。
68.謝淑芬(1995)。觀光心理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69.謝淑芬(2001)。已婚職業婦女與全職家庭主婦對休閒活動參與阻礙與阻礙協商策略差異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4)2,63-84。70.權書才(2004)。台北市民渡假生活型態與旅遊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英文-
1.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3).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Journal of Leisure,219-228.
2.Boothby, J., Tungatt, M.F., & Townsend, A.R.(1981)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3(1),1-14.
3.Crandall, Rick(1980).Motivations for leisure.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June。
4.Crawford, D. W.,& Godbey, G C.(1991).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5.Carroll, B., & Alexandris, K.(1997). Perception of constraints and strength of motivation: Their relationship to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inGree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 279-299.
6.Ellis, G. D., & Witt, P. A.(1984),The measurement of perceived freedom in leisure.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8, 81-95.
7.Field, A. M.(1999).The college student market seg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vel behavior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tudents at 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7(4),375-381.
8.Fluker, M.R., & Turner, L.W. (2000) .Needs, motiva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a commercial white rafting experience.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Vol. 38(4), 380-389.
9.Franken, D. A., & Van Raaij, W. F.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4), 337-352.
10.Frogner, E.(1991). Sport In Lebenslauf, Stuttgart:Ferdinanad Enke.
11.Gray, H.P.(1970)International Travel-International Trade.Lexington: Heath Lexington Books.
12.Iso-Ahola, S. E. (1980).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leisure and recreation.Dobuque, IA: Wm. C. Brown.
13.Iso-Ahola (1981).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Thomas,62-88.
14.Iso-Ahola and Allen(1982).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 the effects of outcome on leisure needs.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15.Jackson, E. L. (1993). Recognizing patterns of leisure constraints:Results from alternative analys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5,129-149.
16.Jackon,EL & Henderson,KA(1995).Gender-based analysis of leisure. Constraints.Leisure Sciences.17,pp31-35.
17.Jackson, E.L.(1988).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Leisure Sciences,203-215.
18.Jang, S. C., & Cai, L. A. (2002). Travel Motivations and Destination Choice: A Study of British Outbound Market.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13(3), 111-133.
19.Lewin, K. (1951).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New York: Harper & Row.
20.Maslow, A.H(1954).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21.Mayo,E. & Jarvis,L.P (1981).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Travel.Boston: CBI Publishing.
22.Mclntosh, R.(1979).Touri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51-53.
23.Moscardo, G. (1996).Mindful visitors heritage and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2), 376-397.
24.Romsa, G.,& Hoffman, W.(1980).Anapplication on nonparticipation data in recreation research: Testing the opportunity theory.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2,321-328.
25.Samdahl, DM, & Jeckubovich, NJ (1997). A critique of leisure constraints: Comparative analyses and understanding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4), 430-452.
26.Searle, MS,&Jackson,EL(1985). Recreation non-participation and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Consider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creation delivery systems.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3(1), 23-36.
27.Sung, S., & Hsu, C. H. C.(1996).International students’ travel characteristics : An exploratory study.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5(4),277-83.
28.Thomas ,John A.(1964).What makes people travel,ASTA Travel News Aug.
29.Torkildsen,G. (1986).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London:New York:E. & FN.
網站資料-
1.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
http://www.penghu-nsa.gov.tw/index.asp
2.澎湖縣主計處
http://www.penghu.gov.tw/organize/auditing/si/si-1list.html
3.澎湖縣政府
http://www.penghu.gov.tw/index.asp
4.交通部觀光局(2002)
http://202.39.225.136/auser/b/wpage/chp1/1_1.1.htm